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五百五十三章 方北同高考

第五百五十三章 方北同高考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根据罗志学早年的要求,大楚帝国在还没有正式建国的时候,就已经设立了陆军军官学堂,如果再往前追朔的话,那么还可以追朔到伏牛山时期的随营学堂。

早期的随营学堂,不仅仅是大楚帝国乃至整个华夏大地上的第一所培养军官的学堂,同样也是华夏大地里第一所采取新式学制,教授各类新式学科的学校。

早期的随营学堂里设有步兵科,炮兵科,骑兵科以及辎重科,这所谓的科,其实可以看成是院系,并不是说单独的某种科目。

实际上,上述每一科的正式班学生,都要学习基础的理工知识,尤其是数学,同时还需要学习天文地理。

以炮兵科的正式班学生为例子,他们需要学习数学、几何、物理、化学、地理,具备了这些基本理科知识后,才能够学习进阶的各项炮兵技能,尤其是至关重要的射击诸元的计算。

一个炮兵军官想要在战场上,临时计算射击诸元,那么基本的数学以及几何知识是不可或缺的,要不然,可没办法计算射击诸元。

其他科的军官们,同样也需要学习基本的理科内容,后续因为制造枪炮的需求,随营学堂也开始了军械科,以培养设计、生产各类武器的研发生产技术人员。

这一系列的学科早期都是罗志学亲自授课的,如此为大楚帝国培养出来了第一批军事人才的同时,也是培养出来了少数基础的理科人员。

后来随营学堂改革为陆军军官学堂,其中的军械科里被一分为二,留下了一部分老师和学生继续留在军械科,还有一部分部分老师以及学生独立了出来,并加入了其他学科最终成立了皇家理工学院,并开始大范围选拨各类天才进行理工科的学习。

同时这一时期,大楚帝国也开始大规模的征召、募集各类懂得理工科的人员,这一时期里,也是大楚帝国横扫长江流域,占据泛江南地区的时期里,相当多一批接触过西学的人才被征召到,并进入皇家理工学院,国子监学院或礼教部教育司里任职。

其中就包括了前明低级官员宋应星,此君所着的《天工开物》相当不错,这两年宋应星继续对其着作进行编修,并采用了更加简洁,更加详细,更符合科学态度的文字进行重编。

目前已经编成了并出版,成为了大楚帝国里相当不错的一本理工科科普读物。

不过宋应星本人对天工开物并不满意,因为天工开物的很多内容已经落后于时代,而且作为一部工艺类的百科全书,其实也太杂太乱,并且有不少的错处,很多东西也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为此,宋星宇已经开始编写一部新的科普类着作,他的野心非常大,想要向人们科普目前已知的世界以及一些现象,他把这部书命名为《格物自然》

对此,上头也是极为支持,提供了不少资料以及人员协助他编写。

这本书作为科普类书籍,最开头就提出了一问题并进行了基础的解答,那就是快子伸入杯子当中,为什么所看到的快子是折断的?

这是一个很经典,也是很常见的光学问题,答桉对于后世人来说也很简单,那就是光的折射,光穿过不同介质的时候所发生的折射现象。

格物自然里也这么回答。

但是作为一本科普书籍,该书也不会多于深究,比如解释光为什么会折射……

想要详细解释这些问题并不容易,甚至说以目前的技术水准而言是不可能的事。

以目前的大楚帝国的光学研究水平,根本无法解释光为什么会折射,毕竟大楚帝国的研究人员,连光谱是个啥都还不知道呢……早期罗志学亲自授课的时候可没讲到过这些东西,罗志学早期亲自授课的时候,只是简单讲了光的折射现象,就这,还是为了制造望远镜,显微镜这些光学器材而拿出来讲的。

要不然身为皇帝的罗志学这么忙,哪有时间当老师讲什么光学啊……

再者,涉及到光子的东西都很难搞,别说正处于理工科起步阶段的大楚帝国了,就算是二十一世纪里人们对光子的理解也趋向于表面,还有不少光学现象是科学家们无法解释,但现实里却是存在的。

宋应星也不是什么研究人员,顶多算是个爱好者,而且他爱好的东西极多……这涉及的范围多了,自然也就没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究某一领域的东西。

这一点,也体现在他编写的书籍上,前一套开工天物,作为工艺类百科全书很全面,但是其实也没怎么解释理论。

现在编写的面向普通人的科普类书籍,同样不会是技术性很强的书籍,那只是一本科普读物,只不过涉及的范围会非常广,让人们看了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比如知道自己所处的大地是圆的;地球是绕着太阳飞的,太阳是绕着银河中心飞的;空气里并不是空荡荡的啥也没有,而是有各种气体以及微小颗粒;伤口感染是因为细菌的感染,生水里存在着诸多致病的微生物,要烧开了才能喝,要经常洗手,免的病菌通过手进入口腔或眼睛;水在高海拔的地方里可以用更低的温度烧开等等。

说是科普,更不如说是向民众们普及一些日常生活里所遇上,能用上的科学常识。

对这部开在编写当中,预计还要很多年才能够编写完成的庞大科普书籍,连皇帝罗志学都听闻并亲自下旨各部门要给予支持、配合。

为此,礼教部那边还为宋应星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研究室,拨给专门的经费以及人员用来编写这部重要的科普着作。

一部偏科普向的书籍,对帝国而言可以起到的用处将会是巨大的,可以有效的提升民众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知,普及科学概念。

不过除了宋应星主编的这一部格物自然外,大楚帝国还有一项真正的《百科全书》工程。

这个工程就不是某个人所主持的了,而是由礼教部亲自负责,意图记录人类所有已知的知识。

所有知识,不仅仅局限于理工科知识,还包括人文艺术、社会学科、哲学甚至民间风俗娱乐游戏等等。

原则就是:只要有的都记录,并且是专业性记录!

并且其收集的知识都是专业的,意图给知识探索者提供所有已知的专业知识。

按照罗志学的想法,这种百科全书将会一直整编下去,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的增长而不断的推出新的版本。

一直到帝国灭亡为止……嗯,对于这种百科全书类书籍来说,大概率大楚帝国灭亡了,后续的帝国或什么共和国还会把这套书籍继续整编下去,一直到华夏乃至人类出现大灾变为止。

当然,以什么形式存在,那就是个未知数了,早期是纸质存在,中期可能变成电子版,再后来变成啥样,那只有未来人才知道了!

这一部百科全书,即是用来科普的,也是用来记录的,更是作为工具书所使用的,对此罗志学很重视。

各类新式书籍的编写,基本上也可以看的出来罗志学想要推广全面新式教育的决心。

而什么是新式教育?

学制这些自然很重要,但是并不是决定性的,最重要的还是学什么。

新式教育学的东西除了的传统的四书五经这些传统文学外,还会学习数理化以及天文地理这些内容。

和新式教育进行对比的乃是传统教育,什么是传统教育?

小时候读三字经各类启蒙读物,然后学四书五经……然后……没了……撑死了学生们自行学个算术。

这是因为明王朝注重八股文的缘故,过去两百多年里的学子一股脑的专研怎么写八股文去了。

八股文这东西吧,其实也不都全都是坏处,至少很公平……这玩意因为有着严格的格式和要求,因此可以很客观的进行评价文章水平,这对于科举的公平性很重要。

此外能把八股文写出花来,尤其是把截搭题这种八股文写出话来,对考生的要求其实很高,不仅仅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还能胡扯,并且还要能自圆其说……脑浆子不行的人是写不了。

因此,能考中进士的人其实都不傻……嗯,就是可能缺乏其他常识,应试教育嘛,都这样,为了能考上,学生会忽略其他东西专注于考试内容。

后世人考什么物理化学,照样会出现缺乏常识的考上。

但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好处就是公平!

不管考什么,都是比脑子、比勤奋,至于也有师资这些外部环境影响,但无伤大雅……

总比连公平考试的机会都不给你来得强。

任何时候,都别指望绝对的公平!

你羡慕嫉妒恨有钱人家的同学有私教,能上好学区的时候,人家农村的孩子还羡慕你能在城市里上学呢;贫困家庭的孩子还羡慕嫉妒农村孩子能上学呢!

能有一个相对的公平就很不错了,而古代的科举,大楚帝国里的科举以及四所新式学院的招生考试,就是尽可能地维持一种相当的公平。

去年开始,大楚帝国陆军军官学院的招生考试里,就率先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区招生考试,这是因为想要报考该学校的学子越来越多。

《逆天邪神》

所谓的分区考试,其实就是指在各省里组织一次考试,然后录取一定名额,每个省都有一定的名额,各省考生内部竞争这些名额。

这是为了避免一些教育比较好的地方,其考生直接包揽了陆军军官学院的大部分入学名额。

相对于文官,军方更加注重地方平衡,是不可能让军校生,出现少数几个省份的生员扎堆的情况的。

所以,陆军军官学院采取了很简单的原则,各省按照人口数量进行名额分配,然后各省考生内部竞争。

这和科举制度里的南北分榜是类似的概念,只不过科举只是南北分榜,陆军军官学院直接来了个省榜。

如此模式下,读书风气比较好的江南地区内部竞争自然也就更激烈了!

在内部竞争极力的江南省里,方北同去年就落榜了,但是他不甘心,落榜后继续苦读,今年是势必要考上的。

抵达江南省省治苏州后,方北同和几个好友到了早已经约好的好友家中暂时落脚,一边休息一边继续复习。

不仅仅是他们,此外还有部分之前在苏州参加乡试的读书人也没有走,而是准备继续参加四所学院的入学考试。

今年的入学考试,是四校联考,只要通过了院试初考都能参加,并且按照文理科成绩进行排名,并按照考生自己的志愿按照排名进行录取。

之所以联考,就是为了避免资源重复,也避免考生来回折腾,毕竟很多考生也不是非要上某一所特定的学校,其他学校如果能考上就读也会去上的,因此他们会参加多校的入学考试。

为此,帝国官方干脆来了四校联考。

八月二十七日,江南省乡试结束没多久,四校联考江南省考场正式开考。

方北同也是和其他诸多学生们一样进入考场进行考试,因为规模庞大,为了方便管理也是为了防止作弊,考试制度还是和传统科举一样,考生进去三天,然后每天考不同的科目内容。

考试科目有经书:经书考卷有众多内容,不过核心的还是要写一篇八股文,至于为啥新学考试还要写八股文,连八股文你都不会写,以后还怎么写各种公文啊?

除了经书外,还有物理、数学、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综合卷四科,每科都是满分一百,五科总分五百分,按照总分高低进行排名。

因为是第一次联考,官方极为重视,调集了不少人进行批卷,而这些试卷除了八股文外,其他的都有标准答桉,因此批卷也非常快。

不用几天功夫,四校联考的分数就出来了,方北同第一时间就前往考院外获知了自己的分数以及排名。

四百七十七分,排名全省七十二名!

看到这个分数,看到这个排名后方北同忍不住握住了拳头!

这一次,有希望了!

这一次陆军军官学院在江南省招生的名额是五十二名!

自己的排名虽然只是七十二名,但这七十多个人里头可不是每一个人都打算报考陆军军官学院的。

志在从军的人虽然不少,但是想要去国子监学院的也多,想要去皇家理工学院的也有,还有零星的人向往大海去海军军官学院。

这四所学院的待遇其实都挺不错的,只要一入学,那么就会授予官身。

陆军军官学院和海军军官学院的学生一入学,就会被授予准尉军衔。

国子监学院一旦入读,也会立即授予从九品的身份,毕业就能直接以正九品的品级任职。

皇家理工学院这个更好,早几年的时候一入读就是七品官身,直接发工资的那种……

现在待遇降低下来了,但是入读也有正九品,给予生活补贴,而且升学就能直接升品级,按照现在的制度,顺利毕业的话就是正七品待遇了,这个待遇是指政治待遇,然后薪资直接对标翰林院,属于官员里的绝对高标准薪资,然后还有各种补贴……

如果研究能力强,做出点什么成绩来的话,基本上这辈子都不用愁了,爵位什么的都是轻轻松松的。

各方面的待遇比直接考进士还强得多,但是,这所学校也是要求最高的。

皇家理工学院的录取人数也是最少的,预计只在江南省里招收五个学生。

除了联考招生外,他们还会自主招生,直接招募所谓的小天才。

结合四校情况,方北同的七十二名排名想要入读陆军军官学院希望还是极大的。

果然,和他预料的一样,按照个人意愿进行申请后,他很顺利的就获得了来自陆军军官学院的入学通知书。

当手中拿着这份入学通知书的时候,他忍不住握紧了拳头朝着身前的空气挥了挥!

两年苦读,没有浪费!

——

进行了登记注册后,方北同被告知需要在明年正月十五前抵达学校。

大楚帝国的几所官方学校,新学年的开学时间都是在正月,不是什么秋季……也没啥特殊原因,就是因为学校招生考试阶段往往是秋天,而且是在乡试之后,然后你还得给各省考生赴京入读留出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两三个月的时间,还要给考生一些时间和家人团聚告别,毕竟这一去,保守估计也是好多年都没办法回家了……

因此,在秋季录取后会给考生半年左右的自由时间,自己爱干嘛干嘛,只要在明年正月开学的时候到学校报到就行了。

方北同也没有在苏州停留太久,和几个好友告别后,就返回松江老家,他要在后续的几个月里一边温习功课,锻炼身体,一边孝敬父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