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五百八十三章 海上贸易和造船

第五百八十三章 海上贸易和造船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佛山,这个昔日明王朝时期的铁制品重地进入大楚王朝时期后,短短几年内就沦为了平庸。

昔日众多的铁作坊已经消失不见了。

佛山制铁行业在短时间内的衰落,并不是它做错了什么,也不是它做了什么,纯粹是因为这地方不太适合发展现代钢铁行业。

佛山制铁行业,因为当地缺乏铁矿以及煤炭,其铁料是来源于西江、北江、东江流域的一些小铁矿,这些小铁矿开采出来铁矿石后,会在当地进行精炼,精炼出来粗铁后,再把除铁通过珠江水系的河流,顺流而下运往佛山,然后再加工为精铁乃至各种铁制品。

同时佛山制铁行业采用的燃料是木炭,同样是依靠珠江水系中上游的丰富木炭资源。

严格上来说,佛山制铁行业,是一种铁料的精加工以及后续的成品生产行业,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钢铁冶炼行业。

如此模式在手工业时代里还好,反正规模也不大,运输成本虽然高一些,但是钢铁的价格也高,因此佛山的制铁行业发展的还算不错。

但是等到了大楚帝国时期后,采用的却是大规模的机械生产模式,其炼铁炉高大无比,并且直接采用水动力鼓风机,大规模的生产铁料。

由此带来的不仅仅是铁料产量的增加,同样也带来了铁制品的价格下降。

同时因为产量大,对原料的需求也大,大楚帝国的大型钢铁冶炼工厂,基本都是直接建立在铁矿或煤矿附近的,如此进一步降低的运输成本。

最后,运输往往采用的是大船运输甚至海运,这运输成本也比小船运输要低得多。

稳定的质量一直都是工业化生产的极大有点,兴许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上和顶级扯不上关系,但是却非常的稳定,不会和手工作坊一样,运气好了打铁师傅能够搞出来非常好的铁料,运气不好了就只能生产出来废品。

而稳定的质量控制,是良品率的一大保障。

良品率上不去,这成本自然也就居高不下。

等到了最后,佛山这边的制铁行业就因为成本居高不下难以为继,大量还留存的民间的制铁作坊倒闭的倒闭,被收购的收购。

这些制铁作坊虽然不咋地,但是里头的大量熟练工匠却是很宝贵的。

大楚帝国工业部就利用收购的这些铁制作坊里的工匠为基础,然后再广州设立了广州钢铁厂,开始了两广地区的首次工业化生产钢铁模式,大规模采用水动力机械用来冶炼钢铁,并对铁料进行加工。

而吸收了这些破产手中作坊的不仅仅是广州钢铁厂,还有李氏制铁。

李氏,乃是佛山制铁里传统大型作坊世家,在佛山经营制铁已经上百年之久,在大楚帝国占据佛山后,曾经向佛山当地的制铁作坊下了不少的订单,这个过程里有不少人心太黑,采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方式赚取不该赚的钱。

没多久,这些违法商家就被大楚官府挨个抄家灭族。

而李氏则是比较克制一些,并没有搞以次充好的事,因此成为了当时佛山里仅剩下的一家大型制铁作坊,并趁着这个机会拿下了大楚帝国大量的军需订单。

为军方提供了众多的盔甲,刀剑长矛等冷兵器之余,还一度为军方提供了一批枪炮呢。

嗯,不要怀疑,李氏制铁的大型作坊,人家也是能打造枪炮的,之前就曾经为明王朝官府提供过不少的鸟铳、红夷大炮。

这些军需订单,为李氏制铁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而等到官府的广州兵工厂建成后,因为国防产业需要进行控制,原则上不允许民间资本经营的原则,因为官府向李氏制铁收购了武器生产的相关业务,这个价格自然是很不错的。

拿到了大批现金后,李氏制铁彻底退出了武器生产行业,开始埋头生产各类民用制铁产品。

而这个时候,又赶上了大楚帝国展开了规模宏大的农业五年发展计划,计划里头有着农具补贴计划。

那几年里,不仅仅官方大量投资,几乎在每一个县都设立了一家机械厂,民间里的众多传统制铁作坊,有条件的也是顺利转型,成为了新式的机械厂,然后生产各种铁制品,尤其是农具。

李氏制铁也不例外,他们转型后,一方面是用百年经营下来的渠道以及名声,另外一方面也是积极引进大量的新式水动力机械为代表的各类机械设备,又和广州钢铁厂达成了合作,得以直接采购大量的廉价铁原料。

如此极大的控制了成本,而且产量还足够大。

再加上官方的农具补贴,让李氏制铁的产品迅速占领了珠三角的市场不说,而且还成为了重要的出口商品。

不少海商,都会从广州购入铁制品,然后运往东南亚等地区进行销售。

这几年来,李氏制铁以一种极为快速的速度发展着,其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官方资本在当地创办的一些机械厂,比如广州机械厂,在铁制消费品市场领域里,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当然了,这也和广州机械厂,其业务核心不是消费品市场有关。

虽然他们也生产各类农具,炊具以及其他消费铁制品,但实际上就和大楚帝国工业部直接投资的大型机械厂一样,他们的业务核心是研发生产各类机械。

他们的主要产品是各类机床!

比如李氏制铁里所采购并使用的大量机械设备,基本都是从广州机械厂里采购的,而这些东西可不便宜,一些还需要专门定制,比如大型的水动力车床,这玩意体型庞大而且沉重,都是需要厂家把零部件分开运输过来,然后再进行安装的。

大楚帝国的工业部投资布局各类工厂的时候,除了国防工业以及民生工业外,在其他行业更多的起一种引导或补充的作用。

当有民间资本开始搞,并且搞的不错的时候,官方资本往往就自行撤退,把资源集中投入到其他方面了。

纺织行业就是典型的例子,大楚帝国早期搞机制布的时候,除了自我需求外,更多的还是为了打造一个样板,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其中,等苏秦纺织公司为代表的民间资本涌入纺织行业后。

官方资本也就开始收缩在纺织行业的投资了,虽然还有一个汉天纺织公司,但是官方基本已经停止了对该企业的民用纺织品业务的支持,甚至三番五次的进行警告,不准再用行政手段进行不公平竞争。

兴许有人会说,纺织行业赚钱啊,官方资本为什么不搞了,这赚了钱也好投资到重工业里头啊。

这就是国家和企业的不同了。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国家追求的是经济发展,追求的是就业,追求的是民生。

钱……对于国家而言,其实只是一组数字而已。

即便是钱,这区区企业利润在庞大的企业税收面前也不算什么!

汉天纺织公司撑死了一年利润也就十几二十万两银子,这可是一家拥有数十个分厂,总雇工超过四万人的大型企业。

哪怕是放在后世里,那都是妥妥的大型企业。

但是整个纺织行业的税收,以及纺织行业发展起来后,所带动的其他行业发展,再有各类消费所带来的税收有多少?

具体不好说,但是还是以汉天纺织公司为例子,其直接或间接所贡献的税收每年就不止二十万!

所以,大楚帝国官方,基本对亲自办企业赚钱其实没啥兴趣,他们更想要的是一个行业繁荣起来,带动更多的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税收。

这也是大楚帝国官方资本,基本上只投资国防产业以及民生产业的缘故,而对于其他行业只是进行引导,打造一个样板,又或者是进行补充投资。

不仅仅纺织行业这样,就连钢铁和机械行业也都是如此。

大楚帝国虽然官方投资了大量的钢铁以及机械行业,但依旧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其中。

五年农业计划里,农具补贴计划不仅仅覆盖了大量的官办机械厂,也覆盖了参与其中的民办机械厂。

只不过有资格参与其中的民办机械厂不多而已。

毕竟这年头的机械厂也不好办,各类机械设备也是挺贵的,想要把规模做起来那就更不容易了,投资太大。

像李氏制铁这样,有胆量,有资本,时机也比较恰当,得以顺利进入新式机械长哈的民间企业,还是极少的。

而规模能够做到李氏制铁这么大的,那就更是没有了。

民间机械厂里,规模第二大的也就相当于李氏制铁的三分之一而已。

李氏制铁发展顺利,其生产的各类农具,炊具不仅仅在珠三角当地拥有大量的销量,而且还大量出口,这些都是为李氏制铁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以及更重要的资金。

手握大量资金的李氏制铁,除了继续扩大,巩固自身在铁制农具、炊具以及各类民间日常所需铁制品的市场外,也是把目光瞄向了其他新兴行业。

什么布匹啊,食品加工啊,木材加工,造纸或茶叶加工,瓷器什么的,这些都和李家的传统不符合。

他们没这个经验,也买那个人脉,连技术人员都找不出一个来……

这些看似轻轻松松能赚钱的行业,其实竞争极大……

机制布,这看着简单吧,随便找一个机械厂就能采购到新式的织布机,纺纱机,然后生产出来布匹……都不用什么技术,有钱,随便找几个人就能搞。

但是你这么做的时候,别人,而且是无数人也这么做……

华夏大地里,一夜之间涌现出现的无数纺织厂都是属于这种。

而且这还是正式登记注册的纺织工厂,再怎么样也是比较正规的那种,而实际上更多的还是传统的家庭作坊。

就连农村里现在都开始大量出现了小型的新式纺纱机、织布机……

人家农民自己种棉花,自己纺纱织布,你再便宜人家都不会要你的布,反过来,人家说不准还想你推销他们自己织的布的。

因为人家自产自销,甚至都没成本这个概念,对很多农村的妇女来说,能够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就好,人家开出来的价格比你的成本都更低……

如此情况下,布匹的价格持续走低,如今广州城里的布匹的价格,对比明王朝时期至少降低了好几倍。

想要赚钱,可没那么容易了。

任何时候,门槛太低的生意,其实想要赚钱都很难,因为除了价格战外,几乎没有第二个办法进行市场竞争,价格越降越低,最后大家都没钱赚。

纺织如此,其他不少行业也这样,只有最早掀起采用工业化生产的厂家,才是真正赚到了钱的,后面看到这个行业赚钱,然后一窝蜂涌进来的人,基本都是血本无归。

李家人也是在生意场上闯荡了上百年之久,对这些自然很明白,所以他们对那些没什么门槛的生意兴趣缺乏,哪怕现在的纺织行业看似红红火火,但是他们也没有半点投资其中的兴趣。

他们现在有兴趣的是造船!

造船,这对于沿海的广州乃至佛山一带都不算陌生,毕竟广州本来就是沿海地区,而且还是和南洋进行贸易的窗口。

这里的造船行业本身就算是比较发达的。

但是这说的却是传统造船行业,或者准确的说是传统中式船只,比如说广船,福船什么的。

而李氏制铁瞄准的造船市场,却不是传统的近海船只,而是新式远洋船只。

更准确的说,他们想要和广州造船厂一样,建造新式的盖伦船型改进来的新式船型!

这种新船型,一开始是海军舰政司专门为了海军的战舰而设立研发的,后来则是根据这些新式船型进行了优化设计,改装为运输船,除了海军自家使用充当运输舰外,几家官方控股的大型远洋贸易公司也是这种船型的忠实客户。

这种船技术含量高,单价也高,利润丰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