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四十章 小冰河的威力

第六百四十章 小冰河的威力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按照后世普遍的观念,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出现在十八世纪的六十年代!

但是实际上蒸汽机出现并应用的时间还要更早一些。

可用于矿山抽水,还处于最初期时期的工业用蒸汽机,即纽可门蒸汽机,在十八世纪初就已经发明并开始应用了……但是这并没有带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所以……蒸汽机的发明并应用,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是什么?

一种以后是目光去看很简陋的手工纺纱机:珍妮纺纱机!

这玩意直接把纺纱工的生产效率提升了数倍甚至数十倍之多,再加上之前就已经发明的飞梭织布机,直接让纺织产业瞬间爆炸。

这种生产效率的爆炸式提升,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更不是蒸汽机所能带来的。

蒸汽机,这玩意说白了也就是个动力来源而已,和水动力,畜动力没啥本质区别。

珍妮纺织机的发明为什么能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因为它带来了纺织产业的爆炸性发展,而纺织产业的发展,又直接带动了机械化生产的浪潮,带来了更多的工业化产品的需求,比如说各种机械设备。

然后各种机械设备就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让整个生产体系迅速的进入了机器生产的时代!

而大量的机械设备的出现并应用,也促使人们想要获得比水动力更加稳定、更加高效,限制更小的稳定动力。

蒸汽机这个时候,才迎来了它真正的春天!

经过瓦特改进后的蒸汽机,最终取代了水动力,成为了工业动力来源,由此拉开了蒸汽机时代。

大楚帝国的工业发展,其实和后世原时空的工业发展过程很类似。

都是以纺织业为起点,然后引爆整个工业体系的迈入机械化生产,大幅度提升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

不同的是,原时空里的纺织业大爆炸,充满了偶然性以及市场的自发引导。

而大楚帝国里的纺织业大爆炸,纯粹是官方引导并推动的结果。

大楚帝国成立初期,甚至还没有走出湖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研发各类纺织机械,并且极力推动纺织机械化设备的推广应用。

最终有了汉天纺织公司,然后又有了民间的苏秦纺织公司。

新式纺织业的出现,凭借着巨大的生产效率而带来的低成本,瞬间就击垮了传统纺织业,然后如同出笼的猛虎一样,短短几年内就在华夏大地遍地开花,并且大量出口,成为了大楚帝国的拳头出口商品。

甚至因为帝国纺织业的强势倾销,直接导致了各国土著对大楚帝国的商人封锁市场以自保,为了保护国内纺织产业的利益,大楚帝国高层毫不犹豫的就发动了一连串的南洋战争,把整个南洋掌控在手中,现在还琢磨着在印度那边打仗,就是为了给帝国的机制布保驾护航!

纺织业的爆炸式发展,不仅仅带来了机械化生产,更带来了战争!

这就是为什么区区纺织机的发明并应用,会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端的缘故,这破玩意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影响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种发明!

在大楚帝国内部,纺织行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仅让大量资本进入其中,也吸纳了众多的人口就业,而且纺织行业更是变成了工业发展的动力引擎!

纺织行业所带来的大量上下游产业的需求,直接拉动了大楚帝国各行各业的发展。

纺织业需要更多更好的机械设备,纺织业需要更多更好的运输工具,纺织业需要更多更好的道路桥梁以及厂房等基础设施,纺织业需要更多更好的……

如今的中大型的纺织工厂,清一色的水动力设备,这些水动力带动的纺纱机以及织布机,以手工时代里无法想象的效率生产着布匹。

这些机械设备怎么来的?

自然是那些机械工厂生产的。

这些机械工厂怎么生产的这些设备?自然是需要材料以及更好的加工设备,也就是工业母机

工业母床,推动了汉天机械公司为代表的一系列先进机床设备的研发企业,也推动了大冶钢铁公司为代表的一系列原材料生产研发机械的发展。

环环相扣,彼此交叉的需求,最终导致了大楚帝国目前的机械化生产。

而已经大规模应用机械生产的大楚帝国,其实在蒸汽机发明并应用之前就已经进入了工业革命的阶段。

现在,罗志学就要给大楚帝国的工业革命再加上一个助推器:蒸汽机!

罗志学已经能够预料到工业级大规模使用蒸汽机后的会出现的盛况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也比任何一个人更加期待蒸汽机的大规模应用!

承顺十六年十月二十日,大楚帝国邸报上正式刊登了关于扶持蒸汽机研究以及应用,进一步推动机械化生产的诸多扶持性政策的报道。

不过很多人对此没啥太大的感觉,毕竟蒸汽机这玩意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呢,哪怕是机械行业里的其他企业,这个时候想要涉足蒸汽机行业也是不太可能的。

倒不是说不能搞,而是搞不起……

蒸汽机的工业化量产是一项极其庞大的工程,需要庞大资金以及技术能力的支撑,寻常机械公司根本搞不定。

即便是当涂机械公司、广州机械公司、天津机械公司他们想要搞,自身资金虽然庞大,但是也需要向财务银行申请专门的贷款,而且贷款的数据可不小。

而应用方面,除了矿物企业尤其是煤矿公司比较关注外,也就只有一些远离河流,没办法有效利用水动力的公司比较关注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其实真正没有河流的地方真心没多少……毕竟水动力设备也不是非要大江大河才能驱动的。

小河其实也是可以的,有适当的引水渠,落差足够,哪怕是小河也能够修筑堤坝,然后作为动力来源使用。

而小河在华夏大地里可就太多了。

这也是水动力设备能够滂湃发展的缘故,水动力看似有地理上的限制,但这种现实比人们想象的要小的多。

以县级区域而言,很少说一个县里,连一条小河都没有的……大楚帝国早期里,以官办资本主导建立的一大堆府、县级地方财政投资的地方小型机械厂,这些生产日常使用农具,工具,炊具的小机械厂,清一色都是建立在河流边上。

这也是三大进军蒸汽机行业的三大机械公司,不约而同的把目标都放在了矿物企业,尤其是煤矿企业上的缘故。

随着蒸汽机行业的扶持发展政策制定完毕后,罗志学也就把注意力暂时的从蒸汽机进行了转移。

蒸汽机行业虽然重要,不过也只是庞大帝国诸多事务的一部分而已,罗志学不可能长年累月的把时间都耗在这上头,这能够持续关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已经算是很夸张了,也足以向帝国官员们表示自己重视蒸汽机的态度了。

当官员们知道了罗志学的重视态度后,那么接下来的事情自然有这些官员们去处理。

哪怕这些人不知道蒸汽机到底有什么用,具备什么样的战略意义,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在扶持发展蒸汽机上费劲心思。

迎上嘛,很正常!

十月下旬,初步结束蒸汽机等事务后,罗志学又恢复了日常的工作以及生活作息时间。

平日里就是开个早会,然后批阅文件,然后接见一些高级官员,召开一些专项会议。

间隔五六天时间,罗志学也会给自己放个假,开完早会后就不做其他事,而是返回后宫里陪一陪后妃以及子女。

当然,还有皇家乐舞团的舞蹈他也经常去看。

皇家乐舞团那边,已经编练了不少采用新式服装的舞蹈,看起来颇有新意,有时候看到兴起了,罗志学还会亲自下场指导她们的舞蹈动作,为帝国的舞蹈文化的发展做出一部分贡献。

后宫里的其他妃子们,逐渐也听闻了乐舞团的新舞蹈服装,然后也弄来了样式或者干脆直接把成衣都要过来,然后穿上给罗志学品鉴。

罗志学对妃子们自觉追求更高的艺术审美,更好的服饰文化的举动也表示了默许。

如此久而久之……就连一向来端庄的王皇后,在侍寝的时候偶尔也会红着脸穿上被她之前视为伤风败俗的各式新式服装。

这让罗志学不得不感叹,不管什么时代,人们对美的追求都是一样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看着王皇后穿着一些在她自己看来奇奇怪怪的衣服也挺有意思的,也能让罗志学重新焕发对这个算是一路共享福过来的妻子的一些激情。

连王皇后都不情不愿的接触了这些新式衣服,这意味着大楚帝国的女性服饰文化改革,已经在后宫里形成了小规模浪潮。

罗志学大胆预测,不久的将来,这种服饰文化改革会逐渐外传。

先是传入那些有资格入宫,能够接触到后宫嫔妃的权贵女眷,再到普通中上层女性,再传入普通人家。

这种由上而下的改革,在大楚帝国里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好的有,不好的也有,也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种现象的好坏。

在大楚帝国开始掀起蒸汽时代革命的时候,大楚帝国也迎来了寒冬时节,在罗志学的感觉里今年的冬天比往年似乎要更冷一些。

这十多年里的时间里,已经让罗志学深刻见识到了这个时代的冬天要比后世更冷一些。

这年头连南边的广州都能下一场大雪给你看……

而在江南地区里的金陵城,每年冬天的时候都会有一段漫长的大雪纷飞的严寒时期,尽管温度不会和北方那样动不动就零下几十度,但是大雪纷飞这种事对于江南地区而言也是算很冷了。

小冰河时期的冬天要更冷,这其实不算什么……

真正的问题是频繁的极端,反常天气!

比如雨季的时候该下雨不下雨,不是雨季的时候却是突然来一场持续好几天的暴雨……

于是乎就导致了要么干旱,要么洪涝……尤其是春耕和夏忙时节里的反常天气,会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麻烦。

大楚帝国每一年里都有或多或少的地方遭到极端天气,或是极端的严寒,或是持续的干旱,或是泛滥的洪涝,进而导致当地粮食减产乃至绝收。

导致大楚帝国每年都会在救灾赈济上投入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而为了救灾而生的‘以工代赈’更是十多年来从来没有停过,并且规模一直都保持着比较大的规模。

今年的冬天寒潮似乎更严重一些,罗志学看着窗外不断飘下的鹅毛大雪,不用任何人告诉他,他都能知道今年肯定会有不少地方遭到雪灾的影响。

不过他担心的也不是所谓的雪灾,对于主要种植小麦北方地区而言,冬天下雪多反而更有利于来年的丰收,寒冬时节里,积雪可以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天气里,保暖土壤,积水利田,还能抑制虫害。

瑞雪兆丰年嘛!

哪怕是在中南部地区里,不少地方也会在冬天里种植冬小麦,下雪同样有好处。

至于更南边的稻米种植区,大冬天里可不会种稻米……一般都是春天后才开始耕种。

纯粹的变冷一些,某种程度上对大楚帝国的粮食生产,尤其是小麦生产还有好处呢。

至于说更冷的天气冻死人这种事……这些事情其实都是小事……哪怕在后世里这种事看似很庞大,但是在十七世纪的今年,哪怕是大楚帝国里,哪怕是寻常冬天都会有大量无家可归或御寒衣服不够多的人,体质虚弱的人被冻死……这是常态。

早年刚开始的时候,罗志学还会为某个地方上报的严寒天气中冻死多少人而皱眉。

但是现在……他看到类似的报告是,如果冻死伤数字不是太夸张,一般他都直接略过,转交相关部门正常处理就行了。

不过今年的冬天更冷,这哪怕是在小冰河时期的现在里也算得上是比较反常了,这让罗志学有些担心来年会不会遭到大规模的极端反常气候。

毕竟极端气候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还跟着一连串的关联反应。

罗志学担心几个月后就成为了现实!

随着承顺十六年的冬天,在严寒中度过后,第二年的春天里,本该下雨的不少南方地区时候却没有下雨!

承顺十七年一月,南方众多地方相继报告,当地的降雨量不足往年,以至于春耕播种水稻困难。

其中以江西地区为甚,其中的几个最严重的县,从去年夏天开始甚至就没有下过雨,就连去年冬天的大范围降雪也完美的躲过了这几个县。

当地当地官员报告,当地的很多河流水位已经严重下降,本来有的若干灌溉用的蓄水湖已经干枯。

江西巡抚甚至报告,持续的大范围干旱,已经让当地的河流大动脉赣江的水位已经远不如往年,就连鄱阳湖的大片外围湖面已经消失,只剩下一片干裂的湖床。

这种程度的干旱,已经超过了江西当地持续多年修建的水利设施的抗灾能力,江西巡抚在奏折上,已经用非常严肃的语气正式向金陵方面申请大批资金以及大批水利用具,以缓解当地的旱情,尽可能的保住春耕。

同时也在给金陵方面示警:今年江西方面的粮食产量将会大幅度减产,如果不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将会导致大面积的饥荒!

看到报告后,罗志学忍不住叹气,自己努力了十几年埋头修建各种水利设施,但是还是扛不住这种极端反常天气。

小冰河太尼玛坑了!

过去的十几年里,罗志学通过各种方式,比如以工代赈以及三次的农业发展五年规划里的基础建设等,在全帝国范围内修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

包括修建蓄水湖泊、引水渠、打水井等诸多措施。

都是为了和小冰河时期的极端反常气候进行斗争,尽可能的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

不过在缺乏现代工程机械的当代,施工能力其实也很有限的,不可能和后代那样随便几台挖机再加上些许渣土车,就能完成大量土方的施工。

在只能依靠锄头、扁担箩筐,所有工作都只能人工完成的时候,基础建设的能力其实很有限,哪怕看似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花了好几年时间挖出来的引水渠,但实际效果还不如后世随便拉一支工程队来干十天半个月的。

江西当地的水利设施也不例外,对比其他封建王朝而言,江西当地的水利设施已经远远超过,这种超过都不是超过些许,而是数倍的超越。

然而遇上这种去年夏天开始就不下雨,一直等到如今春天了,竟然还不下雨的极端天气还是扛不住啊!

江西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今年的粮食大范围减产已经成为定局,哪怕大楚帝国组织大规模的抢救,但是当地连河流里的水都没有了……紧急调拨水车过去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当然了,该抢救的还是要抢救,金陵方面该给的资金以及各种工具也不会少,能保住多少粮食产量就尽可能的保住多少。

但是,现在对于罗志学乃至帝国高层官员们而言,现在的核心问题已经不是抢救当地的粮食产量的,反正也救不回来多少……

老天爷长时间大范围的不下雨,你奈之为何?

现在的问题是,该如何解决粮食大规模减产后的赈济问题。

一方面是粮食减产乃至绝收导致的农民收入下降问题。

另外一方面其实更重要,那就是当地大面积的粮食减产乃至绝收,将会导致当地的粮食供给失衡,大面积的缺粮会导致大规模的饥荒。

一旦饥荒出现,那么麻烦就大了。

大规模的饥荒是会形成大规模的饥民潮,毕竟人们都不想活生生饿死……他们为了求活就会外出逃荒。

大规模的流民就是这么来的,而大规模的流民很容易就演变为起义军或叛军等等,到时候祸害的就不是几千几万人了,而是数百甚至数千万人口都会受到牵连。

就和明末时期的陕甘地区的持续动荡一样!

大楚帝国是建立在明王朝的尸体上的,后续自然也对明王朝的灭亡因素进行各种详细的研究,以吸取教训并作出改变。

而因为天灾**导致的大规模饥荒,就是大楚帝国最为看重,并且也是最为警惕祸乱根源。

在大楚帝国的高层眼中,他们宁愿在对外战争里一败涂地,失地千里……也不愿意看见腹地省份陷入动荡之中。

外战失利,撑死了割地赔款,只要给帝国一些时间缓过气来,迟早能打回去。

内部失控,那可就真完犊子了。

因此大楚帝国高层,不管是罗志学这个皇帝,还是那些高级官员们,一个个都非常警惕这种内部失控的事情。

而能够导致内部失控的原因,除了野心家叛乱外,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自然就是天灾**导致的大规模粮食减产,继而形成饥荒了。

所以接到了江西方面的示警报告后,罗志学当即召集了御前全体参务会议,除了日常值班的参务大臣以及协办大臣外,其他没有入宫值班,在京的大臣们也被叫了进来。

二十多名帝国重臣聚齐一堂,包括军方将领在内商讨着该如何解决今年必定会出现的江西地区的饥荒问题。

在往常时候的御前会议里,罗志学一般只坐在上面看戏嗑瓜子,听着臣子们争论不一样。

但是今天的会议里,罗志学一开始就定下了基调:

“首先,要尽可能的挽救更多的当地农作物,当地粮食产能能救下一粒,那么在未来也会减轻一粒粮食的赈济压力。”

“必要时候,军方要给予配合,协同地方建筑工程企业进行引水渠、打井等必要的紧急施工。”

“而资金以及其他资源等,朕想应该不用多说了吧,等下你们就商讨出一个详细的方案出来。”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从现在开始就要为当地必定会出现的粮食减产做准备,其中重中之重的粮食调运,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老天爷可以让江西地区的粮食绝收,但是朕绝对不能让江西百姓没有饭吃!”

“这是朕的底线!”

“后续的一切政策方针,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底线来进行。”

说到这里,罗志学抬头环视一圈:

“此事事关数百万百姓的生死存亡,朕丑话说在前头。”

“谁要是在这事上给朕掉链子弄手段,朕就要他全家人的脑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