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五百四十九章 战争就是一连串的意外

第五百四十九章 战争就是一连串的意外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塔山以东,万余东掳大军正在匆匆忙忙的朝着东方而去,在他们的前方乃是杏山城。

塔山和杏山之间的距离其实并不大,也就那么十多公里而已,放在平日里行军的话,其实也就一天时间。

但是在战争期间,尤其是双方正在交战的时候,而后方的楚军又不打算放他们顺利逃走,玩命追击的时候,东掳人想要跨越这十多公里的距离就显得非常困难了。

承顺七年六月一日黎明时分,东掳人刚出城的时候,楚军第一百零八师就已经得到了消息,对战功极为渴望,想要让自己的肩章再增加一颗将星的边黎明准将,没有犹豫就下令了急行军追击。

第一百零八师虽然说是乙等师,武器装备要差一些,辅助兵力也少一些,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是正规军。

该师的将士虽然是明边军出身,但是经过两年的苦训后,基本上和楚军的其他部队的士兵也差不多了。

毕竟在大楚帝国陆军里,其实不管是甲等师还是乙等师,将士们的个人待遇都是差不多的,薪饷一样,伙食也一样,不存在着甲等师的部队伙食更好一些,乙等师的伙食就差一些的情况。

这意味着,哪怕是楚军里的乙等师,其将士们的体能也是相当优秀。

大楚帝国的三军,为什么能够吸引众多的贫民子弟踊跃参军啊,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参军了能吃饱饭。

在将士们的伙食待遇上,大楚帝**方一向来都是能做多好就做多好的。

良好的伙食待遇再加上天天训练出来的良好体能,使得了第一百零八师的将士们开始急行军后,速度极快!

最前方的第431团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咬住了东掳人的尾巴,并且在增援的五百多骑兵的掩护下直接发动了强袭作战,东掳人则是留下了两千多人进行断后作战,其余兵力继续前进。

两斤半野战炮的炮声持续响起,战马在嘶鸣,而双方的士兵们则是开始在原野上进行厮杀。

就当431团以及骑兵部队咬住了敌人的尾巴时,其右军430团却已经开始迂回,直接强行越过了大约三公里的距离,直插敌军正在撤离的部队的侧翼。

东掳人侧翼一部数千人为了自保,不得不停止了撤退,从行军队列转变为战斗队列。

后头的边黎明准将看到己方部队已经连续拖住了敌军至少五千人之后,当信心大振,亲自率领者该部最后一个团,也就是429团加入战局,同样是做出了拦截袭击的姿态,迫使敌军集结并进入战斗姿态。

如此一来,刚从塔山城撤出来没几个小时的东掳兵力,就在塔山城外东北方向大约六公里到十公里,宽约两公里的一片狭长地带里被拖住了。

上万兵力被迫全部展开了战斗队形和楚军对峙!

看到敌军被追上并进入战斗队形后,边黎明准将终于是松了口气!

终于没让他们给跑掉!

紧接着他下令:“都给老子稳住,尽可能的拖住他们,不要冒险强攻!”

“副师长,你亲自去一趟集团军司令部,请求上级支援,只靠我们的话,可拖不住他们太久!”

“此地距离杏山太近了,一旦杏山城内的敌军跑出来了那可就麻烦大了!”

边黎明准将,要的不是杀伤多少敌军,也不是彻底击溃对方,而是要拖住敌军。

因此他从一开始的战术,就是以拖住对方为主,并没有让部队发起强行攻击,同时这也是为了防备杏山城内的敌军。

此地距离杏山城也就那么七八公里而已,杏山城的东掳人如果前来增援,轻装部队一个时辰就能够杀过来。

在己方的增援部队没有抵达之前,边黎明准将必须谨慎再谨慎。

边黎明准将猜的没错,他们刚截停塔山退兵,杏山城里的东掳人就派出来了五千多步兵以及至少三千骑兵,迅速出城驰援。

边黎明准将听着前头的东掳骑兵的动静,脸色黑的可怕,当即部队收拢阵型,防备骑兵冲击。

如此一来,不可避免的也就减轻了对塔山退兵的压制,当即就有北部数千塔山退兵趁机脱离,直接脚底抹油朝着东北方向撤退。

看的边黎明准将是急得跳脚,但是也没有任何办法。

他的第一百零八师只是一支缩编的乙等师而已,虽然有独立骑兵部队的一个骑兵团协助,但是面对大规模敌军骑兵的威胁下,也只能是自保。

能够在自保之中还牵制住好几千的塔山敌军,这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等到下午大约两点,楚军援军终于抵达,来的乃是在后方的主力部队第九军所属的一个师。

有了这么一个甲等师的加入,楚军在前线的压力大减,甚至都可以尝试着发动反攻了。

之所以说是尝试,而不是说直接发动大规模的反攻,那是因为对面东掳人有着三千精骑在一边虎视眈眈。

光光是为了防备这三千东掳骑兵,第九军除了动用了三个师属骑兵团外,还动用了两个主力步兵团以及足足三十多门的轻便的两斤半野战炮。

这些兵力分成好几个方向进行布防,确保这三千东掳骑兵不管从哪一个方向杀过来,都能够进行及时的拦截。

如此一来,实际上增援第一百零八师进行正面推进的,也就只剩下一个主力步兵团而已。

而对面东掳人可是不少,也有一万大几呢。

并且没有了太大的威胁后,他们可没心思和楚军在野外打一场大规模会战,而是一有机会就往后跑,想要直接撤退到杏山城内。

此时,第九军还给边黎明准将带来了新的命令,那就是继续发起正面进攻,并且还是速攻,争取在敌人大规模溃逃之前,留下更多的敌军。

同时他们还透露了一个消息,楚军第一骑兵军以及骑兵支队一共两万骑兵,已经开始向东北方向疾驰,准备大范围迂回包抄杏山后方。

“就算不能一口把整个锦州防线的十几万敌军一口吞下,至少也要吃下塔山和杏山的三万之敌。”

此时,实际上第三集团军司令部,这个时候已经是误判了东掳人的战略选择。

塔山守军之所以撤退到杏山,就是为了和杏山守军汇合,然后和楚军来一场攻防战……

但是因为东掳人之前频繁放弃城池,然后一跑就是直接放弃一大片地区逃跑的先例,直接让第三集团军方面认为,东掳人是要全面撤退。

奔着能留下多少是多少的想法,第三集团军此时已经发动了全面进攻……

两万骑兵部队已经直接绕过杏山,直接从杏山-锦州之间杀向了杏山侧后位置,直接切断杏山之敌东逃的可能性,第九军派出了一个甲等师跟进掩护该骑兵部队,同时该师必要时候也可以投入对杏山的强攻之中。

第九军剩下的两个师,一个甲等师增援一百零师负责正面进攻;还有一个师是从杏山南边进行绕行,负责后续战略包围杏山之敌。

如此,第九军和第一骑兵军、近卫军骑兵、第一百零八师等部队,就形成了一个正面推进,两边迂回突袭的攻势。

核心战略一看就知道……包围并歼灭塔山-杏山之敌。

至于这样会不会引起锦州、松山之敌的大规模逃亡,放虎归山,现在左英哲也顾不上这么多了。

他怕去的晚了,连这三万敌人都捞不着了!

不得不说,战场上就是充满了各种意外,而战争大多时候就是由一连串的意外所组成的。

没有任何一场战争,是完全按照战前所指定的计划而进行的,中途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

双方高级将领都作为了自以为最己方最有利的战略,但实际情况往往和他们预料的有极大的偏差……

楚军这边如此,东掳人那边更如此!

杏山城外,东掳伪郑亲王济尔哈朗看着前方越来越多的楚军,以及一大票被拖上来的各种野战炮,又得知消息说又大批楚蛮子正在绕过此地,直接奔袭杏山后方的时候。

“该死,我们这是中了楚蛮子的计,他们是想要把我们引出来,依靠他们的犀利枪炮在野战中击败我们!”

“楚蛮子枪炮犀利,荒野又无壕沟防炮洞可为依托,硬抗乃下下之策,唯今之计,当速速退兵回杏山城固守!”

“杏山城内有我军紧急挖掘的各类壕沟胸墙,防炮设施,足以抵消楚蛮子的犀利枪炮!”

此时,一旁有人面露担心道:“前头还有至少三千多人被楚蛮子缠住了,现在退走的话,恐怕……”

济尔哈朗道:“告诉务达海,让他尽可能争取时间为大军撤回城!”

而前头的务达海听到了传令兵传来的命令后,心中想要叫骂,但是最终还是忍了下来,此时他所指挥的三千多兵力,都已经被楚蛮子给缠住了。

并且还被分割成为了两部分,虽然还没有进入大规模短兵交接的时候,但是以目前双方的距离,但凡他们敢后退一步,阵型稍微一乱,那么迎接他们的就是全军溃败!

不会有第二个可能性。

之前他还一度苦苦支撑,想要等到齐尔哈朗率兵来救援,没有想到几个小时过去了,援兵没有等到,反而是等到了让他断后的命令。

身披盔甲的务达海深吸了口气,咬着牙道:“回报亲王,我务达海一定顺利掩护大军入城!”

这个时候,实际上他已经没有了其他选择!

不管愿不愿意,他的三千兵力都走不了……他也走不了。

其实麾下兵力走不了,不代表他务达海个人也走不了,他好歹也是东掳宗室,身边有不少亲卫可以护送他撤离战场,更别说现在也没有的陷入的包围之中。

真要想走,其实楚军也拦不住!

当然,不能拖太久,一旦让楚军彻底完成了战略包围,那么他想要走也走不了了。

只是……他要是临阵脱逃,而且还是扔下部队孤身逃命,回去了大概率也是被一刀斩首的命令,而且还会连累整个家族。

所以……务达海都在下达了麾下兵力顽抗死守,固守待援这道命令后,就在亲卫的护送下向后撤离了好几个公里。

嗯,他可没说用撤离之类的名义,只是把指挥帐篷搬到距离杏山只有三公里外的地方而已……

随着东掳人方面选择了退回杏山,那么接下来的战事也就没什么悬念了。

到下午时分,随着东掳主力逐步撤退到杏山城一带,被留在杏山城外七八公里外的三千多东掳被绝对优势的楚军包围而歼灭。

他们一度也尝试了突围,不过那个时候已经晚了,足足数倍兵力的楚军包围了他们,根本就跑不了。

三千多东掳人被楚军歼灭后,楚军正面部队也顺势杀到了性山城外。

不过此时已经临近傍晚时分,楚军自然不可能趁着夜色直接攻城,更别说楚军的大批重炮都还没有抵达呢。

而这一天下午,楚军第九军的一个师,也已经绕过了杏山,直接杀到了杏山东南方向外三公里左右的地方,同时第一骑兵军也已经绕行杀到了杏山东北方向四公里外的地方。

也就是说,楚军第三集团军在一天之内,就已经完成了杏山城的战略包围,把城内大约两万五千多名东掳人包围在城内。

不过东掳人方面并没有惶恐,而是开始积极加固各种防御工事,隐蔽他们仅有的少量火炮,准备顽抗死守性山城。

按照东掳人自身的预计,他们依托这些城防工事应该能够让楚蛮子的大部分火炮失去作用,而在当楚蛮子派遣重甲步兵攻城的时候,他们就能利用自身的重甲步兵进行顽抗进而大量杀伤楚军。

他们认为打一场守城战比在原野里进行大会战更具有优势。

而这,也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军事思想。

毕竟攻城要更难。

东掳人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而楚军方面则是按照左英哲的战略部署,继续执行正面强攻计划。

第一骑兵军以及近卫军骑兵支队继续挺进,第九军的两个师分别绕行,面向松山、锦州一线。

而更别边的近卫军大约两万余人也是接到了命令,在钱泰近卫中将的率领下迅速向东挺进,他们将会攻占大兴堡后继续向东,最后直扑锦州而去。

至于更北边的第八军,则是继续沿着辽西走廊的北部长城方向,负责防备警戒朵颜三卫等异族兵力。

第三集团军在辽西走廊方向的兵力,已经全数动了起来,而且行动极为快速,根本就没有给东掳人留下太多的反应时间。

承顺七年六月三日,楚军彻底完成了对杏山城的战略包围,并在重炮部队抵达后,迅速展开了对杏山城的强攻作战。

这个时候,基本也就意味着杏山城内的两万多东掳人已经陷入包围之中。

而对于是否要救援他们,也是在锦州城内掀起了一番争论。

多尔衮以及豪格发现,短短几天之内,局势就出现了极大的变化。

他们这边刚放弃塔山呢,后脚东掳人就追杀了上来,并且充分展现了楚蛮子的快速机动能力,哪怕是以步兵为主力,也携带者大量的火炮,但是他们的机动速度也非常的快速。

在短短几天内就机动了数十个公里,以至于快速完成了对杏山城的战略包围,而且在锦州和杏山之间,还有足足两万骑的楚蛮子骑兵挡在中间。

同时他们还发现有两万多的楚蛮子军队正在沿着锦州而来。

而距离,也不过区区二十多公里而已。

按照这支楚蛮子的行军速度,估计明天傍晚时分就能够抵达锦州城下。

“现在派兵救援杏山,那么锦州就危险了,我们在锦州的兵力一共也不过五万多,如果要救援杏山,那么就要先干掉楚蛮子的两万骑兵,这两万楚蛮子的骑兵可不好打,之前中前所北郊的骑兵会战失利,这个教训不能不记着!”

多尔衮说这话的时候,又是看了豪格一眼,让豪格很不爽。

尼玛,不就是打了一场败仗嘛,至于天天拿出来说吗?

多尔衮继续道:“而杏山城已经经过一系列城防加固,拥有完善的城防体系,也挖了众多的防炮工事,城内又有两万多兵力,久了不敢说,但是挡住楚蛮子一个月应该不成问题!”

“所以,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不是救援杏山,而是趁着杏山把楚蛮子的主力拖住的时候,继续集结更多的兵力,尤其是蒙八旗的骑兵!”

“我已经派使者去漠南蒙古各部那边了,距离最近的朵颜三卫不日就能够派出至少万余精骑南下参战!”

“辽东半岛那边也已经派遣了五千骑兵紧急回援!”

“而如今我们在锦州有三万骑兵,松山有五千,之前杏山和塔山的五千多骑兵也已经成功撤往松山。”

“那么到时候我们就能够在锦州集结四万骑兵,在松山集中一万骑兵,在骑兵方面将会拥有绝对的优势!”

“毕竟楚蛮子,能够拿得出手的也就两万骑兵而已!”

“只要能够在骑兵方面占据较大的优势,那么后续野战就是我们说了算,到时候不管是袭击敌军侧翼,还是截断他们的粮道,都大有可为!”

“这一战,鹿死谁手还没个定论呢!”

豪格听罢,想要反驳什么,尤其是想要反驳己方哪怕有总数五万骑兵,但是也不一定能够干掉楚蛮子的两万精骑。

但是他很清楚,他只要一反驳,多尔衮就会把中前所北郊骑兵会战的失利说事!

他已经因为这事丢失了极大的威望,继续被多尔衮这么反复拿着这事说下去,威望就会受到更大的打击,到时候恐怕都没人搭理自己了。

所以他很干脆的闭上了嘴巴!

只是,他内心里还是很担心的。

他可是和楚蛮子的骑兵交过手的,其他的楚蛮子骑兵没什么,撑死了也就是加强版的明军骑兵而已。

但是其中一支楚蛮子的近卫军骑兵却是不简单。

以往的时候,豪格其实对楚蛮子的军队构成了解的也不算多,甚至很多表面乃至公开的东西其实知道的都不算多。

毕竟大楚帝国崛起过于迅速,而且军方内部的编制和构成也是经常变来变去,并且和传统军队有着极大的不同,再加上大楚帝国控制了河北地区后,就和蓟辽、宣大等边镇规划为军事禁区,禁制普通人进入,也全面断绝了和蒙古、东掳人的贸易往来。

最后,大楚帝国里的情报部门可不是吃素的……光是情报部门就有四家之多,东掳人的探子想要进入搜集情报其实难度比较大。

尤其是在大楚帝国巡警部开始施行户籍登记制度,并要求人员外出进出城、住宿登记都要出示身份证明后,对流动人员的管理极为严厉。

别说什么探子了,就算是以往存在的大量流民,乞丐或者是什么江湖豪侠之类的人士,因为到处流窜又缺乏身份证明,很多都是被扔进了矿山里挖矿……

如此情况下,东掳人的探子连渗透进入的河北都难,更别说搜集各类情报了。

就算搜集了情报,想要顺利传送回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想要穿越重兵驻防的楚军军事禁区,那可是需要实力和运气,两者缺一不可的。

大楚帝国崛起时间短,内部防空又极为严密,再加上边镇全面封锁的各种原因,也导致了东掳人现在对大楚帝国王朝的了解,很多都是一知半解。

比如近卫军……东掳人其实早就听闻过楚蛮子里有近卫军这么个说法,一开始以为就是类似天子亲军,禁卫军这种的。

但是没想到,仔细收集情报后,发现楚蛮子的这些近卫军,竟然和他们的陆军还不同系统……偏偏还经常混在一起作战。

经常都把东掳人的探子给搞迷湖了。

而关于近卫军的骑兵,东掳人一开始也没怎么注意,以为就是东掳人里的那种普通师属骑兵团。

楚军的骑兵有两大构成,一是独立作战的骑兵部队,第一骑兵军、第二骑兵军就是这种,这些独立骑兵大多也是以明军边军骑兵降兵为基础而组建的,乃是传统的骑射骑兵。

还有一种就是各步兵师的所辖的师属骑兵团,乙等师的师骑兵营,这些师属骑兵则是以龙骑兵为主。

对于这些,东掳人多少也知道一些。

一开始他们以为这些近卫军骑兵,就是近卫军里的师属骑兵而已,毕竟规模都不大,以数百人,楚蛮子口中的骑兵团为主。

但是真正打起来后才发现,这些近卫军的骑兵和楚蛮子里的那些师属骑兵团不一样,也和那些独立骑兵不一样。

不管是在装备还是战术上,都有极大的不同。

并且战斗力,尤其是列阵冲锋作战的能力还特别强。

中前所北郊骑兵战役里,豪格所部的骑兵部队大溃败,是因为左翼率先崩溃,而左翼之所以崩溃就是因为左翼骑兵遭到了近卫军骑兵的重创。

如果不是突然冒出来这支近卫军骑兵,以当时东掳骑兵的情况,大概率都能获得骑兵会战的胜利了。

毕竟当时在右翼,东掳骑兵已经一度击溃了楚军骑兵,极大的牵制了楚军中军骑兵,只要再加把劲,大概率就能彻底击溃楚军第一骑兵军。

奈何,近卫军骑兵抢先一步干掉了东掳人的左翼,完成了战场上的大逆转。

作为亲自指挥这一场战役的豪格,可谓是充分见识过了楚蛮子骑兵的战斗力,他并不认为己方哪怕有了两倍的骑兵优势后,就能够占据全面的战略主动权。

当然,他也部分同意多尔衮的说法。

毕竟是五万骑兵呢,只要运用的好就算不能占据全面优势,也能在局部上获得优势,继而扭转战局。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