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二十六章 全面掌控马六甲

第六百二十六章 全面掌控马六甲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承顺十五年的秋天,就当国内的工业界乃至军方都为了大冶搅拌法技术的突破,为熟铁产量的大幅度提升而欢呼,并开始进行产业升级的时候。

在遥远的南洋地区马来半岛上,陆海军将士们依旧为了帝国的南洋战略而奋战着。

当柔佛王国覆灭后,大楚帝**方并没有停下行动,海军依托狮城岛以及吉打港继续封锁着马六甲海峡,拒绝任何船只进入马六甲海峡。

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葡萄牙人的船只。

九月份的时候,有两艘从锡兰岛过来的葡萄牙人商船试图进入马六甲海峡,结果被除军队巡逻船只发现,继而派遣了战舰前往拦截。

不过这两艘葡萄牙人的武装商船发现情况不对劲后,直接掉头再一次进入了印度洋深处,不然的话极有可能被大楚帝国海军击沉或扣押。

楚军可不希望这个时候,葡萄牙人的船只还跑到马六甲城里,为当地的葡萄牙人带去任何补给。

此时,楚军已经在地面以及海面,对马六甲城实施了全面的包围,就等着重炮以及相应的跑到抵达后发起攻城了。

只是中途下了一场雨,导致本来就不怎么样的道路更加难走,而楚军的攻城重炮又是动不动就好几吨重的大家伙。

因此针对马六甲城的总攻也一再被推迟,等到了十月份的时候攻城的重炮部队才准备完毕。

不过重炮部队来迟了,也让第五师能够集结更多的兵力前往马六甲城增援白振旅。

十月中旬,经过了漫长准备时间的楚军终于是完成了准备工作。

此时,楚军已经在马六甲城外,集中了八门两百毫米的超短管榴弹炮,也就是臼炮。

此外还有十二门的170毫米榴弹炮。

除了重型榴弹炮外,还有从战舰上搬下来用于攻城所用的六门一百五十加农炮,九门一百三十毫米加农炮。

上述四种一共三十五门火炮,乃是楚军专门为了马六甲城而准备的,都是真正的攻城利器。

尤其是那八门的两百毫米臼炮,这可是真正的大杀器,巨大的口径带来了更大的炮弹,更大的装药量,一旦爆炸起来那威力是刚刚的,。

而十二门170毫米榴弹炮,虽然口径小一些,但是因为身管稍微长一点,因此射程还要更远一些,而精度也更高,可以精确的打击远距离的敌军目标。

这二十门大口径的榴弹炮打起来,庞大的爆炸威力足以摧毁任何无防护目标,而且杀伤面积极大。

此外十五门从战舰上搬下来的加农炮,这玩意可是正儿八经的舰炮,一个个都是拥有二十多倍倍径的长管加农炮,发射实心炮弹的时候威力极大,用来炮击固定工事以及城墙那威力是绝对足够强悍。

话说为了把这十五门沉重无比的大家伙从战舰上搬下来,楚军不仅仅特地临时修筑了一座临时码头,还专门准备了一艘船只进行改装,增加了大型的吊装设备,直接把好几吨重炮的舰炮吊装上岸。

吊装上岸后,还专门临时准备了一批大型的炮架以及大批的骡马。

要不然光有个炮管也不行。

总之搞起来非常的麻烦,海军那边麻烦,而配合的陆军也麻烦,不过再怎么麻烦,为了这些大口径加农炮的强大威力也得忍着。

除了上述一共三十五门攻城重炮外,还有大批陆军的常规野战火炮,包括八门150毫米轻型榴弹炮,十二门115毫米轻型榴弹炮。

然后还有十二门115毫米轻型野战炮以及若干的90毫米轻型野战炮。

不过这些115毫米以及90毫米的轻型野战炮,在这种攻坚战里作用不大,寻常野战炮的威力在攻坚作战里本来就不怎么样了,更别说这些轻型野战炮,为了专门适应山地,复杂道路的地形做的更加轻薄,炮管更短一些。

发射实心炮弹的时候,在野战中对付有生力量自然是够用的,但是用来对付坚固的城墙以及固定工事就很勉强了。

这些轻型野战炮,本来就不是为了攻坚而生的,而是为了在山地,丛林等复杂地形,复杂道路环境下作为师级部队的支援火力而存在的。

还有一批65毫米的轻型野战炮,这破玩意就更不用说了,哪怕是在国内统一战争期间打攻坚作战,也轮不到这种火炮上场。

上述诸多火炮加起来,足足八十几门火炮,而且半数还是中大口径火炮。

就为了对付区区一个马六甲城!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楚军也算是给足了葡萄牙人面子,要知道在南洋地区作战的时候,楚军还没在某一场战役里东用过这么多火炮呢,更别说里头还这么多攻城火炮了。

不过楚军也不单纯是重视葡萄牙人,之所以在时间上拖了又拖,非要集结这么多火炮,纯粹还是为了降低自己的伤亡。

白振准将也好,其他陆军将领也好,可不愿意看到为了打一个马六甲城就死伤惨重。

陆军来南洋打仗,是来捞取好处的,不是来送人口的,要是伤亡太大那就是得不偿失了。

陆军自然不会做这样的亏本买卖。

再加上反正葡萄牙人也没有办法获得增援,只能固守在马六甲城里,这迟早都是陆军的碗里的肉。

至于海上封锁什么的,自然有海军那些海鳖们操心,他们陆军才不管呢。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承顺十五年十月十三日,亲临一线的第五师师长陆修文陆军少将向城内的葡萄牙人送去了最后通牒。

要求他们立刻退出马六甲城,从大楚帝国的领土上全面撤离,并把马六甲城完好无损的交给大楚帝国方面,否则我英勇的大楚帝国陆军将会发起全面进攻,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葡萄牙人虽然心里也很怕,但是最终还是拒绝了楚军的最后通牒。

他们对马六甲城多少还是有些信心的,对自己也是有些信心的。

哪怕未来马六甲城最终会陷落,但是那也应该是几个月甚至一年以后,现在打都不打,就让他们直接投降走人,他们也不甘心。

毕竟马六甲城,已经是葡萄牙人在南洋地区的最后一个据点的。

之前的澳门已经被大楚帝国强势收回,而在南洋群岛上的部分据点也被荷兰人所占据,如今他们在南洋也就只剩下马六甲城了。

如果守不住这里,那么也就可以宣告他们未来将会彻底退出南洋海域的贸易,更别提插足利润丰厚无比的香料贸易了。

所以葡萄牙人不愿意轻易退出南洋地区的!

这意味着,大楚帝国和葡萄牙必须要有一个战!

尽管双方的最终诉求完全不一样,葡萄牙试图保住在南洋地区的海上贸易,继续涉足香料贸易。

而大楚帝国呢,纯粹是为了全面控制整个马来半岛,而控制马来半岛又是为了控制马六甲海峡,让这条至关重要的海峡处于帝国的全面掌控之下,继而确保大楚帝国的船只能够顺利的,放心的自由进出印度洋,而不是和之前那样要看柔佛王国,荷兰人,葡萄牙人,亚齐人等一大堆南洋土着或西方蛮夷的脸色。

用一句话可以来形容大楚帝国发动马来半岛战争的动机: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

大楚帝国,要的是控制马六甲海峡本身!

而且也不是说掌控了马六甲海峡之后,就拒绝其他国家的船只通过,相反,大楚帝国依旧欢迎各国的商船通过马六甲海峡和大楚帝国进行贸易。

大楚帝国,只是想要把航线安全掌控在自己的手中,继而卖出去更多的工业产品,并不是为了垄断某条航线的利益。

这一点上,大楚帝国和西方殖民国家都是不一样的。

嗯,在扶桑航线上是例外,主要是大楚帝国直接把扶桑看成了自己的工业产品倾销地,再加上扶桑自身也不愿意和西方殖民国家打交道,死活不让荷兰人过去。

所以才最终出现了大楚帝国垄断了和扶桑贸易的情况。

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点,大楚帝国直接封锁了扶桑贸易,不允许西方殖民国家的船只前往扶桑,但是自身的广州、泉州、松江等几个贸易通商港口,却是又对几乎所有国家的船只开放。

荷兰人也好,葡萄牙人也好,就算是亚齐王国的商船现在去广州,依旧能够正常贸易……要知道,现在的大楚帝国和亚齐王国之间依旧处于战争状态,和葡萄人还没有正打起来,但也算是即将进入战争状态了。

而荷兰人也差不多如此。

这种情况看上去似乎很诡异,但在大航海时代里也不奇怪。

打仗归打仗,生意归生意!

只要他们愿意来采购大楚帝国的货物,那么大楚帝国非但不为难他们,反而还会派出海军战舰进行护航,确保他们不会遭到什么海盗袭击的风险。

当然了,这只是大楚帝国自身的态度,而荷兰人和葡萄人自己怎么想,愿不愿意过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毕竟在这片海域里的荷兰人或葡萄牙人的商船,他们都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或葡萄牙人东印度公司的船,他们估计很难接受一边和大楚帝国打仗一边做生意……

至少,现在的葡萄牙人对大楚帝国是恨的是牙痒痒的,之前澳门就被大楚帝国给抢回去了,现在又来抢马六甲,偏偏葡萄牙东印度公司还无能为力,只能坐看局势持续败坏,这种憋屈的感觉很让人难受的。

但是更让人难受的却是承顺十五年十月十五日,当葡萄牙人明确拒绝了退出马六甲城的通牒后,第五步兵师师长陆修文陆军少将终于下达了总攻命令。

当天,楚军的数十门火炮陆续对马六甲城进行炮击!

炮击开始之前,葡萄牙人本来还挺乐观的,认为再怎么样,他们也能够守住马六甲城三五个月,甚至一年以上。

然而当炮击真正开始后,葡萄牙人一个个都傻眼了!

楚军的炮击,和他们预料的炮击不一样!

本来他们认为,楚军的炮击应该都是发射实心炮弹,然后傻乎乎的轰击城墙。

而马六甲城可是按照要塞标准修建的城池,实心炮弹对这种要塞的伤害虽然也有,但是很有限,需要通过长期的炮击来摧毁这些防御工事。

但是呢,楚军的炮击从一开始,就和他们预料的不一样。

楚军在第一天的炮击里,打出去的炮弹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各种榴弹,只有少数加农炮通过发射实心炮弹,集中轰击一段城墙。

数量庞大的榴弹如同雨点一样持续的落入城内各处,掀起了一阵有一阵的勐烈爆炸。

爆炸声中,无数城内的葡萄牙人以及葡萄牙人征召来的土着人员死伤惨重。

尤其是在城头布防的士兵,这些葡萄人也没见识过楚军动用大规模榴弹炮击的场景,根本就意识不到这些傻乎乎的在没有完善防炮工事的城墙等地方待着,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炮击的第一天里,葡萄牙人开始还坚守在城头,但是很快就因为死伤惨重而不得不躲避炮击。

这一天里,城内的葡萄牙人以及土着死伤至少超过五百人,直接死亡的就超过三百人。

这个伤亡数字对于一场大规模野战而言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场攻坚作战而言,尤其是发生在守军身上的时候,那么就足以让人惊叹了。

而在**十年前亚齐王国第一次渡海围攻马六甲城的时候,亚齐王国方面有一万五千多人,携带了两百多门的普通火炮,而守城的葡萄牙人只有两百名士兵以及一千三百名土着雇佣兵。

结果亚齐王国愣是打不下,连国王的长子都死在了战斗当中。

可见这年头西方殖民军队守城其实还是很有一套的,他们往往拥有完善的要塞防御工事,能够抵御原始的火炮以及火枪,同时自身也拥有大量的枪炮,以及还会储备大量的物资。

但是这一切,在大楚帝国陆军面前通通都没用。

西方殖民军队,在那些土着面前能够拥有武器以及战术上的领先优势,但是在楚军面前,他们却是变成露出彻头彻尾的落后者。

光是火炮这一项上,他们拍马都追不上楚军。

都不说榴弹这些性能上的领先了,光是火炮数量上的巨大差距都足以让他们绝望。

所以,马六甲城里的葡萄人的第一天守城作战是悲剧的!

后续几天,城内的葡萄人学聪明了开始一个个都躲起来,不再随意出现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地区里了。

甚至还利用夜色偷偷摸摸在城头等地方修筑防榴弹的工事。

不过这些都是徒劳的!

楚军的攻城之所以强悍,并不是说能够依靠火炮直接把整个城池炸成废墟,这年头的火炮威力还没这么大……

楚军的强悍,在于强悍的炮击能够把敌人守城兵力给压制的不敢冒头,进而为步兵的进攻赢得空间以及时间。

此外楚军还经常采用真真假假的方式,比如说炮击之后停下炮击,步兵作势开始发起进攻,吸引守军走上城头准备防守作战,这个时候再突然进行榴弹急速射,大量杀伤守城的敌军有声力量。

又或者是针对敌军的炮台进行密集炮击,摧毁敌人的炮台,杀伤他们的炮兵,压制甚至摧毁敌军的炮火反击力量。

依托强悍的炮兵力量,楚军在攻城上能够拥有更多选择余地,并能够极大的控制伤亡。

其次,大规模的密集炮击,对敌人的军心士气也是一种强烈的打击,很少有军队能够在如此勐烈的榴弹爆炸当中还能澹定自如的。

其中,自然也不包括葡萄牙人!

实际上,在楚军第一天炮击里,刚开始遭到的庞大伤亡就葡萄牙人被吓破了胆,要不然也不会早早就撤下城头,甚至连露天炮台都不敢上去……

第二天和第三天的持续炮击里,葡萄牙人的伤亡依旧不小……他们其实有进行躲避,奈何没有成熟并完善的防榴炮工事,他们的躲避效果不大而已!

葡萄牙人的防御工事,和这年头除了大楚帝国外,其他国家的防御工事差不多,都是以防实心炮弹攻击为主,至于榴弹?

除了大楚帝国可没几个人如此大规模玩榴弹的,哪怕是之前的引火绳开花弹,除了楚军比较疯敢冒着巨大的风险以及大量的弹药经费大规模使用外,其他国家使用的依旧很少。

所以,这年头的防御工事,基本都缺乏针对榴弹的防御工事。

全都是一门心思奔着防备实心炮弹去的,比如大名鼎鼎的棱堡防御体系,这玩意就是用来防备实心炮弹的。

而缺乏完善防炮工事的葡萄牙人,在面临出现楚军持续三天的炮击里可谓是损失惨重,以至于在楚军的步兵们发起真正的进攻之前,他们的死伤人数就已经破千了。

而等到十月十八日,经过三天的炮击准备后,第五师也终于组织了真正的步兵进攻。

第十八步兵团为主力,而第十八步兵团里从各营里抽调出来的掷弹兵们,更是作为突击队一马当先的杀了上去。

这一场战斗毫无意外!

随着身披轻型全身板甲,一手手持钢刀或其他各种武器,但是几乎人人腰间都挂着一两枚原始手榴弹的掷弹兵们冲上去后,马六甲城也就宣告了陷落!

实际上,双方的步兵们根本就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近距离战斗。

葡萄牙人在饱受三天炮击的大量伤亡以及巨大的心里压力之下,看到楚军发动了数千人规模的总攻,又看到了楚军的掷弹兵们勇勐无比的冲上来后,他们一度试图进行抵抗。

但是他们刚上城头进行抵抗呢,早有准备的楚军炮兵部队就对着城头进行了急速射炮击,尤其是大量的115毫米轻型榴弹炮以及150毫米轻型榴弹炮。

这些轻型榴弹炮虽然炮弹威力一般般,但是胜在装调瞄准都非常方便,而且非常轻便可以靠近部署。

要知道115毫米轻型榴弹炮在楚军里,和65毫米野战炮一样,都是属于团级支援武器。

它的重量甚至比65毫米野战炮还要更轻一些……而且这种火炮还能拆开来装运,乃是名副其实的步兵支援火炮。

这也是115毫米轻型榴弹炮能够全面取代早期的各种中小口径臼炮、短管霰弹炮,成为大楚帝国团级部队两大支援火力之一的缘故。

随着楚军进行了一次突击式的急速射之后,刚上城头准备进行防御作战的葡萄牙人以及大量雇佣来的土着士兵们顿时就哭爹喊娘了。

等到掷弹兵冲上去后,这些人的抵抗也就微乎其微了,面对楚军的勐烈进攻,他们要么是转身逃亡,要么是躲起来,要么干脆就地投降。

根本就没有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抵抗,顶多就是有一些零星的抵抗而已。

倒是有大规模,有组织的投降发生……当天午后时分,随着楚军推进到城区各处,并攻占了各处要地后,眼看局势已经彻底无法挽回,并且逃亡也没有可能之后。

城内剩下最后的一百多名葡萄牙士兵最终在军官的带领下正式宣布投降!

随着他们的投降,马六甲城也正是于承顺十五年十月十八日正式回归伟大的大楚帝国!

而随着攻占马六甲城后,也意味着大楚帝国全面的,彻底的掌控了马来半岛(普吉山脉,克拉地峡以南)。

除了马来半岛外,大楚帝国还控制了马六甲海峡东端的寥内群岛,甚至还有一部分苏门答腊岛东部区域。

寥内群岛以及苏门答腊岛东部区域,之前都是柔佛王国的领土或其藩属国地区、

柔佛王国被大楚帝国所灭后,大楚帝国强势接管了所有原属柔佛王国的领土以及它的藩属国,比如占碑。

按照大楚帝国最近几年的论调:藩属国的领土是我的领土,藩属国的藩属国也是我的藩属国,这个范围还包括一系列前朝……理论上可以无限追朔。

所以,柔佛王国灭亡之后,柔佛王国不仅仅自身,其藩属国的领土自然而言的也就成为了大楚帝国的领土。

如果进行前朝追朔的话,这范围大概能够扩张到整个南洋地区,具体范围到那里,那就要看未来大楚帝国具体需要那里了。

总之甭管打不打,先把理由弄出来,以后要打的时候,也不用费劲找借口了,直接来一句收复领土就行。

而全面控制马来半岛以及寥内群岛以及部分苏门答腊岛东部区域后,也意味着大楚帝国彻底掌控了马六甲海峡东部区域。

如此情况下,哪怕苏门答腊岛上还有个亚齐王国以及其他一堆乱七八糟的土着小国,但是大楚帝国依旧能够充分保障自家船只在马六甲海峡的通航安全。

这对于大楚帝国的未来南洋整体战略乃至未来的印度半岛战略,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战争还没有结束呢,大楚帝国就已经开始在狮城(新加坡)大兴土木,准备在这里修建一个大型的军事基地。

这里,未来将会成为大楚帝国在整个南洋地区里最大的军事基地,不仅仅用来保障马六甲海峡的安全,还肩负着快速机动派遣兵力弹压整个南洋地区的重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