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五百七十章 东北攻势

第五百七十章 东北攻势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承顺八年五月开始,大楚帝国陆军以第三集团军为主力,第二集团军配合,对东北地区的东掳人残部以及依旧效忠于东掳人的漠南蒙古部落发动了规模浩大的进攻。

战场从东边的鸭绿江一直延伸到漠南蒙古的西边区域。

楚军出动了超过四十万大军,在数千公里的超大范围内各处出击!

其中的核心战场自然是东北地区,尤其是东掳人的老巢,也就是建州地区以及海西地区。

这里是东掳人发迹的地方,之前东掳人从辽东地区大规模撤退的时候,其军民也是撤往这一地区为主。

如此,此地也就成为了楚军的重点进攻地区。

众多的楚军或聚或散,在此地汇集了二十多万大军,其中光是骑兵军就有三个其中的两个主力骑兵军,即第一骑兵军以及第三骑兵军更是在战役刚爆发的时候,就从安乐府的辽海城越过长城,一路向北高速穿插,强势而迅速攻占了亦东河卫地区,即后世长春地区,随即第一骑兵军向东穿插攻占了兀也吾卫地区,即后世吉林地区。

并且这两个骑兵军一共四万余骑还在继续向东穿插!

后头是紧跟着上来维持后勤线,同时驻防沿途各地城镇的步兵第九军四万余人。

这八万多兵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左勾拳,由西向东勐然向东掳人挥去!

沿途东掳人也好,一些乱七八糟的部落也好,在如此庞大的楚军攻势下纷纷化为粉末,根本就没有丝毫的抵抗之力。

而在正面战场上,第八军四万余人则是从铁岭一线往东发起勐攻,正面碾压所有的抵抗,其进度虽然不快,但是也陆续攻占了东掳人的诸多城镇,摧毁了沿途几乎虽有的东掳人定居点。

在南面战场上,第七军约四万余人则是从南面直扑建州卫一带而去,目标非常明显,那就是要断掉东掳人的老家。

除了上述兵力外,在高丽半岛方向的辽北省,也是出动了一个甲等师以及两个乙等师跨过了鸭绿江,朝着东掳人的腹地发起了进攻。

楚军第三集团军连带两个省守备司令部,为这一次战役投入了二十多万兵力,其中甲等师就有九个,乙等师六个,骑兵师九个。

在兵力上,楚军已经是占据较大的优势,对面的东掳人如今总人口也就那么一两百万而已,其东掳本族撑死了也就只剩下二三十万人。

哪怕是他们把所有本族男丁都拉出来,都凑不出来多少兵力。

就算是利用他们掌控下的海西女真,汉八旗,部分高丽人等等,估计也拉不出二十万兵力来。

就算有这么多兵力,他们也养不起!

经过辽东战役后,东掳人可以说已经是被大楚帝国直接打残废了,如今缺兵少粮的他们,根本无法抵抗楚军的碾压工事。

《镇妖博物馆》

正面抵抗是不可能的……而分散袭击看似能取得一定的战果,多次伏击下来也累计杀伤了不少楚军将士,但是对大局没有任何作用。

楚军第三集团军向东掳人腹地杀过去的时候,也没忘记打击东掳人最为坚定的盟友,漠南蒙古科尔沁部。

这个部落和东掳人的牵扯太深,而且还彼此联姻,之前在辽东战役的时候,东掳人所获得的相当多一部分的蒙古骑兵,就是这个部落的骑兵。

此外这个部落和土默特部等部落关系也不咋地,因此楚军收复土默特部之后,在漠南蒙古的一系列征战里,在大量部落都主动或被动归顺的情况下,科尔沁部却是依旧顽抗。

对于这样的顽抗部落,楚军方面自然不会放过!

第三集团军留下了一个第六军,朝着北方的科尔沁驻地推进,第四骑兵军则是配合行动。

这个第四骑兵军,就是楚军之前从朵颜三卫以及周边其他部落里征召的骑兵而编成的,属于正儿八经的蒙古骑兵。

而这些蒙古骑兵打科尔沁人,打的比楚军其他部队还要狠,至于理由?

很简单,帝国已经承诺等干掉科尔沁部后,其牧场会分发给参与作战的各部落,至于具体怎么分,一律按照军功。

功劳大,杀敌多就分得多。

如此,这些被临时征召起来的部落士气可是极为高昂,因为他们是为了未来的生存空间而战。

对于这些游牧民族而言,牧场就是一切!

有了牧场才能放牧,才能活下去。

大楚帝国对归顺的部落,采取的政策都是归化处理,赐给他们固定的牧场,尽可能的让他们以定牧的方式生存。

就算无法在某一个城镇,也要把他们的游牧路线和操场都固定下来。

总之不能乱跑。

在这个基础上,大楚帝国将会在己方控制的漠南蒙古地区设立府县行政机构,以把行政触角彻底的深入到草原。

而这种情况下,获得的固定牧场的好坏,大小就很重要了。

草原虽然地方挺大的,但不是所有地方都水草丰美的,总会有好地方,差一些的地方,而这些地方怎么分配,就要用军功以及忠诚说话了。

军功不用说,而忠诚怎么来?

其他的都是扯澹,要想体现忠诚,最好就是和土默特部一样,直接把青壮骑兵送到楚军骑兵部队里,编入楚军骑兵部队,然后为帝国征战。

这么干的土默特部落,获得了极大的好处,直接就被准许融入了帝国,部落首领要么在军中从军,要么是到金陵城享福去了。

这能当大楚帝国的官,享受荣华富贵,当一个文明社会里的人上人,谁还他妈愿意在草原戈壁滩上风吹雨淋当个蛮夷牧民头子啊……

所以,不少归顺部落最终都选择了和土默特一样的政策,主动融入大楚帝国社会当中去,鼓励部落里的青壮勇士去参军,然后普通牧民们接受帝国安排到固定地方去定牧。

而那些部落首领们,要么在楚军骑兵里当军官甚至将军,要么是在定牧府县里当个副手文官什么的,还有的跑到中原繁华之地里去享福去了,一个个都潇洒着呢。

以后,谁要是跟他们说他是蒙古人,人家能给你急……

而那些被编入了楚军正规军骑兵里的蒙古骑兵们,现在或许还会心怀部落,觉得直接还是某个部落里的人,但是军队就是个大熔炉,待上几年时间估计也没人记得以前的什么部落,只记得大楚帝国了。

楚军里可是有扫盲班的,里头不仅仅教导士兵们读书认字,还会给士兵们灌输忠君爱国的理念。

在思想上,楚军一向来都是抓的很严格的,军内甚至都有军政官这种专门负责思想工作的军官群体。

同时军内的待遇也很优良,管饱的伙食一向来都是楚军的大杀器,这些蒙古骑兵们,以前在他们部落里也不是什么人上人,很多人甚至都被首领们视为奴仆呢,也没几个能吃饱饭的……

这加入楚军后能天天吃饱饭,仅此一点,就足以改变他们中绝大部分的态度了。

更不要说楚军还有丰厚的军功奖赏体系,退伍后还有完善的退伍安排。

其实也就是这些蒙古骑兵们从小会骑马射箭,还自带战马……这才能够比较容易加入楚军,这要是换成了普通青壮,在这年头还想要顺利从军当兵,那可是不太容易的。

在大楚帝国里,对于底层的贫寒子弟而言,从军当兵是非常好的出路,而既然是好出路,自然少不了竞争。

大楚帝国在草原上的一系列政策,也是吸引了不少的部落主动归顺……

当然了,实际上还有很多部落不愿意归顺,他们或者是想要保持中立,或者继续支持东掳人。

对一些保持中立态度的部落,大楚帝国暂时没搭理他们,只要他们老老实实的也就先不管了。

而一些敌对态度的部落,比如科尔沁部,自然是往死里打。

五月份开始,楚军从多方面进军杀向科尔沁部,科尔沁部一开始还想要顽抗,想要挡住楚军的第一波进攻,但是五月二十六日的时候,楚军第四骑兵军干脆利索的干掉了科尔沁上万主力后,科尔沁部的一部分残余人马就恐慌无比的向北一路逃亡了。

看他们逃亡的方向,估计是奔着漠北蒙古一带去了。

还有一部分科尔沁部落的人最终被迫投降!

承顺八年六月,大楚帝国灭科尔沁部,科尔沁部少量逃亡漠北,部分投降,辽东省巡抚衙门根基金陵方面的指令,把科尔沁部投降剩下的近万人分散迁入到辽东,又组织了一批汉民以及牧民前往科尔沁牧场进行放牧。

科尔沁还能有部分残部跑路,但是东掳人可是跑不掉了。

随着第三集团军的主力逐步进攻,尤其是第一骑兵军和第三骑兵军组成的突击左勾拳,直接切断了东掳人大规模往北撤退逃亡的可能性。

该突击部队在六月二十八日,其前锋成功和辽北省方向派遣的陆军第十八师的师属骑兵团,成功在忽汗水,即牡丹江上游会师。

由此,楚军给东掳人包了一个超级大的饺子!

虽然这个战略包围圈里,外围的包围圈其实很脆弱,很多地方其实都没楚军兵力驻防,毕竟地方那么大,楚军也不可能真的做到完全的封锁,少量东掳人只要隐藏行踪,总是能够传过去的。

尤其是骑兵,只要别傻乎乎的往楚军驻防的地方里一头撞上去,楚军其实也拦不住他们。

但是只有这几万楚军骑兵在这里,东掳人就别指望着能够汇集好几万兵力大摇大摆的冲出去。

零星的逃亡突围,楚军根本不在乎,也在乎不了,他们只要逮住东掳主力这条大鱼就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