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三十二章 守备丙等师

第六百三十二章 守备丙等师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承顺十六年的上半年,对于大楚帝国而言算是一个比较难得的平静年份。

内部也比较平静,大楚帝国高层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政治动荡,也没有什么影响比较大的政策颁发,内部整体上还是延续了过去这些年埋头发展工农商的策略。

就连以往经常闹事的西南以及青康地区的土司们,也是因为被杀的差不多了,也没能继续闹事。

外部环境也算是比较平静的。

南洋地区里随着马来半岛战争的结束,并先后和葡萄牙东印度公司以及亚齐王国签订了停战协议后,大楚帝国在南洋地区的大规模战事也算是彻底结束了,后续虽然还有一些针对土着的小规模武装冲突,但基本上没有军方的参与,很多都是那些武装贸易公司自己搞事。

就和南洋贸易公司,三天两头在印度半岛搞事一样,十八芝贸易公司最近也是试图开辟南洋诸岛上的各地市场,比如吕宋地区,婆罗洲地区以及东印度群岛各地,开辟市场的过程里自然也少不了和当地土着乃是荷兰人爆发一些冲突,当地的各种‘海盗活动’最近极为猖獗。

但是这种事对于南洋海域而言很正常,海盗嘛,这本来就是南洋海域里的常态,要是没有海盗了那才不正常。

南方整体无事,而在西域,准格尔自从丢了哈密后,如今老实实的龟缩在吐鲁番一带,之前还试图派兵袭击哈密地区,破坏楚军的屯垦,但是自从被楚军骑兵打了几次伏击后,损失了好几千兵力后,准格尔人就彻底老实了……

而楚军这边,他们也是忙着在哈密以及后方的瓜州等地进行屯垦开发,在哈密等地区的大规模军事屯垦完成之前,楚军是不会轻易继续发动大规模的西进行动的,要不然后勤支撑不住。

准格尔和大楚帝国都相继停止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那么也就意味着西域地区的战事也算是平息了下来,剩下的顶多就是一些因为巡逻,刺探情报等引发的小规模战斗而已,但都影响不了大局。

因此在西域地区,虽然准格尔还和大楚帝国处于战争状态,但实际上目前西域无战事!

北边,漠北蒙古早已经被大楚帝国征服,并且受到大楚帝国的持续影响下,正在不断的归化融合。

根据帝国高层的乐观估计,在俄罗斯持续带来的庞大压力下,加上帝国已经多次对漠北方面三大部落释放了善意,多次表态愿意接纳他们认祖归宗,并承诺对三大部落的掌权者们一定的优待。

漠北蒙古三大部落如今已经越来越倾向于全面融入大楚帝国,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藩属而存在。

因此未来漠北蒙古三大部落极有可能以和平的方式彻底加入大楚帝国,成为帝国本土的一部分。

至于更北边的俄罗斯虽然持续试图向东扩张,但是目前有漠北蒙古挡着,而且俄罗斯人在远东地区的实力其实也就那样,能阻止动员的兵力都是小规模兵力而已。

那些游牧部落自己应对起来比较吃力,但是对于大楚帝国而言不值一提。

南边,西边以及北边的局势都比较稳定,这让大楚帝国迎来了一段比较难得的和平时期。

而趁着这个时间,大楚帝国陆军方面也是发起了新一轮的军事改革!

这一轮的军事改革,并不涉及到基础战术编制这些东西,更多的还是对指挥结构,兵力构成进行调整。

比如说目前的师级编制太多,导致高级将官也非常多,同时很多部队挂着师的名头,但实际兵力也就那么几千人而已,并且部分驻防内地的乙等师战斗力非常差。

此外陆军里有甲等师和乙等师之分,但是又有战备部队,常备部队,守备部队之分,同样是甲等师,但是因为战备和常备之分,继而导致了人员装备乃至待遇都不一致。

针对诸多问题,大楚帝国陆军准备对各甲等师以及乙等师进行整编,拟定把甲等步兵师的数量,从三十个降低到十五个,甲等骑兵师的数量从二十个降低到十个,再加上若干保持战备状态的野战炮兵旅、团;独立骑兵团;独立混成团等部队,预计总兵力为三十五万人。

上述三十五万兵力,将会被列为甲等部队,要求常年保持齐装满员的战备状态。

同时把部分降格的甲等师以及部分优秀的乙等师,列为新的乙等部队。

这些乙等部队,以步兵师为例子,保留所有军官、士官以及百分之七十的实际兵员,百分之三十的必要骡马,但是储备满编师的所有武器装备,并且附近地区要确保拥有足够紧急动员征召使用的民间骡马。

和旧式乙等师只专注于地方弹压,防御作战,因此大量兵员缺编,后勤辅助兵力几乎没有,骡马同样也没有不一样,新的乙等师是保留了所有的军官以及士官等骨干兵力,并储备武器弹药。

经过紧急动员补充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成为齐装满员,并具备机动能力,继而奔赴其他地区作战。

这种新式乙等师,其实就是这几年里陆军内部常说的常备师。

这些常备乙等师,拟定有二十八个步兵师,十二个骑兵师,十二个独立炮兵旅团等部队。预计总兵力为四十万人左右。

最后,大批被挑剩下的乙等师,则是被列为丙等部队,这些丙等部队将会撤销师级编制,各省守备司令部直接作为各省丙等师的指挥机构,以团为骨干编制,以营、哨为具体编制分别驻防各地方。

实际上之前很多乙等师也这么搞,同时各省守备司令部的司令,往往也是当地乙等师师长直接兼任的,不然的话,大家军衔都一样,很容易搞出矛盾了。

同时极大的压缩炮兵,后勤,骑兵等耗费较大的技术兵种的人员比例。

这些丙等师,将会成为彻底的地方守备部队,以驻防地方,弹压内乱,偶尔剿匪搜捕江洋大盗之类的,如果是边境地区的话,那么也可以适当加强火力配置配合正规军进行防御作战。

但是,除非遇到大规模战争,需要进行大范围的动员,不然的话这些丙等师是没机会跨地区乃至出国作战了。

这种划分,其实就是把之前几年陆军里已经实施的战备、常备、守备部队的名义直接敲定了下来,而不仅仅是口头上的称呼而已。

经过整编后,大楚帝国陆军拥有三十五万人的战备甲等师、四十万人的常备乙等师、以及四十多万人的丙等师,总兵力约为一百一十五万人。

不过真正能够拉出去打仗的,其实也就只有甲等师和乙等师,加起来大约七十五万人。

理论上,比之前的可作战兵力上百万少了一些,但实际上这也只是理论上而已,之前的时候很多乙等师看似能调动,但实际上也调动不了……很多乙等师早就沦为地方驻防部队了,下属部队都是这里一个哨,那里一个哨的分散部署……

一个乙等师分散驻防在几十个县的县城或交通要道里,想要集结起来麻烦不说,而且把这些驻防地方的乙等师兵力调走后,当地也就只剩下些许巡警了,撑死了就有少量的武装巡警,这万一闹出点什么事都应对不了。

而实际上,经过改革后,陆军能够动用的野战兵力比以往还要更多一些呢,同时战斗路也更强,陆军也能够集中人力物力把这些野战兵力打造的更加强悍。

这和战备甲等师的师属炮兵团在新编制里的变化就能够看的出来!

新的战备甲等师,其步兵师的师属炮兵团,直接按照甲等师的标准配置火炮,辖三个标准十八门制的的炮兵营,一共有五十四门师属火炮。

每个炮兵营下设三个炮兵哨。

每个炮兵哨辖六门火炮,分别是四门野战炮以及两门榴弹炮。

其中的野战炮以及榴弹炮,不同部队装备的火炮也不统一!

则是根据部署区域的气候、地理环境不同而进行区分,比如平原地区部署的徒步炮兵部队,野战炮是清一色的承顺十三年式115毫米标准野战炮,榴弹炮则是承顺十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

而在山地丛林等交通不便的地区所部署的部队,标准野战炮将会被替换为承顺十五年式115毫米山地野战炮,也称之为115毫米山炮;榴弹炮则是被替换为承顺十四年式150毫米轻型榴弹炮。

上述四种火炮,就是大楚帝国新战备甲等师的师属火炮主力,不同地形装备不同的火炮。

此外,骑兵师的炮兵团则是有所区别,骑兵部队的炮兵,属于非常特殊的骑炮兵,非常注重机动能力,因此骑兵部队的炮兵团下属的炮兵哨,所采用的都是专门的骑兵炮。

基本上骑兵炮哨,就是配属四门90毫米骑兵炮以及两门150毫米轻型榴弹炮。

师属火炮的变化,主要还是体现在步兵部队放弃了九十毫米野战炮,并进一步区分徒步炮兵以及乘骑炮兵。

而团属火力则是没什么变化,标准的步兵团所辖的炮兵哨,还是四门65毫米野战炮以及两门115毫米榴弹炮,这两种火炮都是服役多年,表现良好的步兵支援步炮。

上述六种火炮,一起构成了这一次军事改革里的所有师团支援火力。

并且这些火炮的性能,对比以往的旧款火炮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这几年大楚帝国的火炮发展,也随着十几年大楚帝国材料进步,加工工艺持续改进后有极大的进步。

如今装备的火炮,虽然看似口径没啥变化,称呼上还是115毫米野战炮之类的,但实际上和早期的同级别产品对比起来,已经有了极大的性能提升。

如承顺十三年式115毫米野战炮,这款火炮在保证了旧款火炮的有效射程,射击精度的前提下,极大的进行了减重,放列全重对比老款115毫米野战炮,至少轻了两百多公斤。

这两百多公斤的重量减少,就能这极大的加强了这种火炮的机动能力,并且因为重量的减低,能够让如今的115毫米野战炮,去承担一些以往90毫米野战炮才能够承担的快速机动支援作战任务。

还有承顺十四年式150毫米轻型榴弹炮,别看这玩意口径大,实际上这种火炮只有七倍身管。

因此重量很轻的,炮管重量只有两百多公斤,行列重量也不过八百多公斤而已,还没有115毫米标准野战炮的一半重。

这一系列的150毫米轻型榴弹炮也是凭借着机动能力以及打威力的优势,长期霸占着师级轻型榴弹炮的地位,成为了骑兵部队以及山地丛林部队里的师属榴弹炮火力首选。

哪怕楚军先后出过好几款不同的115毫米榴弹炮、130毫米榴弹炮等,都动摇不了这种火炮在复杂地形以及快速机动任务里的重要战术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多次实战里90毫米野战炮发挥不佳的影响,大楚帝国陆军已经在甲等师里率先全面撤装了90毫米野战炮,并以115毫米轻型野战炮,即115毫米山炮进行代替。

以往的90毫米野战炮虽然重量比115毫米野战炮更轻,但是威力还是太小,发射实心炮弹的时候,杀伤动能差了115毫米野战炮不止一个级别,在四五百米范围内都还好,但是炮击距离达到七八百米后,这种火炮的实心炮弹杀伤力就会急剧下降。

同时因为口径太小,所以发射榴弹的时候,其90毫米榴弹的装药量也少,爆炸威力实在不如人意。

怎么说呢,这种火炮在远距离的实心炮弹威力上不尽人意,发射榴弹也不咋地,至于三四百米的这种近距离火力虽然可以,但是……90毫米野战炮可是全炮重量上千公斤的大家伙,这都沦落到和只有区区几百公斤重的65毫米团属野战炮抢饭吃了,那要它何用?

怎么说呢,这种火炮在大楚帝国陆军里的战术定位很尴尬……完全对不住它那上千公斤的重量。

因为战术定位尴尬的缘故,在最近的西域以及南洋地区作战里,几种不同系列的90毫米野战炮的表现都不尽人意。

因此这一次陆军直接下了决心,把这玩意扔进历史垃圾堆里,进而用115毫米轻型野战炮,也就是115毫米山炮取代了它。

这也就是承顺十五年式115毫米轻型野战炮,陆军又简称之为‘115山炮’。

这款115毫米轻型野战炮是当涂火炮厂的作品,其口径虽然是标准的115毫米,但是倍径却是很有意思,是这个时代里很少火炮采用的十四倍口径。

这个倍径,刚好卡在了当地野战炮和榴弹炮之间,理论上来说,对于野战炮而言这个炮管太短,对于榴弹炮而言这个炮管又太长。

发射实心炮弹的时候,千米以上的远距离炮击威力以及精度都不太好,重量虽然比115毫米标准野战炮轻了一些,但是也没说比90毫米野战炮还要轻……

咋一看,似乎都是缺点!

但是,任何武器的性能好不好,都是要结合它的战术定位去看的。

而大楚帝国陆军的这种火炮,是给在山地丛林等在复杂地形,交通恶劣地区部署的山地丛林部队使用的。

威力上,得益于新型铜合金炮管技术的提升,这种轻型野战炮发射实心炮弹的时候,在千米以内的杀伤力依旧比较客观,至少比90毫米野战炮强多了……毕竟口径要大了一些。

至于千米以上的距离上……既然都是轻型野战炮了,还谈啥千米以上的炮击威力啊。

但是发射榴弹的时候,这玩意的威力可比90毫米野战炮强多了,这是115毫米榴弹和90毫米榴弹的直接对比,你看口径大小就知道谁的威力更大了。

而重量上,这玩意并不算重,在山地里虽然机动也不容易,但是再怎么样也比115毫米野战炮容易,基本上和原来的90毫米野战炮差不多。

综合上述,大楚帝国陆军才用这款火炮,取代了90毫米野战炮在山地部队里的战术定位。

115毫米轻型野战炮说是野战炮呢,但其实更不如说可平直发射实心炮弹的榴弹炮,这也是陆军内部,专门为这一款火炮,取了个‘山炮’简称的原因。

而在平原地区的部队里,因为交通不存在什么问题,陆军方面直接通过加大115毫米标准野战炮的装备数量来解决问题,反正新型115毫米野战炮的重量而已有所降低,机动起来更加容易了,一定程度上能够取代以往90毫米火炮的战术定位。

最终结果就是,大楚帝国陆军用当涂火炮厂研发生产的承顺十五年式115毫米轻型野战炮,直接取代了各型号的90毫米野战炮以及本来数量就不太多,只装备了一部分后楚军就发现不太好用的旧式十二倍身管的115毫米榴弹炮。

师属炮兵火力上的变化,整体上来说是朝着口径大型化发展,这也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战术以及技术需求。

毕竟榴弹已经成为了大楚帝国陆军里不可或缺的重要弹重,一款火炮发射榴弹的表现如何,已经成为了陆军衡量一款野战火炮的重要性能标准。

唯一没什么变化的,估计就只有65毫米野战炮了!

这玩意在楚军里是正儿八经的长青树,从伏牛山时期一直到现在的承顺十六年,其款式从铁铸火炮,再到早期的低水平青铜火炮,再到采用更先进工艺生产出来的铜合金火炮。

65毫米野战炮一直在持续改进,但是其战术地位却是没有收到丝毫的影响,一直都是大楚帝国陆军里的团级部队首选火炮,哪怕是更加轻便的115毫米轻型榴弹炮都动摇不了该款火炮的战术地位。

哪怕这种小口径野战炮,使用榴弹的时候不咋地,毕竟口径太小,榴弹装药量不足,威力不大,但是在中近距离作战的时候,那威力是没的说的,楚军最喜欢用这种火炮对数百米外的敌军大急速射,一分钟可以打出去好几发炮弹。

等到敌人靠近了,直接换用霰弹,直接化身一把大口径喷子……能横扫前方一两百米范围内的有生力量。

再加上这玩意射速还特快……基本能够做到和滑膛枪的射速相当。

除了攻坚能力不咋地,远程炮击能力差一些,楚军里的六十五毫米野战炮系列没什么明显的缺点,要机动有机动,要火力有火力,射速快,展开也很方便。

但是,要求一款团属火炮具备攻坚以及远程炮击能力,这本来就是很扯澹的要求。

所以,你能够在所有驻防楚军的地方里,都能看见这一系列六十五毫米火炮的身影,而这款火炮之所以使用这么多,更重要的还是机动能力真的很好!

在战场上,作战状态下的该款火炮,随便两个炮兵直接推着就能进行紧急机动,可以很方便的伴随步兵一起推进,或者逃跑……

如果是埋伏作战或者防御作战什么的,哪怕没有路的地方,都可以直接让士兵们扛着上山头进行部署。

行军的时候,骡马不够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单马挽拉,或者你让几个士兵充当骡马直接去拉炮也凑合着能用。

如果地形复杂的地区里行军,实在没办法拉着走,你还可以直接把把火炮给拆了……然后用托马进行驮运各零部件。

如果连托马都没有……你还可以让几个士兵分别扛着这些拆分后的零部件行军!

这破玩意还特别便宜……百来楚元就能采购一门……打起来的时候楚军的团属炮兵们根本不心痛,很多时候都是暴力使用各种急速射……等打完仗,火炮报废了直接领新的就行了。

反正是铜炮,还能回炉重造呢。

而这种优秀火炮,别人也能够看的出来,之前明军也好,东掳也好都大规模防止过这种火炮。

如今准格尔人也不例外,甚至海外一些具备自己造炮能力的土着国家或荷兰人等,他们或多或少也彷制了这款火炮。

不过他们没有大楚帝国成体系的材料研发以及生产技术,也没有精湛的大型水动力机械的加工能力,因此他们彷制出来的六十五毫米野战炮性能远不如楚国自行生产的。

82中文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