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一十八章 攻占马来半岛计划

第六百一十八章 攻占马来半岛计划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承顺十四年十二月,经过了一个多月的争吵后,陆海军方面终于是敲定了军费分配以及出兵分配任务。

在这一次陆海军合作里,充分体现了拿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

陆军和海军方面,根据自己动用的兵力多寡,军费成本高低进行军费分配以及后续的战利品分配,讲究的是一个童叟无欺。

根据双方敲定的作战计划,海军方面将会负责海上运输以及护航,同时负责负责在海上击败柔佛王国的海上力量以及阻挡荷兰人可能发动的军事干涉。

同时海军还会派遣一个陆战团从马来半岛最东部的柔佛王国控制区,也就是狮城一带进行登陆并掌控该地,而此地也就是后世的新加坡。

掌控该地,再加上必要的海军支持,就能够掌控马六甲海峡最东端的通道。

如此是为了确保大楚帝国的海上力量能够安全的通过马六甲海峡,以支援后续在马六甲城以及整个马来半岛地区的作战。

甚至对于大楚帝国而言,其实马来半岛的其他地方都没有新加坡重要,因为新加坡所临近的马六甲海峡最东端,是整个海峡里最狭窄的地方,同时还存在着一片小群岛,即廖内群岛,这片群岛和马来半岛东部地区一样,目前归属柔佛王国控制。

基于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马六甲海峡东端的重要性,这个柔佛王国很自然也就成为了大楚帝国的敌人。

因为柔佛王国目前掌控着马六甲海峡东端,不把他们干掉大楚帝国就无法控制这一地区,不控制这一地区,也就谈不上保障进出马六甲海峡的安全。

相对来说,倒是马六甲海峡的其他地方,比如说如今颇受葡萄牙人,荷兰人重视的马六甲城,大楚帝国方面其实对之兴趣倒是不大。

唯一的兴趣就是杀进去,然后抄没此地的诸多财物以补贴军费开支。

至于把这里建设为庞大的港口,驻防重兵之类的则是兴趣缺乏。

因为马六甲城所在的马六甲海峡,已经非常宽阔,已经很难进行全面的封锁了,远不如直接在马六甲东端进行封锁更有效。

在马来半岛战役发起之前,大楚帝国就已经敲定了未来要在狮城建立一个庞大的中转港口以及海军基地的计划。

有了狮城,在加上大楚帝国在马来半岛西海岸的海军基地,就能够一东一西,保障马六甲海峡的安全。

如此也就有了海军将会派遣一个海军陆战队团在狮城登陆,并控制该岛的作战计划。

是的,狮城,其实是一个岛屿……并没有和马来半岛直接陆地接壤,中间还隔着一条小海峡‘柔佛海峡’,这条小海峡也是往来南海和印度洋之间的主要航道。

海军方面的作战计划还是比较谨慎的,并没有第一步就选择在马来半岛登陆,而是选择在狮城登陆,然后控制该岛屿,并依托海峡为天险防止柔佛王国的反补。

只要让大楚帝国海军在狮城的登陆初期稳住阵脚,那么依靠一整个陆战团的力量以及海军战舰的辅助,柔佛王国别指望能够反攻拿下狮城,哪怕是荷兰人参战加入其中也是不可能夺回狮城。

而控制了狮城后,大楚帝国的海军战舰就能够在狮城停泊,补给,休整,并利用狮城的港口作为海军基地,就近在附近海域进行作战。

如果没有狮城作为海军基地的话,那么大楚帝国海军的每一次作战都只能从北甲或者干脆是金兰湾出发,跨越遥远的距离和柔佛王国或荷兰人东印度公司的舰队进行交战了。

一个搞不好,那是要完蛋的。

海军方面的晋升,罗志学是表示赞同甚至欣慰的。

因为和陆军方面在武器装备领先其他军队不一样,大楚帝国海军的战舰其实在技术上没能做到领先,顶多就是数量多而已。

并且人员上的技术优势也不见得有。

大楚帝国海军的战舰,采用的还是风帆战舰,使用的也是前装火炮,顶多就是多装备了榴弹而已。

从火力上来说,其实也没有太大的绝对优势。

这种情况下,哪怕自家战舰要更多,但是也要防止出现意外,不能盲目自大。

相对于海军那边的小心谨慎,陆军方面就简单多了,按照作战计划,陆军方面将会派遣一个师参与作战,也就是陆军第五师。

该师早期部署在云南地区负责对缅甸方向的作战。

随着大楚帝国开启南洋战略后,陆军高层把第五师、第十三师、第十四师拟定为海外作战主力部队,并对上述三部进行渡海登陆作战、热带雨林等作战任务进行针对性的适应性训练。

同时在武器装备上也进行了专门的换装,使得上述三个师能够更加适应南洋地区的作战。

等南洋战略正式开启后,第十三师首先被调往南洋,并参与暹罗战役,后来移防北甲地区,并参与了在北甲地区的驱逐、清剿任务,成功的为新到来的大楚帝国的新移民们腾出来了大片的生存空间。

而经过连续两年在南洋地区的海外派遣任务后,考虑到已经有大批士兵延长了服役年限需要退役并补充新兵,同时也考虑到过长的海外服役导致军内的士气有些低落。

怎么说呢,你让他们在海外打仗其实没啥,但是你把他们一直扔在海外和土着还有蚊虫打交道……这一年又一年的都不见回去,很多人是有意见的。

军令不可违,但是免不了时期低落。

为此,陆军高层启动了海外轮换派遣计划,即对海外驻防部队进行轮换,避免长期驻防导致的各种问题。

虽然这会增加一些运输成本,以及适应性问题,但是这些都能克服,总比下面的将士们满腹怨气强。

根据轮换派遣计划,第五师在承顺十四年冬被派往北甲地区,接替第十三师承担在北甲地区的一系列作战任务。

第十三师则是启程回国,在广东驻防轮休,到时候该退役的退役,该休假的休假,该补充新兵的补充新兵,军官们也能够根据作战表现升职调动等等。

同时继续保持适应性训练,后续看情况再部署到海外去,不过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大概要两三年后再进行部署了。

太频繁的话,将士们有意见。

如此情况下,如今负责在北甲地区作战的也就变成了第五师。

不仅仅第五师被派遣到了海外,还有一支专门用于海外登陆热带作战的第十四师,也将会被派往南洋地区,不过主要是作为马来半岛战役的战略预备队使用。

仗,主要还是要第五师来打,第十四师,那是用来预防万一,并接替第五师离开后,北甲地区自身的弹压以及清剿任务。

说起来,目前大楚帝国在北甲地区的统治压力还是有不小的,主要是当地的土着太多,而这些土着们对外来的大楚帝国态度也算不上多友好,经常会袭击反抗。

也不能怪他们,毕竟谁要是睡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的土地变成了别人的,别人还让你赶紧收拾东西滚蛋的时候,也会很不爽,胆子大的就会进行反抗。

而对于大楚帝国而言,尼玛,这北甲地区已经是我们大楚帝国的领地,而且还是经过战争签订条约,合情合理获得的战利品。

这是大楚帝国皇帝陛下的领地,你们这些蛮夷还待着干嘛,赶紧给老子滚蛋……

这个过程里,自然免不了会出现各种的动荡,之前这些事情都是第十三师所负责的,后来交给了第五师负责,后续,就要轮到第十四师了。

当然了,这三支部队作为战备甲等师,主要负责的还是驻防在主要城市以及交通节点,以及针对大规模,有组织的敌人进行打击。

而零星的驱逐清剿任务,主要还是地方上的武装巡警乃至民兵自行负责的。

为了保护移民的安全,南洋巡抚衙门下了大力气,在北甲地区配属了数量众多的武装巡警,并装备火绳枪乃至轻型火炮还有轻型盔甲。

然后给每一个前往北甲地区的新移民青壮,都免费分发一支军方退役下来的火绳枪。

至于燧发枪,这玩意还是属于高科技军械,帝**方对这玩意还在进行保密阶段,同时严格控制外泄。

零星的外流很正常,毕竟这玩意在楚军里装备上百万,如今连武装巡警都开始装备这玩意了……再加上战场上的遗失等等,你很难完全杜绝这东西的外流。

但是零星小规模的外泄问题不大,只要不大规模外泄让敌军装备就行了。

至于说敌人拿去了当样品进行彷制……要是能够这么轻易就彷制出来,欧洲各国早就全面换装燧发枪了。

外观什么的你可以模彷,但是材料你可彷造不出来……没有相应的材料以及加工工艺,你彷造个屁!

怎么说呢,给你一架F35,所有设计图纸全部都给你,再给你几架给你当样品,所有技术都公开,手把手教你怎么造,但依旧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彷造的出来。

尤其是里头的发动机,这玩意的涡前温度可以达到两千摄氏度以上,其中的零部件并且在这个温度上依旧可以保持正常工作,而制造这些零部件的高温材料其他国家暂时还没有呢……

你连相应的高温材料都没有,还谈啥彷造啊。

而大楚帝国的新式燧发枪也是如此,很多东西你光看个外观其实搞不出来,比如大楚帝国的火枪枪管内部更加光滑,误差极小,这是建立在更好的材料以及加工工艺上的。

还有看似是个小玩意,但是却极为关键的弹黄,这东西的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击发率。

而任何涉及到材料的技术问题,那都是天坑,不组织大量人手,再大笔砸钱其他国家别指望能够搞出来。

就这样,什么时候能够搞出来也得看运气!

所以,其实大楚帝国方面不怕其他国家在这个时期里就大规模彷制,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只要大楚帝国自己不主动往外大规模销售,那么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全球只有大楚帝国的军警才能大规模装备这种高击发率的燧发枪。

当然,其他国家如果非要装备那种低击发率的燧发枪也是可以的,只是全天候击发率只有百分之五六十的燧发枪,没啥实战价值,还不如火绳枪呢。

依靠着正规陆军掌管大局,武装巡警以及民兵具体清剿驱逐的措施,大楚帝国在北甲地区的移民行动展开的还算比价顺利。

当然更加重要的还是帝国官方为前往北甲地区的移民们提供了多重保障。

首先是官方移民,官方移民只要你报名,官方除了免费分田外,其他费用全包,哪怕你口袋里一个铜板都没有,都能报名去南洋移民。

去的时候,会有官方的船只免费运输过去,一般都是采用海军的船只。

反正海军的船只经常前往南洋深处进行各种巡航以及训练,顺带搭载移民过去都是顺带手的事,尤其是那些运输舰什么的,反正这些运输舰里的海军官兵也是需要出海训练的,如其闲着没事在海上乱跑训练,还不如帮着运输移民呢。

抵达地方后,还会提供免费的临时房租、必要的粮种以及工具、青壮还会发放一支火绳枪进行自卫。

总之你只要去移民,所有费用官方给你全包了!

当然了,这种官方移民也是有局限性的,那就是需要服从官方的分配。

而官方安排的移民定居点,往往条件没那么好,不是太偏僻,土地没那么好就是附近有土着蛮夷比较危险。

因为条件好的地方,南洋巡抚衙门都留着吸引自费移民,以减轻官方的移民支出。

毕竟官方扶持补贴移民的经费也是有限的,而南洋对移民的需求又太大,光靠官方移民的话,移民过来的数量是有限的,所需要的时间也是漫长的。

因此自然需要一些好处来吸引自费移民了。

这些自费移民,他们自行搭载各大贸易公司里的船只前往南洋各殖民地,而抵达当地后也可以自由选择地点落脚,官方不会做任何的干涉,你爱去那里移民就去那里。

此外,针对这些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自费移民,官方也不会提供免费的住房、口粮、粮种以及工具,当然也不是说不管你死活了,而是会以免息贷款的方式提供。

怎么说呢,想要选择在好地方里移民定居,自然需要比官方移民付出更多的代价。

但是,不管是官方移民还是自费移民,他们都能获得大批的免费土地,这一点是所有移民都享受的待遇,区别只在于地区以及土地好坏,所获得的土地面积大小而已。

不过当地官方,基本都是往多了给……反正土地大把,移民又少……人少地多的情况下土地自然是往多了给。

而且如果你有本事,把基本配额土地都耕种上后还有余力耕种更多的土地,那么还可以申请额外的土地,同样是免费……但是前提是若干年内不能抛荒,一旦抛荒就会被收回。

至于你想要雇人种田,借此弄上一大片土地,想得美……大楚帝国新来的移民,人家都能从官方免费获得土地,谁会给你种地……至于让土着帮你种田?

不好意思,大楚帝国目前在海外领地里,是拒绝土着进入大楚帝国的实际控制区里生活居住。

大楚帝国里禁奴,禁制人口买卖……

连明王朝时期的那种奴仆都是非法的,更别说纯奴隶了,你敢搞个土着奴隶帮你干活,巡警就敢直接把你抓了,不用两天法院就给你判个死刑。

禁奴,这是个原则性问题,哪怕是你要搞个土着奴隶都是不允许的。

当然,你要是跑到土着国家,比如现在西班牙人控制下的吕宋去,然后弄一大堆奴隶,人家大楚帝国官府也不管你。

但是你只要敢带着这些奴隶回国,分分钟抓人。

大楚帝国连土着奴隶都严厉禁止,而普通土着一般也不被允许进入大楚帝国的实际控制区。

因此你在大楚帝国的几个海外殖民地里,尤其是大楚帝国实际生活控制的区域里,其实看不见什么土着。

这些地方或者说以前有不少土着的,但是基本都是驱逐了。

要不然,你以为大楚帝国的新移民们,他们手中的土地是怎么来的?

没有持续的驱逐清剿作战,这么多大楚帝国移民跑过来后哪有这么多土地分给他们啊!

大楚帝国在北甲地区实施的移民以及一系列统治措施,其实和荷兰人等欧洲殖民者不太一样。

欧洲殖民者是为了求财,所以他们才会搞什么奴隶制,然后抓一大堆土着给他们种田挖矿。

但是大楚帝国的海外扩张,表面上是各种什么工商业,贸易之类的东西,但是严格来说帝国高层在海外的扩张,不是为了钱财,而是为了资源以及土地本身。

而在罗志学心中,海外扩张更重要的还是为了缓解本土人口问题。

如今本土自然不存在着人口问题,现在撑死了也就两亿人左右,但是你要知道和平稳定时期里,人口增长是非常快速的,尤其是大楚帝国内部的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水平还在不断的提升当中,这些都进一步延长了平均寿命。

一方面是出生人口越来越多,另外一方面平均寿命逐渐增加。

然后这就会导致人口越来越多,并且增长速度会非常快。

罗志学估计着,二十年后,本土人口说不准都能达到五个亿,五十年内十个亿都是有可能的。

人口增长这么快速的情况下,不用多久,顶多了二十年内大楚帝国就会出现人多地少的问题,如果农业技术没能获得太大的突破,尤其是粮种培育以及化肥等技术没有大突破的话,那么粮食肯定不够吃。

这个时候,就需要庞大的海外领地来分担压力了。

一方面通过持续的向海外领地移民。

另外一方面从海外领地里把粮食运输回来,增加本土粮食供应量。

双管齐下,如此才能减轻人口带来的压力,并持续保持稳定发展。

至于一百年甚至更久以后,人口继续暴涨到几十个亿后怎么办。

罗志学估计着不出意外,那个时候大楚帝国都进入现代社会了,而现代社会里不用担心人口太多的问题,反而要担心人口减少的问题……

再说了,真到了人口太多,肯定会引发各种矛盾,当矛盾剧烈到无法解决的时候,战争也就不可避免了。

战争一来,人口就哗啦啦的降!

战争过后,大楚中兴或者干脆是新王朝的强盛时期自然也就来了。

你数遍历朝历代,所谓的中兴,基本都建立在战争或各种灾难以后,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人口大量减少了。

人少地多的情况下,来个傻子当皇帝都能搞一个所谓的中兴……

反之,人口没少,粮食还是那么点,中兴个毛线!

而罗志学现在做的就是提前把海外领地给弄好,然后慢慢展开移民,持续缓解本土的粮食压力。

现在是南洋,后续可能是西域,中亚,然后或者美洲,印度等地。

总之就是通过持续的对外扩张,一边对外移民,一边利用海外领地的粮食反哺本土。

北甲地区的扩张以及现在的移民计划,就是这一连串海外扩张的试验田。

至于之前的安南金兰湾、暹罗曼谷以及缅甸达贡、柬埔寨九龙江地区这四个殖民地,承担不了试验田的功能。

因为这些地方面积都不大,并且也不是作为移民开发的重点地区。

这些地方,更多的还是承担军事基地、贸易前哨站的作用,少量的移民开发,也是为了驻军,往来船只的补给需求为主。

而北甲地区不一样,这地方面积足够大,现有的耕地以及潜在的耕地面积足够多,可以用来安置大量的移民并进行帝国一系列海外扩张政策的试验田。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整体的试验还算是比较成功的。

目前在北甲地区安家落户的三万多新移民,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并且因为效果良好,大楚帝国还在组织更多的官方移民,以及进行宣传,号召更多的自费移民前往北甲地区。

争取尽早的把北甲地区的移民数量提升到十万人以上,继而稳固大楚帝国在当地的控制基础。

而北甲地区取得的良好效果,也是让帝国高层下定了决心把马来半岛的其他地方也收入囊中。

以扩大在海外领地移民开发的规模,进一步验证各类海外扩张、移民开发等诸多措施的效果。

所以,大楚帝国高层决定发动战争,夺取马来半岛其他区域,并不是说海军单独推动或主导的计划,而是国内众多部门基于自身部门的利益,再加上罗志学为了帝国未来发展而最终才敲定下来的一项综合计划。

毕竟在大楚帝国,可不是军方将领脑子一拍想打仗就打仗了,而是要服从于帝国的整体利益。

如此大局下,大楚帝国也正式拉开了攻占马来半岛的计划。

大批的船只运输着众多的物资开始南下,第五师也是接到了前往北甲地区的命令,随后乘坐运输船只南下北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