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四百八十三章 隆兴逃亡

第四百八十三章 隆兴逃亡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三月十四日夜里,孙传庭派人连夜赶回长安,让留守长安的部众保护隆兴帝,并携带所有金银物资,工匠等迅速撤往四川。

前提是汉中府还没被楚贼攻占!

如果汉中府被楚贼攻占了,那么就直接西逃,前往陇西,后头去西域也是一条生路。

但是如果还能入川,孙传庭还是希望能够入川的。

四川,不仅仅易守难攻,而且四川盆地土地肥沃,又有长江贯穿,本就是鱼米之乡。

尽管存在着入川难,出川也难的尴尬情况,一旦入了川,那么基本上就要放弃中原甚至陕甘地区的争夺,未来隆兴政权只能是龟缩在四川,撑死了再掌控云贵之地。

但是还留着一点地盘,总比被没了强!

为了给隆兴帝转移争取时间,他准备继续率军在潼关抗击楚贼。

隆兴帝一个人的转移,其实要不了多少时间,关键的是孤零零几个人跑去四川也没啥用啊,孙传庭还想着把长安城里的大量金银、粮食以及更重要的制造枪炮的工匠们也一起带走。

有钱粮有枪炮,这才有军队,才能把隆兴政权维持下去。

要不然,灰头土脸,啥也没有就跑去四川或者西域,很容易被当地的土司或蛮夷给一刀剁了。

就算没被当地的兵力收拾,但是丢掉了大量工匠后,撤退又丢掉大量枪炮,尤其是新式火炮后,后续也很难短时间内搞出大量枪炮来,而没有枪炮也基本别指望能够挡住楚军的进攻了。

所以,他需要留在潼关继续抗击楚贼,为后方的隆兴帝以及工匠等人员以及物资的转移争取时间。

只是吧!

这个时候的孙传庭,还不知道汉中府在五天前就已经彻底落入楚军第十七师之手!

要不然就会直接让后方西撤了。

孙传庭是知道楚军已经拿下金州,并朝着汉中发动进攻,他也知道汉中府那边不可能单独挡住楚军的进攻,但是他也不认为楚军能在短短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就拿下整个汉中府。

同时他已经派遣了上万兵力紧急驰援汉中府,这会已经在路上了,自己的援兵应该能够赶得上。

这么点时间,楚贼用来行军都很勉强,更别说一路打过去了。

然而孙传庭不知道,楚军第十七师一路上根本没怎么打……

他们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用来行军了,而且还是轻装行军!

第十七师为了在山地里作战,几个步兵团都是采取轻装进击的模式,根本就没有携带拖延速度的大量重型火炮和辎重,前头只有步兵轻装前进,至于大量火炮以及辎重这些都还在后头慢吞吞的船运呢。

孙传庭更没有预料的是,汉中府当地的官员为了自保,直接来了个干脆利索的改旗易帜,导致第十七师几乎部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汉中府里最重要的汉中平原地区。

连给孙传庭救援的时间都没有!

——

楚军为什么要先行发动汉中战役?就是为了在西线战役全面爆发之前,先行切断四川和陕甘之间的联系。

从陕西入川,自古都离不开一个词:汉中!

从古至今,五条比较着名的陕西入川通道里,都需要途径汉中府。

楚军占领了汉中府,尤其是控制了西乡、汉中、勉县这三座城池后,足以彻底封锁陕西和四川之间的通道。

孙传庭想要带着隆兴帝入川,那得先击败第十七师再说。

三月十五日,潼关防线里的战事稍微停顿,楚军的正面部队也就是第十六师也不着急着进攻潼关城,而是不慌不忙的持续清理潼关城外围的各种堡垒防御工事。

第二十五师则是围绕着三号通道,一边派九十八团继续向北突击绕行,一边让九十九团巩固潼关城南边的山头阵地。

第一百步兵团则是持续发动中小规模的工事,牵制三号通道以南的数千明军。

而最忙碌的部队,则是变成了楚军的工兵部队。

声势最大的地方也变成了三号通道里,楚军工兵部队的爆破开路。

依托不惜成本的爆破开路以及大量的民夫,楚军硬生生在两天时间内,就是成功的把原来的羊肠小路扩宽到了足以通行马车的道路,部分过于陡峭的路段,还进行了重新开路。

三月十七日下午时分,楚军第二十五师所属的一个五斤野战炮营,开始进入三号通道增援前方的九十八团,准备绕行到潼关城后方。

同时一个五斤野战炮营和十二门十八斤轻型榴弹炮,则是被马拉人推,强行给搬运上了潼关以南的两座山头进行部署,并且连夜部署成功。

孙传庭发现南边的山头开始部署有楚军火炮的时候,也是不再犹豫,当天晚上就开始紧急撤退。

当天晚上,楚军发现明军的撤退意图,实施了紧急进攻,第九十八步兵团也开始紧急迂回,试图拦截敌军。

这一夜,双方爆发了大规模的混战。

因为夜色的缘故,不仅仅进攻方的楚军打的比较混乱,作为早就准备连夜撤退的明军也是混乱的一塌湖涂。

等到第二天早上孙传庭在潼关城以西七八里外的地方收拢兵力的时候,只收拢了区区八千多人。

要知道,整个潼关防线里,明军部署有三万多主力以及一万多人的县勇青壮。

四万多人里,抛开之前战斗损失的几千人,最后竟然只有八千人成功突围,剩下的三万多万不是失散就是投降又或者战死。

再看了一眼前方的潼关,孙传庭一扭头当即率军而走。

撤出来八千人,好比全军覆灭强得多,而且撤退的时候孙传庭是优先带着麾下新秦军精锐撤离的,其中不少还是骑兵。

有这八千人也足够护送隆兴帝转移到四川去了。

根据前头通报的消息,长安那边已经开始紧急撤退了,孙传庭现在要做的就是带着八千残兵跟上去。

但是后方的楚军也一直紧追不舍,尤其是两个骑兵旅直接就吊在了孙传庭所部的后头,不过孙传庭麾下的新秦军里撤出来的骑兵也有不少,同时在渭南那边又有数千骑兵接应。

楚军的两个骑兵旅一时半会追不上,而且哪怕追上了也占不了太多的便宜。

于是乎,这一追一逃,就朝着长安方向过去了。

明军方面的孙传庭带着残兵败将一路西逃的时候,黄丁权第一时间也带兵追了上去,前头是骑兵,而后头则是第十六师以及第二十四师。

至于第二十五师,则是要落后一部,需要配合第一百零三师对当地的残兵进行肃清,并接受看押战俘。

十七日夜里的混战里,陆续有三万明军或主动投诚,会被逼无奈投降最后当了俘虏,因为俘虏人很多,也不能掉以轻性,需要安排部队进行看押。

同时又因为这些战俘里,不少还是新秦军里的士兵,还有大量的骑兵以及炮兵等技术性兵种,对于这些士兵楚军还是希望能够把他们进行整编,然后编入乙等师里的。

毕竟后续楚军杀入陕西后,主力部队需要进行机动作战,而后方以及重要城池的镇守乃至肃清,剿匪等诸多任务,都是需要乙等师来做的。

而随军入陕西的乙等师,目前只有一个第一百零三师,光靠这一师驻防潼关,看押战俘都嫌少,更别说后头还有大片的关中地区需要乙等师来镇守了。

随军的军政官员,将会从这些战俘里,挑选精锐,尤其是新秦军里的精锐,按照自愿原则挑选新兵,然后抽调骨干兵员以及军官,用以就地整编成立第一百二十二师。

这个师就地整编成立后,将会驻防在关中一带,承担一些辅助军事任务。

至于挑选过后的其他战俘,自然是一律编入战俘营里等待后续安排。

不过对于这些战俘营里的明军降兵而言,战争已经结束了!

后续他们可能会被安排进入各种屯垦营或者建筑营,运输营,辛苦是辛苦了些,但是好歹不用上战场了,而等到局势稍微安定的时候,楚军就会把这些降兵们陆续解散,让他们回家。

这一整套流程,楚军已经是做过好多遍,各种程度已经非常完善了。

在这一套流程之下,早两年的战俘,主要是湖广、江西以及江南等地的早期战俘们,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已经被释放回家,其中少数人因为各种原因无家可归或者不愿意回家,则是就地安排荒地让他们务农为生,或者是安排到以工代赈的众多工地里让他们去做工。

总之,尽一切可能让这些战俘们毫无节制的流入民间,然后演变为各种土匪溃兵,进而危害地方。

潼关战役,随着孙传庭的主动突围撤退而告终,整个战役过程有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但是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大楚帝国撬开了潼关这道关卡,获得了从中原进出关中地区的平坦大路!

攻占潼关的当天,大量火炮以及满载物资的四轮或者双轮马车,就已经沿着大道往西而去了。

他们的下一个战略目标是长安。

只是在楚军抵达之前,长安已经是被明军直接给放弃了,隆兴政权里官员以及家卷,把城内的粮食金银等物资以及大批工匠都带着仓皇朝着四川而去。

孙传庭亲自带着万人左右的残兵断后。

不用几天,孙传庭就得到消息:楚贼已经攻占了汉中府,之前派去增援汉中府的一万多兵力遭到了楚贼伏击,损失惨重,只剩下四五千人狼狈逃回。

见此,孙传庭一咬牙,直接带着隆兴帝以及一部分隆兴政权的官员和家卷,在两万多残兵败将的保护下掉头往西,直奔陇西而去。

只是逃亡的路上,孙传庭对未来却是越来越感到悲观:即便是逃到了陇西,他们又能在楚军的进攻下抵抗多久?

丢了陇西后,他们还能逃去那里?

难道真的要逃亡西域?

即便是逃到了西域后,到时候该如何面对当地蛮夷?

而且,逃亡西域的大明,那还是大明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