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四百六十七章 新式榴弹初登场(二合一)

第四百六十七章 新式榴弹初登场(二合一)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罗志学看着桌面上的这几枚黑乎乎的炮弹,不由得露出了喜色。

尽管这些榴弹看上去依旧是圆球形榴弹,似乎和以前的榴弹也没啥区别,但实际上区别大了去。

一旁的工业部下属的弹药研究所所长常乐山,正用着眉飞色舞对罗志学介绍着这种榴弹:“我们根据陛下您之前的指示,先后设计了数十种不同的引信结构,最终敲定了采用这种木制引信。”

“这种木制引信直接深入炮弹内部,侧边有导火孔和内部的装药相连,发射的时候,由炮膛内部的发射药产生的高温直接点燃这种管状木制引信,经过一定的延时后引爆炮弹!”

“同时为了确保炮弹在装填的时候不至于翻滚,导致无法对准方位,我们按照陛下您的指示,给榴弹加装了木制的弹托,这样装填的时候,炮弹就能够以固定的方位进行装填,同时发射出去的时候,木托也能更好的闭气提升膛压,还能稳定炮弹出膛的方位。”

常乐山一边说,还一边拿起引信管给罗志学看,并在没有实际装药的榴弹上进行安装。

也正是因为这些炮弹实际上都没有装药,所以罗志学才大着胆子靠近,甚至亲自上手操作一番安装引信。

如果是实弹的话,别说罗志学自己怕不怕了,下头一群臣子们都会各种劝谏,以避免罗志学近距离接触这么危险的东西……万一出现什么事故来个爆炸,那岂不是要完蛋?

罗志学亲自操作了一番安装引信后,又把引信拿出来反复看了看,最后才道:“好,弹药所这一次做的不错!”

“没有辜负朕的期望!”

听到罗志学这些说,常乐山终于是咧着嘴笑了。

要知道这段时间来,他和弹药所里的数十个同事可是背负了不小的压力,毕竟陛下多次亲自指示,并且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光是研究经费就多次下拨给了六万两了。

这要是还搞不出来新式榴弹,那么哪怕陛下不怪罪他们,但是其他人也不会说三道四了。

要知道,工业部下属的研究所可不止只有一家弹药所,还有其他十几个家呢,但不是每一家都能在短短一年内获得六万两银的研究经费的。

弹药所,全称‘工业部弹药研究所’,嫡属于大楚帝国工业部下属,和工业部的其他十几个研究所一样,专门用于研究攻克重大研究项目的独立研究机构。

类似的还有工业部枪械研究所、工业部火炮研究所、工业部钢铁研究所、工业部机械研究所等十多个。

他们广泛和皇家理工学院进行合作一起进行研究,甚至其中的不少研究人员都是皇家理工学院里的师生。

而皇家理工学院里的老师,基本都是华夏大地里比较早一批接触科学技术的人,比如宋应星,目前就在皇家理工学院里担任教授一职,同时宋应星还是礼教部教材司的司长呢。

《我的治愈系游戏》

而类似宋应星这样接触过并研究过科学技术的人,其实还有不少,只不过大多名声不显,大楚帝国为了搜刮这样的人才,直接下令各地方官府进行举荐。

而在一个封建帝国了,什么事都怕皇帝较真……罗志学直接下旨各地举荐新式科学人才,各地方官员自然是铆足了尽头搜刮各种科学人才。

别说宋应星这样的新式人才,就算是那些洋人传教士之类的都被举荐了一批过去。

陛下可没说被举荐人不能是洋人啊……

这些被举荐上来的新式人才通过一定的考核之后,确实才华过人的会被安排到皇家理工学院里担任老师,并授予品级。

哪怕是稍微差一些的不能当老师,但是也会尽可能的安排到各研究所或工厂里。

总之,但凡是个人才都不会放过!

如此,才能够短时间内为皇家理工学院搜刮到数十个老师,为麾下众多工厂搜罗数以百计的工程师……嗯,尽管其中有一部分人一开始并不愿意来当这个什么老师或者工程师,尤其是大楚帝国还没有北伐的时候。

但是这不重要,这人来都来了,自然不会把他们放过的。

毕竟大楚帝国是一个传统的封建帝国。

皇家理工学院里的老师是到处搜刮来的人才,学生也不例外,同样是让地方官员举荐上来的各种天才少年。

因为对天才少年也没什么硬性标准,于是乎不少地方官员就举荐出来一批传统意义上的神通,什么三岁能读能写,五岁能写诗词之类的。

总之搞的乱七八糟的。

不过经过多重考核之后的这些学生,别的不说,至少记忆力都比较出色,同时脑瓜子也比较灵活,自我学习能力比较出色。

这些师生,组成了目前的皇家理工学院。

同时皇家理工学院的这些师生们,很多也是参与了这些研究所或工厂里的项目。

毕竟大楚帝国里懂新式科学技术的人就这么点,这些老师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自然也需要承担一些科研任务的。

不过常乐山并不是皇家理工学院里的老师,实际上他在弹药研究所里都不算是主力研究人员,他虽然也懂得一些技术,不过他更多负责的还是行政事务。

日常干的事就是和工业部上头的大老们打交道,和其他研究所以及和其他厂商打交道,最大的成就不是研究出来了什么,而是依靠各种办法从上头要来了一批以一批的研究经费,顺带着给研究所里的研究人员提升个人待遇。

用他自己的来说就是:技术上的事我不懂,但是没钱,本官去找上司撒泼打滚,没人,本官去给你们挖墙脚!

正是因为有着常乐山的大力支持,弹药研究所才能够在今年度里,获得了足足六万两银子的研究经费。

别看几万几万的就意味很少,这年头几万两银子,几乎顶的上一个普通府的一年财政收入了。

偌大的大楚帝国一年的常规税收也不过几千万而已。

放到工业部这边,给十几个研究所的总额研究经费,一年也就那么几十万两。

这年头的钱,还是挺值钱的。

有钱有人的情况下,弹药研究所的研究也非常顺利,从众多的设计方桉里逐一试验,最终挑选出来了现在的这种设计方桉,并进行了最后的设计完善。

常乐山先是介绍玩了自己的新榴弹后,又顺势介绍了一番他们和隔壁火炮研究所研发的新型火炮:十八斤轻型榴弹炮。

只听常乐山道:“为了确保榴弹的威力,我们参考了十八斤的臼炮,把口径制定为一百五十毫米,炮管比同口径臼炮要更长,达到了七倍口径,也就是一米二。”

“之所以炮管能够做的更长,是因为采用木制弹托的情况下,火炮在装填以及发射的时候不用担心发生翻滚。”

“之所以只限制在七倍这种短身管,是因为我们制造弹壳在承受膛压上还有所欠缺。”

“毕竟我们的技术还是有所欠缺,同时为了确保威力装药量也不能太低,弹壳总体比较薄,而且为了炮弹爆炸后不是直接裂成两半,而是裂成更多的弹片,弹壳会在加工的时候采取预制破片工艺,如此也就导致了这年头的榴弹整体承受膛压的能力比较有限。”

“我们经过测试后,发现在长身管火炮下,打标准装药的话,弹壳会出现碎裂甚至引起炸膛。”

“考虑到新式榴弹只能承受低膛压,未来直接在野战炮上使用的时候,必须采用减装药,具体减装多少,才能够在射程和安全上达到一个平衡,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测试。”

“因为低膛压的缘故,那么做专门发射这种榴弹的榴弹炮,也就能够做到更短、更薄的炮管,从而控制重量。”

“现在我们搞出来的这种试射用的样炮,炮身重只有两百五十多公斤(纯炮管),放列重量是四百六十多公斤(战斗姿态,包括炮管、炮架,车轮),而行列重量则是八百二十多公斤(行军状态,包括炮管、炮架、车轮、前导车、挽具、标准基数弹药等)。”

“这种十八斤轻型榴弹炮的重量只比两斤半野战炮稍微重一点,但是又比五斤野战炮轻一截,机动性相当出色,平日行军可以采用三马,马匹矮小一些的话也可以采用四马,战斗情况下,两匹马就能拖着上前线。”

“射程的话,我们之前几次测试的数据里,在八百米这个距离上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命中率,建议有效射程在五百米最好,射程和命中率可以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平衡。”

一边听着常乐山说,罗志学也是一边上前看了看这款十八斤轻型榴弹炮。

这玩意看上去,其实有点小……一点也不像是有着一百五十毫米粗管子的重炮。

整个炮管长度只有一米二,基本上和两斤半野战炮相当,但是两斤半野战炮那玩意的口径才六十五毫米……

所以这看起来,有点不搭调,尤其是配上比较大的车轮以及车架,有种大车抗喷子的感觉,谈不上什么美观……

但是一种轻量化的榴弹炮就是这样的,只要打出去的炮弹威力够大那就行了。

所以罗志学稍微看了看后,就对常乐山道:“拉出去试一试,这炮好不好,还得打过了才知道!”

常乐山听罢当即道:“臣遵旨!”

哪怕是罗志学不主动开口,今天常乐山也好,一旁的兵工厂里的人也好,就算是陆军那边的将领都会找机会让这种火炮以及新型榴弹来一次御前试射的。

要不然,怎么推动这种新型榴弹炮以及新型炮弹快速并大规模进入部队服役啊!

工业部的工厂等着订单,研究所等着奖励,就连陆军也指望着再拿一笔额外采购这种火炮以及榴弹的军费啊!

这没钱可不行。

而在大楚帝国里,大批经费的支持,甭管是军费还是行政费用,没有罗志学点头那是不可能成型的。

所以工厂想要获得大批的订单,陆军想要一种新的支援武器并广泛装备并使用,就得有钱。

而想要要钱,就得先打动罗志学。

而对于一种火炮而言,没有什么比实弹射击更有说服力了。

很快,他们就到了当涂工业区,为了当涂兵工厂以及当涂火炮厂而专门建立的武器测试场地,不过如今在武器测试场里,除了十八斤轻型榴弹炮外,还有其他多种武器也会一起进行测试。

主要是为了在罗志学面前露个脸,其实其中不少都已经批量服役并投入战斗力。

比如一种两斤半野战炮的改进型,称之为四年式两斤半野战炮。

这种火炮的改进其实不大,对比原型号,也就是元年式两斤半野战炮主要是加长了炮管长度,使得身管倍径从十六倍增加到十八倍,尽管这样会加大重量,但是也能够让改进后的两斤半野战炮,获得更大的射程和威力。

火炮研究所里的工程师如此对罗志学解说:“前线各部队普遍反映,我们的两斤半野战炮在射程和威力上比较差,三百米左右的有效射程太短,同时威力的话也不是很足,尤其是面对敌军也有长管火炮的情况下,三百米的有效射程以及现有的威力都不足。”

“针对前线部队的反映,我们加长了炮管,也适当加厚了炮管尾部的厚度,以增加膛压,最后使得这种火炮的身管倍径达到了十八倍,有效射程增加到三百八十米,威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罗志学看着前头的新型两斤半野战炮,微微点头道:“根据前线部队的需求对武器装备持续进行改进,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除了两斤半野战炮外,就连五斤野战炮和九斤野战炮也有改进型号,不过整体参数改进都不大,主要是细节上的一些调整,比如炮架就有所改进,使得火炮展开的时间更加迅速。

此外还有一些表面看不出来的改进,这个主要是体现在材料以及加工上。

同样是铜炮,但是加工工艺和材料的区别也是很大的。

比如说炮管,虽然都是铜铸造的,但实际上是铜合金,而不同的材料比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而加工工艺也是如此,哪怕大楚帝国目前依旧只能使用落后的泥范铸造,但是一些细节上的工艺依旧有改进的余地,尤其是炮管的后续加工成型。

大楚帝国的铜炮炮管可不是铸造后就直接用的,而是先铸造一个粗胚,然后再用大型水动力镗床进行炮管内部进行扩径切削,使炮管内部更加的光滑。

这些细节上的工艺一直都是在持续改进,可没有停留在原地上踏步不前。

不仅仅火炮如此,火枪也如此。

比如二年式燧发枪的改进型,主要是根据之前的原始型号所暴露的一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比如调整了枪托,使得枪托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尽管这个时候没这个词),以减轻士兵采用这种火枪的压力。

其次首次采用了刺刀!

没错,就是刺刀!

大楚帝国老早在火绳枪上就已经开始采用‘刺刀’了,从最早期的塞入式刺刀,再到后来的套筒式刺刀。

但是之前的这两种,其实都和刀没啥关系……最早的塞入式刺刀,其实就是一个长矛头。

而套筒式刺刀上的刀其实是枪刺……

之所以迟迟都不用真正的刀式的刺刀,理由也很简单,一方面是材料不咋地,加工工艺也不咋地,搞出来的刺刀强度不行,很容易折断,尤其是连接枪管的转弯部分,在实战中需要承受很大的冲击力,强度不行很容易就折断了。

但是现在,当涂兵工厂这边改进了工艺,打造出来了新式的刺刀,在强度上已经是能够初步满足需求了,至少士兵进行刺刀作战的时候,不用担心刺刀直接弯曲或干脆是折断了。

只是稍微问了下,得知这玩意虽然已经堪用了,但是比现在用的枪刺成本足足提升了三倍多的时候,因为新式刺刀为了保证强度,使用了大量的工匠进行手段锻造,如此才确保了刺刀的强度。

罗志学就毫不犹豫的否决了这玩意!

“主力装备除了考虑性能外,更加要考虑性价比,新式刺刀是很好,研究方向也是对的,只是成本还是高了一些,大批量装备压力会太大,你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把成本给降低下来。”

罗志学觉得现在的枪刺也挺好用的,没什么技术难度,成本也低,现在先用着就挺好的。

至于新式刺刀,看似功能更多,平日还可以充当士兵的短腰刀使用,但是如今大楚帝国里短腰刀多的用不完不说,而且短腰刀的成本可比刺刀低得多。

哪怕是枪刺加上短腰刀,其成本都还不到新式刺刀的一半呢。

如此情况下,罗志学觉得暂时没必要换装,最少也要等到新式刺刀的成本,降低到现有枪刺 火枪手短腰刀的总成本这个水准。

即便是高一些,但是也不能高太多。

毕竟火枪的装备数量可不是几百几千支,而是几十万支呢。

如今楚军甲等师和乙等师加起来,足足有六十个,等到后续几年这些部队都是需要陆续换装燧发枪,改制为新式部队的,再加上战略储备,日常消耗,到时候燧发枪的使用量估计都能达到百万以上。

这么庞大的火枪使用量,哪怕是一两银子的成本增加,那也是上百万两呢。

所以楚军在采购武器装备的时候,对火炮甚至战舰这些大件武器,成本浮动的几十几百两都能接受,但是对于火枪这些装备量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基础武器,成本浮动几两银子都会非常在意的。

————

罗志学简单巡视十多种新式或改进武器,并听取了研究人员的回报后,这才回到了主席台,等着各种武器的实弹测试。

为了确保安全,这个主席台的前方,是有着足足好几米后的防御墙,而罗志学站在上面,也只能露出个头而已……

毕竟实弹测试,不管是炸膛还是有人心怀不轨,直接用测试武器对着主席台开火,这些可能性都是需要考虑到的。

最先登场进行实弹测试的,乃是今天的主角,也是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的十八斤轻型榴弹炮。

嗯,其实这种火炮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就这种轻型短管火炮,别说火炮研究所了,就算是大冶重型火炮厂或者是当涂重型火炮厂,他们工厂自身的研究室都能设计一款出来。

测试的真正重点乃是新型的榴弹。

用于测试的十八斤轻型榴炮一共有三门,测试项目包括机动、展开、射击、紧急机动一共四个环节。

这四个环节,都直接关乎到这种新式火炮的战斗力。

首先测试的是机动,三门火炮,分别采用四马、三马、双马进行拖拉。

这是属于行军状态下的机动测试,除了火炮本身外,还包括前导车以及弹药箱,整体重量达到了七百多公斤。

这个重量下,采用双马太勉强,四马其实有点过剩,最好是三马。

测试也体现了这一点,采用四马拖拉的炮组,行军相当惬意,哪怕是遇上一些坑坑洼洼,甚至上坡的路也能顺利通行,哪怕是遇上一些小问题,也能够在炮组成员的帮忙推动下脱离困境继续前进。

而双马的炮组,那就比较麻烦了,一开始还看不出来,但是没走多久遇上坑坑洼洼乃至上坡路后,行动就变得比较缓慢,而且挽马的体能消耗比较大,等到后期的时候明显速度降低了很多。

三马的炮组则是位于两者之间。

不过整体上,这种火炮的机动性还是比较优秀的,足足一百五十毫米的口径呢,但是行列重量才八百多公斤而已,五斤野战炮的行列重量都比它重一百多多公斤呢……

机动测试完毕,三门火炮抵达预定地点,并开始实弹测试!

这种火炮的装填程序已经和野战炮的装填程序差不多了,因为不用和臼炮那样,要想把榴弹的引火绳给先点燃了……

现在这种轻型榴弹炮的炮弹装填,直接把加装了木质弹托的榴弹,弹托朝着炮口直接塞进去就行了。

整体流程和野战炮的装填差不多。

装填完毕后,只见前头的炮长们陆续开火。

随着几声炮声响起,三妹黑乎乎的炮弹陆续出膛并飞向前方的靶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