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五百六十五章 孔开康在辽东

第五百六十五章 孔开康在辽东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辽阳城,大楚帝国辽东巡抚驻地,辽东守备司令部驻地、陆军第三集团军司令部驻地。

和大楚帝国的其他省份里的省城人口众多,热闹非凡不一样,辽阳城显得有些冷清。

偶尔在街上看见的人员,也都是大楚帝国里的行政管理人员或军人。

至于平民,暂时一个都没有……

作为大楚帝国在辽东地区名副其实的行政以及军事中心,同时鉴于辽阳地区之前被东掳人侵占多年,虽然大部分东掳人已经撤走,但是依旧很难说到底有多少东掳人或者是甘心当叛徒,效忠于他们的汉人存在。

因此大楚帝国攻占此地后,就在该地实施了军管!

通过军管期,军方把城内的诸多的东掳遗留下来的潜藏势力清扫一空……后续又把城内残留的平民强制性的迁移到了城郊,以至于城内现在连一个原住民都没有。

毕竟此地是要作为大楚帝国在辽东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的,容不得任何可能的破坏……万一有个东掳的破坏分子躲在城内,然后找到机会给第三集团军司令部里扔几个手榴弹什么的进去,或者是用弓箭或火枪对进出司令部的楚军高级将领们进行刺杀,岂不是要完蛋!

这种事可不是楚军方面的瞎担心,而是真实存在的。

楚军在辽东战役期间,早期可是有高级将领遭到了东掳人的刺杀,有东掳细作戴上假发,伪装成汉民劳工,被楚军雇佣去挖掘城外的壕沟,然后对楚军的一个少将师长在视察城外防御工事的时候,偷偷抵近用遂发手枪进行刺杀……

好在距离比较远,而且这遂发手枪是大楚帝国生产的,射击精度不咋地,所以才让这个楚军少将躲过了一劫,但是这少将没死,陪同视察的一个乙等师的准将旅长却是被击中而重伤,随后不治而死。

由此成为了大楚帝国在辽东一系列战役里,阵亡级别最高的军官,也是唯一一个阵亡的将官……这倒霉娃!

要知道楚军在辽东和东掳人的一系列战役里,看似兵力众多,场面浩大,但实际上除了最早的中前所北郊的骑兵大战外,双方严格上来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野外会战。

大多是楚军攻城,东掳人防守,也就在锦州战役里的时候,双方在塔山以东、杏山以西的区域里打了一场野外战斗,但是这一场战斗也和会战什么的谈不上,那是楚军追击,东掳人逃跑,看似好几万人,但是战场比较分散,双方也没有进行过正儿八经的对阵。

而攻城或追击战斗力,楚军的伤亡其实很小,因为楚军攻城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依靠火炮轰击,等步兵上场的时候基本都是大局已定。

如此情况下,正面战斗的伤亡自然不会很大,而这些伤亡里,又以普通士兵和低级军官为主。

因为正常情况下,哪怕是准将,在楚军的序列了也是属于旅长或副师长以及师参谋长以上的级别。

人家指挥的是大几千上万人,除非战略大决战,几千几万人列队冲上去……不然的话,高级将领们不会和中低级军官们一样带兵冲锋的,他们想要伤亡,要么是倒霉透顶被流弹击中,要么是被敌军击败而身亡。

嗯,骑兵例外,骑兵部队里,哪怕是骑兵旅的旅长也是需要直接带着骑兵一起冲锋的。

如此情况下,楚军在辽东作战里,正面战斗中阵亡的将官一个都没有……受伤的倒是有几个。

但是却是被东掳人的刺客给杀了一个准将……

这种情况不得不让军方更加警惕,以至于后续攻占了某个地方后就会进行严肃的肃清作战。

辽阳城作为大楚帝国在辽东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驻扎在此地的高级文官以及武将一大堆,因此肃清作战更加严肃,同时为了预防万一,还把城内的残余人口都强制性给迁移了出去。

因此现在的辽阳城,其城墙内已经是变成了一座纯粹的官方城池,里头的都是大楚帝国的官方人员或者军人,此外还有一部分官府在其他地方招募,然后带过来的一些行政辅助人员。

至于当地少量残留的原住民,楚军暂时还信不过,都强制性迁移到城外去了,后续自然会有巡警等人员对他们进行持续的排查,有问题的人员下场自然不会太好,而没什么问题的人等一段时间后,也就是等到辽阳城军管期结束后才能返回城内。

所以现在的辽阳城显得很冷清……这让从繁华热闹的金陵城北上任职的孔开康显得有些不适应!

透过马车的窗户,看着外头冷冷清清,半天都看不到一个行人的街道,这让孔开康有一种很奇特的感觉。

这样的城池,他还是头一回遇见呢。

这冷冷清清,再加上不断从马车窗户刮来的寒风,这让孔开康又想金陵了……

虽然都是冬天,但是辽阳这地方的冬天比金陵的冬天实在冷太多。

金陵城的冬天虽然也下雪,有时候还会下大雪,但是远远没有辽东这破地方可怕。

他去年随同工业部的其他同僚们,坐船抵达辽河口后,就深切感受到了此地的冰天雪地……哪怕辽河口是海港但依旧下雪。

因为辽河冰封,他不得在辽河口开始就乘坐马车继续往北。

这一路上,他所属的工业部的车队随同军方的后勤车队,横跨了数百里路,这一路上所见的的景象,除了冰天雪地还是冰天雪地……

以前他还不理解为什么说辽东是苦寒之地,而这一路上看到了冬季下的辽东时,他终于是理解什么叫做苦寒之地了。

这么鬼冷的地方,干点啥都不容易!

尤其是他们这些工业部的官员们去野外进行勘察的时候,那更是千辛万苦!

他都还算是好的,毕竟他在工业部里是属于传统管理人员的那种,并不是技术官僚,因此虽然也陪同着那些勘察官员以及技术人员去了一趟鞍山,后来又去了一趟本溪。

不过他干的是后勤工作,并不是真正的跑进大山里进行勘察。

饶是如此,这一趟跑下来也是把他折腾了个半死。

他都还算好了,勘测司里不少同僚们更凄惨……冻伤的不在少数,生病的也有,几趟野外勘测下来大多勘察人员都没了人样。

好在大冬天里进行勘察的活动,也只是进行了一番初步勘测,等有了初步结果后他们就停止了野外勘测活动,整个勘测团队暂时回到了辽阳过冬,准备等到开春化冻,没那么冷后再去进行更加详细的矿区勘测,并展开对周边其他地区的矿产勘测。

孔开康作为工业部的后勤支持官员,也是一起了辽阳城开始过冬。

只是刚回到辽阳,都还没缓过来多久呢,他就接到了上头的调任文书,他被调任到了本溪担任新建立的本溪煤矿公司的协办。

本溪煤矿公司,看名字就知道是大楚帝国工业部专门为了开发本溪地区的煤矿而成立的公司。

昨天的工业部派驻辽东地区的高级官员会议上,工业部派驻团团长,工业部右侍郎邓伟亚大人,宣读了一系列金陵加急送来的圣旨。

帝国,正式成立了辽阳工业基地,而且还是国家级工业基地,辽阳工业基地也和其他的大型工业基地不太一样。

这个所谓的辽阳工业基地,并不是单独某一片地方,而是多个分基地组成的。

暂时有本溪基地、辽阳基地、鞍山基地、辽河口基地四个分支组成,这是根据铁矿和煤矿所在地以及后续加工地区而设置的。

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大楚帝国在辽东一地,一口气设立了四个国家级工业区。

既然已经设立了国家级工业区,政策已经到位了,那么接下来自然就是投资开办工厂了。

辽东巡抚衙门那边已经打下了包票,将会全面配合工业部方面,从关内地区招募工人,同时也将会在地方上做好交通以及工业区的众多配套设施,主要就是道路以及港口。

至于实际投资,这种事自然得工业部来。

至于民间投资暂时别指望了……重工业投资太大,动不动就是好几万甚至几十万两银子的投资,对民间资本来说压力太大,而且这年头大楚帝国也没成熟的融资体系之类,这限制了民间资本的大规模投资。

就算民间资本投资重工业,人家也有其他诸多选择啊,华夏地大物博,也不是只有东北才有众多的煤铁矿产,其他地方也有,而且不少呢。

虽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小规模的矿脉,在后世都没啥人注意,但是这些矿产依旧有巨大的价值,投资开采的话也能获得大量的利润。

所以目前帝国范围里,其实有不少的民间资本都投资了各种矿产,炼铁厂之类的,只不过规模普遍偏小而已。

但是,不影响人家赚钱!

如此情况下,东北这种苦寒之地的矿产开发,前期基本只能依靠官方资本了。

为此,工业部一口气拟定了在辽东省投资建设大小二十七家工厂/矿场,本溪煤矿公司,就是属于其中的一家,而且还是规模比较大,属于第一梯队的一家。

这么多公司,自然也是需要管理人员的,按照帝国管理,上述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也都是在职官员。

于是乎,孔开康这个工业部里的正五品处长,就被一纸调令,调任本溪煤矿公司协办,从四品。

这不是孔开康第一次外调到官办企业里工作,实际上他和很多工业部的高级官员们一样,都是从官办企业里成长起来的,在调入工业部工作之前,他之前是在长沙机械厂里当督办。

所以他对外调地方当企业高管是有心里准备的,但是吧……对于调到辽东来任职,他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太舒服的。

自己从金陵被调往关外苦寒之地任职,要是换成传统王朝,可不就是流放三千里嘛……

唉,所以昨天的会议结束后,孔开康的内心里比较复杂!

原本他以为随团来一趟辽东,只是来辛苦跑一趟,镀个金,弄点资历就可以回金陵城,然后熬个两三年再外调地方,不管是去企业任职还是去地方衙门任职都可以。

只是吧,没想到来一趟辽东,这还没回金陵城呢,就直接被一纸任命给留在了辽阳。

不对,甚至都不是辽阳城,而是在辽阳城东北边,要啥没啥的本溪……那破地方只有个小村堡,连座城池都没有!

一想到自己要窝在小山沟里工作,预期工作还得好几年后,他的心情就不好了。

哪怕是自己的品级从正五品变成了从四品也不好!

心情不算太好的孔开康,坐着马车从工业部代表团的驻地来到了辽阳府衙门。

他虽然刚上任本溪煤矿公司的协办,并且本溪煤矿公司暂时也就只有一个招牌……不,现在连个招牌都还没有,暂时只有上头批下来的一纸文书和公章,人员只有几个,连个办公驻地暂时都还没有呢。

不过该做的事还是要做。

上头已经告知,目前吏务部正在从全国范围内选拨人才进驻辽东,后续预计还会有几个官员被调到本溪煤矿公司担任高级管理人员。

按照大楚帝国工业部的相关规章制度,直属工业部的官办企业,一般会设立督办一人,协办一人,会办一人,如果是技术类企业,还会设立总师一人。

当然了,工业部的直属官办企业,几乎都是技术类企业,哪怕是大楚盐务总公司、大楚粮食总公司,看似和技术没啥关系,但实际上也设立了总师一职。

盐业生产也是很考验技术的,比如盐务公司正在搞的沿海盐场晒盐生产工艺;粮食公司搞的粮食储存以及粮食加工业,这些都是需要技术支持的。

因此,大楚帝国工业部的直属企业,往往都会设立总师一职,因此大楚帝国工业部直属官办企业,其管理层基本都是四个人。

这四人是该企业的最高级别的管理人员,督办统筹所有事务,协办分管行政管理,会办则是负责财务,总师负责技术。

《一剑独尊》

再往下,则是看情况会设置厂长,处长之类的高级职务,而大型企业里的这些职务,往往也是在职官员担任的。

工业部的直属官办企业这么搞,地方省级工业司搞的一些省属官办企业,或府级工业处搞的府属官办企业,基本也都是效彷了工业部直属企业的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方机构想要搞官办企业,是不能自己瞎搞的,都需要报送工业部审批,并获得批准,同时纳入工业部统一管理范畴。

各级官办企业的管理模式高度一致。

孔开康这个协办,就是负责本溪煤矿公司行政管理的人,而后续还将会有几个官员到他手底下任职。

但是,光靠这十几个官员就想要撑起来一家大型煤矿公司是不可能的,因此工业部还从全部各地的官办企业里进行协调,调任中低级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甚至普通工人,不过这些人都是平民身份,人家是拿钱打工的,而且合同也不是和工业部或吏务部签署的,是各企业签署的。

因此哪怕是工业部或吏务部,都不可能说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调普通人跨企业工作……人家又不是官身,可不归你管!

要想调动他们,得按照民间的规矩来,和他们进行协商,然后把工作合同进行更换。

只是这一项工作不容易,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人家脑子犯抽了才会远离家乡,跑到辽东苦寒之地来工作。

因此,上头也没想着通过调动这种模式来满足大量的劳动力需求,最多就是挖来一些技术骨干以及中低级管理人员,并且钱还得给足了。

至于普通劳动力,比如说大量的矿工,那么就只能想起他办法了,比如说就地招募,又或者是跑到其他地方去招募。

孔开康去辽阳府衙门,就是为了商讨本地劳工招募一事……

但是,商讨的结果却是让孔开康很失望……倒不是说人家知府衙门不配合,人家已经很配合了。

关键是辽阳府没几个人啊……

并且对于辽阳府来说,短时间内农业才是最重要的,什么工厂啊,赚钱啊,都没有吃饱饭重要。

如今大楚帝国官方运输到辽东的粮食,运费极为高昂,但是为了避免粮价太高影响民生,这些粮食还得保持平价销售……于是乎,每运过来一斤粮食卖出去都得亏钱,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大楚粮食总公司那边已经表态了,为帝国开疆扩土筹集粮食到辽东,是他们的责任,哪怕是亏损极大,他们也会咬牙硬撑。

但是,不可能一直这么下去。

等到明年辽东当地的粮食收获以后,粮食总公司就会大幅度减少对辽东的粮食输入!

大楚帝国粮食总公司哪怕家大业大,也不可能在辽东长期这么亏损下去。

因此,就地解决粮食问题,尤其是解决普通民众的口粮需求,这是摆在辽东各级官府衙门的最优先解决的问题,至于发展工商业,那都得往后靠……

其次,则是种出来更多的粮食来支持军需。

虽然说军政分离,军方也有自己的军粮运输渠道,同时第三集团军以及辽东守备司令部在当地也展开了屯垦自筹粮食的行动。

但是吧,辽东地方不能真的不管军方死活啊……

而且帝国御前参务会议里就已经敲定了下来,辽东是要作为东北大扩张的后勤基地的,满足军需粮食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辽东地方如今最紧要的任务就是种田……

而辽东当地人口本来就不多,撑死了一百万都不到,种田得大部分人口,能够腾出来从事工商业的人口自然也就很少了。

同时工业部在辽东地区摊开的铺子比较大,一口气就设立了二十多家工厂/矿场,按照产能规划,少说也得需要二十万人。

并且这二十万人,大部分还得是青壮劳动力。

毕竟挖矿炼铁这些事,普通人干不了。

辽东当地可没有这么多劳动力,在地方衙门里吃了闭门羹后,孔开康虽然有些失望,但是他可不会轻易放弃,转身就去了辽东守备司令部。

去守备司令部干啥……因为他们手里头有大量战俘啊!

大楚帝国攻占辽东的过程里,可是获得了大量东掳战俘,对于这些东掳战俘楚军方面也是进行了区别管理。

里头的东掳将领,军官头目什么全部挑选了出来,这些人里头一些比较顽劣,或身份特殊的人该杀的杀,该埋的埋,比如积极为东掳效力的汉奸,主要是汉八旗里那些将领们,有一个算一个全被宰了肥田。

叛徒,永远比敌人更可恶,尤其是民族叛徒!

剩下的战俘军官们,则是被集体关押到了特殊战俘营里从事重体力劳动。

抛开军官外,其他的普通战俘则是待遇要好一些,基本上都是被编入战俘营里从事劳动,主要是屯垦为主。

人家第三集团军的将士们为了吃饱饭,都得暂时放下刀枪,拿起锄头进行屯垦了,这些战俘们自然不可能躺在牢房里潇洒过日子,都得去劳动,为自己建造战俘营房,去种田养活自己之余,养活更多的楚军将士。

而这些战俘们,按照规矩都是归属于辽东守备司令部里管辖,第三集团军是野战部队,人家只管俘虏敌人拿战功,至于后续俘虏怎么管理,和人家没关系,那都是地方守备司令部的事。

如今,孔开康就看上了河北守备司令部里的十几万战俘。

这些可都是上好的青壮劳动力,用来挖矿是再好不过了,最关键的是,还不用给工资……被军方用来屯垦种田,说实话浪费了。

只是,孔开康刚开口说起这事,就被人家辽东守备司令部的人赶走了……

赶人的一个陆军中校还骂骂咧咧:“滚滚滚,想得倒是真美,把我们的战俘要走了又不给补偿,明年二十万大吃的军粮你给我们种出来啊?”

听到这话,孔开康脸都绿了……尼玛老子好心好意提出帮你们解决一万人战俘的口粮问题,你们军方竟然还找本公司要大批粮食补偿……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但是军方态度很强硬,战俘是要用来屯垦种粮食的,你们想要战俘去挖矿也可以,把粮食补回给我们……

只要你把粮食运输过来,手头上的战俘都可以去挖矿,但是没粮食……滚蛋。

孔开康一边迈步而出一边内心里狂骂:‘本公司看起来那么像冤大头吗?’;‘低贱武夫,不可理喻’

战俘包吃包住,又要给一大批粮食给军方作为补偿,在辽东粮食价格不正常,当地粮食出产不够的情况下,军方所要大批粮食补偿,这算下来成本比去关内招募矿工还要贵的多。

出了辽东守备司令部的大门,孔开康看着阴沉,飘扬着雪花的天空,朝着地上吐了口唾沫后,然后又回头看了眼守备司令部的大门,口中道:“都他妈有毛病!”

“就连这老天爷也有毛病,又他妈下雪,天天下雪,没完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