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五百六十八章 时代的尘埃

第五百六十八章 时代的尘埃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苏州,苏秦纺织公司总部庄园里,苏秦公司里众多高级管理人员齐聚一堂,不仅仅有秦家族人,也有着他们高薪邀请来的几个高级管理人员。

其中一个穿着文士长袍,约莫四十余岁的中年男子,正在左侧上首一边指着边上竖起的画板上的设计图一边介绍道:“这是我们重金委托当涂机械公司所设计的水动力织布机,利用水动力,这种水动力织布机的生产效率,能够四十倍于人工织布机。”

“以水动力纺纱机的生产效力,我们同等的投入情况下,就能够获得比以往多数十倍的布匹产能。”

“不过根据我们前期的试验,用水动力织布机织出来的布更加结实,这是因为相配套的水动力纺纱机纺出来的棉纱更结实,更粗一些,因此在质感上无法和如今的人工纺纱机织出来的棉纱相提并论,织出来的布也只能做成粗布。”

“后期如此销售这些粗布,市场的接受度能有多少,还需要进行下一步的调研!”

“但是,机械生产是未来的大趋势。”

“最近一年来,熟练织布工、纺纱工的薪资水准已经水涨船高,如今太过资金投入到纺织业了,竞争力度越来越大,我们不得随同市场采取降价措施,同时为了稳住销售渠道也给了不少让利,这样一来,我们的出厂价比三年前已经下降了足足三成。”

“但是各方面的成本却是没有下降,反而是有所上涨,受到纺织产业大热的情况,市面上行的棉花供应越来越紧张,为了稳住棉花供应,我们不得不加大了采购的价格。”

“市场上,如今各地普遍出现了纺织工厂,我们的产品进入各地市场的时候,受到了了极大的狙击,我们的产品虽然在生产出成本上更便宜,但是运费却是绕不过去的一环,在终端销售的时候,很难竞争得过本地纺织厂商的产品。”

“售价降低,让利增加,原料涨价,市场扩张受到了狙击,这些都导致了我们的利润进一步下降,按照我们的预判,等到明年的时候,毛利率恐怕三成都维持不了,至于净利润就更低了!”

“我们需要持续铺设销售渠道,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打通原料采购渠道,还需要持续投入研发新式机器等等,此外我们的规模越来越大,财务以及行政成本也是在不断的增加!”

“如果继续这么下去,恐怕五年后我们就需要面临亏损的可能了!”

“为了扼制成本上涨,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水动力纺纱机乃至织布机,是未来的大趋势,势在必行。”

“不仅仅纺纱行业如此,织布乃至印染都是如此!”

不过也有人抱有疑问:“水动力纺纱机和织布机我也了解过了,这东西成本可不低啊,甚至可以说得上高昂无比。”

“兴建一座水动力纺织厂的成本如此高昂,但是生产出来的却是最低端的粗布,这样下去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投入?”

“还有,水动力机械生产出来的粗布质量这么差,真的能够卖出去吗?”

——

苏秦纺织公司,因为最近几年的纺织业爆发以及竞争,为了扭转局势,继续扩大市场,坐稳国内第一大纺织公司的交椅,把目光瞄向了水动力上。

而国内的第二大纺织公司,昔日帝国最强悍的纺织公司,也就是汉天纺织公司也不例外,同样是筹备着上马水动力纺织工厂的项目

就和苏秦纺织公司总结的一样,如今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能够活下去,迫使他们不断的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扩大产量。

这样才能够竞争过几乎海量的各种乱七八糟的纺织工厂。

没错,现在苏秦纺织公司也好,汉天纺织公司也好,他们的最大竞争对手已经不是彼此了,而是国内各地海量的各种纺织公司。

早些年的时候,国内可没几家采用了新式纺纱机、织布机,并采用大规模生产的纺织工厂,因此那个时候,汉天纺织公司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苏秦纺织公司。

当然了,这也只是相对的,实际上那个时候他们争的是国内第一的宝座,以及江南地区城镇市场的竞争。

两大纺织公司一边竞争一边发展壮大,而这个过程里,大量没能及时拥抱新式纺织机械,还停留在早期作坊式生产的大量纺织作坊日子过的极为艰难。

典型的老大和老二打架,后面的老三一直到老一百被干死了……

当然了,后面的这些纺织作坊们也没有等死,经过了早期一两年的衰败后,他们陆续开始迅速转型,采购了大量的新式织布机以及纺纱机,义无反顾的加入了新式纺织业的大军里。

一开始只是湖广,江南等小部分地区,然后迅速波及到了全国范围。

各种采用新式纺织机的中、小纺织工厂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在汉天纺织公司和苏秦纺织公司还没有来得及侵吞大部分城镇市场的时候,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中小纺织公司,就利用了他们的本地优势迅速抢占了市场。

短短几年内,大楚帝国里的纺织产业,就从早期的家庭作坊、小规模的作坊,原始纺织机一夜之间转变为采用新式纺织机,集中生产的纺织工厂模式。

根据工业部商业司的统计,截止到承顺八年一月份为止,大楚帝国拥有大小三千多家从事纺织行业的工厂。

这些工厂大多都是几十个人规模甚至十几个人,说是工厂,但实际上还是家庭作坊,只不过是按照公司法进行了注册登记而已。

而上百人的中型工厂并不算多,至于上千人的大型工厂那更是凤毛麟角了。

然而,就是这些只有十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的小作坊,成为了汉天纺织公司、苏秦纺织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

以前他们还在用旧式纺织机的时候,他们生产出来的土布成本高昂,根本无法和新式织布机,纺纱机的成本相提并论。

然而当这些小作坊们也开始采用新式织布机,纺纱机的时候,他们的生产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了起来。

大工厂尽管还有一些生产成本上的优势,但是却缺乏了本地优势,如果算上运费的话,大工厂的看似廉价的布匹运输到某地去销售,在成本上兴许还比不过当地十几个人的小作坊……

这就让苏秦纺织公司、汉天纺织公司这种大型纺织公司很尴尬了!

你要说生产成本,出厂价这些,他们的确是更便宜……

但是奈何还有运输成本啊,如果距离远一些说不准运费就超过了生产成本了。

所以,最近两年大楚帝国的纺织产业一片蓬勃发展,各种纺织工厂冒了出来,官方自然是很高兴的,毕竟官方可不管个别企业的死活,他们看中的是纺织行业整体的发展。

而纺织行业整体的发展,是他们所乐于看见的,甚至是他们多年扶持鼓励的结果。

但是对于苏秦纺织公司为代表的大型纺织公司,这种市场环境就不是那么友好了。

运费就是一头拦路虎,根本无法解决。

除非他们在众多地方都投资建设工厂,但是这样一样,大型工厂的集中生产成本优势也就会没有了。

为此,他们就想着通过持续降低成本来竞争众多小地方的市场。

直接把布匹的成本拉低到让那些小工厂望尘莫及的地步,那么是加上了运费后还比他们更便宜的地步。

而要做到这一点,以现在的生产效率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水动力机械就不一样了。

水动力机械的生产效率,远远超过人工生产!

早几年,新式纺纱机刚出来的时候,一个工人操作的人力纺纱机只能同时生产八根勉强。

后来持续改进可以生产十六根,三十二根乃至六十四根棉线。

然而水动力纺纱机刚搞出来的时候,仅仅是试验型号就能同时纺一百多根棉线,更别说后续还能持续改进了。

织布机也同样如此。

早几年的所谓新式织布机,在生产效率上比以往提升了好几倍,但是水动力织布机的生产效率,比新式人工织布机都提升了四十倍。

这种生产线效率上的大幅度增加,让大型纺织公司突破目前重围,继续扩大市场竞争力的可能性。

至于说水动力纺织工厂成本高昂的问题……他们可不差钱。

反过来,高昂的成本,还能进一步提高市场的进入门槛。

这个过程是非常残酷的,兴许未来会有大量的中小型纺织工厂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转型,继而倒闭破产。

而这,也是工业化的一部分!

就和早几年,大部分家庭作坊式集中倒闭,大量自行纺纱织布的家庭作坊人员,最终被迫进入各大纺织工厂一样。

工业化,一直都是很残酷的事。

类似的情况不仅仅出现在纺织产业里,在大楚帝国的骄傲钢铁产业里同样如此……大楚帝国官方直接投资建立大量的中小型机械厂,通过机械化生产大幅度降低铁制品的价格,于是乎,一夜之间,市面上的农具以及炊具、工具的价格全线暴跌,都跌倒了那些铁匠们零星采购铁料的价格……

人家机械厂生产的锄头,出售的价格,比私人铁匠采购铁料的价格还要便宜!

大量自己打铁贩卖的家庭作坊式铁匠铺迅速消失在华夏大地上……无数铁匠,从昔日里不愁吃喝的手艺人失去了收入,最后要么改行,要么接受各机械厂招揽进入工厂,成为了一名工人……

工业化,永远都是这么的残酷!

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会带来毁灭,时代的尘埃落在个人头上,那就是一座座大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