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五百七十二章 转型

第五百七十二章 转型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山东来州府青岛河口,港湾里不少沿岸的地方都在大兴土木,港湾内停泊了众多船只,其中相当多船只都是搭载了火炮的战舰。

此地,即大楚帝国海军最近两年开始建设的青岛海军基地。

之前大楚帝国在北方的主要海军基地是蓬来港,不过此地的港湾不行,缺乏深水避风良港,因此又转移到了威海卫港去。

大楚帝国海军在威海卫港的为起点,在承顺六年的时候发动了针对辽东半岛的大规模登陆作战,那个时候威海卫港也是迎来了巅峰,港湾内每天都有大量的军需船只进出。

只不过等攻占了对面的辽东半岛旅顺港后,因为旅顺港拥有极为优良的深水避风港口,因此帝国在北方海域作战的海军舰队,逐步就转移到了旅顺港为主要基地,以就近支持辽东地区的作战,包括一系列深入辽河、鸭绿江的作战以及物资运输行动。

这样一来,威海卫逐渐也就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中转港口了。

而随着去年辽东战役获胜后,,海军在北方海域也没啥太大的作用了,因此大量的战舰开始撤出这一海域,一部分留在了旅顺港,一部分留在了威海卫港。

还有一部分转移到了高丽半岛最南端的釜山港,用以控卫高丽半岛的海防安全,打击倭寇海盗,威慑对面的扶桑人,掩护东渡贸易的大楚帝国的商船安全。

最后一部分则是转移到了山东南部沿海的青岛。

青岛这地方,本身就是天然的深水港,极为适合作为海军基地使用,同时王南往北数百里,也没有其他太好的大型港口可以作为大型军事基地,因此海军方面就准备重点发展青岛港了。

如此一来,大楚帝国海军在长江以北海域,就有了三个主要的海军基地,分别负责不同的方向。

青岛,主要面向黄海,属于比较典型的远洋舰队,负责控卫大楚帝国广阔的大部分北方海域,保护江北、山东的沿海安全,还可以就近支援江南沿海方向。

旅顺,负责渤海海域以及部分黄海海域的作战,负责保护山东北部沿海、河北沿海、辽东沿海的海岸线安全。

釜山,则是负责部分黄海、对马海峡,鲸海(日本海)等海域,负责保护东海(高丽半岛南部)、辽北省(吉林 高丽半岛东北部)的沿海安全,同时直接负责扶桑的海上作战事务。

除了这三大海军基地外,还有若干中小海军基地,比如海州、威海卫、蓬来、天津、山海关、辽河口、镇江(鸭绿江口丹东)、江华岛(汉城)等。

这些中、小型海军基地,要么是海军战舰的补给港口,要么是就近保护河流的出海口,沿海的重要城池。

比如海州港,这就是属于典型的补给港口。

比如江华岛海军基地,这个昔日李氏王朝的度假以及躲避灾难的小岛,直接被化为了军事基地,里面不仅仅驻防了陆军,还驻防了海军的战舰,其中的海军舰队就是保护汉城,同时封锁汉江,避免潜在敌人,乃至海盗的船只直接沿江深入内陆。

大楚帝国海军的基地还是比较多的,而且这些基地除了几个特殊的大型海军基地外,其实绝大部分也不是说都是单纯的海军基地,往往都是军民共用。

比如天津港,这个港口目前可是大楚帝国在北方区域的第一大民用港口,覆盖了整个北方区域呢,而海军在天津港的所谓海军基地,其实也就是划了一片码头停泊战舰,修建了若干营房仓库而已。

同样情况的还有辽河口。

但是青岛以及旅顺这两大港口,目前来说就是比较纯粹的海军基地了,因为这些地方也没啥商业往来,海军不来建设大型基地的话,青岛港还是一片荒芜,只有些许小渔村而已。

后续随着海军在此地的开发,吸引更多的人在此地,陆地上的资源自然也会慢慢往这些地方聚集,到时候这两大港口兴许就可能变成和吴淞港一样的大型军民综合港口了。

只是,这些事情要好多年以后了。

今天,处于开发建设当中的青岛港,又迎来了数艘大型海船,这个时候能够来这个港口的船只,自然是海军的船只居多,民间的船只很少会跑过来的,这艘大型海船,挂着大楚帝国海军的军旗。

这支船队里有两艘海军的护卫舰,还有八艘运输舰,咋一看,似乎还以为是大楚帝国海军的舰队。

但是等船只靠岸后,走下码头的还不是海军的将士,而是大片穿着灰色军服的陆军士兵。

许德林少将看着麾下大批将士们陆续登陆,脸色有些苍白的他神情也是好看了下。

“总算是熬过来了,以后老子再也不坐船了,这船晃的,差点没让本官把上个月吃的饭都给吐出来!”

自从在辽河口上船后,第一天许德林还挺兴奋乃至好奇的,毕竟这是他第一次率部乘坐海船进行远距离机动,这种经验可是之前从来都没有过的。

但是真正上船后许德林就后悔了!

他不是没坐过船,但是还真心没做过这么难受的船!

许德林以前带兵打仗的时候,也经常乘坐船只渡江过河,也乘坐过内河船只往来京杭大运河。

但是……真正坐上大海船出海后,许德林才知道以往自己的坐船经历就是儿戏!

仅仅是一天时间,就让许德林狂吐不止,等到第二天,整个人都是脸色苍白的。

如果不是军令在身,许德林早就下船重新踏上大地了,但是没办法,上头调他的第十五师移防山东,哪怕是吐到起不了,也得让人抬着过去。

军令如山,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这一趟旅途,绝对是许德林从军十几年来最难受的一次。

不过现在总算是到了,当许德林下了船,上了岸的那一刻起,他感到了无比的踏实,脸色都好看了几分。

当即吩咐了身旁的副官道:“催着点,让将士们都早点下船,船上那真不是人呆的!”

“也和海军那边做好交接,让将士们早日进入营地休息!”

副官当即领命去催促了。

而一旁的第十五师参谋长包高飞也是一脸后怕的模样:“之前听二十三师那边吹嘘说他们能在坐船渡海后,直接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战力不减,本来也不觉得有什么,但是经过这么一会总算是知道上头为什么这么喜欢调二十三师执行跨海登陆作战啊!”

“这不是喜欢,而是没得选,能够在跨海登陆还能保持战斗力的,我们陆军里现在也就一个二十三师了,这晕船太难受了!”

“换成我们师来,坐船好几天后再发起登陆作战,恐怕大部分将士连站都站不稳!”

一旁的许德林道:“那是自然的,没点本事,要不然二十三师怎么会成为上头的宝贝啊,那里有战功就把他们往那里调!”

“早先北伐的时候,就把他们调去打山东,打辽东的时候又把他们调去打辽东半岛,今年打辽北,又把他们船运到鸭绿江去玩登陆作战,这一次次的都吃撑了!”

“这往后要是打什么渡海登陆作战,这二十三师还会是首选!”

此时,参谋长包高飞道:“大人,听闻上头也有意让我们训练登陆战法?”

许德林此时露出一副期翼又无奈的神色道:“我也不太清楚,但是这事也很难说,上头也没个准话。”

许德林是想要自己的部队也训练登陆作战的,毕竟东北那边都打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也就只剩下漠北、漠西等地方了,而那些地方的主要兵力不出意外将会是骑兵,步兵什么的很难有什么抢眼的表现。

再说了,西北乃至中原的甲等步兵师也不少,有什么战事也轮不到他们第十五师。

毕竟他们第十五师等部队已经在东北战役里饱餐了一顿,大小将领们捞取了不少的战功……

这后续如果打西北了,肯定是西边那边的驻军先上,然后是中原地区的一些兵力,至于他们这些先头打了东北的兵力,就算是调到了西北参战,那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在后头看戏,干一些维持后勤,充当战略预备队的事。

想要直接上前线抢肉吃,西北线的那些甲等师乃至战备乙等师的将领们,能把许德林的嘴都给撕了。

即便军务院的大老们都不会这么干,他们也得尽可能的保持公平。

陆军这锅饭,还是需要保持一定的公平的,功劳得适当分润,要不然你天天打仗捞取功劳,人家只能边上看戏,谁都不服啊……

所以,许德林的第十五师,后头想要捞功劳就不太容易了。

东北那边后续就是小打小闹,就算再这么折腾也弄不到什么功劳。

西北那边竞争太大,根本挤不进去。

而西南等地,那都是烂地方,帝国高层根本没打南边那些破烂地方的想法。

许德林琢磨来琢磨去,觉得后续如果还想要弄点仗打,把自己的军衔在往上挪一挪,也就只能指望扶桑那边不长眼或者是帝国在南洋扩张了。

而这些地方的扩张,都得跨海作战,因此第十五师如果能够进行渡海登陆作战训练,把自己转型为两栖作战部队,那么前途大大的有。

只是吧……这晕船是在太难受!

许德林对此是心理感觉很复杂,一方面是想要转型两栖作战,甚至为此都提前开始接触并学习两栖战法,还去信去二十三师那边请教各种经验。

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又排斥坐船。

不过这些些许的心里想法,阻挡不了他想要升官的期望!

军政部派来的人找他聊两栖登陆,问他愿不愿意搞两栖登陆,问他有没有信心的时候,他当场就把口号喊的震天响,一副舍我其谁的模样!

“二十三师以前还是我第十五师里分出去的呢,这儿子能搞,我们这当爹的自然也能搞啊!”

“两栖战法,肯定有信心啊!”

“不就是晕船嘛,这事简单,我们练,一天到晚就泡海上,泡多了自然也就不晕了!”

这转型乃至后续的升官上头,区区晕船算个屁,许德林都已经下定决心了,回头他就待船上,至于晕船呕吐,就和二十三师那边的人说的一样,吐着吐着就习惯了。

人家能习惯,没道理他许德林习惯不了啊。

得到了许德林的肯定回答后,军政部的考察人员满意的走了,不用多久,参谋部就下达了正式的命令,让许德林率领第十五师训练两栖登陆作战,熟练掌握两栖战法云云。

第三集团军司令部也是拨给了大批的各种训练器材过来,并开始对第十五师的武器装备也进行了换装。

比如燧发枪,则是从普通步兵型号,即二年式甲型,换成了海军陆战队使用的二年式乙型。

海军陆战队使用的二年式燧发枪,在外观上和步兵型号也差不多,但是枪管质量更加优秀,防锈更加出色,更能适合沿海登陆作战的需求。

同时枪管上也更短一些,以方便在船上装填提高射速,也方便在狭小的船只上携带行动。

当然,射程和精度略微有些下降。

大楚帝国的二年式燧发枪,经过多年发展后,已经是有众多型号了。

最开始的是二年式原始型号,中规中矩没啥特殊的。

后来承顺三年的时候,加长了枪管以及刺刀,使得步枪上了刺刀后更长,有利于拼刺作战,这就是二年式甲一型,承顺六年的时候又改进发展为甲二型,这种甲型步枪,一般只装备普通线列步兵,也是二年式步枪的主力型号。

因为承顺三年的时候,甲型长度进一步加长,不太适合海军士兵和骑兵使用,因此发展出来了海军使用的乙型、骑兵使用的丙型,这两款长度都要更短一些。

其中骑兵款里还有一种超短型号,专门用于马背装填射击使用,只不过不算太成功,楚军骑兵不喜欢在马背上使用火枪……以前的手枪不喜欢,现在的骑兵超短步枪也不喜欢。

楚军里的新式骑兵,即重骑兵和轻骑兵,要么直接骑马冲锋杀上去……要么下马用常规的骑兵燧发枪玩线列,把自己当成线列步兵,极少在马背上玩火枪的。

倒是还有大批传统骑射骑兵还在玩马背上骑射那一套,但是这些骑射骑兵们也在逐步整编,抛弃骑射改用火枪和马刀了。

在东亚地区盛行了几百年的骑射到了枪炮时代里,已经落伍跟不上时代了。

别说现在了,就算是大几十年前戚家军的鸟铳加轻型火炮的车阵战术,也能把传统骑射打的死去活来。

当然了,战争这东西,武器装备以及战术只是影响战斗力的其中一部分,人本身其实更重要一些。

所以清末时期的东掳人,早期刚崛起的时候用着最原始的冷兵器都能干翻枪炮齐全的明军。

不过正常情况下,越好的装备,更先进的战术自然是能够发挥出来更大的战斗力的。

大楚帝国方面也不例外,最近几年可是一直都在不遗余力的推进新式装备的研发、生产以及装备。

仅仅是二年式燧发枪就已经先后有了七八种改进型号。

第十五师准备换装的,就是最新式的二年式海军型燧发枪,这也是陆军部队里,在第二十三师外第二支装备海军款燧发枪的部队。

除了燧发枪准备换成海军款外,火炮也进行了相应的替换,主要是换成更加轻量化的野战炮。

楚军的野战炮,虽然大型号也就那么几个,但实际上每一个大分类的细分信号是很多的。

比如使用量最多的两斤半野战炮,有陆军野战炮,也有骑兵火炮两大分类。

其中的两斤半陆军野战炮,也分成了好几种,具体以不同兵工厂为主,比如汉天兵工厂生产的两斤半野战炮,炮管略长,威力更大,相对应的重量也大一些,而这也是使用量最大的两斤半野战炮,作为在平原等非复杂地形上的团属火炮使用。

当涂兵工厂生产的两斤半野战炮,则是更加注重轻量化,从炮管再到炮架,都是采用轻量化为主,而且还可以拆卸,分开来驮运机动,主要配属在一些在复杂地形作战的部队,作为团属火炮使用。

而广州兵工厂生产的两斤半野战炮,则是考虑到了沿海、海岛登陆作战的需求,其特点除了轻量化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其轮子要更加的宽大,这是为了避免在湿润泥泞地带机动的时候,尤其是登陆作战的时候陷入泥沙里导致机动困难,该厂的两斤半野战炮,主要配属给海军陆战队、部分沿海驻防部队还有第二十三师。

而第十五师准备换装的两斤半团属野战炮,就是准备换装广州兵工厂的产品。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五斤野战炮、九斤野战炮这些火炮上。

大楚帝国的国土面积太大,军队的作战范围从北方的冰天雪地到南方的闷热潮湿的雨林,从沙漠戈壁到江南水网甚至沿海泥泞地带都有。

如此也就导致了很难为所有兵力都配属高度统一的武器,这对材料性能要求太高,根本不是还停留在水动力工业时代,基础材料水准还停留在连钢材都无法批量工业生产的国家所能满足的。

所以为了满足不同区域作战,不同任务需求部队的装备需求,大楚帝国的各种武器装备往往都是一种多型。

甚至就连部队编制也有所区别,比如在北方区域里作战的甲等师,其火炮配属就和南方地区作战的甲等师不一样。

都是甲等师,火炮数量也相同,但是所配属的火炮有极大的差别。

北方作战的部队,比如之前的第十五师,其师属炮兵团拥有两个五斤野战炮营、一个九斤野战炮营、一个十八斤轻型榴弹炮营。

而在云南那边作战的第五师,其师属炮兵团,则是两个五斤野战炮营,两个十八斤轻型榴弹炮营,根本就没有九斤野战炮……

因为九斤野战炮太沉重,在西南的复杂山顶里机动极为困难,当地虽然也有九斤野战炮,但只在军级里配置,野战师不配置这玩意。

其团属火炮也是有区别,第五师配属的团属火炮,其两斤半野战炮是可以拆卸的轻量化火炮,托马都可以直接驮运着翻山越岭,而第十五师的两斤半野战炮,无法拆卸驮运,只能是骡马拉着走,嗯,动用大量人力扛着走勉强也行,毕竟这玩意只有几百斤……

为了满足不同部队的作战需求,同时也是为了就近供应各类装备,工业部所属的各大兵工厂也是进行了定位区分。

比如广州兵工厂,研发生产的武器,主要就是面向南方区域的作战,海军款燧发枪、两栖型野战炮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天津兵工厂乃至后续的辽阳兵工厂,都是面向与北方、平原地带的作战需求,步兵版燧发枪,平原型野战炮是他们擅长的,此外辽阳兵工厂那边的武器装备,后续还会考虑到抗旱防冻的问题。

比如在极端低温情况下,钢铁会变得更脆,这就需要进行专门性的适应设计。

还有其他的,甚至就连军服这些问题,之前北方作战区域的将士们,其冬装都是从中原乃至南方区域里的工业部直属的被服厂所生产的。

但是正常使用都还好,然而去年冬天楚军杀到了辽东后,面临动不动就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原本看似很保暖的冬装就有些靠不住了……

为此,天津那边新设立的一家军需被服厂,就开始专门研究冬装问题,试图搞出来更加保暖,同时还不至于太重,太臃肿影响作战,而且成本还不能太高的新冬装出来。

因为随着楚军继续北上,楚军将士们的步伐都已经深入到黑龙江流域了,现在是夏天没啥事,但是等到了冬天来临后,如果还是用现在的这种冬装,那么就多有不便了,哪怕是可以通过多穿来解决最基本的御寒问题,但是也会影响士兵们的便捷性,成本也会更高。

这些情况,也是导致了大楚帝国工业部的众多国防工厂们,开始根据需求注重不同领域的产品。

而这,其实对一些中小型的国防工厂而言也是有好处的,至少能够通过差异化竞争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正所谓,大型国防兵工厂,比如汉天兵工厂、当涂兵工厂吃肉,他们这些中小兵工厂,比如广州,天津,西安等兵工厂也能喝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