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一十五章 撤退变崩溃

第六百一十五章 撤退变崩溃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小跑前进的战马上,丹巴只依靠着身体的本能,多年养成的娴熟马术控制战马,但是注意力却是都在对面的楚蛮子的骑兵上。

此时,双方的骑兵彼此间的距离已经不足千米,但是并不意味着丹巴需要跑上千米才能和楚军交战,因为楚军也在对冲。

因此实际交战距离,还需要打一个对折,大概五百米不到。

这个距离,也是最适合骑兵发起冲锋的距离,太远了会导致战马体能消耗过大,太近了缺乏应变时间,同时战马的速度也难以起来。

四五百米的距离,对于骑兵冲锋而言刚刚好。

此时,丹巴率领的麾下骑兵列出的是传统的阵型,分成了一共五个骑兵小方阵,呈现锥形,骑兵们并没有使用骑弓也没有使用遂发手枪,而是一个个拔出了弯刀,准备直接发起近距离的冲锋作战。

不是他们不想用骑弓或手枪,而是对面的楚蛮子也没有用火枪,那些该死的楚蛮子直接在肩膀上扛着马刀呢。

一眼看过去就知道对面的楚蛮子准备直接冲上来玩肉搏战。

如此情况下,如果丹巴所部还想要玩骑射战术,会被直接打到崩溃的。

骑射战术,尤其是半回旋骑射战术用来对付步兵什么的很适合,但是用来对付敌人的轻骑兵其实很不靠谱,尤其是对付正在发起冲锋的骑兵,那和找死没什么区别。

统一战争之处,楚军就喜欢用手枪骑兵玩半回旋战术,被明军的边军骑兵打的爹妈都不认得……人家明军边军骑兵一看楚军骑兵玩半回旋战术,根本不和你讲道理,直接就挥着马刀冲上来和你玩肉搏了。

手枪骑兵在楚军里昙花一现,并且以极其不光彩的历史退出了历史。

这是战术的先天局限,以目前的武器装备技术而言是改变不了的,于是乎楚军的骑兵发现这条路走不通后,就开始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开始玩复古风,直接搞冷兵器冲锋了。

这搞着搞着,发现效果还挺好的,尤其是结合了步兵的紧密队列理念后,楚军骑兵的密集马刀/空心骑枪冲锋,威力极大,传统骑兵根本就挡不住。

丹巴虽然也没有和楚军的大规模骑兵交过手,但是多年的战争生涯让他知道,既然对面已经准备列阵冲锋了,那么己方也不能使用半回旋战术了,如果不现在就主动撤退的话,那么就只能硬着头皮冲过去。

而撤退?

在己方已经耗尽补给的情况下,在这荒无人烟,连杂草都没几根的荒漠里撤退,那也是个死路。

如果不是因为这样丹巴也不会带着骑兵主动折返进行交战了。

丹巴还指望着打赢了抢一波楚军的粮草辎重呢,再不济也要打破楚蛮子的封锁向东边的草原地带逃亡。

要不然,迟早都是个死字。

所以……丹巴没有选择撤退,而是下令麾下骑兵换用弯刀等冷兵器!

今天,他要和对面的楚蛮子来一场真正的骑兵对冲,让这些楚蛮子知道,西域是他们准格尔人的地盘,马背上的战争是他们准格尔人的专长,不是他们楚蛮子的农夫可以玩的。

丹巴决心甚大,带着麾下骑兵列阵缓缓小跑过来。

而第八十六骑兵团的团长林尔斯上校同样如此。

他带着四个骑兵哨,列出了楚军骑兵里标准的密集冲锋阵型,然后使用小跑前进。

这种阵型里,骑兵和骑兵之间的空间非常小,队形非常的密集,就和步兵的火枪手的线列队形一样,同样以兵力密集而着称。

双方的距离持续拉近,很快,第八十六骑兵团的四门六十五毫米骑兵炮开始射击了。

但是就和预料中的一样,这四门六十五毫米的炮击并没有取得太过明显的成果。

因为对面的丹巴又不傻,人家可不会慢吞吞走路让你打,进入楚军火炮射程后,已经是开始提速,让骑兵们进入跑步阶段了。

同时也没有列出太过明显的密集队形让你炮击,而是采取了纵队,队形也比较松散。

嗯,实际上传统骑兵的队形本来就很松散,因为需要给骑兵们留下战斗的空间。

传统骑兵的作战,哪怕是冲锋作战,其实也比较依赖骑兵本身的勇武,对冲后基本就会进入混战状态。

这一点,和楚军的骑兵是截然不同的。

第八十六骑兵团的骑兵进入战场后,长时间都维持在小跑阶段,速度并不算快,但是队形却是极为完成。

哪怕是进入跑步阶段后,因为并没有把速度提升到最大,甚至还可以压低了一定的速度,而这些都是为了尽可能的维持密集阵型。

楚军骑兵作战,讲究的是一个整体,并不太注重个人勇武。

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实际上经过长时间高强度训练的骑兵,个人勇武也差不到那里去。

随着双方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当双方距离只有区区一百多米的时候,之前一直都在压制速度,以维持阵型的楚军骑兵,终于是进入了最后的袭步冲锋的状态。

楚军骑兵们,并不在刻意的压制速度维持阵型,而是让战马发挥出来的最大的冲刺速度。

对面的准格尔骑兵,还要更早一些进入袭步阶段,而这样一来,本来队形就比较松散的准格尔骑兵,在进入袭步阶段,不再维持阵型后,队形就更加松散了。

看上去准格尔的骑兵们仿佛一大片,席卷了前方的大片地方,看起来仿佛声势极大。

但这种浩大的声势,对于骑兵冲锋而言其实没啥好处……因为这边山漫遍野都是骑兵的声势浩大,往往也意味着队形不够严密!

反观对面的楚军骑兵,哪怕是进入袭步阶段放开速度压制,骑兵和骑兵依旧维持了比较严密的队形。

而这样的差别,也就导致了双方真正遭遇的时候,楚军的骑兵仿佛一柄利剑一样,直插准格尔骑兵的松散阵列。

这……同样也是以前明军边军骑兵以及东掳骑兵们和楚军骑兵交战的时候,所遭遇道的情况。

明明兵力差不多,甚至己方兵力更多,但是却被楚军骑兵的冲锋给直接打穿了阵型,伤亡也要更多。

这是因为在局部上,或者说双方实际交战的有限区域里,楚军骑兵往往能够获得绝对的兵力优势。

现在就是这样,双方对撞在一起后,丹巴就发现自己周边的十多个亲卫,每一个人都至少遭到了两个楚军骑兵的围攻,个别倒霉的甚至同时遭到了三四个楚军骑兵的围攻。

附近的其他部下也差不多,都是陷入了被围攻的危险境地。

然而在两侧以及后方,更多的准格尔骑兵却是只能在外围光看着,因为高速冲刺的缘故,他们甚至中途大角度转向驰援遭到了围攻的友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里头的友军被楚军骑兵围攻。

尤其是战场上最显眼的丹巴,丹巴那和普通准格尔骑兵不一样的穿着,以及身边的亲兵存在,使得他遭到了大量楚军骑兵的围攻。

哪怕他身边的亲兵们拼死护卫,但是也挡不住呼啸而来,仿佛无穷无尽一样的楚军骑兵来袭。

而这些亲卫们虽然一个个武艺强悍,要说单打独斗,估计在场没有任何一个楚军骑兵能够比得上他们,但是在战场上,尤其是这种大规模的战场上,个人的武艺其实作用很有限。

武艺高强的丹巴亲卫,能够挡住,避开一把马刀,两把马刀,但是他们躲不开三把,四把马刀。

短短十几秒里,丹巴周边的十多个亲卫就死伤殆尽!

紧接着,丹巴就直接暴露在了无数的楚军骑兵的马刀之下!

丹巴同样武艺强悍,反应能力过人,第一时间就躲过了连续三把马刀的袭击,甚至还反手用手中的弯刀把其中的一名楚军骑兵砍伤堕马。

但是……下一秒,他的眼角余光里就出现了一片寒芒,随即只觉得脖子一痛,瞬间后他就失去了所有的力量从战马上堕落!

丹巴,终究还是没能冲出去!

不仅仅他们也,他的部下大部分也没能冲出去!

这一场惨烈的骑兵对冲作战里,丹巴所部九百多骑,包括丹巴在内,当场死伤超过三百余骑。

其他人尝试逃亡,但是三百多名向东逃亡的准格尔骑兵,最终也没能逃出去,他们很快就被第八十六骑兵团追上,然后联合了增援而来的第八十七骑兵团进行了剿灭。

还有两百多名准格尔骑兵一路向西仓皇而逃……但是这些人其实下场更惨。

向东逃亡的三百多准格尔骑兵,虽然遭到围剿后死伤了半数以上,但还是有半数作为俘虏活了下来。

而向西逃亡的两百多准格尔骑兵……楚军一度派遣的骑兵前往追击,但是随着这些准格尔骑兵深入沙漠后,楚军骑兵则是停止了追击,继续往西追的话,前往追击的楚军骑兵自己都没把握能回来……

从此以后,没有人看见过这两百多准格尔骑兵了。

毕竟西边,那可是一望无尽的沙漠。

没有任何补给,甚至连备用战马都没有的他们,根本不可能活着走出这片沙漠深处。

这一场拦截作战,前后持续了大半个月,但是总归是获得了胜利,除了剿灭了敌军骑兵外,还缴获了大批的骡马,光是上好的中亚马就缴获了两百多匹,普通堪用的乘骑蒙古马也有一千多匹。

但是这些缴获以及敌军伤亡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楚军经过这一场围剿作战,彻底剿灭了这支给楚军后勤线带来了巨大危险的准格尔骑兵部队,让嘉峪关到哈密方向的后勤运输线能够安全无恙。

这才是楚军高层更加看重的作用。

要不然,楚军方面也不会出动也整个第二十二骑兵师以及第十九师驻防在瓜州为代表的沿途各城镇、堡垒上。

在后方维持后勤线的部队,除了第四骑兵军本身的兵力外,后头还有两个师呢。

而越是往北,第四骑兵军留下来拱卫后勤线各地的兵力也就越多。

等到靠近哈密方向的时候,第四骑兵军的后勤运输部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各师的辎重部队了,第二步兵师派遣了第六步兵团负责物资的护送,同时第十四骑兵师也负责物资的押送护卫。

同时物资的运输上,也采取了大规模集中运输的方式,每一次运输都是一口子集中上千辆马车,运输至少上千吨的各类物资,由至少一个骑兵团以及一个步兵团进行护送。

楚军这么搞,这前进的速度自然是非常缓慢的,平均算下来,一天甚至都走不了二十公里,很多时候都是走两三天,然后就在某一个小城镇里驻防等待后勤部队。

然而楚军这么小心翼翼的做法,也彻底让哈密方向的准格尔人失去了继续袭击后勤线的可能性。

丹巴所部一去不回,这让卓特巴巴图尔心情很不好!

这去了都一个月了,但愣是半点消息都没有传回来,这不得不让卓特巴巴图尔悲观。

丹巴所部,恐怕是已经完蛋了,而且还是全军覆没的那种,要不然也不可能连一点消息都传不回来。

如今后勤线打不了,而死守哈密城也是注定守不住的情况下,卓特巴巴图尔就有些迷茫了。

该怎么办?

死守哈密城肯定是不行的,卓特巴巴图尔又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他可是清楚的很,东掳人连辽西走廊这种要塞之地,又有着十几二十万大军,众多枪炮都顶不住楚蛮子的狂轰乱炸。

他在哈密,不过兵力三四万,虽然有些枪炮,但是哈密城也不是什么雄关要塞啊……

根本不可能挡住楚蛮子的狂轰乱炸的。

袭击后勤线也不好搞,丹巴音信全无,并且楚蛮子行动顺利,半点也没有像是遭到后勤困扰的模样,就让卓特巴巴图尔明白,袭击后勤线也是不靠谱的。

直接出城玩决战?

这风险同样极大,楚蛮子的枪炮数量太多,而且骑兵也不少。

在兵力和火力上,他们准格尔人都没什么优势,打起来会比较吃亏。

但是卓特巴巴图尔最后还是选择了主动出城迎战!

困守哈密城,一旦让楚军完成包围,那么就只能等死了。

而出城决战的话,能赢最好!

如果情况不妙就直接撤退,反正准格尔高层也没说过非要守住哈密,游牧民族嘛,打不过就跑路很正常。

而撤退的话,只要提前把牲口以及大批粮草以及其他辎重运走,只留下作战兵力的话,后续撤退难度也不会很大。

毕竟他们准格尔人骑兵多,骡马多,提前有所准备的话,跑路还是比较容易的。

如果撤退的时候,还能够吸引那些楚蛮子追击上来那就更好了……

嘉峪关到哈密方向,这一段上千里的补给线就已经够长的了,楚军如果在刚攻占哈密,还没有稳住阵脚的情况下就匆忙继续往西追击自己……

卓特巴巴图尔做梦都能笑醒!

楚蛮子要是有胆子真这么搞,那意味着需要维持上千公里甚至更加漫长,并且沿途绝大部分地方都是无人区的补给线……

到时候,他们准格尔打都不用费心思去打,直接就能躺赢。

当然了,这种事卓特巴巴图尔也知道可能性不大,毕竟楚军不傻。

现在他们从瓜州到哈密这一段路,都是走的小心翼翼,走三天就休整两天,一看就知道是要稳扎稳打。

如此情况下,也很难让他们不管不顾继续西进。

大概率,还是会在占领哈密地区后,在哈密地区进行几年屯垦,利用哈密地区的绿洲解决驻军所需要的粮草问题。

然后才会继续西进。

这也是大楚帝国陆军高层的想法!

这一场战争,大楚帝国高层从来就没有想过第一时间把准格尔给灭掉,不是不想,而是代价太大,会严重干扰到国内的民生建设。

因此,这一场战争,就是一场局部战争,以夺取哈密为主要战略目的,如果能够顺势干掉部分准格尔的主力部队那就更好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因此大楚帝国才只在河西走廊方向进攻,而没有把漠南蒙古西部,漠北地区牵扯进来。

如果是针对准格尔的灭国之战,那么就会多个方向同时进攻,尤其是从漠南西部以及漠北地区会同时出动少则十几万,多则二三十万的敌军,直接横扫过去。

只是那样代价就太大了。

这些是大楚帝国高层的想法,而卓特巴巴图尔虽然不是大楚人,也无法得知大楚帝国高层的内幕消息,但是依旧能够从大楚帝国的具体行动里能够判断的出来,大楚帝国目前的野心并没有太大。

所以,他并没有太过指望楚军会在攻占哈密之后,第一时间就继续西进。

不过虽然可能性很小,但是万一楚蛮子的将领晕了头呢……

所以,对此卓特巴巴图尔多少也带一点希望。

当然更加重要的还是为了保全自身!

因此决定了不死守哈密之后,卓特巴巴图尔就开始了行动,他下令把哈密城内囤积的大量粮草、金银财物以及牲口,乃至当地的人口一股脑往西迁移。

而哈密城内,只留下三万多驻军,并且这些兵力大部分都是骑兵,少数步兵和炮兵也是携带了大量的骡马。

而且携带的粮食辎重也不算多。

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在撤退的时候顺利撤退。

承顺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经过了一路磨蹭后,第四骑兵军的主力部队终于是抵达了哈密。

楚军来的这么慢,等的卓特巴巴图尔都有些不耐烦了……因为他之前已经下令转移物资和人口,留在哈密城内的粮草已经不多了。

楚军如果再拖十天半个月……那么卓特巴巴图尔就得考虑着先行撤退了。

总不能饿着肚子在哈密等楚军来不是。

楚军顺利抵达后,让卓特巴巴图尔松了一口气,紧接着就派遣大量的侦骑外出,同时下令部队准备出城迎战。

嗯,顺带敲定最后的撤退计划。

这一战,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撤退,这是卓特巴巴图尔早已经敲定下来的计划,而军中的高级将领们大多也知道这个计划。

毕竟得提前准备好,这样后续撤退的时候才不至于乱起来。

八月三十日,卓特巴巴图尔率三万大军尽数出城,迎战与楚军第四骑兵军。

而这一场战斗,看似规模很大,但实际上并不惨烈,甚至有些儿戏的感觉。

双方一大早就摆开了阵势,但是上午十一点多准格尔方面就开始有序撤退了。

理由,自然是因为上午的这几个小时里打了几场试探性战斗后,彻底把准格尔人心存的一丝侥幸心理彻底打没了。

上午八点三十分的时候,准格尔率先派出骑兵出击,想要袭击楚军的炮兵阵地……结果遭到楚军骑兵的强势拦截,又遭到炮兵部队的密集炮击。

出击的两千多准格尔骑兵,当场死伤数百狼狈而逃。

随后准格尔方面的一个一千多人的步兵方阵在左翼遭到楚军线列部队的密集打击。

准格尔方面的火绳枪和长矛手组成的步兵阵列,根本就不是楚军方面采用燧发枪的线列步兵的对手,更别说楚军的步兵还得到了大量火炮的支援。

双方仅仅是交战不过几分钟,准格尔的这个步兵方阵就尽数崩溃了。

两次战斗都失败后,卓特巴巴图尔就很果断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这两次战斗虽然规模都不算大,但是却让卓特巴巴图尔看到了楚军那强悍的战斗力。

骑兵方面都还好,其实双方的差距也不算特别大,但是炮兵和步兵之间的差距就足以让人绝望了。

楚军那绵绵不绝的密集炮击,足以让准格尔的密集阵列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而准格尔人方面虽然也有二三十门火炮,但是在楚军的强大炮兵面前不堪一击。

而步兵之间的对比差距更大,那些楚蛮子不知道为何,其线列步兵的火力密集无比,几轮排枪下来,准格尔的火绳枪手和长矛手组成的步兵队列就撑不住了。

光是看这两场战斗,卓特巴巴图尔就知道这一战没希望,继续强行打下去搞不好要全军覆灭。

所以,他干脆利索的下令撤退。

为了掩护主力撤退,他还在主力撤退之前,下令四千多原叶尔羌汗国,归顺过来的军队朝着楚军发动进攻呢。

为了断后,除了这些当炮灰去送死的仆从军外,他调集了三千多骑兵作势迂回突袭,以吸引楚军注意力。

当然,这三千骑兵也不是他的嫡系,而是归顺准格尔的和硕特分支的兵力。

下令七千多人发起进攻的同时,他也下令了其余两万主力撤退,尤其是他的本部嫡系五千多人马更是最先撤离战场。

不过哪怕是卓特巴巴图尔事先做出了不少的安排,但是真正撤退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大量的问题。

首先是准格尔的主力一撤退,立马就引起了被派去送死牵制楚军的炮灰军队的反弹……

你都要跑路了,竟然还让我去送死?

然后则是楚军方面也是迅速反应了过来,廖洪坡陆军中将第一时间下令发起反击,一万多骑兵和上万步兵同时发动的反击,规模极为庞大。

如此一来,准格尔方面原先预计的有序撤退,很快就变成了狼狈而逃。

也就是他们准备功夫很到家,准备了大批的骡马,同时他们本身大多都是骑兵,因此哪怕是场面有些混乱,但是逃亡的速度依旧不慢。

而楚军哪怕骑兵不少,但是想要追击人家骑着马一心想要逃跑的准格尔所部也不容易。

双方一追一逃持续到了当天傍晚时分,楚军才鸣金收兵返回。

此战,虽然打的有些儿戏,但是楚军战果不少,至少杀伤了敌军三千余人,俘虏五千余人。

这些俘虏,大部分都是被卓特巴巴图尔派出去送死牵制楚军的炮灰军队,人家一看卓特巴巴图尔放弃了他们,面对楚军反攻的时候也只是象征性抵抗,很快就干脆利索的投降了。

其中包括了三千多原属和硕特部的骑兵!

此外楚军还缴获了大批的骡马。

而哈密城嘛,因为被准格尔人主动放弃,所以没经过战斗就直接接受了过来,可惜的是楚军接受的哈密城,已经是一个纯粹的空城了。

别说粮草物资什么的,连人影都没一个,人家卓特巴巴图尔早就把人员和物资都送走了。

不过哪怕是空城,也能让楚军获得一个宝贵的落脚点,周边的绿洲足以让大楚帝国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屯垦,到时候当地出产的粮草足以维持几万兵力呢。

楚军收获不小,自然也就意味着准格尔人方面有人要不爽了。

卓特巴巴图尔就很不爽,他已经很高估楚军的战斗力了,但是没有想到还是低估了他们!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自己严重高估了自己人的战斗力,尤其是那些旁系炮灰们的战斗意志!

都是一群废物!

明明说好的有序撤退,真到了撤退的时候愣是搞成大溃逃!

最终损失远远超出预估!

阵亡,被俘虏,失踪逃散的具体人数他不知道,但是卓特巴巴图尔在战后只收拢了一万七千人左右。

而他战前兵力有三万人呢。

这意味着损失了大概一万三千人左右。

至于为什么楚军只杀伤了三千人,俘虏了五千多人,加起来也就八千多人的规模;但是准格尔却损失了一万三千人左右呢。

因为还有三四千人或当逃兵,或失踪迷路没被卓特巴巴图尔收拢啊。

鬼知道他们跑那里去了!

但是好消息就是,嫡属于卓特巴巴图尔本部的五千多嫡系兵力,一个不剩,全部都完完整整的有组织撤离了出来。

不过这个好消息,却是让卓特巴巴图尔麾下的不少高级将领,尤其是来自其他部落的高级将领们很有意见!

如果不是你卓特巴巴图尔第一时间就带着自家本部嫡系跑路,我们怎么可能崩溃的那么快。

战前说的那么好听,结果情况不妙却第一个带人跑路,这要是不崩溃都没天理了。

章节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