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五百九十八章 法定货币

第五百九十八章 法定货币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交通部邮递司想要搞邮政汇款,并依托邮政汇款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储蓄、贷款等银行业务。

这让财务部方面很不满,而工商部则是保持了谨慎态度。

这事在部门之间没有一个定论之后,同时交通部那边也不愿意放弃之后,这事自然也就逐步升级,最后出现在了参务会议里进行了讨论。

不过各位参务大臣以及协办大臣们对此的意见也不统一。

首先是军方,他们对银行不银行什么的不在乎,反正和他们也没啥关系,但是他们却是支持邮递司建立邮政汇款体系的,因为这样容易将士们往你家里寄钱。

如今大楚帝国的将士们,为了避免地方割据以及其他负面因素,原则上采取士兵异地服役的措施,这也就意味着士兵们想要往家里寄钱的话就会比较麻烦。

之前军方采用的办法是通过财务银行,集中大额异地转账的方式,先把某个部队里的将士们要寄回家的钱集中起来,并汇集收款信息,然后军方师部派人前往财务银行办理大额异地转账业务,钱款寄到当地的守备司令部里,然后再由守备司令部根据收款名单挨个通知给将士家属领取。

整个流程非常的麻烦而且复杂,但是又不能不搞,因为很多将士们参军后,也是心里记挂着老家里的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儿女等家人,想要把自己有限的补贴以及作战期间所获得的各种津贴、战利品寄回家改善家人的生活的。

怎么说呢,不能自己吃饱喝足了就不管家人啊。

尽管将士们的补贴不多,但是总归是有不是。

再者,楚军的部队各种战斗还是比较频繁的,这样士兵们也就能得到一些私人的战利品。

他们要寄钱回家,军方自然是要做好这个服务的。

如今,邮递司那边想要开设汇款业务,并且已经明确表示这个邮政汇款业务会在驻军邮局里展开。

驻军邮局,这是大楚帝国里专门为军方服务,转送军方公文或军人私人信件的机构,由邮递司承办,军方后勤部监管。

如果驻军邮局也能够开办汇款业务,那么以后士兵们想要寄钱回家可就方便多了,也能省了军方一大部分人力物力。

所以,军方大力支持邮递司搞邮政汇款。

同样也支持驻军邮局展开存款业务,将士们除了寄钱外,也需要存钱的,以往的时候为了满足士兵们的存钱需求,也是军方自己搞的,士兵们把钱直接寄存在师部后勤部门里。

但是名不正言不顺,而且也很容易出现**问题,之前就出现过某师负责将士寄存钱的后勤部官员私吞了将士们的钱,拿去赌博血本无归。

最后军方为了避免军心动荡,第一时间就对亏空的资金进行了全额补足……

这事也是让军方对此警惕不已,所以驻军邮局如果搞存款业务的话,那么也能够帮军方解决一大麻烦。

甚至军方高层为了避免薪饷发放过程里的贪腐,吃空饷等问题,已经打算联合邮递司里的驻军邮局搞薪饷代发。

这样负责薪饷发放的军政部的人员就可以直接通过转账的方式,向将士们发放薪饷,将士们要拿现金花钱的时候,直接去邮局拿钱就行。

这样也能避免将士伤亡后,因为薪饷随身携带而下落不明,如果有驻军邮局账户的话,将士伤亡后,军方就会联合驻军邮局,把账户里的资金转付给牺牲将士的家属。

因为这些好处,军方是大力支持邮递司搞汇款以及揽储业务的。

至于贷款业务……这和他们军方没啥关系,他们军方对此闭嘴不谈。

除了军方外,文官系统里的参务大臣以及协办大臣则是意见并不统一。

负责工商业经济事务的的参务大臣袁高峰,对邮政银行业务保留了意见,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但是,如果要开办,那么就要严格按照金融司的监管章程开办,不能瞎搞。

对此,金融司方面已经连续多天加班加点,对现有的金融行业的监管相关规则进行了再一次的审核以及补充,进一步加强了金融监管。

比如首次提出了保证金制度,为了确保储户的资金安全,避免银行因为贷款坏账又或者其他什么问题导致资金不足以支付,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挤兑风险等。

要求所有银行都要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这一点,其实倒不是针对财务银行或正在讨论中的邮政银行,而是针对一部分官办地方性质的银行以及私营银行。

官办地方银行,这些银行一般都是由省级工业厅出资组建。

原则上,所有官方出资创办的企业,不管是工业部直接出资,还是地方财政出资,但是管理上都归属工业部以及各地工业厅、工业处管理,这些地方的工业厅、工业处机构,采取的是和地方和工业部双重管理。

除了中央机构外,原则上,不允许地方上非工业部直属机构创办、管理企业。

你地方要创办企业,甭管啥企业,只能是让地方上的工业厅或工业处等工业部直属机构创办并管理,其他机构一律不允许。

这是为了避免行政和商业牵连在一起。

官办企业,这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了就是国防民生支柱,用得不好就是与民争利。

因为官办企业,天然具有官方背景,很容易导致不公平竞争,挤压民营资本的生存空间,导致行业失去竞争。

而一个行业,尤其是工业的发展,是不能失去竞争的,不然就会出现混吃等死的局面。

死于安乐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因此大楚帝国官方对官办企业是保持了极大的限制,不能随便搞,就算要搞也要限制在工业部所属来搞。

银行业也同样如此,大楚帝国官方并没有限制地方官府创造地方性质的银行,但是都要求归属在工业部下属运营,同时数量也不算多,目前只有六家地方官办银行,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里。

此外,民间还有大量的私营银行,这些私营银行都是之前从各类旧式的金融机构,比如钱庄等改革而来。

这些民间银行到目前为止而言,规模都比较小,早期的钱庄很多都不算是专业的银行,更多的还是民间的其他商铺或富商们兼营。

直到大楚帝国颁发了正式的金融法律法规,并随着财务银行建立起来后,这些民间的钱铺子之类的机构里,有少部分看到了机会,积极按照金融法进行改革,并注册登记为正式的银行,合法从事银行业务。

到目前为止,大楚帝国里有大概一百多家民营银行,这些私人银行规模普遍偏小,区域性比较大,抗风险能力比较差。

为了进一步规范银行业,提高抗风险能力,避免银行出现问题后导致的经济危机,大楚帝国工商部金融司陆续颁发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

而这一次,则是进一步加强了监管。

只要邮递司的银行业务符合监管法规,那么工商部方面就会给予过多的干涉。

至于能不能办,这就要可能其他各方的博弈了。

毕竟邮递司一旦开办银行,那么就注定会是一家全国性的大规模银行,仅次于财务银行,并且触角恐怕要比财务银行还要更加深入基层,将会对财务造成一定的冲击。

对此,财务部方面自然是坚决反对!

但是也有人支持,比如吏务部尚书郭全书,他对邮递司开设银行业务表示了支持。

人家郭全书的出发点自然不是什么工商业发展之类的东西,他根本不懂这些东西,郭全书作为负责礼物部尚书,在帝国内阁里长期位居高层,他的出发点更多的还是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势力,让帝国各方派系维持在一个比较微妙的平衡上。

这也是他长期受到罗志学信任并重用的主要原因。

在其他方面,郭全书其实都不咋地,但是在玩弄权术方面还是有点本事的。

他已经看到了财务部方面依托财务银行,尤其是利用财务银行的贷款业务,多次影响到了地方上的建设方向。

地方建设,尤其是要搞一些大工程的时候,是需要资金支持的,除了政策性拨款外,来自财务银行的政策性贷款也非常重要。

而财务银行的资金也不是无限的,这给什么地方,用在那里就很有讲究了,如此也就产生了权力寻租的空间。

对此,郭全书自然是要稍微打压一二,要不然的话不好平衡了。

当然了,这种理由自然是不能说出来的,他的理由是国内的全国性银行目前只有一家财务银行,而经验告诉我们,一个行业需要充分的竞争才能够更好的促进行业的发展。

为此,他搬出来了国防工业,以几个主要兵工厂进行为例子进行说明。

说国内如今的国防工业之所以能够发展迅速,燧发枪的采购价格能够做到持续下降,从之前的二十两银子的价格降低到目前的八两银子一支;火枪手轻型板甲的价格从之前的二十两银子左右降低到了目前的十二两银子;

并且不单单价格降低了,而且火枪以及板甲的性能还越来越好。

这些都是因为国内同时有多家兵工厂都能生产燧发枪和板甲,作为采购方的军方用充分的选择,而为了争夺军方的订单,各大兵工厂不得不提升技术,降低价格等等。

基于竞争的需求,他支持成立第二家全国性大银行,如今邮递司依托各地驿站,有充分的条件以及人手来开办全国性的银行。

而随着郭全书这个重量级参务大臣表示了支持,参会会议里对邮递司筹办银行业务的讨论也进入了尾声。

办!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办?

而这自然又引来了更大范围的讨论和争夺。

最后讨论来讨论区去,众多大臣们私底下也做了不少的政治利益交换后,终于敲定了详细的方案。

办,还是让邮递司来办!

毕竟驿站本身就是邮递司的,抛开邮递司来办这个全国性银行,难度太大,此外汇款业务也不好搞。

但是,具体的业务运营要从驿站里独立出来,单独设立一个官办银行企业,只不过所有权不归属工业部,而是归属交通部邮递司。

毕竟银行业务会非常庞大,而且人员会非常多,而各驿站人员,其实都是有官身的人员,哪怕是个送信的,人家也有从九品的官身,吃皇粮的!

邮递人员给官身,这是因为这玩意具有强烈的行政以及军事作用,早年驿站体系可是直接归属军方管理的。

为了确保紧急公文以及军事文件的传递速度,驿站体系就不能作为普通商业机构,甚至都不能用寻常的官办机构来管理,而是需要专门机构来进行专管。

但是银行嘛,别说邮政银行了,就算是财务银行里的普通员工以及中低层管理,都是普通雇工,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有官身。

因此,邮递和银行业务进行拆分,然后单独设立一个官办银行企业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了这个官办企业的名头后,他们才能够雇佣大量的普通员工。

同时财务部方面也获得了他们的好处,那就是让邮递司放开驿站渠道,让财务银行的汇款业务也能借用驿站体系,更好更方便的实施汇款业务,当然了,既然用了驿站的地方和人手,他们自然也要给钱。

对放开汇兑邮递渠道,邮递司方面不答应也得答应,比较上头的参务、协办大老们都已经敲定了方案了,作为下属机构他们只能照章办理。

于是乎,承顺十三年二月,大楚邸报正式对外发出公告,筹办‘大楚邮政银行’。

而邮递司也顺势进行了一定的改革,邮递司继续直接管理邮递业务,并新设立大楚邮政银行。

邮政银行将会有邮递司直接管理,但是由财务部方面给予业务指导,工商部金融司进行监管。

邮递方面想要搞银行业务,本来就是为了填补驿站的巨大亏空,只要能赚钱,其他的他们都没啥意见。

嗯,有意见也没用,这是帝国最高决策,有意见都得憋着。

敲定了邮政银行之后,大楚帝国也顺势对帝国的金融体系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改革,比如全面强制性实施保证金制度、存款保险制度。

最重要的是把工商部金融司,和财务部的部分金融监管职能进行合并,并设立了独立的金融监管总局,此为从二品级别的行政机构,直接嫡属于政务院。

负责帝国的所有金融监管、调控职能。

随即对财务银行进行拆分,主要是把货币发行权、金融监管等一系列的权力收回来设立大楚帝国中央银行,这个中央银行归属帝国金融监管总局所辖。

后续大楚帝国中央银行,将会承担金融监管、货币发行、金融调控等一系列任务,比如说各银行里的保证金,就是缴纳给中央银行进行保存的。

而财务银行进行拆分后,将演变为纯粹的商业银行,继续归属财务部所有,毕竟这是财务部的钱袋子,谁要是敢拿财务银行,那就得和财务部直接开战了。

而分管税收以及财务的参务大臣唐丰泽,人家还没死呢。

围绕着邮政银行的设立以及后续的金融监管总局的设立们,还有财务银行的拆分,这些都是导致了在承顺十三年春天里,帝国的金融行业出现了一些动荡。

不过这些动荡都不大,也都是属于可控的。

而且在设立了金融监管总局后,大楚帝国的金融行业也是走上了快车道。

金融监管总局颁发了一系列的金融相关的政策法规,并且开始施展他们的第一个大项目。

承顺十三年二月十八日,首任金融监管总局局长王德华上书,正式奏请废两改元,并发行大楚帝国第一套官方纸币。

废两改元,这是为了建立法定货币,规范货币的铸造、流通。

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新的法定货币单位‘元’,将会采用银本位,法定一元可以兑换三十七克纯银,这也是以往面值一两银币的含银量。

说白了就是为了避免麻烦,继续采用原有的货币规格,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更重要的是开始发行官方的纸币!

大楚帝国的纸币,之前只有各银行里的银票的,一开始还有民间里的银票流通,不过后来大楚帝国严厉打击私发银票,同时官方的各项资金进出上,都只承认财务银行的银票,因此在最近十年里,大楚帝国里流通最多的纸币,实际上是财务银行里的银票。

而这种银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实际上成为了官方纸币。

固定面值、不记名、官方认可可以用来缴纳税收,这让财务银行的银票具有了广泛流通的基础。

而大楚帝国金融监管总局,就是要在这个基础上,正式打造大楚帝国的第一套官方发行的纸币。

纵观纸币的发展,中国古代历史的不少统治者们因为缺乏基本的金融概念,或者说认为民众的钱就是自己的钱,根本不管纸币的通货膨胀以及信用价值等问题,尤其是明王朝发行的所谓纸币,那更是臭不可闻……

官府收税都不要官府发行的纸币……你还能指望民间接受?

所以等到了明末时期,纸币的名声已经臭不可闻了,明王朝官府的纸币,信用还没有人家私人富商发行的各种可兑换纸券高,民间大额交易就算用纸币,用的也是一些私人发行的银票。

这也是一开始大楚帝国官方并没有直接发行纸币,而是用财务银行发行不记名银票,采用曲线救国的根源所在。

如果直接官府发行纸币,民众都不带搭理你的……

相对来说财务银行发行,这信用度还高一些,毕竟用的名义也不是什么纸币,宝钞,而是直接以不记名的存款凭证为名义。

如此,才算是重新打开了华夏大地民众对纸币的逐步信任,当然了,实际上信任也不多,很多民众直到今天依旧不信任财务银行的不记名银票,他们更愿意信任真金白银。

但是,好歹也算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财务银行的银票发行量也有那么几千万两了,因此大楚帝国官方也终于是准备推行官方法定纸币了。

为了避免动荡,为了避免民众惊慌,为了让民众接受,金融监管局方面打算用一定的时间来逐步推广新的第一套货币,并允许财务银行之前发行的不记名银票继续流通,可以一对一进行兑换官方纸币。

当然了,这些不记名银票进到了银行后,那么就是只进不出了。

金融监管总局,为了废两改元以及官办纸币的发行,是个非常谨慎的,而这种谨慎的态度也是获得了罗志学的赞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