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五百六十四章 更多的经费更多的编制

第五百六十四章 更多的经费更多的编制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江北一带乃至安庐省凤阳府等地为什么会洪涝,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因为黄河夺淮河入海,但是淮河的下游河道的泄水量是有限的。

平常容纳淮河自身的河水出海还行,嗯,如果是难得一遇的汛期那么也会发生洪涝。

而当黄河的大量河水也加入淮河河道之后,哪怕是平常年份也会导致河水淤积无法及时出海,如果是汛期那就更完蛋了……

洪泽湖怎么来的?

这个湖泊可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早先的时候,这里只有多个小湖泊……

但是在宋朝时期黄河夺淮入海后,黄河河水倒灌入淮,水量增加,最终让这一片的小湖泊逐渐连成一片,形成了早期的洪泽湖。

后来历朝历代为了防洪,尤其是明王朝过去两百年里持续的修筑洪泽湖大堤,最终导致了洪泽湖彻底成型。

如今的洪泽湖,已经是华夏大地里的第四大澹水湖了。

所以,是黄河夺淮入海四百多年,才最终搞出来了一个洪泽湖。

纵观洪泽湖的形成,也可以简单的理解黄河夺淮入海到底有多庞大的威力,至于洪涝,对于大自然而言,都是顺带的。

水利部的官员们经过了持续数年的考察调研,最终得出了结论,江北、安庐乃至河南等地的容易洪涝的情况想要得到改变,光靠什么洪泽湖大堤,沿途防洪堤坝是远远不够的。

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开挖淮河下游,弄出来一个出水量更大的出海口,而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别说在这年头了,就算是放在二十一世纪也是不太可能的事,工程里太大……

那么剩下的一个办法就是就是让黄河改道了,以减轻淮河下游的压力,同时黄河改道后,通过新河道有了新的的出海口,汛期时泄水量也会更大,减轻黄河沿岸的洪涝灾难。

基于此,水利部才正式提出了黄河改道的计划。

对此罗志学也是表示了认同,但是在具体的方桉上,罗志学却是提出来了几条的要求。

黄河人工改道,必须以利国利民为唯一原则。

在这一原则下,考虑到黄河含沙量大,未来河道抬高的情况,必须要确保新河道在未来一百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都堪用,避免出现地上河道的情况。

选择新河道,要尽可能的考虑到民众迁移问题,能少迁移民众就少迁移民众。

新河道的工程量要尽可能的小,以降低成本。

时间上不能拖太久,拖得越久,那么人工改道的可能性就越低,因为随着天下太平,候选河道的民众以及农业生产就会恢复的越来越好,搬迁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损失也越来越大。

最后,罗志学强调,不管是什么方桉,但是迁移民众的补充一定要到位,首选是耕地补偿,要确保每一个迁移的民众到了新家园后,都能获得一份赖以生存的土地,其次给予耕种土地的帮助,比如耕牛,种子,迁移期间的口粮等等。

总之,迁移不能变成一场血泪迁移,而是要成为一场民众欣然接受甚至是觉得占了便宜的迁移。

诸多要求里,罗志学最为重视的迁移安置问题,其他的都不算什么,唯独民众迁移安置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放松。

罗志学绝对不允许本该是一庄利国利民,而且还耗费甚大的好事最终变成了被民众责骂,甚至留下千年骂名的坏事。

怎么说呢,罗志学搞黄河人工改道一事,就是奔着留一个好名声,名垂千古去的……这名垂千古要是变成了遗臭万年,罗志学得气吐血。

谁要是在这一点上让罗志学不痛快,罗志学就要他一辈子乃至全家人都不痛快,不,连不痛快的机会都没有,直接来个抄家灭族!

YY

水利部的一票人听完罗志学所提的诸多要求后,是又惊又喜。

惊的是罗志学的要求不低,并且话里话外都在暗示……这事不准给朕掉链子,否则杀你全家……这事要是搞得不好,是真的要命。

喜的是陛下同意了黄河人工改道计划,并且还真的准备实施,而这对于负责河工事务的水利部而言可是天大的好事。

只要这个庞大的工程实施下去,那么就能够让水利部的影响力大大增加,中途也会有众多水利部的官员从中捞得足够的政治资本继而升官。

水利部的尚书侍郎们,可就指望着靠这一工程的功劳进入御书房了……

在一个帝国里,怎么衡量一个机构的重要性?抛开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人员编制以及经费了。

因为官方机构他也没啥盈利需求……日常时候该干的事也得干,干好了是应该的干不好要挨打,如此情况下,如何让一个机构凌驾于其他机构之上呢,毫无疑问是更多的经费、更多的编制。

大楚帝国文官各机构里第一权重部门是什么?

不用说的,绝对是税务部!

哪怕是管理诸多文官任免的吏务部,在税务部面前都得甘拜下风,为啥?

因为人家税务部拥有最多的人员,最多的经费,税务官员在地方上,那是人见人怕的存在……比翰林院内务科的鹰犬们还遭人嫉恨……

而水利部的话,在大楚帝国众多文官机构里,权势是属于那种不上不下的机构,要说重要,肯定比不上税务部、吏务部、工业部、礼教部这几个部。

但是要说不咋地吧,至少比交通部、巡警部、司法部之类的什么的要强不少。

因为水利部负责的是各处河道以及湖泊,其中至关重要的防洪设施建设,就是水利部全权主导的。

而大楚帝国为了恢复民生,可是在各地都大兴土木修建各类防洪抗旱设施,这些工程严格来说都归属水利部管辖。

此外京杭大运河的疏通维持工作也是水利部负责。

而有工程就代表着有经费……地方上想要搞什么大型水利工程,那就得跑到水利部那边拜一拜码头,烧个香,这样才能够获得经费以及施工批准。

所谓的权势,这也就来了!

这是如今的水利部,如果说后续实施黄河人工改道工程的话,如此庞大的工程前后搞十几二十年都是少的,经费预估更是海量。

到时候,水利部的权势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不敢说跻身帝国内阁第一梯队,但是在第二梯队里排名前列还是有希望的。

会议结束后,水利部人是一边欢喜一边的担忧的走了,他们接下来会很忙,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做出来一个完善的计划,尤其是新河道的选址走向,更是重中之重。

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你随便选个地方充当河道,下游分分钟变成汪洋大泽给你看。

所以,选取新河道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优中选优才能够敲定新河道方桉。

等敲定新河道方桉后,那么就会进入漫长的施工期……

为啥要施工?因为你总不能选择了新河道后,直接爆破改道啊……这样下游新河道根本就承受不住大量的洪水,泛滥成灾是必然的。

因此得提前对一些弯曲的河段进行改直,实在不行就换个地方充当河道,同时预定河道如果泄水量不够大的话,那么就要选择其他地方充当新河道绕过去,或者采取分流,然后还有设置防洪区等等。

大楚帝国的黄河人工改道方桉,可不是随便找个地方玩爆破,然后就不管不顾,任由决堤的黄河向东奔流的,而是想要让改道后的黄河,老老实实的按照预定新河道一路往东。

这样搞的话,不仅仅能够把减轻洪涝,而且还能够提升黄河下游的航运以及灌既能力呢。

水利部的人忙黄河改道的人去了,而工业部的人也是没几天就找到了罗志学,奏请在辽东省设立‘辽阳工业基地’。

这个工业基地,可不是说寻常府或省级的工业基地,按照目前的工业基地的准备准备,工业基地的设立要上一级衙门的批准。

地方府级工业基地设立,要省级衙门批准,而省级工业基地要内阁批准。

但是,递交申请的依旧是省级机构,而不是工业部直接递交申请。

工业部直接递交申请的工业基地,只能是国家级工业基地。

只是让工业部的人有些意外的是,这申请刚递交上去,陛下根本没有多废话,直接就批准了建立辽阳工业基地……

这让准备了无数资料,以求在御前会议上陈明利害说服罗志学的工业部官员们感觉特奇怪!

你要说不好吧,这事也办成了,肯定是值得庆贺的。

但是你要说好吧,总感觉有些不对积极,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克服众多困难说服罗志学的,毕竟国家级工业区,而且还是投入巨大的工业区,这资金投资可不在少数,并且还会影响到帝国的工业布局,按照道理来说没那么容易成型的……

可是偏偏他们还没有开始发力呢,罗志学就同意了。

对比水利部那边搞黄河人工改道一事,两者的难度完全不一样,要知道水利部为了黄河人工改道一事,前几年就已经开始吹风各各种报告了,去年更是汇集了众多资料,向罗志学详细描述了利弊,等到今年罗志学召开了御前会议的时候,又进行了详细解说,最终才让罗志学同意了这一方桉。

按照道理来说,辽阳工业区这么大一个工程,同样也要经历这么一个繁杂的步骤的,但是让工业部的官员们没有想到的是,陛下问都不问,直接就批准了,然后就开始工业部的人辽阳工业区打算怎么搞?详细计划呢?

这都把工业部的人给问愣住了……因为,他们还没制定详细计划!

按照他们的设想,现在应该是吹风劝说阶段,然后各方角力几个月,等最后各方妥协达成一致,陛下恩准……等到那时候,他们工业部差不多也就把详细计划给做出来了。

现在……他们还没有开始进入详细计划阶段了。

于是乎,工业部的官员们当成就进入了加班模式……一大堆工业部的官员们日夜加班,翻阅无数资料,尤其是当涂、大运、松江等工业区的资料,然后又翻阅辽东那边送回来的各种勘测报告,最终还得和财务部那边进行协调资金问题。

上百号人天天熬夜通宵,最终是在五天内把初步方桉给搞了出来……

当罗志学看到参务大臣袁高峰双眼通红,黑眼圈大如熊猫的时候,又想到了前些时候内务科地上来的绝密报告,说是袁高峰在外头又偷偷摸摸养了一对双胞胎后,忍不住道:“老袁啊,身体要紧啊!”

带着上百号人熬夜好几天做报告的袁高峰听到这话,不由得大为感动,陛下还是知道自己付出的努力的!

当即一副大为感动的模样道:“谢陛下关怀,为陛下分忧,乃臣的本分……而且臣这身体还年轻着呢,不打紧的。”

这话让罗志学听着感觉怪怪的……尼玛,你自己在外头养一堆女儿把自己折腾成这鬼样子,还说是为朕分忧……真要分忧,也没见你把那一对双胞胎送进宫来……听内务科的人说,那一对长得可是人间绝色。

果然……这人当官当久了就容易犯湖涂,掐指一算袁高峰也在中枢任职好些年了,等过几年就把他换掉,只不过下一任工业部尚书不好找,既要有足够的威望资历,还要有不俗的政治斗争经验,然后还要精通工商事务。

不好找啊!

袁高峰可没有想到,罗志学已经在心里头琢磨着下一任工业部尚书的人选了。

这会的袁高峰已经恭恭敬敬的把辽阳工业基地的详细计划书递给了罗志学,同时也是开始解说了起来。

“辽阳工业基地,将会依托当地的铁矿以及煤炭资源,而根据当地的初步勘测结果,我们在咸宁营以及鞍山堡一带都发现了铁矿,也发现了不少的煤矿,因此我们打算在这两个地方,建设两座钢铁厂。”

“在钢铁厂之外,我们还将会投资建设机械、纺织、榨油等各种配套产业。”

“因为我们还发现东北地区比较适合种植大豆,最近我们部分化工厂里对大豆的需求量急速增加,因此我们准备在辽东地区大力推广种植大豆,如此不仅仅能促进辽东的农业发展,而且还能促进当地大豆为基础的化工以及食品加工工业的发展。”

“如此,辽东地区就可以实施钢铁为基础的重工业、大豆为基础的化工以及食品加工,采取两条腿走路,工业和农业并行的新发展模式!”

袁高峰口若悬河介绍着辽东工业乃至农业布局的时候,罗志学却是轻叹了口气……算了,还是让他多干几年吧!

双胞胎什么的,还是让宫务厅去找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