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五百五十一章 皇太极身死(8700大章)

第五百五十一章 皇太极身死(8700大章)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豪格做梦都想让多尔衮来个战死沙场,这样他才能够顺势接过整个东掳伪清国的权力,而不是和现在这样,只能和多尔衮平分权力。

反复纠结了许久,最后豪格还是率领三万多骑兵北上接应多尔衮。

多尔衮死不死不重要,重要的是锦州城内的四万多大军不能再折损了,要不然他们东掳可就要彻底完蛋了。

豪格要的是一个强大的东掳伪清国,而不是一个只剩下残兵败将,即将全面完蛋的东掳伪清国。

所以哪怕对多尔衮很不喜欢,巴不得他死在战场上,但是豪格还是带着骑兵北返接应锦州方向的东掳守军。

至于杏山那边的守军,虽然楚军攻势勐烈,但是一时半会的应该也能守住,不差这几天功夫。

不过,当豪格率领三万多骑兵北上的时候,楚军方面也是有了相关的动作!

锦州战役持续的这几天时间里,第三集团军的高层其实打的都有些迷湖,因为打到现在,基本上战役的走向都没有按照他们预定的方向在走……

一开始他们想要通过逐步升级来拖住更多的东掳人,结果因为塔山敌军的主动撤退,而发生误判,导致直接发起大规模进攻。

而等围住了杏山后,楚军方面又发现对面的东掳人竟然还没跑……这个时候他们后知后觉发现,原来东掳人是真没想着直接全面撤退。

于是乎又赶紧调动兵力试图围困锦州,第八军迅速沿着辽西走廊北部长城一带东进,然后杀到锦州北部就是基于这个判断,想要截断锦州守军朝着东北方向,也就是辽河套方向溃逃的路线。

而昨天,楚军又发现敌军的骑兵出现在距离杏山不远的地方,还以为东掳人要玩救援,刚想要来一整套围点打援,为此不惜都已经放松了对杏山的围攻,抽调了一个甲等师东进配合第一骑兵军以及近卫军骑兵兰一场打援战役呢。

结果还没等楚军的兵力机动到位,对面的东掳骑兵又北上了……

整个战局显得混乱无比……

但哪怕是混乱无比,战役过程已经严重偏离了预定计划,但是第三集团军的战略目标却是始终都没有变过,那就是尽可能的歼灭更多的敌军有生力量。

杏山城这边的敌军已经被围困,吞下他们已经是迟早的事,所以左英哲也就不着急着强攻了,而是把预定拦截敌军骑兵的一师派往松山城。

至于敌军骑兵……人家好歹是骑兵,反正追也不好追,就让他们去锦州呗。

现在楚军的战术目标已经放在了围困松山上。

根据情报,松山那边也有大约一万五千人左右的驻防兵力,把他们也给吞下的话,那么又能减弱东掳人的有生力量。

于是乎,豪格前脚刚走,松山就被楚军的一个甲等师给堵住了。

至于锦州那边,楚军方面接到了东掳人骑兵北上增援之后,第八军果断南下,并且靠近锦州直接封堵,并修筑大量野战防御工事

第八军三万余人和近卫军两万多人,再加上四千多蒙古骑兵,一共六万多兵力,直接把锦州的北、东部两个方向都给堵死了。

至于西边和南边,那是女儿河……锦州城内的东掳人要是敢从这个方向逃走,先不提渡河而逃的难度有多大,但是也和自己往楚军枪口上撞也没啥区别了。

于是乎,豪格好不容易带着三万骑兵北上抵达锦州东南方向数公里外,但是所看见的却是一片密密麻麻的胸墙等简易的野战防御工事。

锦州,这是被楚军给彻底堵死了。

怎么办?

豪格看着前方的楚军阵地,沉思良久后派出了骑兵尝试进行进攻……

然而他们的骑兵刚上去,就遭到了大量的野战火炮的轰击,好不容易冲上去想要射箭呢,又是被楚军的密集燧发枪火力横扫一大片!

当日,东掳骑兵勇敢的迎着楚军的炮弹和子弹浴血奋战,先后发起了四次大规模的冲击,尝试着为城内守军打出一条通道出来。

结果从早上打到下午,足足六七个小时。

惨烈的战斗让豪格所部付出了一千多骑的伤亡!

但是,他们连楚军的最前沿阵地都没能突破……

而给楚军造成的伤亡也不过区区百余!

而对城内的多尔衮也没有等死,在城外豪格所部的骑兵发起进攻的时候,他也是命令城内兵力发起反击,尝试打开缺口突围……

而他们更惨!

他们离开了拥有城防体系杀出来后,因为缺乏大量的火炮掩护,出城的步兵往往是刚集结起来就遭到楚军的密集野战炮的轰击,好不容易冲上去又遭到楚军的密集步兵火力拦截。

激战半天后,城内东掳守军三千多人,但是却是没有动摇丝毫的楚军阵地,更别说打破缺口突围了。

而楚军方面,死伤不过三百余。

一天激战下来,豪格和多尔衮相互配合,尝试着打开缺口,掩护多尔衮所部突围的打算,彻底落空。

如今,留给他们的选择只有三个!

第一,就是明天继续发起勐攻,奢望着明天能够打开缺口,但是这个可能性极小,楚军的防线要是这么容易被打开,他们今天就不会失败的如此惨重。

第二,继续这么僵持下去,豪格所部的骑兵就在外围游走驻扎,持续耗下去的话,说不准就能够把对面的楚蛮子耗的弹尽粮绝,要知道楚军的近卫军和第八军已经度过女儿河,杀到了锦州东部和北部地区,堵死了锦州守军东逃或北部的同时,也是基本放弃了自己的后勤补给线。

不是说补给线被彻底断绝了,而是豪格的骑兵也不是吃素的,打不破楚军的乌龟壳,但是不代表封锁不了楚军的补给线。

如今楚军这五六万人,只能是依靠所携带的弹药粮草维持。

但是天知道这些楚军能够坚持多久……万一这些楚军能坚持十天半个月的话,后头的楚蛮子也就杀上来了,到时候豪格他们能一走了之,但是多尔衮肯定要完蛋。

第三,那就是调转方向,豪格所部骑兵尝试攻打其他地方的楚军,只要楚军主力上不来,其实锦州也就不会有什么危险。

锦州城防还是相当靠谱的,城内兵力又多,堵门的楚军都是典型的野战部队,野战炮不少,但是攻城用的重炮却是一门也没有,想要攻城难度太大。

但是吧……如果豪格掉头去打楚军主力,很容易把自己也陷进去,要知道楚军主力那边可是有两万多骑兵以及更多的步兵炮兵,小打小闹虽然也没什么危险,当时也挡不住人家的推进。

但是打的狠了,太过深入的话,豪格这三万骑兵去了兴许就回不来了。

当天晚上,豪格以及一票东掳将领们商量来商量去都是没个定论。

等到第二天,豪格最终还是下了决心,直接率军南下松山……

锦州之围是解不开的了,杏山那边也没救,甚至也挡不住楚蛮子的主力推进,但是松山城的那一万多守军还是有的救的。

当多尔衮在城门楼上,遥望着东南方向的豪格所部骑兵陆续向南撤退的时候,整个人都是绝望的。

“我就知道,不能信他,还以为他多少能顾全大局,但是没想到他到头来还是把私人恩怨放在了国运之上!”

多尔衮当天,在依旧昏迷,躺在床上的皇太极面前喃喃着:“都玩了,一切都玩了!”

豪格再一次跑路南下,抵达松山的时候硬是接着绝对数量优势,迫使堵门的楚军一个师结阵自保,最后顺利把松山城内的东掳一万五千前多守军接应了出来。

紧接着度过小凌河退往小凌河堡、大凌河堡,豪格是想着试图依托大凌河重新建立防线,并且争取时间等待辽东半岛以及其他方向的援军。

至于杏山和锦州,只能是祈祷他们能够坚持的久一些,等到豪格集结更多的援兵后发起反攻了。

当然,豪格还派人冒死穿过楚军的封锁线,趁着夜色潜入到了锦州城,给多尔衮送去了信件,解释了自己的作为作为,说是自己是以退为进,并且将会用一切手段集结更多的兵力准备反攻。

迟则一个月,早则半个月,他就能够完成反攻准备前往解救锦州云云。

多尔衮看罢信件后,内心里是怒火中烧……

跑的就是跑了,还说以退为进,当了婊子竟然还想要立牌坊。

不过虽然心中已经愤怒至今,但是他如今想要保住性命,保住城内四万大军的性命,还是得指望着豪格的援兵。

所以,他强忍着怒气,写了一封信让人穿越楚军封锁线送道小凌河堡去,说是不怪他豪格,希望他能够尽早集结援兵救援锦州,保全大清基业云云。

如今局势下,多尔衮想要活命,只能是祈祷豪格尽可能的带着更多兵力的大军西进救援。

要不然,锦州迟早要完蛋,而且这个时间也绝对不会太长。

尤其是六月九日,得知杏山城被楚军攻破,城内守军全军覆没的时候,多尔衮一天内连续写了三封救援信,派遣死士穿越楚军封锁线前往小凌河求援。

这几封信,已经用上了祈求的语气,而且语气一封比一封低微。

第一封,多尔衮说什么如今是大清国危急之时,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振兴大清国,还说为了避免内耗,等到击退楚蛮子后,他会拥立豪格监国。

第二封,乱七八糟说了一大堆后,已经不是说等击退后楚蛮子拥立豪格监国了,而是直接说现在就拥立豪格而监国,并称豪格作为皇太极长子,监国名正言顺云云。

而等到第三封,多尔衮已经是直接称呼豪格为监国殿下,让豪格看在大家是叔侄,看在大家都在为大清国奋战的情分上,还请侄儿拉叔叔一把……

可惜的是,多尔衮的这三封书信,实际上一封都没能送出去!

随着楚军主力攻破杏山城,又不费一兵一卒拿下松山后,楚军的大批主力部队已经陆续杀到了锦州城下,甚至一部分兵力已经绕过锦州朝着小凌河堡而去了。

锦州城已经被楚军内外十余万大军彻底包围,内层有大几万的步兵直接围攻,中层是作为战略预备队的数万主力部队,而外围则是两万多的骑兵部队。

整个锦州,可以说被围的严严实实。

多尔衮派出的死士又运气不太好,而且还是在白天里就尝试通过楚军的封锁线,结果陆续被从楚军的巡逻兵力所发现然后击毙。

同时还搜出来了这三封多尔衮的求援书信,最后被送到了第三集团军司令部里。

锦州城下的左英哲看到了这三封多尔衮的求援书信后,脸上带着笑容道:“看来锦州城内的多尔衮已经是快要撑不住了!”

“此战,我们又能歼灭东掳至少四万以上的兵力,大大减轻了后续进军辽东平原的难度啊!”

一旁的近卫军作战副部长钱泰近卫中将道:“等重炮部队准备妥当后,也就可以攻城了,锦州已经被我军围困多时,城内军心士气极低,想来攻城的也不用花费太久,锦州这边是没什么悬念的了,只不过大凌河堡那边倒是还有至少五万多敌军。”

“尤其是里头的三万多骑兵,是个麻烦!”

“这一战没能逮住这支骑兵,如果后续作战里也没能逮住他们的话,那么等到深入辽东平原内陆的时候,恐怕就比较麻烦了!”

左英哲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对面领军的乃是豪格,之前在广宁中前所的时候被我们给打怕了,有了比较强的警惕心,我们主力一压过来,他们就直接带着骑兵跑了,追都不好追!”

“不过问题也不大,骑兵虽然战略机动能力强一些,不过我们手中的骑兵也不少,更关键的是如今我们在漠南蒙古那边的进展不错,估计再有几个月残余顽抗的部落也就差不多能收拾了,回头集结部分蒙古骑兵东进配合作战,这豪格手中就算还有几万人也蹦跶不起来。”

左英哲和钱泰等楚军里的高级将领,心情都还算不错。

虽然锦州战役的开始和过程都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也没能和最开始的作战计划钠盐个,直接把东掳十几万大军包饺子。

但是能够重创东掳,歼灭他们七八万兵力也算是不错了。

至于剩下的豪格所部四五万人,就和吃饭一样,得一口一一口吃,回头继续打就是了。

——

多尔衮的求援书信没有抵达小凌河堡,更没有送到豪格手中,但是并不意味着豪格不知道锦州的危机,更不意味着他不想要救援锦州。

实际上豪格从之前撤退的时候,就想过重新西进救援锦州的,如果豪格有心坐看多尔衮兵败身死的话,一开始他就不会带着骑兵北返锦州,并在锦州城下勐攻一天,付出一千多骑的伤亡。

所以,豪格还是愿意放下和多尔衮的私人恩怨以及皇位的竞争矛盾,愿意带兵救援锦州,拉多尔衮一把的。

奈何豪格自认为现有兵力不足救援锦州,贸然西进救援的话容易变成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所以,他想要等到辽东半岛,蒙古东部方向,以及沉阳后方等地的援兵抵达后,再发动救援作战。

在他看来,锦州城内足足有四万多兵力火炮,大小长管火炮也足足有几十门,各类明军遗留的旧式短袍更是数以百计,新式火绳枪也有大几千支,旧式鸟枪也有几千支。

而城内粮食和弹药都是极多,毕竟此地以前可是东掳在辽西走廊方向的战略后方,重要的物资囤积以及中转地。

其中储备的粮草别说四万人了,就算是十万人都能吃上至少三个月的。

各类火药,炮弹,铅弹这些也是储备的非常多。

以豪格看来,哪怕是楚军炮火犀利,但是锦州至少也能坚持一个月以上,如果运气好的话,甚至都有可能坚持三个月以上。

只是,这只是豪格的想法而已!

豪格虽然也和楚军的骑兵交过手,也曾经远远听到过楚军攻城时候所发出来的隆隆炮声。

但是,严格上来说豪格并没有亲眼看见过楚军大规模攻城的场景。

而楚军攻城时候的盛大场面,如果不是亲眼所看的话,光靠想象其实很难想象的出来。

多尔衮也好,豪格也好,又或者是之前的杏山城守将,如今已经战死沙场的齐尔哈朗也好,他们在没有亲自面临楚军重炮攻城的时候,依靠道听途说,哪怕是已经多次抬高了楚军攻城的烈度。

但实际上他们的最大程度的想象,依旧低于楚军的真实攻城烈度。

杏山战役的时候,齐尔哈朗一开始就是信心满满,哪怕是头几天里已经被楚军多部主力围攻,但是齐尔哈朗当时依旧信心十足,认为守住杏山三个月以上都没什么问题。

因为开始的时候,楚军动用的火炮只有各师属炮兵部队里的野战炮,尽管其中也有些许的十八斤轻型榴弹炮,但是数量还是不多。

光靠师属炮兵力量,要强行攻打杏山城这种被有着充分防炮工事准备的城池,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如果是换成榴弹炮大规模服役之前,面对这种乌龟壳那么楚军一般就是会采取长期围困加逐步肃清,定点爆破等方式。

通过炮兵火力压制,掩护工兵和步兵部队挖掘战壕突进,后续工兵会尝试对城墙进行爆破,一旦爆破成功,那么就会让重甲突击队杀上去,通过惨烈的近距离混战厮杀来夺取城池。

而这种攻城方式,也就是东掳人所预料到,并且有信心阻挡的缘故。

因为人家东掳人就是靠重甲步兵起家的,说起重甲步兵的近身厮杀,这可是他们最擅长的作战方式。

但是在齐尔哈朗他们并不知道,楚军现在已经不这么玩了……

广宁中前所攻城战的时候,楚军是怎么攻城的?

主要依靠榴弹炮的杀伤为主,在榴弹炮的持续密集炮击下,大量杀伤敌军有生力量。

当时的广宁中前所缺乏有效的防炮工事,因此很快就被大量杀伤,最后大规模投降。

而等到杏山战役的时候,杏山城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防炮工事,而楚军则是重点利用四十八斤榴弹炮,集中火力攻击敌军的城外壕沟、堡垒。

尤其是敌军驻防众多兵力的若干城外堡垒,按照早期明军和楚军的交战经验来看,这种城外堡垒看似简陋,但实际上拥有良好的对实心炮弹的防御能力,同时因为是突出部,在上面部署的火炮以及火枪手,能够良好的覆盖战场,对进攻方造成重大杀伤。

早期楚军和明军的城池攻防战里,某种程度上来说,双方的重点战役就是围绕着这些城外堡垒进行反复争夺,一旦这些城外堡垒被楚军陆续攻占后,那么城内守军哪怕还拥有城墙,但是基本也无力回天了。

杏山攻防战,双方其实都是依靠着早期的作战经验在打仗……

东掳人根据前明新标军的经验,认为要守杏山,就要死守城外堡垒,因此在几座城外堡垒里部署了大量的兵力以及火炮。

同样的,楚军一看对面的城防体系,也认为要攻城就必须先打城外堡垒,于是乎集结了大量火炮,重点炮击这些堡垒。

于是乎,杏山城里的中后期,也就是楚军的重炮部队抵达,并投入作战后,杏山守军的伤亡开始急剧加大!

在几乎数不清的四十八斤、二十四斤、十八斤的榴弹炮轰击下,那些为了抵御实心炮弹而构筑的城外堡垒,虽然期内也有壕沟和防炮洞用来抵御榴弹炮,但是强度却是远远不足。

于是乎,这些城外堡垒内的守兵,大量死伤在楚军的炮火之下。

而且楚军还多次作出步兵冲击的姿态,迫使东掳守军从防炮洞里爬出来准备进行防御作战,但是往往这个时候,楚军的炮兵部队又回来一阵急速射……

虽然这种急速射往往是利用九斤轻型榴弹炮,十八斤轻型榴弹炮以及九斤野战炮所发射的榴弹炮为主,炮弹威力不算大,但是架不住楚军里的九斤级别的火炮多啊……

这么来几次作势突击,实际上想要把敌军骗出来进行炮击的战术后,这些城外堡垒内的有生力量往往会死伤极其惨重。

等楚军真正出动掷弹兵部队对这些城外堡垒发起攻击的时候,守军往往已经死伤半数以上,而且全面失去了组织。

失去了组织的敌军,在楚军的突击部队勉强和羊羔也没啥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在杏山城战役里,楚军突击部队,也就是掷弹兵部队除了采用手榴弹,以及步枪,盔甲,腰刀之类传统武器外,还尝试用了大量的遂发手枪。

而且还是从骑兵部队那里临时借过来的……

因为早期手枪骑兵的糟糕发挥,搞的楚军骑兵部队如今对遂发手枪很不待见,师属骑兵部队里的龙骑兵们,认为用下马步战用燧发枪就行了,傻子才跟你玩手枪对射……

骑射骑兵们,觉得玩骑射的时候,手枪远不如弓箭好用。

至于近卫军的胸甲骑兵和骠骑兵们,他们连火枪和弓箭都不用,玩的是直接策马冲锋,甚至为了保持冲锋时的阵型,士气们的勇气之类的,近卫军的这几个骑兵团严禁士兵们在冲锋的时候使用手枪,违者严惩。

这一次辽西走廊的好几场战役里,骑兵部队基本都没用过手枪,等到了锦州战役的时候,近卫军骑兵部队为减轻负重,干脆把配发的手枪都仍在后头了!

这一批骑兵用的手枪放着也是放着,于是乎经过协商后,就被步兵部队里的掷弹兵们给拿走了。

掷弹兵嘛……人家自诩精锐步兵,啥武器都能用,也都能用得上。

常规野战的时候,掷弹兵玩线列,用火枪是一把好手。

有时候一线的步兵指挥官还会让掷弹兵散开阵型,部署在线列阵型的前方,因为掷弹兵们的枪法更加优秀,更勇敢,组织度也更高,哪怕是形成散兵队形后,也能够有效作战。

攻坚战的时候,掷弹兵就会化身重甲步兵……直接穿戴一身重甲,然后拿着钢刀,长矛以及火枪,手榴弹等各种武器玩攻坚。

而遂发手枪这东西,他们觉得在攻坚作战的时候应该可以用。

因为攻坚作战的时候,掷弹兵经常也会遇上同样身披重甲的敌军,这个时候冷兵器效果不大,往往需要火枪以及轻型火炮来杀伤敌军。

但是这些火器,在狭小,混乱的近距离战斗力局限很大,所以楚军的掷弹兵们就开始使用遂发手枪了。

攻坚作战的时候,带两把已经提前装填好的遂发手枪,遇上敌人先开枪,然后再杀过去……

遂发手枪虽然有限射程很近,但是近距离内杀伤力可是相当不错,至少对面东掳人的盔甲是挡不住子弹的。

遂发手枪在掷弹兵手中,首次用于攻坚作战,表现的相当不错,于是乎没几天,原本属于骑兵部队的遂发手枪,就一股脑被分发到了各掷弹兵部队里。

这也算是大楚帝国遂发手枪,第一次在实战中表现尚可了……以往的时候,那都是惨不忍朱,搞的高层都想要把遂发手枪全面撤装了……

同时遂发手枪在掷弹兵的优良表现,也是让楚军高层重视起来了掷弹兵在攻坚作战时的火器装备问题。

现有的掷弹兵在攻坚作战的时候,主要有遂发步枪,两斤半野战炮,九斤轻型榴弹炮这三种火器,其中的九斤轻型榴弹炮很不错,这玩意其实就是专门为了攻坚作战而设计、并装备的,很轻,弹道弯曲,实用性很强。

但是两斤半野战炮和遂发步枪就不行了,野战炮这东西,就不适合在攻坚战里使用,掷弹兵使用的时候,都是直接拉上去当直瞄霰弹炮使用的……

遂发手枪则是射速太慢,在短兵相接里,敌人可不会给你开枪后第二次装填的时间!

现在的掷弹兵,迫切的需要一种在攻坚战里使用的单兵火器。

第三集团军已经向金陵方面报告,轻轻开发这种攻坚武器了,只不过一种新式武器从设计到测试再到生产,然后服役,这中间所需要的时间太长。

至少,锦州战役里是等不到这种武器的了,第三集团军的掷弹兵们打锦州,还是得继续用原有的各种武器装备。

考虑到攻坚需求,各部队里的掷弹兵们开始苦练手枪枪法……

承顺七年六月十五日,已经完成了前期准备的第三集团军,正式展开了对锦州的总攻!

六月十七日,经过两天作战后,楚军顺利攻占了锦州城外大小七座城外堡垒,这个过程里至少杀伤了五千人以上的敌军。

六月十八日,楚军开始对锦州城墙一线发动进攻,东掳守军死伤惨重,多尔衮亲自上城头督战,左手臂被弹片所伤。

六月十九日,楚军利用大量重炮,轰跨了东南方位的一段城墙,随后双方围绕着此地发生激战,楚军故技重施,步兵冲击间隙,采用榴弹炮急速射的方式造成东掳大量伤亡。

激战至下午四点许,楚军彻底攻占该段城墙废墟。

至此,楚军已经是彻底撬开了锦州这个乌龟壳。

而过去的数天几天里,东掳累积死伤已经超过万余人,甚至连宗室都死了十几个之多,其中包括了一个贝勒,连个贝子!

如果不是锦州已经被彻底的全面包围,他们逃无可逃,而且城内多尔衮还在,甚至连皇太极都还在的话,估计他们早就崩溃了,根本就坚持不到现在。

可惜,困兽犹斗在楚军的炮火面前也没什么用。

六月十九日夜,楚军和东掳人在夜色中持续激战,等到天亮的时候,楚军已经攻占了几乎所有城墙,东掳溃兵退往城内各建筑。

六月二十日,楚军开始向城区挺进,准备肃清城内残敌,结果入城部队频繁遭到敌军依托各建筑物的伏击,左英哲一怒之下,下令部队采取火攻。

锦州城内的大火,烧了一天一夜!

六月二十三日,楚军再一次入城时,锦州城已经成废墟,城内东掳残兵已经不足三千。

根据残兵交代,皇太极、多尔衮等东掳重要人物,尽数葬身火场!

可怜的皇太极,在辽西战役刚开始的时候就因为中风而昏迷不醒,直到被烧死的那一刻都没有醒过来。

当日,左英哲再一次亲自手书捷报,送往金陵城,并让各部宣扬消息皇太极、多尔衮已死,尽可能打击东掳残部的军心士气,动摇漠南蒙古各部的抵抗信心。

六月二十五日,得知锦州城破,皇太极等人身死后,豪格于大凌河堡,在数万东掳将士的拥护下登基为帝,颁年号‘卫武’。

次日,豪格率军从大凌河堡撤离,朝着东北内陆腹地而去。

同时下令辽东半岛各部放弃辽东半岛,向东北内陆腹地撤退。

此举,也宣告着豪格为代表的东掳伪清国,全面从辽西、辽东半岛撤军,把势力缩回东北内陆腹地,其战略发生了全面的转变!

而大楚帝国方面,也是在攻占广宁,盖州等地后,把战线推进到了辽河南部一线后,第九军和第七军,顺利在辽河口一带的娘娘宫成功回师,也是在八月中旬停止了继续向东北内陆平原挺进的步伐!

一方面是持续作战数月,需要休整和补充,而另外一方面则是继续往东北方向打,补给线动不动就数百公里的,在没有做好完全准备的情况下风险太大。

双方的战略转变,也意味着在承顺七年八月份后,大楚帝国和东掳方面的战争按下了一个暂停键。

但是,这个暂停键定然不会持续太久,等楚军方面休整完毕,并完成了新一轮攻势的准备后,那么就是楚军杀入辽河腹地,攻占沉阳城的时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