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五百零一章 军权制衡

第五百零一章 军权制衡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自古以来,功臣都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职业,而且功劳越大越危险。

等到了功劳大到无赏可赏的时候,基本距离死也就差不多了。

尤其是两百多年前朱元璋喜欢杀功臣,更是给后人留下了极大的威慑力。

大楚帝国的这些开国将领们,普通将领自然是不用担心这种事了,但是那些战功显赫的上将们,其实不少人都是很担心日后的结局。

比如说李成通。

李成通其实在去年带兵攻占了幽州城,又带兵夺取了山海关,并在山海关里击败了东掳和吴襄的联军之后,初步稳定了北方局势的他就已经向罗志学主动请辞了。

当然了,没有通过太正式的奏折,而是通过各种暗示。

至少李成通打心眼里是不想要继续当这个东北战役司令,更不愿意在未来带兵征伐东掳,再给直接搞一个收复辽东的灭国之功。

到时候,自家陛下该怎么封赏自己?

难不成还真的搞个元帅出来?

或者在爵位上给自己来个异性王?

那是取死之道。

大楚帝国的军衔制度里虽然有元帅这么一说,但是这玩意只存在着文件当中,属于武将最顶级的军衔,当初制定军衔的时候罗志学说的很清楚,非救国之功不授元帅军衔。

而李成通功劳再大,也达不到救国之功的程度。

因为大楚帝国强大的很,根本用不着他救……

所以在军衔上,上将几乎就是到顶了。

而爵位上,大楚帝国的功臣爵位里,公爵就是最顶级的了,根本没有异性王一说,大楚帝国里的王爵,也就是郡王或亲王,只授予宗室。

皇帝之子授亲王或郡王,亲王之世子可承袭郡王。

其他的不得封王。

所以李成通的上将军衔到头了,而爵位上,等册封了公爵后也到头了。

这个时候,如果李成通还赖在东北战役司令一职上,然后再给自己搞个灭国之功,到时候你让陛下怎么封赏?

作为一个聪明人,能够统帅数十万大军展开规模宏大战役的高级将领,李成通可不是什么笨蛋,相反他把事情看的很清楚。

如其去考虑日后陛下怎么封赏,还不如不给陛下考虑的机会。

一个合格的臣子,是不会让自家陛下为难的。

于是乎,他就获封公爵爵位后,正式请辞了,不是通过暗示,而是通过正式上书的方式。

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甚至还能更进一步。

李成通在领兵方面已经是做到极致了,但是在更高层次的方面他还是没干过呢,比如说参赞机要。

如果未来有机会进入御书房,过一把参务大臣的瘾头,他还是很乐意的。

而能够入值御书房的武将,哪怕只是个协办大臣,无一例外,都是在京畿任职的武将,没有一个是在外领兵的将领。

经过以退为进后,陛下也准许了他的请辞,并调任他到金陵来任职,也顺利的进入御书房担任协办大臣。

同样的,和他一样在外领兵的黄丁权也是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人家黄丁权虽然以愚忠示人,但是不代表他是笨蛋啊。

他要是笨蛋的话,最早在伏牛山的时候就不可能挤掉一大堆人获得罗志学的信任,他如果是笨蛋的话,也不可能坐镇南阳数年,牢牢堵住了北部防线,让当时对于大楚帝国而言还算是比较强悍的陕西,中原等地的军队无法南下,确保了大楚帝国的北方安全。

如此,大楚帝国才能够腾出手来南下楚南,东进江南。

所以黄丁权也请辞了,并获得了罗志学的首肯调回了京畿。

这两个人的调职,也是让朝堂上的不少人,尤其是那些武将们松了口气。

以后罗志学会不会杀功臣不敢说,但是现在,至少陛下还是善待他们的。

同时李成通也是给他们这些在外领兵的将领们找出来了一个新的以退为进的道路。

那就是在外领兵到了统兵一方后,军衔在达到了上将无法进一步晋升的时候,依旧还有新的晋升方式,那就是回京畿入值御书房。

雅文库

如此可以顺利交接军权,避免陛下的猜忌,同时自己还能参与到帝国真正的战略决策当中来。

——

对臣子们的这些想法,罗志学多少也能猜得到,其实罗志学觉得他们多虑了……

想要造反,你也得有这个本事才行!

他罗志学可是一路征战打下来的天下,个人威望大到难以想象,甚至不客气的说,只要他还活着,那么这个帝国就乱不起来,甭管是李成通还是黄丁权,甚至哪怕真的出现个元帅,在他罗志学面前也得乖乖趴着。

至于说考虑到罗志学死了以后,继承人无法控制权臣的问题,这一点虽然客观存在,但是也通过诸多方式进行避免的,比如说领兵的将领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持续变动的,通过正常的调换完全可以实现军权的顺利过渡。

最后,其实威望啊,权术谋划这些东西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大楚帝国有一个完善的权力制衡的体系,避免军队成为某一个将领的私军。

军政分离不说,而且哪怕是军权都是被切割成了好几个部分,并且互不统属。

比如募兵权这个东西,那是军政部的权限。

新兵们由军政部主导下的募兵司,并通过各省守备司令部募兵机构的配合,招募新兵,然后进行新兵训练。

完成训练的新兵,被移交给各部队。

整个新兵补充环节里,没前线将领什么事……甚至经过几次改革后,都没参谋部什么事。

同样的,军官的培养以及分配同样是军政部的职责。

但是军政部却是不能直接指挥他们作战,对现有部队的训练以及指挥,那是参谋部的权限。

而这个过程里,各省守备司令部分配了部分乙等师的指挥权限,但是这部分权限也被严格限制,其中一个是守备司令部并不是说能指挥所有在该省的乙等师。

部分被集结起来辅助甲等师作战的乙等师,不归各省守备司令部管辖,而是被调配到各军或各边防,战役司令部所辖,或者说归属参谋部直辖。

只有分散到各地方,以哨、营、团为单位驻防在各城池内的乙等师,才归属各省守备司令部所辖。

此外守备司令部调动所辖的分散乙等师,也是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比如驻防在A县的某个乙等师步兵哨,这个连日常归属当地守备司令部的指挥,县守备处无权调动所辖的乙等师出现执行任务。

有这个权限是上一级的府级守备司令部,同样的,这个府级守备司令部也无权指挥所辖部队出府执行任务,有这个权限的是上一级的省级守备司令部。

而省级守备司令部,也无权调动所辖乙等师出省作战,有这个权限的是参谋部。

简单来说,大楚帝国是把乙等师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平日里分散驻防地方的乙等师,有种类似地方守备部队,有点类似于武警之类的,这种归属地方守备司令部所辖。

还有一种是调往前线协同甲等师作战,或者是集结起来大规模兵力,驻防在要地,主要是一些要塞,边防的乙等师,这些是属于真正的二线兵力,直接归属参谋部所辖,比如吴淞要塞,刚成立没多久的第一百三十八师,这个师就是吴淞要塞的守备部队,辖重炮部队以及驻防步兵,直接归属参谋部统辖。

还有驻防在蓟辽、宣大、陕甘的十多个乙等师,这可是正儿八经的边军,只不过缺乏机动能力而已,这些乙等师归属东北战役司令部或宣大、陕甘边防司令部所辖。

罗志学通过多层次的指挥体系,把指挥权是切割的比较零碎,不会出现说某个外头的高级别将领,就能够直接控制当地所有军队的。

最后还有一个轮换任职制度!

就和文官数年一轮换一样,军方的武将们也是会进行轮换,甚至这种轮换比文官还要更频繁。

一个文官可能主政地方好几年才会被轮换,并且也有可能长期在一个地方任职,但是在军方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看见的。

军方的将领任职时间也不会很长的,大扩军时代不说,哪怕是现在稳定下来后,两三年内哪怕没有获得晋升,也必须进行调动。

如果是晋升,还要直接调离原单位。

而且去年开始,大楚帝国陆军实施异地晋升的政策,这个政策很简单,晋升时必须调离原单位。

比如第一师任职的上校,如果被晋升为准将,必须离开这个师,前往其他师级单位任职。

准将升少将,少将升中将,中将升上将更是如此。

反正就是不让你在原单位晋升,更不准你在一个地方兜兜转转然后一路爬上去,形成为尾大不掉之势。

类似这些限制军权,防止军队变成将领私兵的政策还要很多,比如装备问题,都是军械部直接研发并采购的,和前线将领没啥事,上头给他分配到什么只能用什么。

又比如士兵们的军饷,这可不是直接发放到部队主官手中,然后让部队主官再发放给士兵的,而是后勤部直接发放。

后勤部为了给全军将士发放薪饷,直接在各部队里设立了专门的薪饷机构,专门用于发放给将士们发放薪饷。

现在后勤部方面还想着和财务银行合作,通过直接银行转行的方式给将士们发放薪饷呢,不过还有众多现实限制问题,所以暂时没能成行。

众多这些限制,很大程度上,也能避免统兵大将直接造反的问题。

当然,哪怕是做了足够多的防御措施,但是皇帝如果是个大傻子,或者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叛乱依旧会出现,军阀依旧会产生。

但这已经和杀不杀功臣没关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