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零八章 西域战起

第六百零八章 西域战起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嘉峪关,这里并不是大楚帝国的最西边的领地,实际上大楚帝国自从接管了青康地区后,最西边的地区已经变成了康西省。

而在准格尔部在最近几年持续征战,通过直接吞并,结盟间接吞并等方式已经控制大片中亚地区的领土,包括大片疆区。

因此,如今大楚帝国实际上已经和准格尔直接接壤,并且接壤的面积极大。

从康西省到青海省,再到甘肃省,甘肃省再往北那就是漠北蒙古了。

这是因为甘肃省在明王朝的陕西行都司的基础上,加入了大片漠南蒙古的西部区域,比元王朝时期的甘肃行省还要更大一些。

在大楚帝国和准格尔接壤的广大区域里,嘉峪关其实都算是内凹的腹地了,但是此地的战略作用却是不可代替的。

因为嘉峪关扼守着河西走廊,这是西域通往中原腹地的最便捷的通道,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一条通道。

如果不走河西走廊,那么只能走北边的大片沙漠、戈壁、草原地带了,绕老大一圈杀到漠南蒙古腹地,从阴山一带的丰州滩地区往南,跨过张家口或其他关口进入山西或河北地区。

嘉峪关不仅仅扼守着河西走廊,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并且嘉峪关背后就是河西地区最重要的大型绿洲之一,也就是后世的酒泉地区;再往后则是山丹地区,那里有着大楚帝国在西北地区最为重要的军马场‘大马营军马场’。

哔嘀阁

依托大马营军马场,当地驻军可以获得大量的优良战马。

而依托嘉峪关背后的绿洲地区,当地驻军乃至周边地区的驻军可以就地解决相当多一部分的粮草,毕竟有绿洲才能种地嘛,能种地才能进行屯垦,有屯垦了才有粮食。

如果西北驻军的粮食都需要靠后方运输上来,那么成本大了去,很难进行长期驻防的,就和明王朝时期放弃玉门关一样,就是因为当地缺乏屯垦的条件,大部分补给都需要从后方运输过来,维持成本太高。

再加上周边威胁又大,所以不得不放弃玉门关,退回到嘉峪关进行驻防。

而退回到嘉峪关后,明王朝也确保了西线安全数百年,这靠的就是嘉峪关背后的大型绿洲以及更后方的牧场可以就地支持当地驻军的粮草需求以及骡马需求。

如此你就可以知道嘉峪关到底有多重要了,这地方不仅仅是昔日明王朝和如今大楚帝国的西大门,同样也是维持在河西走廊兵力存在的重要补给供应地。

这样的地方,在西域可不多。

出了嘉峪关后,想要再找到类似这种适合大规模驻军的地方,也就只剩下哈密地区了,之前说过的玉门关这些地方都不适合。

而哈密地区,也是之前叶尔羌汗国的核心领地,如今随着叶尔羌汗国完蛋以后,也就落入了准格尔人的手中。

因为嘉峪关的重要性,楚军接管该地后对该地的城池以及附近的长城都进行了整修,把嘉峪关防线从传统的城墙式防御工事,变成了符合火器作战的防御工事。

构筑了固定式炮台、外围要塞、挖掘了壕沟胸墙等等。

同时还修筑了大量的驻军营地,还迁移来了不少的屯垦营进行屯垦。

如今的嘉峪关包括周边地区的整个嘉峪关防线,已经是一个长期驻防有两万多人兵力的大型防线。

而这两万多人里,骑兵的数量就占据了半数以上,而几乎所有野战炮兵部队,都是配属了大量骡马,机动能力和骑炮兵相当的炮兵部队。

这种兵力配置,在中原地区也好,南方地区也好都是看不见的,主打的是机动能力。

不仅仅骑兵多,火炮跑得快,而且步兵部队也配属了大量的骡马以及马车,必要时候步兵也能骑着马进行短途的快速机动,有点类似弱化版的龙骑兵。

话说龙骑兵这玩意,在楚军里已经彻底消失了,因为楚军的大量师属骑兵团,已经逐步改革为标准的轻骑兵,能上马冲锋也能下马列队的那种。

倒是一些步兵部队为了加强机动能力,开始大量配属骡马,具备一定的骑马机动,下马作战的能力,不过也和昔日的龙骑兵不是一个概念。

龙骑兵,就算差一点,人家好歹也是骑兵,用的马匹也是正儿八经的战马,必要的情况下也能进行马上作战,虽然水平很渣……

而这些快速机动的步兵们,使用的都是一些便宜货色的役用马,这些役用马平日里都是用来拉车的,车上运输步兵们各种装备以及后勤补给,帐篷之类的,能够让士兵们无负重徒步行军。

骑马行军,那都是特殊情况下才能干的事。

所以平日里也没有进行专门的马上作战训练,可玩不了马上作战。

这些在西北乃至北边地区的步兵,之所以配属一定数量的役用马,纯粹是为了提升步兵的机动能力,日常机动也不是骑马,而是徒步,顶多坐一坐马车。

毕竟在西北以及北方草原作战,地方太大了,步兵只靠两条腿走路,等步兵赶到战场,黄瓜菜都凉了。

因此陆军一直都致力于给这些方向的步兵们提升机动能力,配属更多的骡马,马车都是出于提升机动能力的考虑。

至于为什么不都换成骑兵……骑兵贵啊!

军队的很多东西,都是需要考虑成本的,不可能什么好什么来。

哪怕是准格尔这些游牧民族,他们的军队也不全是骑兵,相当多一部分还是步兵,只不过骡马多,步兵也因为负重少,所以行军速度比较快,必要时候也能集中部分步兵骑马进行快速行军罢了。

楚军也差不读,而和准格尔单纯配属众多骡马不一样,楚军在西北以及其他北方地区的部队,还会大量配属马车。

而大楚帝国陆军装备的马车和传统的东方式马车还不一样。

其中最为特殊的就是四轮运输马车,这玩意采用了转向机构以及圆柱式轴承,同时还采用弹黄减震。

而这些都是为了提高运输能力。

大楚帝国在国内统一战争的时候,就开始广泛采用新式的马车作为运输工具,不过早期的时候因为缺乏骡马,再加上南方地区的地形缘故,因此马车运输的比例还不算太大,很多时候为了给前线运输补给,还得广泛依赖独轮车甚至人力搬运。

而等到东掳战役期间,因为东北地形平坦,同时骡马保有量也多了起来,因此那个时候楚军就开始大规模装备使用各种类型的新式马车,既有四轮马车也有双轮马车,两者是搭配使用的。

毕竟两者对骡马、地形的要求都不一样,彼此很难进行全面的取代。

四轮马车运输量大,但是对地形要求高。

双轮马车运输量小一些,但是对地形不怎么挑剔。

大楚帝国的马车运输,在东掳战役的后续期间,尤其是深入东北腹地、漠南蒙古腹地的时候更是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承担起来了楚军数百上千公里的后勤运输。

等东掳战役结束之后,马车已经成为了楚军后勤物资运输,乃至前线行军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并且开始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了普及,哪怕是在南方地区也开始大量装备马车。

主要是因为那个时候开始,大楚帝国获得了漠南蒙古这个重要的产马地,并且也和漠北蒙古达成了协议,成为了漠北蒙古三大部落的宗主国,双方进行了互补贸易,漠北蒙古通过出售牛马羊等牲口以及羊毛等物资,换取大楚帝国的枪炮刀剑盔甲各类军需物资以及茶叶、布匹等各类生活物资。

那个时候开始,大楚帝国虽然还缺顶级战马,但是普通战马就不缺了,至于普通的役用马那就更不用说了,至少满足军需还是足够的。

如此情况下,大楚帝国的军用马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后勤部根据以往的马车使用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对军用运输马车进行了改进,由此诞生了一系列的改进后的军需马车并广泛服役各部队。

其中服役于西北地区四轮马车就有好几种,其中最主要的一种货运四轮马车的载重量达到了一吨,而且车架是经过了专门设计,可以用来运输标准的物资运输箱。

为了更好的运输各类军需物资,尤其是各类弹药这种大宗补给品,后勤部专门制定了装箱标准,规定了若干规格的统一尺寸。

而且箱子还有卡扣,箱子进行堆叠的时候保证稳定。

相应的马车上的车架也进行了规范设计,有标准的卡扣。

如此后勤运输的时候,就可以很方便的把装着弹药的木箱往上堆叠。

怎么说呢,大楚帝国的后勤部门,在新式马车以及弹药箱上,玩了一把类似后世标准集装箱的模式。

这样的好处能够能够统一运输标准,装卸的时候也更加简单方便。

然后这些四轮马车因为规格高度统一,并且设计的时候也考虑到了临时结成车阵自保的需求,因此车架的前后往往还有卡扣可以进行首尾相连并固定。

利用马车,尤其是四轮马车结阵自保,这是大楚帝国后勤运输部队的常用战术,也是必须的战术,可以有效的抵抗敌军中小规模骑兵的袭扰,确保物资的安全。

结阵自保的时候,士兵们可以躲在装载了物资的马车后方,用火枪或轻型火炮等物资进行反击作战。

如果运输的物资还是粮食这些东西的时候,那么这种车阵基本上和一个沙袋构筑起来的野战堡垒也没啥区别,防御能力相当强悍。

对于缺乏重火力的敌军袭扰部队而言,想要攻破这种的车阵是需要付出惨重代价的……嗯,大部分时候付出惨重代价也打不破。

东掳战役期间,楚军的后勤运输部队,广泛使用这种车阵进行自保,对面的蒙古骑兵基本都无可奈何,非要强攻的话,基本都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当然,这也是因为楚军的后勤运输部队,往往都是专业的辎重部队进行运输,这些辎重部队的战斗力可不比普通步兵差多少,并且普遍还配属六十五毫米团属野战炮,火力比袭击者还要更强。

楚军的各师属辎重团,和传统的后勤部队是软柿子可不是一回事,人家战斗力很牛逼的,直接拉上去打团战表现可不比普通步兵团差多少。

哪怕是在后方进行运输的运输部队是临时征召的民夫,但是一般也会有乙等师等正规军进行护送。

打到后来,那些东掳人控制下的蒙古骑兵干脆都放弃袭击楚军的后勤部队了……出动小规模的兵力打不动;至于出动大规模的兵力……人家楚军又不傻,岂能让你大规模的兵力绕后袭击后勤。

大规模应用马车的传统,在承顺十四年的嘉峪关前线更甚,因为这地方一路往西都是一路平坦,要么是沙漠,要么是戈壁滩,而且距离非常的遥远,物资运输如果不大规模使用马车的话,根本不可能做到。

所以,承顺十四年七月十八日,一万多楚军先头部队开始离开嘉峪关,朝着哈密方向进军,掀开西域战役的时候。

一路上都是各种马车!

区区一万多人,光是各种马车就带了一千多辆,携带了大量的粮食、饮用水以及弹药以及行军驻扎的帐篷等各类物资。

看着身后赶着众多马车,身上还大包小包带着大量物资的手下,林旭兵少将心安了不少。

此番他率部最为全军前锋,先行朝着哈密方向发起进攻,在他看来最大的敌人并不是什么准格尔人,那不过是一群还停留在野蛮时代的游牧民族而已,不值一提。

真正的敌人是西域的大片无人区以及距离!

戈壁滩和沙漠会导致难以就地补充粮食和饮用水。

漫长的距离会导致补给极为困难。

因此想要出征西域,作战什么的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要带上足够的补给。

他可不想大老远跑几百公里过去后活生生饿死渴死……

所以这一次出征,他是带上了尽可能多的各种补给……他就没想过能够在西进过程里能够就地获得补给,也没有想过西进后短时间内就获得后方的补给。

林旭兵陆军少将率军西进后,第一时间就派遣了麾下第二十三骑兵团急速朝着赤金城而去。

如今准格尔人的势力,都已经扩张到了距离嘉峪关不足一百公里的赤金卫地区。

这地方本来只有两三千人的土着生活其中,早些年的时候还接受明王朝的册封呢,不过那都是陈年旧事了,大楚帝国成立后,此地归属叶尔羌汗国管辖。

因为叶尔羌汗国和大楚帝国交好,而此地作为距离大楚帝国控制区嘉峪关最近的一个绿洲地区,是和大楚帝国进行各种贸易,也是接受大楚帝**事援助的第一站。

因此也颇受叶尔羌汗国方面的重视,在这里一度驻防了不少兵力,这些年也陆续汇集了不少的商旅在这里居住经商。

今年春天准格尔击败叶尔羌汗国后,持续横扫整个西域地区,这个地方自然也落入了准格尔人的掌控之中。

在这里,如今有准格尔派过来的兵力三百余人,此外还有当地仆从军数百人。

他们的目的倒不是说对抗大楚帝国……他们也没那个能力,人家准格尔高层再傻逼,也知道不可能在距离嘉峪关这么近的地方抵抗楚军啊。

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如今和楚军打仗还想要赢,那么就一定要拉开距离……距离,才是他们的最佳物资。

直接跑到嘉峪关附近和楚军死磕……这恐怕得十级脑残才干得出来。

因此准格尔在赤金卫地区的数百兵力,并不是为了直接对抗楚军,纯粹是为了充当前沿观察哨,观察楚军动向……

如果楚军杀出来了,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第一时间把消息传递到后方的哈密去。

如今的哈密地区,才是准格尔人在周边地区的重点防御地区!

嗯,也只有哈密地区,才有足够的地理条件支持更多人口的生存并驻军,其他地方还差了点。

如今在河西走廊地区里,基本上就两个地方适合大规模屯兵驻防,一个是哈密,一个是嘉峪关,其他的基本都不太适合了。

而这两个地方到今天,嘉峪关是扼守关东地区的西大门,哈密则是扼守西域的东大门!

这也意味着,大楚帝国想要西进,前期就得围绕着哈密来打……

这是地理因素的限制,和将军们的想法没啥关系,你不走哈密的话,也没路可走了。

总不能真的横穿大片大片的无人区吧,那可都是戈壁滩和沙漠,几万人跑进沙漠里行军……还横跨数百上千公里,没二十级脑残都不可能干出这种事。

基于当地的地理情况,出现了楚军在嘉峪关驻兵、准格尔人在哈密驻兵的情况,而在两者之间的漫长五百多公里的距离上,则是有着准格尔掌控的沿途小城镇,这些小城镇基本也依托绿洲而存在。

距离嘉峪关最近的就是这个赤金城了。

这地方其实很小的,所谓的城池放在华夏地区里,其实也就和小镇差不多,因为此地有准格尔的兵力驻防,因此楚军对这地方也算比较重视。

林旭兵派遣的第二十三骑兵团的目的地就是这里,倒不是为了拿下这地方,主要的还是想要通过突袭的方式封锁并拦截该地的准格尔兵力,尽可能的拖延哈密方向敌军获知楚军西进的消息。

大军西进的消息,是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最好是等大军一路杀到哈密后,哈密城内的敌人才知道那最好。

至于什么不宣而战之类的……这就扯澹了,大楚帝国打仗,暂时还没有正儿八经对别人宣战过呢。

一般都是内部来一道圣旨,对自己说明战争的必要性和正义性以及利益什么的,然后给敌人来个警告之类的。

这一次也是如此,大楚帝国已经在大楚邸报上刊登了一篇圣旨,把战争定位在自卫反击上……你说准格尔没打大楚帝国为什么还反击?叶尔羌汗国也是大楚帝国的藩属国啊,哪怕全天下人都知道这只是个名义上的藩属国,当不得真,但是帝国官方要当真你也没办法啊。

这准格尔人都打了帝国的藩属国,帝国打回去没毛病吧?

而在六月份的时候,帝国礼教部藩务司已经给准格尔方面送去了训斥文书,严肃指责了准格尔方面干掉叶尔羌汗国的野蛮行为,并要求他们离开退出原叶尔羌汗国领地,不然后果自负云云。

人家准格尔自然没搭理……回信说了一大堆,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关你屁事……

他们既然都对叶尔羌汗国下死手了,那就是已经预料并有心里准备应对帝国的反击。

这肥肉都已经吞下去,你还让他们吐出来,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后头帝国方面自然也懒得继续派人送什么外交文书过去了。

谈个屁,直接出兵干它!

这就有了林旭兵少将率军出征,也有了陆军第二十三骑兵团奉命急行军进攻并封锁赤金城。

七月十九日,大楚帝国陆军第二十三骑兵团的骑兵们,就出现在了赤金城外,引来了城内准格尔人以及当地土着的极大恐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