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三十三章 铁肋木壳船江宁号

第六百三十三章 铁肋木壳船江宁号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趁着内外稳定,大楚帝国陆军方面完成了陆军的整体框架上的改革,把前几年就已经实施存在,但是没有正式名义的战备、常备、守备三级部队进行了正式化。

由此建立起来了战备甲等师,常备乙等师,守备丙等师的三级陆军组成体系。

进一步更好的运用有效的军费,以完成更多的作战任务,并更好的完成。

毕竟陆军的军费虽然多,但是养着一百多万人也是亚历山大……为了节省军费,陆军方面都是普遍性的进行军事屯垦,哪怕是没有条件进行军事屯垦的地方,也会让所在的部队种菜养猪养鸡,为的就是减少粮食上的费用支出。

你可别觉得只是省点粮食钱,不值得这么兴师动众,但实际上这年头养军的费用里,大半开始其实都是人员以及骡马开支,包括人员薪资以及补贴,还有人吃马嚼伙,也就是伙食费用。

这一百多万人再加上几十万匹骡马,这伙食费可的什么枪炮贵多了。

枪炮这些东西,也就是刚开始的时候采购花钱,而且枪炮的价格一向来都不算贵。

一门115毫米标准野战炮才五六百楚元而已……还没炮组半年的人员开支多。

同时枪炮的后期日常使用过程里,其实耗费不多,顶多就是一些训练使用的弹药费用而已。

非作战期间,装备的损耗率是很低的,不至于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整体损耗水平也非常低。

一门前装铜合金火炮,如果你大规模作战,保养得当的情况下,能用几十年呢……

而且你还不用担心十几二十年后不能用了,因为枪炮的寿命不是以时间来计算的,而是以身管寿命来计算的。

一门青铜火炮,你持续作战打出去一千发炮弹后,那么只装备了几个月那么也要报废了,再不济也要减装药使用,因为发射了这么多炮弹后,炮管的强度已经不足了,继续正常装药使用的话,有炸膛的风险。

当然了,这是不考虑装备更新换代的前提下,如果是原时空里,前装滑膛炮时代用几十年不过时也很正常,但是在大楚帝国这边嘛,以大楚帝国目前的工业推进速度来看,几十年后估计都能进入速射炮时代了……再怎么样也能进入后装线膛架退炮时代。

所以楚军里的装备更新换代可能会比较快,但是这是另外一回事了。

整体来说,和平时期的装备损耗率是比价低的,同时这年头的枪炮技术水平也就这样,都是傻大粗的玩意,保养维护都很方便的,不像是后世的那些坦克飞机一样,维护起来很麻烦,耗费也高。

倒是海军那边的战舰,维护保养起来耗费比较大,尤其是木制战舰不好好保养维护的话,不用几年就能变成一堆腐朽的木头!

所以,海军哪怕是在和平时期里的维持费用也是非常高的,哪怕水兵们不训练,躲在港口里天天无所事事,但是停泊在港口里战舰的常规维护保养也花钱的很。

而陆军方面就没这么多的担心了,火炮这东西撑死了就是给火炮防锈,然后在轴承里加点润滑油就完事了。

火枪也是差不多,弄点枪油擦一擦就差不多了。

日常来说,陆军的最大开始还是人吃马嚼。

所以,陆军方面才会大张旗鼓的在各部队都推广军事屯垦,种菜养猪养鸡鸭,以节省伙食开支。

效果也非常不错,大规模的军事屯垦,也是大楚帝国陆军能够在有限的军费里,维持大量的兵力。

不过饶是如此,陆军的军费压力依旧非常大。

如今进行三级编制,陆军的一大目的就是在有限的军费里,获得更强悍的战斗力,或者说,就是把资源进一步向战备倾斜,让战备部队具备更强悍的作战能力,然后留用这些战备部队奠定战场上的军事优势。

把钱花在刀刃上!

这是陆军最近几年内部持续改革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对此,罗志学也很支持陆军内部的自我改革。

不怕你瞎折腾,就怕你坐吃山空混吃等死。

瞎折腾,折腾出问题了,那么解决问题就是了,而且还可以通过小范围试点的方式来控制问题,先用小规模的部队进行试验,试验效果好了再推广到更多的部队,最后才是全军推广,就和之前的战备部队、常备部队的模式一样。

但是不折腾,就一直这么固守自封,等到有一天发现敌人变强了甚至超过自己的时候那么可就完蛋了。

而到时候想要改,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改得了的。

罗志学不希望看见陆军故步自封,同样的他也不希望看见海军自我约束,而是要积极的进行创新,在国内工业技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持续探索发展更好的战舰以及更先进的战术。

这也是罗志学直接批准了几十万的额外专项经费,让海军去搞铁肋木壳船的缘故。

得到大楚帝国皇帝罗志学的支持,海军的铁肋木壳船的研发进度非常快!

海军舰政部很快就根据了众多厂商,尤其是大冶钢铁公司以及负责加工大型熟铁零部件的大冶重型机械公司所提供的各项铁零部件的材料新能,进而在承顺十六年六月份完成了第一艘铁肋木壳船试验舰的设计。

这艘试验舰并不大,设计排水量只有六百多吨而已,战术定位也只是一艘护卫舰,而不是更大的巡洋舰甚至是战列舰。

这艘试验舰,将会全面采用铁料作为主要的承重部件,比如船肋、横梁框架等,然后在铁制的承重框架上铺设木壳、木夹板以及上层建筑。

为了减小技术难度,降低研发风险,除了承重结构大量采用铁料外,其他方面还是变化不大,部署的火炮以及船型等依旧采用了原有护卫舰的诸多设计。

简单来说,这艘试验舰,对比大楚帝国海军正在建造并使用的其他同级别护卫舰而言,只有承重结构材料上的区别,其他的变动基本不大。

初始设计完成后,海军舰政部把设计方案递交了上来,罗志学看过后也没有进行太多的干涉,更没有对其中的一些设计细节进行干涉。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是罗志学的一贯方式,他很少干涉下属官员们的专业领域里的具体事项的。

别说这艘试验舰了,就算是陆军改革这么大的事,罗志学也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更不会过多的干涉具体事项。

他可不认为自己拥有了后世的些许知识,就会比这个时代的专业人才更加聪明,考虑的更加周全。

甚至在陆军的线列战术研究上,如今的罗志学其实也不如陆军里的那些专业将领了,人家天天琢磨着研究这些玩意,可不是罗志学依靠后世的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来个脑袋一拍就能够想出更好的办法的。

因为很多事情都不是说你觉得好就好,更不是后世更先进的东西就一定后。

以大楚帝国的目前的技术水平,罗志学就算提出来什么陆海空三位一体,步坦协同之类的战术思想也没什么用处啊。

战术这东西,并不是先进的就是好的,而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海军搞铁肋木壳船也是一样的,罗志学心里很清楚钢铁战舰更好,哪怕只是在木壳外面铺设熟铁装甲也更好,但问题是技术水准限制啊。

全钢战舰不是说搞就能够搞出来的,材料的加工,零部件的组装、焊接等等,还有最关键的动力等因素,都不是说想要搞就能够搞出来的。

如何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做出来更好的铁肋木壳船,才是大楚帝**舰领域里最重要的。

没有干涉太多的罗志学,很快就批准了海军这艘试验舰的建造计划,并亲自命名为江宁号。

江宁县,也是大楚帝国国都应天府下属的县,同时也是应天府府治所在,更是大楚帝国国都所在。

罗志学直接以国都所在的县辖区作为这艘试验护卫舰的名字,可见对其的重视。

海军方面在设计方案得到了罗志学的认可后,迅速展开了建造工作。

不过,这种试验舰的建造工作还是非常的麻烦,并且预计时间也会比较长,和现在建造成熟的纯木质护卫舰完全不一样。

现在大楚帝国建造一艘护卫舰,在建造船只所用的木料提前准备好的情况下,整个建造过程很短的,松江海军造船厂只需要大半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够完成施工并下水,然后舾装以及试航几个月。

从铺设龙骨再到完整状态正式交付海军服役,一艘护卫舰所需要的时间也就一年多左右。

这还是正常生产的时间,如果是加班加点,抽调更多的工人加速建造的话,那么这个时间还能再缩短几个月,大半年时间就能够完成建造并交付。

但是江宁号护卫舰却是一艘全新类型的战舰,它的建造没有先例可以效彷,从设计图纸再到施工过程,甚至就连该怎么施工都需要反复琢磨去钻研。

这里头,有大量的从零到一的技术难题需要去突破呢。

这,还仅仅是造船厂方面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并不包括建造船只所需要的各种熟铁零部件。

大量的铁制零部件的生产工作,是交由大冶重型机械公司所生产,他们在去年开始就已经开始进行相关的技术研发,专研如何更好,更好的加工锻造大量的铁制零部件。

倒是熟铁原料不用太担心,大冶钢铁公司的熟铁产量非常大,并且还处于快速增加当中,就一艘试验舰江宁号护卫舰所用的那点熟铁材料,对大冶钢铁公司而言完全不值一提。

你要知道,大冶钢铁公司在承顺十五年的时候,熟铁产量就已经达到了八千吨,而今年这个数字预计能够增加到两万吨。

产量是非常大的,而实际上大冶钢铁公司目前的生产的熟铁,主要供应的并不是造船业,而是各种类型的机械行业。

区区一艘试验舰,撑死了也就用个一两百吨原材料而已,这还得算上报废率……实际用料更少一些。

毕竟你总不能让一艘标准排水量才六百多吨的船只,直接用六百吨的船体材料吧……会浮不起来的……

所以,原料问题不大,技术难点在于如何加工这些原料,让其达到设计需求的性能。

造船用的铁肋,可不能直接使用含碳量太低的熟铁,熟铁之所以是熟铁,就是因为含碳量太低,而含碳量太低的话,就会比较软,缺乏硬度。

因此大冶钢铁公司会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在生产过程里会控制熟铁含碳量的比例,进而生产出来含碳量不同的铁产品来,一般来说主要生产含碳量比后世标意义上的低碳钢稍微低一些的熟铁,兼顾可塑性方便加工,还能保证一定的硬度,在大楚帝国工业界里也被称之为软钢。

至于含碳量更高的中碳钢或高碳钢,其实大冶钢铁公司也能直接生产出来,但问题是生产出来难以进行加工,只能直接生产铁铸件,而铁铸件性能往往不咋地,太脆太硬。

含碳量高到一定程度,那就是没啥用的生铁了。

大冶钢铁公司所提供的就是含碳量稍微高一些的熟铁,即软钢。

不过即便是软钢拥有一定的加工性能,然而对于大冶重型机械公司而言依旧难度非常大,主要是造船用的软钢零部件都非常大。

这对加工设备的要求非常高。

这对于以及处于水动力机械设备的大楚帝国工业界而言,加工这些大型零部件难度非常大,如果数量少的话还可以慢慢搞,不惜成本的搞,然而造船用的材料所需要的零部件可多了去……

这意味着需要工业化量产,生产的成本不能太高。

这就很麻烦了!

大冶重型机械公司那边从去年开始就开始研究,试图解决相关的技术难题,但是到目前来说,进度并不顺利。

后续怎么解决,什么时候能够解决,那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

当然了,即便是目前不能解决工业化量产的问题,他们依旧能够通过一些土办法搞出来少量的造船用的大型零部件供应给军方。

只不过价格非常贵而已。

就和之前他们生产一些特定,订单数量极少的大型零部件一样,同样也是通过一些土办法去搞,搞是能够搞出来,但是成本就特别高,产量也低。

大冶重型机械公司所面临的问题,松江海军造船厂也了解一些,但是这和他们造船厂也没啥关系。

松江海军造船厂作为承接了江宁号护卫舰建造订单的造船厂,他们只负责造船本身,严格上来说有点像是一个组装厂!

至于零部件本身,尤其是大型铁锻件这种东西……拜托,那真心不是他们的业务范围。

你让他们搞大型铁锻件,就让他们直接生产战舰上所需的舰炮一样,专业不对口……

松江海军造船厂也没管人家大冶重型机械公司这么搞出来的零部件,反正等到第一批零部件抵达后,他们就开始了正式的建造工作。

承顺十六年八月二十七日,前期筹备了大半年的铁肋木壳船试验舰,即江宁号护卫舰正式在松江海军造船厂里的十二号干船坞里铺设了龙骨,开始了建造过程。

海军方面对此也比较重视,海军舰政部造船司司长林亮泽海军少将以及其他海军技术军官们都参加了这一艘试验舰的开工仪式。

海军舰政部,尤其是造船司方面对江宁号护卫舰非常重视,造船司的那些人一直都是想要搞出来更大,性能更好的战列舰来。

但是因为材料的限制,嗯,也就是木料的限制导致难以成行,尤其是超大吨位的木制船只的船肋,这破玩意根本无法解决。

适合的船肋木料本来就不多,而吨位越大的木船,对船肋木料的要求也就越高,对树木种类、年份、大小、晾干时间等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以大楚帝国的地大物博,再加上南洋各地的木材产出,然后辅助一些后期的人工干预的方式让木料获得弯曲角度。

几百吨,千把吨的船所用的船肋材料勉强还能够满足要求,但是两千多吨甚至三四千吨的战舰所用的船肋木料就太难搞了。

再加上大吨位船只对承重的能力要求更高,纯木材料制造战舰其实已经不行了,哪怕是现在大楚帝国里的木制战舰,其实内部也使用了大量的铁制零部件,比如各种连接结构很多都是铁的。

想要建造吨位更大的战舰,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扩大铁料的使用规模,这也是当初海军舰政部提出铁肋木壳船的直接原因。

这,其实也是造船技术发展的一个自然过程。

因为船只越造越大,为了满足结构强度等条件,造船的过程里不断的增加铁料的使用。

而越用越多,那么铁肋木壳船很自然就出现了。

再往后,那就会顺理成章的发展到全钢战舰了。

海军舰政部,如今就指望着江宁号护卫舰能够顺利造出来,并且达到设计的性能。

如果获得了成功,那么海军舰政部立马就会上马全新一代的战舰设计以及建造工作,从战列舰再到巡洋舰还有护卫舰,将会陆续铺开。

尤其是战列舰,舰政部那边可是有着三千吨超级战列舰计划的!

作为造船的设计师,这些人在设计建造了两千五百多吨的广州级一等战列舰后依旧还不满足,他们想要建造更大吨位,装备更多火炮,更大火炮的战列舰。

这些海军舰政部的人,对大吨位战舰的追求永无止境。

不仅仅是舰政部这些追求技术的人在指望着江宁号护卫舰的成功,海军的其他人同样也在追求着江宁号护卫舰的成功。

如果江宁号能够建造成功,这不仅仅意味着能够建造更大吨位的战舰,实际上这对于目前的大楚帝国海军整体战略发展而言没啥太大的意义……因为从综合性价比而言,目前两千多吨的一等战列舰看似战斗力强悍,但实际应用上远没有一千多吨的三等战列舰更好。

这也是大楚帝国海军只少量建造一等战列舰,但是却大量建造三等战列舰的缘故。

一等战列舰,那就是个追求技术,性能极限的大玩具,海军强大的象征,充当各舰队的旗舰就很好用。

但是打仗……那是三等战列舰的事!

实际上,日常使用更多的也不是战列舰,而是巡洋舰以及护卫舰。

尤其是只有几百吨级别的护卫舰,这东西才是大楚帝国海军日常里使用最多,实际发挥作用最大的舰种。

所以,哪怕是舰政部那边能够搞出来三千多吨甚至四千多吨的超大型战列舰,海军出于实际考虑顶多也就建造少量几艘,然后仍在那里充当海军的一面旗帜。

而建造更多的还会是那些一千多吨的三等战列舰乃至大几百吨一千吨左右的巡洋舰或护卫舰。

这有涉及到了成本问题。

不仅仅是造舰成本,还有后期维护成本以及人员成本。

如何在有限的成本里完成任务,以便让有限的军费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是海军高层们最关心的问题。

而铁肋木壳船,这让海军方面看到了降低成本的可能性。

众所周知,木制风帆船只的主要成本,主要是船体、火炮以及帆装。

火炮和帆装,这是属于另外一个话题了,只说船体的话。

船体的成本主要来源于木料,而建造军舰所用的木料可是很贵的,木料的成本占据了船体成本很大的一部分,并且来源还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材料来源的限制又进一步推高了木料的价格。

毕竟木料供应有限,需求却是越来越大,这自然而然会推高造船木料的价格。

因为造船业的繁荣,大楚帝国里的造船木料的价格,比十年前最少涨了两倍,这是很恐怖的数据。

但是如果能够用铁料大规模代替木料的话,那么未来光是材料钱就能够节省一大笔。

82中文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