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四百六十二章 隆兴帝

第四百六十二章 隆兴帝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这些明廷藩王里,哪怕是孙传庭拥立的瑞王朱常浩,血脉和崇祯相差也很远了。

崇祯在幽州城破时,自杀而死,他自杀前在宫内大势砍杀,女儿都亲手砍死了一个,其他三个儿子也是死在了乱军之中。

崇祯一脉,已经没有血脉留存。

而崇祯本身,也没有活着的兄弟……

于是乎,这明廷的皇位争夺就变得多方游戏。

崇祯的老哥,也就是那个历史上很出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也没活下来的儿子……

如此,这皇室血脉就只能追溯到崇祯老爹那一辈辈,也就是泰昌帝朱常洛,这人也就是著名的红丸案的主角,只当了不到一个月的皇帝就挂了。

朱常洛的兄弟们,现在活着的也只剩下一個瑞王朱常浩了,至于其他的要么在楚王朝崛起之前就已经死了,要么是死在了楚军之手,包括福王朱常洵,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

这个瑞王朱常浩之所以还能活的好好的,纯粹是因为他的封地在汉中,后来因为楚军的威胁,他又跑到西安长期居住……那是楚军尚未涉及的地盘……

崇祯帝完蛋后,孙传庭等陕甘地区的官员很自然就拥立他为帝,颁年号‘隆兴’。

而左良玉拥立的潞王朱常淓,也算是血脉比较亲近的,乃隆庆帝朱载垕的孙子,万历帝朱翊钧的侄子。

上述两人,其实也是当代明皇室里,仅剩下的两个血脉比较近的藩王了,至于其他的基本都死光了。

但是,称王称帝的藩王可不止他们……崇祯死了,有野心的人一下子就冒出来了,一票血脉都非常远的明宗室们都是跑出来,这个称帝,那个建国……看着大楚帝国那一票反贼们看了都稀奇……

因为称帝、监国之类的明藩王太多了,搞的楚贼那边一时半会的都不知道明廷控制区里,现在到底以那边为尊。

还有更搞笑的,楚贼大军就在一旁虎视眈眈,随时都会杀过来,他们自己却是相互打起来了……

这不,十月份的时候,拥立隆兴帝的孙传庭挥军万余,猛攻拥立潞王监国的左良玉,双方大军在山西临汾一带大打出手,把附近的楚军都给惊呆了……

这是闹哪样啊!

————

当得知孙传庭进攻左良玉的时候,山西战役司令官李东绍上将就琢磨着怎么趁着这个机会杀入山西。

可惜的是,如今他麾下的各支部队的补给状况不是很好,难以发动长时间,大规模的突击作战。

”早知道从山东过来的时候,就不该答应把那一批弹药和骡马补充给第三军的!”李东绍看着己方各部队的各种物资储备情况,不由得后悔了起来。

可惜的是,他后悔也没用。

当时从第一军抽调部分物资紧急补充给第三军,这是淮安那边亲自下的命令。

嗯,虽然挂着军务院参谋部的名头,但是这必然也是经过了陛下首肯的,当时的李东绍没办法拒绝。

当时第三军各部,经过大半年的持续作战后,辗转千里一路打到了山海关,弹药粮草的耗费很大不说,就连骡马的耗费也非常大,一时半会的还没补充过来。

值得一提的是,行军作战期间,耗费的不仅仅是弹药粮草以及各种武器,骡马也是属于消耗品。

尤其是后勤部队里的骡马更是损耗比较大。

一支炮兵部队如果持续机动,而且这个持续时间达到好几个月的话,那么骡马就有可能耗费一大半以上。

骡马的耐力,可远不如人,看着拉车跑的挺快的,但如果真的想要持续跟上步兵的行军速度,那么是需要付出骡马大批累毙的惨重代价的。

楚军北伐的时候,其实已经算是比较小心了,向北推进的速度也不算太快,但饶是如此,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批骡马因为持续行军而倒下。

如今楚军正在整个北方控制区里,搜刮几乎所有能够搜刮到的骡马,就为了满足军队的骡马需求。

之前第三军在山海关作战的时候,因为情况比较紧急,急缺各种弹药、火炮甚至骡马……

后勤部那边的日常供应不够,所以直接从当时还驻防在山东一线,正在朝着北直隶真定府一线转移的第一军抽调了一部分。

这一抽调,搞的第一军抵达了真定府后,想要对山西一线发动大规模进攻也就不够武器弹药甚至骡马了。

但是偏偏山西作战的各部,其补给优先度只能算在第二队列,搞的补给迟迟也没能上来。

对此,李东绍上将也很无奈!

过去几个月里,楚军后勤供应体系,是尽全力满足北伐作战需求。

但是等进入了九月份后,随着攻破幽州城,这北伐圆满结束后,后勤供应体系就重新调整,变成了优先供应蓟辽、宣大这些边镇一线,以备战东掳。

在上述方向作战的第二军、第三军就是后勤供应的重点,就连那些乙等师的后勤供应序列,也比李东绍的第一军强……

没办法,人家要对抗东掳,而且刚在山海关打了一场,又在密云打了一场,未来爆发大战的可能性极大,而且压力也不小,这后勤方向自然是要紧着他们。

至于李东绍所属的第一军,暂时只算是第二队列,并且这个第二队列可不是只有他们一家,而是有很多呢……

比如说面向陕西一线的第四军,人家也是第二队列。

再就是北直隶腹地、山东、河南等地驻防的一些乙等师乃至武装税警,他们也算是第二队列。

甚至大多时候,他们比第二军、第四军还能更早的获得物资供应。

因为这些地方驻防部队,看似都是一些新编的乙等师以及不伦不类的武装税警,战斗力不咋地,而且还是在后方腹地,但是人家的任务说实话,比第一军的重要多了!

他们需要对这些新占领区进行大规模的清剿,以配合行政部门构筑并稳住当地的行政统治,最重要的是把税给抄……嗯,收上来……

这些在新占领区的乙等师和武装税警,一个个都任务重,压力大……相对比之下,跑到真定府前线和左良玉做不对峙的第一军还要更轻松一些。

毕竟对面的左良玉,只要脑子没烧坏,就不太可能主动打出来……

既然对方不打出来,而楚军高层一时半会的也没有快速拿下的山西的迫切想法,于是乎,第一军就变成了后娘养的……

以目前第一军的战略储备,打一打防守作战没什么问题,打短距离的反击、突击作战也还行,但是如果想要一口气杀到太原去,或者是一口气突破潼关杀到西安去,那么还是非常勉强的。

——

只是李东绍总不能眼睁睁对面的明军内部火拼,而自己无动于衷不是……

于是乎,抱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想法,李东绍打算搞一波突袭作战,也没啥太大的目标,就像是趁着对面两线作战,试着拿下对面的固关。

此地乃从北直隶真定府一线,杀向山西太原府的第一关卡,只要攻占了这一关卡,那么就等于是撬开了山西的东大门,后续李东绍完全可以慢慢围绕着平定州城、寿阳、孟县等城和左良玉打一场。

哪怕后方依旧没有大量的弹药补给送过来也能勉强打一打了。

抱着这种想法,李东绍很快下令麾下部队对固官展开了进攻。

为了拿下固官,李东绍比较谨慎,抽调了第一军所属的第一近卫师,同时还抽调了第一百一十七师、第一百一十八师。

后两者乃是在北直隶南部地区招募兵员而编成的乙等师,这种新编乙等师说实话战斗力比较有限。

因为这些新编乙等师的新兵比例非常高,往往是一个老兵带着士兵新兵作战,而且还不满员,每个师往往只有大几千人,少的六七千,多的也不过**千,极少超过万人的。

装备什么的就不用说了,只有少数两斤半野战炮再加上一些短管火炮,十八斤臼炮这些轻型火炮,至于重一些的五斤野战炮甚至九斤野战炮,这些部队很少有装备的,就算有,往往也是固定部署在某个城头,关卡上,缺乏机动所用的骡马。

而李东绍麾下就辖有三个这样的乙等师,他们和第一军之第一近卫师、第四师一起,构成山西战役司令部所辖兵力。

固官战役,在十月低展开,并经过数天的准备后,在十一月二日发动了全线猛攻。

李东绍以第一近卫师为核心,第一百一十七师、第一百一十八师为辅,并利用第一军所属的大批中大口径的野战炮以及大批臼炮,迅速的突破了明军在固官构筑的防线。

等到十一月四日,楚军李东绍部就已经全面攻克了固官,歼敌大约一千五百余,俘虏五千多,缴获长管火炮六门,弹药粮草等一批。

此外还有近万明军仓皇而逃!

固官失陷于楚贼,这无异于山西东大门洞开,楚贼已能长驱直入杀向太原。

一时间,山西各地明军文武官员恐慌无比,左良玉更是第一时间向孙传庭服软,让潞王朱常淓取消所谓的监国,承认了隆兴帝继承大统。

搞定了孙传庭那边后,左良玉迫不及待的就抽调临汾一线的兵力紧急驰援太原府。

只是让左良玉感到奇怪的是,对面的楚军拿下固关后,好几天过去了,愣是没派兵西进。

左良玉自然不知道,弹药储备有限的李东绍,为了拿下固关,基本上是把九斤野战炮和四十八斤的臼炮炮弹都打的七七八八了……

这继续往西打的话,就算能用剩余的弹药拿下一座两座城池,但是然后呢?

总不能到时候放着一百多门火炮不用,傻乎乎和左良玉拼刺刀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