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四百九十八章 济州养马

第四百九十八章 济州养马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至于为什么骑兵用的盔甲只有轻型半身甲,没有全身甲甚至连标准半身甲都没有。

那是因为大楚帝国的骑兵从来不配属重甲,之前都是和火枪手一样使用轻型半身甲……别说大楚帝国的骑兵了,北边的辽西军骑兵,东掳蒙古的骑兵们基本也都不配属重甲的。

因为如今的东方战场上,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重骑兵了,基本都是清一色的东方古典式轻骑兵,包括大名鼎鼎的所谓辽东铁骑,关宁铁骑,东掳蒙古骑兵,同样也包括楚军一大批收编过来的骑兵都是典型的东方古典骑兵,以骑射、零散队形厮杀为主要作战方式。

此外楚军里自行发展了一些新式,骑兵,不过也都是轻骑兵。

为啥只搞轻骑兵?没啥特殊理由,只是缺乏适合重骑兵使用的高大战马而已!

楚军最近几年,为了抵消北方敌人的骑兵优势,琢磨过很多新式骑兵。

比如采用遂发枪为主要作战武器,主要采取马上机动,下马步战的龙骑兵;

采用马刀为主要作战武器,遂发手枪为辅助武器,以密集队形列阵冲锋作战为主的骠骑兵,嗯,这种骑兵在之前是手枪骑兵,但是因为手枪为主战武器的时候表现太烂,陆军高层已经把所有手枪骑兵改编为骠骑兵,以马刀为主要武器,手枪只是辅助了。

此外还尝试编练了一批以骑兵长枪为主要作战武器的轻型枪骑兵。

楚军自行发展的这些骑兵,则是更加讲究密集队形,也在战场上陆续取得了一些成果。

不过因为这些新式骑兵都是属于新产物,很多战术应用都不成熟,士兵们训练的也不够充分,整体数量又比较少难以发挥集体作战的优势,因此在战场上还没有体现出特别大的优势。

反而有时候在小规模作战里被敌人的精锐骑射骑兵吊打……

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很悲催的事。

——

而楚军里的各种骑兵无一例外都是清一色的轻骑兵,穿戴的盔甲都是属于轻型盔甲,或者干脆就是皮甲甚至不穿戴盔甲。

你要知道,楚军在南方作战的一些骑兵部队,都还在使用肩高一米一左右的西南马呢……如果来个牛高马大的骑兵,不穿戴盔甲都能把马匹压的站不起来,更别提穿上一身重甲了。

而且骑兵的身高要是很高,骑上去脚都能直接着地……到时候骑马冲锋就不是四条腿在跑,而是六条腿跑!

听上去很滑稽……但这就是现实!

大楚帝国陆军也想要获得更加高大的良好战马,然后搞一票身披重甲的重骑兵,能不能打另说,但至少看起来很威武不是……

但是没适合的战马啊!

不说阿拉伯马这些优良马种,就算是蒙古马都缺……

尽管大楚帝国已经试图通过西北地区,尝试获得大量来自西域乃至更西方地区的马匹,但是短时间也别指望能获得多少了,现阶段还是以蒙古马为主。

如此也就意味着,大楚帝国陆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都只能使用轻骑兵。

而对于轻骑兵所用的盔甲,陆军方面很重视,陆军高层里的几个骑兵将领们,希望通过这种新式板甲,能够在保证己方骑兵轻负重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升对弓箭以及刀剑长矛等冷兵器的防护能力。

不过采用更优良的轻型盔甲,也只是折衷的办法,最重要的还是获得大量的优良马匹。

对于这个问题,罗志学专门在承顺五年十月份的时候,召集了骑兵总监以及农林部进行了一场很少见的文武御前会议。

会议专门研讨如何解决优质战马的问题,经过一番会议后,敲定了多项的马政决议。

其中包括增加对大马营军马场的资金拨款,争取在西北地区打造出来一个大型的综合战马培育基地。

除了大马营军马场外,依托甘肃、陕西两地原有比较丰富的马政资源,扩张或恢复,重建多个军马场,拟定以陕甘为重要军马培育产地。

扩大山东益都军马场的规模,确保华北、华中地区的军马供应。

同时在各省,选择适合养马的地方筹建更多的军马场,不一定非要规模有多大,但是多少要有。

此外,罗志学亲自给马政机构下达了任务,要求他们引进并培育西域各地的优良马种,并尝试利用阿拉伯马,西域中亚等地的马匹以及自身的蒙古马进行杂交培育,尝试培育出来更好,更适合国情需求的优良战马。

这一场的马政会议,旨在解决陆军缺乏军用马匹,尤其是缺乏优良战马的问题。

目前大楚帝国d的外部马匹来源很少的,这是因为东掳几乎全面控制了东蒙古,并且对西蒙古地区也拥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人家东掳人肯定不会愿意看见大量优质战马流入到大楚帝国手中。

再加上大楚帝国为了封锁东掳人,对蓟辽、宣大一线采取了全面的封锁措施,直接把这些边关地区划定为军事禁区,禁制平民禁制,也禁制商人通过海上贸易和东掳人进行贸易。

交战双方各自封锁的情况下,大楚帝国目前已经没办法通过明面上的渠道从蒙古中部以及东部区域获得优良战马了。

只剩下部分东掳人控制不强的西蒙古乃至更西边的西域区域还能获得战马,但是目前数量太少,对于庞大的战马需求而言杯水车薪。

大楚帝国目前的战马来源渠道,其实和明王朝时期差不多,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马匹来源。

可别以为目前华夏长城以内的地区里没有马匹了,实际上是有的,只不过数量少,质量也比较差而已。

中原地区大量养马,这个不得不说元朝了,当年蒙古人南下中原后,为了解决中原驻军的战马问题,他们在很多地方都开设有马场,这个过程里导致大量人失去了他们的土地,导致家破人亡。

通过圈站大量土地作为牧场养马,元朝在中原腹地,甚至在江南繁华之地都搞出来了很多个大型马场。

《骗了康熙》

这也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盘踞在长江沿岸的时候,就能够拥有大量骑兵部队的缘故,当时的华夏大地里,尤其是江南、华东等地区根本不缺马。

明朝成立后,明王朝和所有中原传统王朝一样,依旧非常注重马政,让民间大量养马,因此明朝早期里,其实马匹保有量很大,只是质量不咋地。

毕竟民间养马大多都是官府摊派的任务而已,只要养不死那么就算完成任务了,至于养出来的马匹高大与否,这不重要。

等到后来马政逐渐荒废,巅峰时期明王朝拥有九十多个军马场,但是等到明末就只剩下九个了。

而大楚帝国一向来都是非常注重马政问题的。

哪怕还窝在楚北的时候,因为缺乏战马导致战略被动的缘故,当时的大楚帝国就已经开始筹建官方马场了。

后来逐渐扩张,一路往北打到了蓟辽、宣大,往西打到了嘉峪关后,大楚帝国一边接管了明朝仅剩下的几个军马场,另外一边又自行筹建了数十个军马场。

这些军马场从南往北,覆盖面还是比较广的,同时也大力的鼓励民间自行养马,大楚帝国没有和传统王朝一样,强迫民间养马,而是通过补贴,提高马匹收购价的方式来鼓励民间养马。

而大楚帝国为了鼓励民间养马提高收购价,顺带也是为了刺激那些有渠道的人从西蒙古,西域等地方采购也好,走私也好弄来优秀的战马,以解燃眉之急。

一匹肩高一米三的蒙古战马,官方收购价比以往提高了一倍之多,如果是西边来的中亚马甚至阿拉伯马,价格更高。

总之一句话,现在大楚帝国满世界采购马,不惜高价!

反正大楚帝国有钱,也不缺这点采购马匹的钱,缺的是优良而数量庞大的战马。

价格高,可以很高的刺激民间大量养马热情。

而且官方收购马匹是有标准的,质量上好的马匹才能获得更好的价格,这也是鼓励民众养马更加用心。

为了更好的管理马政,大楚帝国老早也设立了相关机构。

农林部里有专门的畜牧司骡马处,专司负责各类骡马事务,各类鼓励民间养马,收购马匹的事务都是这个处在负责。

而军方的骑兵总监下,也设有马场司,主要负责军方自己的军马场。

民间养马这种事一时半会的也急不来,而且民间养的马没有经过专门培训也很难直接充当战马使用,因此民间养的马,更多还是作为役用马使用。

而战马因为需要专门的去势、训练,让战马适应战场上的环境,比如枪炮声这些,所以是由军方的军马场负责。

目前的各大军马场里,规模最大,潜力也最大的当属西北地区的大马营草滩,在这里楚军依托之前明王朝存留的军马场,成立了大规模的军马场,称之为大马营军马场。

大楚帝国的马政部门,准备在利用这个天然的大马场里培养大量的战马。

而且他们不仅仅是培育大量蒙古马,他们还准备从西域大量引进中亚甚至其他地区的马匹,准备用于培育更加优良的马匹。

因为他们采购各类优良母马、没去势公马的价格很高,很多西域那边的异族商人听闻了后都蠢蠢欲动。

毕竟没人会和钱过不去!

除了大马营为代表的陕甘军马培育马场外,大楚帝国还准备重点发展山东益都马场,这地方也很适合养马,并且本身就在中原地区,距离也近。

就当陆军那边轰轰烈烈搞马政的时候,海军那边的人插嘴说了一句:你们陆军要养马,可以去济州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