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五百八十九章 合股和印度洋贸易

第五百八十九章 合股和印度洋贸易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柳家全的提议,让罗华造船厂的人一时间也不好决定。

其实之前也不是没有人想要投资他们参一股,但都是一些看到机会,想要进入造船行业的普通商人,钱给的也不算太多,最关键的是也没啥资源,最后都被罗启雄他们给拒绝了。

钱不多,而且和造船不沾边,不能给罗华造船厂带来本质上的好处,他们来参股那都是来抱罗启雄他们的大腿,想要捡便宜的,如此情况下罗启雄他们岂能轻易答应。

人家罗启雄又不是不知道自己这些人值钱。

财务银行为什么会给他们提供足足一万两银子的无抵押低息贷款啊,还不是因为他们这个技术团队足够牛逼,人家提供贷款就是看在他们这个技术团队的份上。

此外也有一些真正有实力的大老板想要投资,但是这些大老板们也不好搞!

其中部分人是除了钱外也没啥可提供的了……而这种投资对于很多真正有实力也有野心的创业团队而言其实没啥用,人家拉投资,不仅仅要钱,还要投资者的各种人脉和渠道。

光出钱就想要一家肉眼可见可以成长起来的创业公司的股份……想得美。

有钱之外,你还得拿出来能够帮助这家公司更快速成长的东西来,人脉也好,渠道也好,技术也好,合作也好,总之得有除了资金以外的东西。

罗启雄他们这个罗华造船厂,在业内人士严重,也是属于这种潜力极大,一遇上东风就扶摇直起的好项目。

所以,光有钱就想要参与进来是不行的。

此外,还有一些有钱也有资源的大老板也要投资,但是一张口就要大部分股份。

说是投资,但更像是请人……再不济也是收购的那种。

怎么说呢,这些人基本都和李氏家族一样,想要进军造船厂不可能简单为了参上一股,那点分红那么简单,他们更想要打造一家属于他们的造船厂,所以控制权是必须的。

没有控制权,他们宁愿自己搞个差一点的造船厂,然后再慢慢折腾做大做强,也不愿意用自己的资金和人脉渠道为他人做嫁衣。

李氏家族为了进军造船厂,就是直接先收购了一家中等造船厂,再投入重金进行技术升级,到处挖人,采购设备等等,硬生生砸钱搞出来一家李氏造船厂。

其他那些有大量资金,又想要进入造船厂的商人们,大多也都是这种想法。

但是罗启雄能够答应他们才见鬼了。

人家罗启雄之所以出来创业,一方面固然也是为了荣华富贵,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独立自主,自己当家做主,不用看什么上司的脸色。

那些人想要当他老板……扯澹!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罗华造船厂是缺钱,但是也不缺钱,只要罗启雄放弃自己的野心,让出造船厂的控制权,分分钟就能找到大批的投资。

但是罗启雄不愿意啊!

所以罗华造船厂现在的情况就比较尴尬了。

这个时候,柳家全出现了1

钱?柳河贸易公司不敢说多,但是十几二十万两银子那都是小意思……别看柳河贸易公司不起眼,但人家是真有钱。

钱之外的人脉渠道什么的,在造船业本身上的人脉渠道柳家全自然是没有的,但是他有订单啊……首先是柳河贸易公司自己的订单,柳家全在海外贸易上的野心极大,他早就想要搞几艘真正能跑远洋的大型武装商船了,只要有钱南洋的一些偏僻航线他都敢炮,甚至连印度洋也敢去闯一闯。

放眼大楚帝国数十家拥有远洋贸易许可证的贸易公司里,到目前为止,敢跑印度洋航线的只有三大贸易公司,即便如此也只是初期尝试,并没有形成固定航线,甚至都没有去过印度半岛西海岸,只在印度半岛东海岸和缅甸一带转一圈而已。

如果有了千吨大海船后,柳家全都打算去印度西海岸,甚至是西亚北非一带。

如果能够成功开辟新的航线,到时候的利润比抢钱还多!

如此情况下,柳河贸易公司对新式大海船是非常急迫的,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是能够订购两艘甚至三艘。

而除了柳河贸易公司自身的订单外,柳家全也有把握能够从其他贸易贸易公司里拉来一批新式大海船的订单。

想要新式大海船的航运公司不少,不过现在基本都没取到,因为国内仅有能造大海船的三家造船厂,订单基本都被工业部所属的三大贸易公司以及海军的订单排满了,挤不出来产能给其他民间的贸易公司。

至于其他造船厂虽然也想要这个蛋糕,但是实力不足,而没有成功先例的人,人家各贸易公司也难以相信。

你连个技术团队和大型船坞都没有,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就一个小破造船厂,就想要让我下订单?真当钱不是钱啊!

柳家全除了这些条件外,还提出自己不会谋求占据罗华造船厂的控制权,股份不用多,只需要三成。

为这三成股份,柳河贸易公司可以出资三万两,入股后,罗华造船厂的总股本达到十万两,罗启雄以及他的技术团队,占据七成股份,柳河贸易公司占据三成。

这意味着,柳家全把他们这个技术团队的价值定位在了大几万两银子了,至于技术团队外的那些个小破作坊,那玩意不值几个钱。

同时答应,只要投资,那么立即送上至少两艘大海船的启动订单,每一艘订单提供五万两银子的定金。

两艘订单,一共十万两银子的订金!

只要罗启雄答应柳家全的条件,那么就等于罗华造船厂一次性就能够获得十三万两银子的现金。

有了这十三万的银子,罗华造船厂也就能够真正建立起来了,拥有如此充足的资金之下,其投产的速度,丝毫不会比当初的李氏造船厂扩张期间差多少。

当然了,除了股份外柳家全也还有另外一个条件,那就是要获得这家造船厂的订单优先权,当然了,这个优先权是价格同等的情况下。

对此,罗启雄他们倒是没什么意见,一旦柳家全入股,那就是股东了,作为股东以同等价格获得订单的优先权也算合理。

综合考虑后,罗启雄他们最后还是答应了。

怎么说呢,现在除了柳家全外,还真没第二个人不要控制权的情况下,还能一下子拿出来十多万两银子陪他们玩造船的,哪怕其中十万两银子是订金的模式。

这订金可不保险,万一罗华造船厂最后没搞起来,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别说违约赔偿了,这订金都收不回来……

双方谈定了详细条件后,很快就正式签署了合同,并在工商部里进行了股权转换登记,从法律上确定了这一次的投资交易。

由此,柳河贸易公司成为了罗华造船厂的第二大股东。

第一大股东乃是罗启雄以及其技术团队另行创办的松江造船商贸公司,第二大股东则是柳河贸易公司。

松江造船商贸公司,这是罗启雄为了避免控制权旁落,另外和手底下的技术团队一起搞出来的,在这个商贸公司里,罗启雄占据了半数以上的股份所以有控制权。

有了这个控制权后,再以松江造船商贸公司的名义参股罗华造船厂,那么就能够避免以后被柳家全或其他人通过收购其他人的股份来改变经营权。

罗启雄,对当家做主的执念很强,从一开始就防着一手。

对此,柳家全自然是没啥意见的,他只要三成股份,再加上订单优先权,至于经营权什么的,他又不懂造船。

只要罗华造船厂给他赚钱,同时源源不断的给自己在有需要的时候,提供更多,更好的新式船只,那么就足够了。

三大工业部直属的贸易公司,为什么能够现在就去跑印度洋航线,并且在南洋也好,东洋也好,都是占据了主导地位,除了他们资金雄厚人也多外,也和他们背后两大官办大型造船厂有极大的关系。

如今只有他们能够拿到大吨位的新式大海船,其他贸易公司不行。

甚至在李氏造船厂冒出来后,他们也是直接大手笔砸钱,直接把李氏造船厂未来四五年的产能都给包圆了……

有了新型大海船的他们,才能够创造比其他贸易公司更丰厚的利润。

载货两三百吨的小福船能跑的航线,和载货七八百吨的新式海船,乃至载货上千吨的大海船能跑的航线,带来的利润是两码事!

而就当柳家全和罗启雄达成了合作,一边投资造船躺着抢钱,同时还指望着等到明后年的时候涉足利润更丰厚的新航线,尤其是印度洋航线的时候。

工业部直属的南洋贸易公司派往印度洋进行贸易的船队,已经正式在深秋的由北往南的季风中从松江上海港扬帆起航。

这一次南洋贸易公司是第二次派往船队前往印度洋进行贸易,其目标不仅仅是缅甸以及印度半岛东海岸。

此外还准备前往印度洋西海岸甚至西亚乃至东非。

贸易倒是其次,主要还是为了探路。

绕过印度半岛前往印度半岛西海岸,这对于南洋贸易公司而言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他们需要面对陌生的海域。

没有航海图,对沿途的航线不熟悉,这对于风帆时代的航行而言都意味着风险……虽然大楚帝国和英国、葡萄牙人以及荷兰都达成了相应的贸易开放协议。

但是人家只是准许你去他们指定的若干港口进行贸易,承诺不会直接派遣战舰袭击大楚帝国的商船。

可不会好心把航海图都给你,也管不了或者说默许私底下的一些海上袭击。

此外大楚帝国目前并没有和波斯,奥斯曼等西亚地区的国家达成一些官方性质的的贸易协议,这去了之后自家的船只能不能顺利靠岸并贸易,那也是个未知数。

因此这一次前往印度洋进行贸易各种未知的风险巨大,因此南洋贸易公司也是极为谨慎,出航的船只最小的一艘满载排水量达到七百多吨的新式大海船。

最大的乃是一艘松江海军造船厂制造,刚交付南洋贸易公司的大型新式海船,满载排水量达到了一千五百多吨,这个吨位堪比金陵级战列舰。

当然了,吨位虽然足够了,不过武装商船和战舰区别还是挺大的,为了搭载更多的货物,武装商船的火力远远无法和战舰相提并论。

然而如此庞大的武装商船,哪怕是火力无法和专业的战舰相提并论,然而也差不到那里去,寻常看海盗看了都得绕着走。

一艘一千五百吨的旗舰盛和号,两艘排水量千吨规模的武装商船,还有三艘排水量达到七百多吨的武装商船。

整个舰队拥有六艘船!

仅仅是搭载的各类长管舰炮就有两百多门,普通船员以及武装船员加起来足足两千多人。

这种规模的武装贸易船队,寻常海盗看见了都得绕路走,哪怕是遇上了部分国家的主力舰队,那也是有一战之力的。

更何况,大楚帝国海军也是接着护航以及训练的名义,派遣了舰队进行护航。

毕竟南洋贸易公司这一次的贸易船队,不说船只和人员本身,光是上头搭载的各类货物那也是价值高昂。

数千吨的各类贸易物资里,除了丝绸、瓷器、茶叶这三样传统贸易商品外,还有布匹、板甲、冷兵器、五金等各类精良铁制品,然后还有最近帝国工业界里出现不久的玻璃、肥皂、香水等各类这些新兴工业产品。

而这些货物价值数以百万计!

大部分可都是南洋贸易公司用赊欠,贷款的方式购入的,你让南洋贸易公司直接掏钱购入,把他们整家公司卖了都值不了这么多钱。

这支船队要是出事了,南洋贸易公司分分钟得破产,而且还会连累一大堆的下游厂商以及提供贷款支持的金融机构。

为了确保这支昂贵的贸易船队的绝对安全,大楚帝国海军才会派遣舰队随行护航!

这支分舰队将会有两艘金陵级战列舰、两艘巡洋舰以及四艘护卫舰组成。

其实力相当强悍,至少在南洋海域里哪怕是荷兰人看见了,都得小心谨慎对待。

当然了,为了避免其他国家,尤其是最近一年来防着大楚帝国官方力量进入印度洋的荷兰人和葡萄牙人误会,这支分舰队在出航之前也会通告荷兰人以及葡萄牙人还有菲律宾上的西班牙人,也告知了英格兰人。

言明这支海军舰队前往印度洋,就是为了给商船队进行护航,并不谋图改变南洋以及印度洋上的贸易现状,你们别紧张,更别搞事!

主动通告,不仅仅是为了消除误会,此外也是为了借助这几个国家控制的殖民地港口进行补给。

船只远洋,虽然风帆船只理论上能够拥有无限动力,但是船只上的食物以及澹水等补给却是有限的。

哪怕是能够通过搭载大量的罐头类食品出海,能够确保在漫长的时间里食物不会腐烂,但是数量也有限啊,时间一久也会吃完啊。

更何况,相对于食物而言,澹水更麻烦。

澹水不好储存,时间一久也会因为空气里的各种微生物细菌什么的变质,再加上必要的消耗。

食物和澹水的限制,让船只出海后的补给就非常了非常重要的事。

然后出海后如果遇到风浪,船只,尤其是帆装有可能会损坏。

如此寻求其他国家的港口进行补充乃至修理也就成为了很有必要的事。

当然了,其实这几个欧洲殖民国家不配合也行,南洋以及印度地区海岸线那么长,不是所有地方都是他们控制的,大部分其实还是土着们的地盘。

真到了需要的时候,大楚帝国的船队也能直接前往那些土着们控制下的港口进行补充或修理。

哪怕是没有港口,随便找个地方停泊,然后划着小船上岸也能搜集部分澹水和食物或进行紧急维修。

这些对于大航海时代的远洋航行而言,那都是属于必备技术。

满载着价值数百万货物的庞大商船队,再海军舰队的护航下陆续出航,形成了总数十多艘大型船只的大型舰队。

随后趁着初冬的季风一路南下,在广州进行了最后一次补给和休整,并且又在广州装船了一部分贸易货物后。

船队离开了广州,一路南下直奔马六甲海峡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