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石三鸟

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石三鸟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金陵城,皇家别院。

一大票的帝国重臣齐聚一堂,而这些大楚帝国的重臣上首方向,罗志学端坐在龙椅上静静听着臣子们正在商讨事务。

这是一场以五年发展计划为核心内容的御前内政会议,除了军方将领外,所有文官体系里的御书房参务大臣、协办大臣悉数参与。

会议开始后,就和最近一年的绝大部分御前会议以上,罗志学都是端坐在上方,大部分时候都是听着臣子们在相互讨论甚至争论,而他自己基本不开口发表什么意见。

罗志学很清楚,自己是一个皇帝,整个帝国的掌舵人,自身的影响力太大,随便一句话就可以决定帝国的大政策走向。

而越是如此,罗志学也就越是谨慎。

毕竟他也只是普通人出身,哪怕是拥有后世的一些基本常识,但是很多东西却是只了解了一些表面。

很多事情他以为是好的,能做的,但是时代不一样,实际情况也不一样的情况下,贸然实施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

有些他以为不好的,没必要的政策,但是经过众多臣子们的分析辩论后,却是发现还挺不错的,实施起来效果也很好。

就和去年制定教育一系列发展计划的时候一样,罗志学本来想着大规模开办各种公办学校,把民间里的诸多私塾也收归为官办,尽可能的提升用于启蒙,初等教育的学校数量。并统一教材,统一招聘老师,统一待遇等。

基本上,他就是尝试着把后世的公办教育体系给移植过来。

但是在部分地区进行了试点尝试后却是发现没那么简单,一方面是根本没有出现预料中的大量孩子报名上学的情况……哪怕是学费已经很低了,甚至贫困家庭或成绩优秀者还可以申请免除学费,绝大部分家庭,尤其是穷人家庭依旧不把孩子送来上学!

因为这样会导致他们家中缺少一个老动力……并且这个劳动力还要继续吃喝……

学校虽然学费很低,但是依旧要学费,而且吃喝也得自己承担。

如此一来,绝大部分穷苦人家的家庭都不会把孩子送去尚需饿,哪怕免费……

农村家庭里,几岁大的孩子已经可以做力所能及的活了,而七八岁那都是小半个大人了。

下地翻土除草收割挑抬……一样都不能少。

别说十七世纪了,哪怕是而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那都是所谓的现代社会里,但是绝大部分农村家庭的孩子,依旧得一边上学一边帮着家里干农活,小小的肩膀上扛着本不该属于他们承担的重量。

大楚帝国的新式教育政策进行试点的时候,就出现了这么尴尬的问题,投入了一大笔钱,把学校建好了,老师招聘好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到头来发现却是没几个学生来报名上学……来的那些,也是本来就上私塾的学生!

没学生来报名是一方面,还有一个难题是官办教育太花钱。

因为是普及型教育,虽然没有完全免费,但也只是象征性收一点学杂费而已,这点钱根本不足以维持学校的运转。

毕竟各种校舍以及办公设施要花钱,而一个普通塾师变成了有编制的从九品教育官员,薪资待遇也会变得更高。

这一进一出,就意味着这些官办学校都需要官方财政持续输血,而且是大输血!

作为试点的一个上等府都还好,财政有钱,倒也能勉强支撑下来,但是另外两个试点的中等府以及下等府可就撑不住了。

没有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他们连官办学校的计划都无法启动……

而如今大楚帝国正处于百废待兴阶段,大量的财政资金主要是被用于工业发展、农业发展,水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很多地方因为地方财政困难,连常规官员的薪资都无法发放,更别说挤出来大笔钱用于广办官办学校了。

资金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以往这些民间大量存在的私塾,其实相当多一部分都是地方的士绅大户们资助设立的。

这些士绅们出于名望或其他什么心思办这些私塾,可没想着赚钱什么的,反而是往里头倒贴钱。

官府把这些私塾接过手来,等于就是代替士绅们出钱……

人家士绅一看你官府接管了,自然不会继续往里头砸钱,反正又没捞不到名声了,还砸钱办教育干啥?本老爷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啊!

三个府的新式官办教育试点折腾下来,钱花了不少,但是学生也没能增加多少……怎么看都是亏到姥姥家了。

通过这事,罗志学算是彻底明白了,很多后世看似挺不错的政策不一定适合当代!

这可是十七世纪,不管是生产力还是人们的观念都和后世有着巨大的不同。

就现在的大楚帝国,根本没有条件搞普及型的官办义务教育……

经过这事后,后来罗志学就很少直接脑袋一拍搞照搬后世的政策了,而是选择了另外一个方式,那就是提要求,给臣子一些思路,再让臣子们自己去琢磨!

他的臣子们,才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人,他们比罗志学更加了解当代的各种情况。

而经过众多人进行讨论,分析利弊的时候,罗志学也能够从中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再选择自己想要的某个结果。

简单来说,以前的罗志学要求自己提,事情也自己做……

但是现在,罗志学只提要求……至于怎么去做,那是臣子们的事!

而经过这么一转变后,罗志学发现自己处理各项政务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并且制定出来的各项政策也更加完善,效果更好。

试点官办义务教育失败后,经过朝堂众多臣子们的集体讨论,最终拿出了的一个改善方桉进行实施,以达到罗志学所提出的要求。

罗志学提出的要求很简单:“尽可能的提升识字率,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识字率!”

他也没设定什么具体的数值,因为设定数值就要涉及到统计……而且还是全国范围内的大统计,那工程量比普及教育还大……

因为统计工作的困难,其实罗志学直到现在,依旧不知道自己的帝国到底有多少人口……只能是有一个大概的数据,七千万左右!

而这七千万里了有多少识字的,多少初通文墨的,有多少是无地农民,有多少是自耕农,有多少是士绅大户,有多少城池人口,有多少是农村人口等等,通通都没个准确数字。

而推论的一些数据也都是偏差极大。

比如农林部递交的数据现实,全国人口里,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农村人口,只有百分之五的人口是城镇人口,并且这百分之五人口里,半数以上还是生活在集镇上。

但是巡警部递交的数据,和农林部偏差的数据极大,他们认为全国的城镇人口应该达到了百分之十左右。

这两个部门递交的数字,偏差足足一倍呢……

为了搞清楚自己的帝国到底有多少人,子民们的识字率水平,生活居住地等基本的人口信息,以便后续的政策制定和施行,罗志学去年的时候已经下令以巡警部为主导,其他各部门大力配合,各级地方衙门引导宣传,建立起全国人口户籍档桉,并依托户籍档桉统计人口数据。

但是这是个大工程,没几年时间根本搞不定。

大楚帝国现在连一个基本的全国人口信息都不知道,什么识字率就更不知道了,只能是依靠抽样推断,比如选择某一个地方进行调查,然后作为代表数据。

只是这些数据也不靠谱……

比如识字率,在江南地区的识字率根本无法代表其他地区的识字率…

江南读书风气盛行,识字率比较高,而其他地方则是要差的多,而这些差的多的地方里,彼此差距也比较大。

因为缺乏详细的数据统计,以至于现在罗志学看帝国的各项情况,像是带着一副度数不匹配的眼睛走路,看啥都是只能看个轮廓,想要看仔细些根本不可能……

制定政策的时候,也只能是尽可能的把尺度放的更宽松一些,不会把数值定得太死,给下面的官员们留下一些空间,也给民众们留下一些空间。

免的雾里看花的时候,把目标定得太过超前,而下头的官员们为了达到目标不顾民生瞎几把高。

去年搞教育政策的时候是这样,现在搞农业政策也差不多是这样。

罗志学可没说非要粮食增产到多少多少,开荒多少多少之类的……因为他现在连全国的粮食总产量都不知道,总耕地数量也不知道,可开发的耕地就更不知道了……

没有详细数据作为支撑,他随口来个定死的目标,这定低了,下头的官员一看,不用干活也能做到了,于是就天天躺着看花遛鸟了…。

把目标定高了,下头的官员一看,哎呀妈,这目标太高了,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了,那这么办?瞒报虚报呗……总不能告诉上头我没完成任务吧,别人一个个都是满嘴胡话达到了目标,就你老老实实说没完成目标,这不是找死嘛!

虚报瞒报都还算好的,就怕有些人为了达到目标,不顾民生搞各种极限操作,比如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强迫农民,以超出耕种能力大量开荒种地,最后搞出一地鸡毛!

因此,这一次搞农业发展计划的时候,罗志学是没有给臣子们提过太详细的目标的。

甚至关注点都是说要达到开荒多少土地,增产多少粮食,而是重点关注农业生产的恢复、修建灌既设施这些。

土地,其实有的,尤其是长江以北的各省里,因为天灾**,很多地方都是十室九空……

但是人没了,土地却是还在的……

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地方现在是地广人稀,大量土地因为人口缺乏而被迫抛荒。

只不过北方很多地方之所以变成地广人稀,除了**这一因素外,天灾也是一重要因素。

比如河南、安庐、江北三省,因为黄河、淮河汇集,可谓是一年一小涝,三年一大涝,一些险要河段几乎年年决堤!

别说什么五十年一遇,一百年一遇这些极端天气了,就算是正常下雨也会发生洪涝。

而这些受到洪涝影响的地方,其农业生产非常的困难。

此外,受到洪涝影响的可不仅仅是淮河、黄河流域……之所以说他们,只是因为它们比较具有代表性而已,实际上在很多地方,甭管南方北方,洪涝都是非常常见的事。

这是因为这年头的灌既防洪设施基本为零……抛开黄河淮河这些不说,一些小地方里的小河流,当迎来一场暴雨后,也极有可能淹没沿岸的村庄和耕地!

而一旦干旱,那么就得等死!

而这些零零碎碎的洪涝或干旱,虽然只是局部发生,往往影响也不大,但是架不住全国各地都有,而且数量极多啊!

这总量一上来,这些看似零碎的各地天灾,给整个帝国所造成的伤害,比黄河泛滥大多了!

这也是大楚帝国把基础灌既防洪设施的建设,作为农业发展计划的重点内容。

大楚帝国将会通过中央、各省府州县各级财政拨款,用于各地的灌既防洪设施的建设。

而进入计划的第二年,资金已经开始下拨,众多地区已经掀起了各种防洪灌既设施的建设。

而值得注意的是,帝国大规模在各地修筑各类防洪灌既设施,还带来了一个之前预料之内的结果。

那就是大量的基础设施工程,带来了大量的工作机会!

这些工作机会,能够让过去几年的他天灾**里失去了家园,苦苦挣扎求活的流民青壮们活下去。

而这,也是大楚帝国其他诸多部门们,对五年农业计划里花钱众多,搞各种耗资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缘故。

因为大规模修建防洪灌既设施,这本来就是大楚帝国官方以工代赈,用以恢复统一后的民生稳定,避免出现大规模流民的手段之一。

顺带众多地方的一些贫困家庭青壮,也能够趁着这个机会在农闲的时候赚取微博的工钱,虽然这个钱很少,但是在农闲时候,闲着也是闲着,而且闲着也得耗费家里的粮食不是……

还不如去工地上卖一卖力气,赚点口粮钱。

大楚帝国官方修建这些基础设施,那是一石三鸟,既是为了发展农业,也是为了以工代赈,顺带还能促进建筑相关行业,比如采石,木工等行业的发展呢。

一场御前会议里,臣子们经过讨论,罗志学首肯之后,初步敲定了后续的一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计划。

其中就有规模宏大的淮河-黄河防洪灌既建设任务,计划将会在未来几年内,对淮河流域以及黄河中下游流域,主要是河南、安庐、江北三省的地区的一些危险河段进行防洪堤修建、加固,并把一些容易堵塞的河道进行改道拉直,制定泄洪区等等。

初步目标是要彻底扭转黄河淮河流域,年年都发生洪涝的情况。

罗志学没指望着通过几年的建设,就一劳永逸的解决淮河、黄河流域的泛滥问题,甚至都没指望过能够扛过一些大洪水,短时间内这是不现实的,一口饭吃不成胖子……

他要求很低,对于民众们而言甚至说得上是低微,那就是别年年都洪涝啊……

不能每年一到雨季就洪涝,就算要洪涝,也要等到五年一遇的洪水再洪涝啊!

按照计划,上述三省的淮河以及黄河河段,将会计划小型工程六十六项,中型工程十三项,大型工程一项。

而大型工程就是洪泽湖防洪工程,包括继续修建洪泽湖大堤,设立泄洪区,扩大洪泽湖的汛期蓄水量。

因为黄河早年改道夺淮入海的缘故,也就导致了每年雨季的时候,洪泽湖的水量就会暴涨,进而威胁到周边地区。

为了确保运河通畅,为了保护周边地区的民生安全,这才有了历朝历代,尤其是以明朝为甚大规模修建洪泽湖大堤。

大楚帝国因为定都南方,同时海军强悍并大规模采用海运,对运河的依赖倒是没这么大,但是依赖不大不代表就可以放弃幽杭大运河。

同时江北地区的民生也需要保障,因此这防洪大堤还需要继续修。

整个洪泽湖防洪工程,准确的说是第一期工程,预计将会投入白银八百多万两银子,由多级财政平行分担,预计四年内完工。

等完工后,洪泽湖的蓄水防洪能力将能够进一步提高,至少不会出现现在这样每年下场大雨就提心吊胆,五年十年一遇的大水就大规模洪涝的情况出现。

而这一项重点工程,除了文官系统方面参与外,军方也会参与。

当然了,并不是说军方会直接投入作战兵力,楚军的正规军数量也不多,而且都挺忙的,哪怕是乙等师也不可能大规模调取当劳工使用。

但是,大楚帝国在统一战争过程里,俘虏了大量的前明军队士兵,编成了大量的屯垦营、建筑营或运输营等从事劳作,但是依旧属于军事化管理的机构。

这些战俘们因地制宜或屯垦,或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洪泽湖防洪工程里,预计也会投入大量的军方管理的战俘组成的建筑营。

等完成这第一期工程,这个建筑营的投降士兵的服役期基本也就结束了,到时候刚好可以直接解散,让降兵们回家返乡。

淮河-黄河防洪灌既工程,如果第一期搞定的话,可以让沿岸数百万人口脱离年年洪涝的困苦,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对此,罗志学非常的重视,从资金到人员安排都是亲自过问,确保计划顺利实施不出现什么大问题。

至于一些小问题,那就是无法避免的了,让下头的人自行处理就是。

——

当辽东地区的东掳人陷入灭国危机的时候,恐怕是怎么也想不到,这边楚蛮子投入十几万大军,耗费巨资和他们打仗的时候,还能够在后方搞这种大规模的工程。

他们如果知道了,恐怕下巴都要掉下来……这楚蛮子到底那里来的这么多钱。

东掳人是无法理解大楚帝国的财政收入是有多么的强悍的!

估计也无法理解大楚帝国里的第一大机构不是其他,而是税务部……雇员最多,经费最多,行政效率也最高,同时还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强悍的税务部,确保了大楚帝国的财政健康,在维持大规模对外战争的时候,还能拥有大笔资金用于内政建设。

这些,皇太极估计是无法理解的,就算是能理解,但是也无法在他们东掳内部施行!

因为这种程度的税收制度,是需要在一张白纸上进行的,对旧有利益体系进行全面的打破后才有可能实施。

而东掳人的政权其实前后也有几十年了,内部早已经完成了利益的分配,形成了稳固的利益体系,这个时候想要改……那是不可能的。

同时,这也是罗志学从一开始就用最铁血的手段强行推广各项新政策,尤其是农业政策和税务政策的原因。

而不是说等到稳定下来后再进行。

因为一旦稳定了下来,新的利益阶层生成,并且和旧利益阶层进行了共度互换后,那么就别指望着推行新政策进行利益分配了。

必须再一开始是时候就强行推动,直接依靠枪炮和刀剑去推动。

改革……是不可能改革的,自古以来改革的难度都非常大,而且属于吃力不讨好,一个搞不好好还会把帝国拖入深渊。

所以,罗志学就不打算玩什么改革……缝缝补补这种事他干不了,没那能力,更没那魄力!

他能做的就是把旧有的全部推倒,然后在废墟上建立新的利益体系。

而这,对于造反起家,手握数十万大军的罗志学而言难度更小,过去几年的情况也是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前明时期,明王朝的一些有志之士想要干点啥都会遭到大量的反对,最后不了了之,尤其是税收这一块上,朝廷要拿他们士绅的钱,那可难了!

但是在大楚帝国……士绅大户们交各税可积极了!

你要问为什么?难道这些士绅们天生是好人,打心眼里拥护大楚帝国吗?

开玩笑……你要从他们口袋里掏钱,人家哪能愿意啊!

至于不愿意为什么还交,而且还交的这么积极。

原因也很简单,不肯交税的都被杀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