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五百七十六章 普惠性医疗

第五百七十六章 普惠性医疗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御前卫生医疗参务会议里,各方稍微表态后,民政部的官员就开始详细介绍了帝国内部的医疗卫生问题,一边介绍还一边诉苦。

总之就是想要获得更多的支持。

在民政部的报告里,主要重点提及了城市卫生问题以及医疗问题。

城市卫生问题嘛,这倒是早就开始做了,倒不是因为医疗什么的,而是为了防止大规模传染病爆发。

再有就是,除了少数的城市外,其实很多城池的规模都不大,城墙内的常住人口很少的。

一个普通的县,其县城里的常住人口往往也就几千人,大县才会上万人。

府的话,少的万把人,多也不过几万。

只有一些大规模的城池,比如省城,商业重地,才会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口。

比如金陵城,苏州,杭州等大城市。

而对这些大城市,帝国的对市容市貌的管理是非常严苛的,城市卫生问题倒是不算严重。

而医疗问题则是医生以及药物双双短缺,导致大量人口死亡的问题。

而这两点,又可以汇总为降低死亡率,提高人口平均寿命的问题。

人家民政部官员说数据,摆事实,再加上一副为民请命的模样,搞的其他部门的官员们都不好进行辩驳。

哪怕是军方那边,也是不等罗志学开口发文,就主动表态说会支援地方医疗事业云云,愿意抽调若干军医协助地方建立地方医疗教育体系。

财务部那边则是表态,可以协调部分经费加大对医疗事业的发展,用于培养更多的医疗人员。

哪怕是吏务部那边,也是表示可以考虑把官办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纳入官员体系里,但是效彷新式教育体系里的官办学校的老师们,只给予品级薪资待遇,不给政治待遇。

教育和医疗行业,这两个行业比较特殊,而给予官身也是有传统的,传统的官办学校,比如传统封建王朝里的县学,府学,其教俞都是有品级的官员,一些普通老师虽然没有官身,但往往也是登记在册,和衙门里的六房吏员们一样领取国家钱粮。

而大夫们,则是有太医院这么一个机构在,太医院里的各级别的医生们也都是有官身的。

大楚帝国也设有太医院,其机构设置虽然和明王朝时期的太医院是属于整个医疗体系的管理机构不一样,大楚帝国的太医院是纯粹的医疗机构。

至于医疗行业的管理机构,则是民政部医疗卫生司。

大楚帝国太医院,嫡属于皇室,归属宫务厅管辖,主要为皇室成员提供医疗服务,设正三品掌院一人,从三品协院两人,下设各科御医一人,太医若干,设有外科、内科、儿科、妇科、骨科、皮肤、口腔、眼科等大小二十几个科室。

这些御医、太医们。除了少部分是从全国范围内选拨的传统中医泰斗外,更多的还是新式医学的医生,都是过去多年来陆军军官学院里自行培养的新式医生中的佼佼者。

这些医生,说是新式医生,但实际上这些医生基本也是中医世家出身,从小接受过完整的中医教学,只不过是进入了陆军军官学院医疗科后才接受了新式医学理论培训而已。

他们的诊疗都是新旧结合,看似套用了新式医疗理论,但是开的药还是传统的药方……没办法,他们也没各种抗生素之类的现代药物啊。

现代人的高医疗水平,是建立在现代医学发展之上的,不是知道各种理论就管用的。

巧妇还难为无米之炊呢,医生也不例外!

如此情况下,传统的经验医学的各类传统中药,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只不过太医院里也在持续的研究,试图搞明白各种乱七八糟的中药方子里,到底那些是真的有用,那些是没啥用。

那些起到了实际治疗作用的各种方子里,到底是其中哪一味药材去到了治疗的作用,而这药材里到底是那部分起到了作用,能否提取出来有效成分。

总之,虽然搞不明白为啥能治病,但是好歹要明白到底是什么在治病……不能两眼一抓瞎,人家烫伤了你还给他用童子尿来敷,要有多扯澹就多扯澹(非虚构,笔者见过的真事)。

——

太医院地位特殊,里头的医生们自然都是有官身的,甚至其中大部分还是军职……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军医,只是调到太医院里工作,顺带研究医学而已。

效彷太医院,那么其他建立的官办医学,自然也能给予从业人员官身。

有了编制,再有了师资力量,还有了财政上的支持,这新式办医疗体系也算是落实的差不多了,不过在罗志学看来却还是不够。

因此在会议中间,罗志学罕见的在这种普通内政会议上进行了表态:“医疗改革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老师们要培养,大夫们需要学习成长,各类药材的培育种植也需要时间,急不来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人命关天,我们不能因为客观上的困难就安心的等待着医学院建立起来,然后花几年时间去培养一批大夫……这样五年后,十年后我们才能办多少官办医院,能够覆盖多少人群?”

“办医学院,搞综合性的大医院,研究各类新式医学理论,研究各类新式药物,研究传统经验医学在新时代的实际应用,这些都是必须的,也是正途。”

番茄免费阅读

“但是做事情的时候,有时候不能看的太高,也要适当的低一低头,向下看!”

“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是先进乃至划时代的医学体系吗?不错,我们需要他,但是在这之前,我们更需要的是普惠性质的基层医疗!”

“你们之前说的各类医疗教育、研究以及官办综合医院都要搞,此外朕再吩咐一点,那就是要在各县至少办一所官办综合医院,有条件的镇也要办一所官办诊所。”

“此外,要对如今的广大传统的大夫们进行资格审核,把一些弄虚作假的毒大夫清理出医疗队伍,对合格的大夫们授予官方认可的行医资格证书。”

“要大量培养基层医生,尤其是乡村里的医生,哪怕他们只懂得诊疗最基本的伤寒和外伤,那也能够极大的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

说着,罗志学看了在场个人,尤其是民政部那边的官员后道:“这事在朕看来,比办几十所哪怕上百所的大型医学更加重要,更紧迫。”

罗志学听他们说了一大堆,发现他们说的都挺好的,但是就和他一开始说的那样,关注点都太高了……或者说他们关注的是发展医疗本身,一定程度上有些忽视了医疗的本质。

医疗的本质是什么?救死扶伤?是也不是……或许普通人会这么看。

但是站在罗志学的角度去看,医疗的本质是什么?救死扶伤那只是最表面的东西,关键的是为什么要救死扶伤?

嗯,为什么要去干这些事,不忍心?这是一方面,还有另外一方面就是,发展医疗能让帝国的工业化进程更加顺利,让帝国更加伟大!

对于一个正常的近代工业化国家而言,救死扶伤的背后是能提升人口平均寿命,稳住乃至提升工作人口的数量,进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死人,可创造不了产值!

同时医疗本身也是一项产业,哪怕是官办医疗产业,依旧能提供大量就业以及税收。

而不管是基于内心还是基于理智,罗志学都认为,最近几年内农业医疗的重要性,不亚于,甚至更甚于城市医疗以及各类看似高大上的医疗研究和发展。

只要有足够的乡村医生,大量的廉价药材,哪怕只能给农民们看个普通的感冒和寻常外伤小病,也足以极大的提升帝国的平均人口寿命。

所以,他才会在会议中发言并进行了强调。

经过了罗志学的强调后,诸多臣子们自然是迅速改变了方向,最后又拿出来了一项又一项的方针。

还是军方最先表态,军方表示,各地驻军里的众多基层军医,将会轮换下乡进行免费问诊开方,至于药物供应……这点军方比较难搞,军方的所有军需物资,都是属于严格管控战备物资,想要调用对外赠送也好,低价销售也好都是非常复杂甚至违背军需管理条例的。

所以,他们只能做到免费巡视问诊开方。

同时军方表示,各野战师、军、集团军级医疗营,各守备司令部直属医疗营,可以接受地方派遣的医疗人员进修。

陆军军官学院医科,可以抽调部分师资力量,协助地方筹办皇家理工学院医学院、国子监学院医学院。

军方各地设有医疗兵训练的新兵营,也会抽调一部分医疗兵教官,协助地方若干医护人员的培养工作。

财务部说,经费可以在之前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百万两,专门用于扶持乡村医生。

工业部方面表示,会议结束后,他们就会通过直接投资,动员地方财政投资等方式,推动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力争全国各地多点开花,确保各类,尤其是常用药材的供应以及质量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