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四十四章 无处不在的税收

第六百四十四章 无处不在的税收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蒸汽机马力受限于体积和重量以及蒸汽压力还有气缸容积,其中成本最高的当属气缸的加工,而气缸这东西的加工,属于比较极端的。

气缸口径越大也就越难加工,其成本会成倍增加。

因此相对来说,小口径的气缸的加工成本就低多了。

人家广州机械公司,搞成小型蒸汽机,而小口径气缸加工更容易,成本更低,这综合单马力成本也就能够降低,最终售价也能控制在一定程度。

这从各马力的蒸汽机售价也能看的出来,三十二匹马力的蒸汽机,价格近万,而十六匹的蒸汽机就得四千多楚元,但是广州机械公司出产的八马力的蒸汽机,只需要一千五百楚元左右就能拿下。

并且因为技术更加容易实现,量产也更容易,因此广州机械公司尽管在第一批试生产的时间比较晚一些,但是却是比当涂机械公司更快的实现了大规模量产。

承顺十七年十一月份,广州机械公司就开始对客户大量供货了,首月供货就达到了十六台蒸汽机,并预计十二月份还会供货至少二十台以上。

同时他们的产能还在持续攀升当中,预计他们的四马力或八马力的蒸汽机,年产能到明年,就能够达到五百台左右。

而当涂机械公司,预计年产年不过两百台左右而已,不过他们生产的是以十六匹马力以及三十二匹为主的中型蒸汽机,附加值要更高一些。

至于天津机械公司,他们现在连样机还没有,所以也谈不上什么实际产能,但是人家有一大堆的预购订单啊……根据预购订单以及研发进度,他们在建的大型蒸汽机生产线了,预计一年能生产大约三十台蒸汽机……别觉得五十套少,要知道他们生产的蒸汽机,最低的都是五十匹马力,大的超过百匹的大家伙。

至于三十二匹订单的生产线……现在有些难产,他们之前搞出来的样机性能虽然可行,但是成本太高,根本竞争不过当涂机械公司的同级别蒸汽机,好几个潜在客户看过样机后,转身就跑去找当涂机械公司下单了。

搞的天津机械公司现在在中型蒸汽机领域上有些进退两难,不搞吧,之前已经投入了大半年时间以及不少的研发资金,甚至连厂房和生产线都已经搞的差不多了。

但是搞吧……尼玛直到现在连一台订单都没有。

最后没办法,只能是一边继续进行技术革新,然后把生产线挪作他用用来搞大型蒸汽机了。

反正天津机械公司的大型蒸汽机,其技术核心其实都是在三十二匹马力的蒸汽机上扩展而来的。

连方法都是简单粗暴,直接把多个三十二匹马力的气缸串联在一起,搞出来多气缸多锅炉的蒸汽机。

嗯,这玩意和后世的多胀式蒸汽机不是一回事,多胀式蒸汽机是高温高压蒸汽逐渐从高压气缸,中压气缸,低压气缸里以此通过并推动活塞做功,理论核心是尽可能的把高温高压蒸汽所蕴含的动能都利用上。

而天津机械公司的多气缸蒸汽机,彼此的气缸以及锅炉系统都是独立的,但是联动系统却是统一的。

远离类似双马或四马的马车,多匹马一起拉车。

因此这三十二匹马力蒸汽机的生产线也不会浪费,而且还能剩下大型蒸汽机的一部分生产线建设费用。

如此一来,基于三大蒸汽机正常的不同选择以及市场选择,最终形成了三家蒸汽机厂商主打不同蒸汽机规格蒸汽机的局面。

不过这种局面也只是暂时的!

至少天津机械公司可从来没有放弃过三十二匹蒸汽机的中型蒸汽机市场,此外当涂机械公司那边看天津机械公司那边,连个样品都没有,就直接拿下了好几十套的大型蒸汽机的预购订单,也是眼红的不行,也匆匆上马了自己的大型蒸汽机项目。

不过他们的核心机以依托十六匹马力搞出来的,想要搞大型蒸汽机,不管是在研发还是生产乃至后续的成本控制上,难度还是比较大,至少你让他们搞一个上百匹那里的蒸汽机出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就十六匹马力的小气缸,得用至少七八台才行!

而采用这么多气缸做出来的大型蒸汽机,结构会非常复杂,故障率也会非常高。

倒是广州机械公司那边,人家就没指望过靠着增加气缸或者单纯扩大气缸来搞什么大型蒸汽机,他们一门心思钻进了增加蒸汽压力这一条公认难度最高的技术路线,试图通过提高蒸汽压力,再限制蒸汽机体积和重量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马力。

这条技术路线,另外两家也知道,但是他们觉得这玩意太难,短时间内很难出成果。

更何况就连皇家理工学院的蒸汽机研究所,现在对高压蒸汽机都是一筹莫展,他们也就没底气了。

然而广州机械公司却是认准了这条技术路线,打算死磕高压蒸汽机这块硬骨头。

当然,他们也不是为了理想什么的,纯粹是想要搞出来高压蒸汽机,然后直接垄断蒸汽机市场,直接把当涂蒸汽机或天津蒸汽机干死,不给他们留哪怕一丝活路……

别看这三家机械公司都是工业部全资所有,但是他们开始全面转向为蒸汽机厂商后,就已经彼此成为了最大的竞争对手。

干死竞争对手,这是一家企业的本能!

哪怕是官办企业也不例外……官办企业的总办带着自家公司干死了竞争对手,也就能证明自己的能力更出色啊,这后续升官还不是轻轻松松的。

甭管广州机械公司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但是人家拿出真金白银以及人才投入高压蒸汽机领域的研发,这是好事,罗志学听闻后还夸赞了他们几句呢。

说他们有啃硬骨头的胆魄,这是好事。

别管事情难不难,能不能成功,但是有一点却是能确定的,那就是不搞肯定是不能成功的。

在罗志学看来,当涂机械公司和天津机械公司在技术路线上,已经落了下乘。

等高压蒸汽机出来后,工业用蒸汽机兴许还有低压蒸汽机的市场,但是火车以及轮船领域里,那是高压蒸汽机的独占市场,也是利润最为丰厚的市场。

现在他们不搞,真等人家广州机械公司把高压蒸汽机搞出来了想要再跟进,恐怕就晚,哪怕是依靠着工业部高层所采取的在特定领域里,维持两到三家工厂具备产能的策略,他们能够获得高压蒸汽机的专利,但是钱肯定也是会被广州机械公司赚走。

就和现在的钢铁行业一样……国内如今生产软钢的钢铁公司,除了最开始的大冶钢铁公司外,已经有十多家钢铁公司获得了大冶炼钢法的专利授权。

但是因为需要缴纳专利分成的缘故,这些公司生产软钢的利润实际大部分都是被大冶钢铁公司以专利授权费的方式给拿走了,这些钢铁公司其实也就喝点汤水而已。

这就是在技术上一步落后,然后就全盘佳输的结果。

就这,还是工业部高层为了维持同行业的竞争能力,确保关键时刻特定产品的供应不至于掉链子,同时也是为了确保良性竞争,而采取的同时扶持两到三家企业的政策所导。

没有工业部高层的要求,大冶钢铁公司才不会给竞争的同行专利授权呢,一家独占市场多爽啊。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工业部在过去十多年的实践里累积了足够多的经验,充分认识到了良性竞争以及维持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性,确保不会因为某一家关键民生、国防企业的生产受到影响后,就让整个民生国防工业受到影响。

因此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尤其是影响重大,其他企业一时半会也绕过去的关键技术,工业部往往会倾向于做主,让专利拥有方采取专利授权的方式,授予其他几家企业,当然了。

钱这方面肯定是不能少的,大冶钢铁公司获得的专利授权费那可是极为庞大的数字,可谓是赚的满嘴流油。

不过其他钢铁公司也没有坐以待毙,可不甘心给大冶钢铁公司当代工厂,他们或是自己凑集资金,或者是联合起来对大冶炼钢法进行技术研发。

为什么还要对大冶炼钢法进行技术攻关研发,那是因为试图绕过大冶钢铁公司的专利的一些关键节点。

大冶炼钢法的技术原理其实是公开的……一些理论研究也是皇家理工学院钢铁研究所搞出来的,这些钢铁公司也有获得授权。

至于大冶钢铁公司拥有的专利,主要集中在工程实现上。

而工程实现的一些专利技术,是可以绕过去的,只要达到最后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就行了。

此外,多家钢铁公司,尤其是当涂钢铁公司也在凑集资金试图搞出来更好的全新的炼钢法,试图来一个全面超越,当然,这就更麻烦而且困难了。

但是,钢铁行业的技术研发受益于专利限制以及市场竞争等因素,整体上是处于一种比较良好的良性竞争状态。

而这也是工业部乃至工商部所期望看到的结果。

同样也是工商部在很早就正式推行专利技术的缘故,有了专利的保护,才能够让企业放心大胆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技术研发。

如果没有专利保护,那还研究个屁,直接等别人研究出来然后抄袭岂不是更简单。

专利制度的存在,就是为了刺激企业或个人进行技术研发,创新的积极性,并保证他们的利益,进而促使整个社会层面的积极创新。

如此,才能够在科学技术研发里百花齐放,而不是光靠着官方所属的有限各类研究所折腾。

就算是这些官方投资的直属研究所,他们也需要研究经费啊,官方财政虽然有钱,但是也不能什么项目都大手笔砸钱啊。

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这些官方研究所要想研究一些新项目,还是需要和企业进行合作的,或者是自研的一些项目通过专利授权的方式出售给企业,然后获得资金的回报,以支撑后续的研究。

这些,都离不开专利制度的维持。

因此当年工商部想要搞专利制度的时候,获得了罗志学的极大支持,甚至可以说,连专利制度这玩意其实还是罗志学提出来,让工商部具体实施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大楚帝国的专利制度只对内不对外,这个对内是指大楚帝国自身的企业或人,不局限区域,大楚帝国的企业或个人哪怕是跑到土著国家里去,也不用侵犯其他大楚帝国企业或个人的专利权。

但是,你侵犯其他国家的专利,嗯,如果有的话……那么大楚帝国是不管的,甚至你都还可以在国内申请相关的专利。

毕竟暂时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大楚帝国达成了专利互通协议。

别说专利互通协议了,就算是专利法,其实这年头也没有几个国家有,也就是意大利威尼斯,英国等有少量国家有着不太完善的专利法,但依旧非常原始。

大楚帝国可不会承认这些土著国家的所谓专利法案。

就和大楚帝国从来都不承认其他土著国家的所谓法律,对大楚帝国子民的管辖权一样,哪怕是在土著国家的领土上,大楚帝国都不承认……因此这才诞生法外治权这么一个玩意。

大楚帝国和南洋各土著国家达成的一系列协议里,基本都有法外治权这么一条。

这倒不是说大楚帝国霸凌,挑战各国内政权力之类的,纯粹是这些土著国家都没个完善的法律,基本还处于统治者一念之间就进行判罚的程度,即便有一些法律条文也是很扯淡的。

这让大楚帝国出海进行贸易、谋生的商人或普通人很没有安全感。

为了保障大楚帝国的子民在前往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或干其他什么事的时候,能够得到最基本的法律保障,而不至于被某个傻不拉几的土著国家的官员或君主,随便以乱七八糟的罪名判刑。

大楚帝国官方强势要求了南洋各国的法外治权:大楚帝国的子民在土著国家违反当地法律后,当地官府可以抓,但是你不能判……你只能移交给大楚帝国设立在当地使馆区的审判院,根据大楚帝国法律进行审判!

上述法外治权,只局限于在土著国家控制区,不包括割让或长期租借给大楚帝国的区域,因为这些地方本身就属于大楚帝国的领土,用不着什么法外治权,大楚帝国在这些地方拥有一切主权权力。

法外治权的出现,并不是大楚帝国想要做什么,欺压土著之类的,纯粹就是嫌弃这些土著的法律太拉跨,用他们的法律大楚人不放心……

不过这也让很多土著国家对这一条款深痛恶觉的后果,因为自从有了这一项条款后,大楚人跑到其他土著国家里,因为不用准守当地的法律,那基本是无法无天的……

因为就连杀人严格上来说,当地土著也无可奈何……至于你说抓捕后移交大楚帝国审判,理论可行,但实际上不会判什么,一般都是赔钱了事,判刑什么的不可能的。

因为在大楚帝国里的法律里,可没有任何一项关于在土著国家杀其他国家的人是否会受到法律惩罚的条款……

都不是我大楚人,也不是在我大楚帝国的领土上,我大楚法律为啥要保护你?能给你土著点金钱补偿就不错了。

什么,你说连异国土地上的土著都要大楚帝国的法律保护……那还玩个屁,真这么搞,大楚帝国的那些贸易公司也别开了,随便拉出来一家海外武装贸易公司,那都是沾满了土著鲜血的……

南洋贸易公司现在还在印度和当地的土著打着仗呢……

难不成当地土著还能跑到大楚帝国的海外领地里去起诉,然后把南洋贸易公司以及其他一大票武装贸易公司的人全枪毙了?

而这种相互矛盾的法外治权,就让在土著国家里混的大楚人有些无法无天的,也让土著们里的一些受害者深痛恶觉……发展到现在,一些有权有势的土著根本不抓人再移交给大楚帝国的审判官。

他们都是有机会了直接就地击毙然后毁尸灭迹……当然前提是要做的很隐蔽,不能让其他大楚人,尤其是大楚官方发现,一旦发现,那后果往往极其严重。

承顺十六年的时候就有个亚齐王国的权贵,对一个骗了他钱的大楚帝国流氓商人很不爽,也许是平日里当人上人嚣张惯了,竟然直接派人把这流氓商人以及随从抓了当场砍死……这事闹的很大,没几天就被大楚帝国驻亚齐王国领事馆得知,当地领事直接就联系了当地驻军,然后好几百名楚军直接上岸,把权贵一家子都给屠了。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又逼着亚齐王国签署了一份新的卖国条约,直接在他们首都边上获得了一块租借地,同时还重新确认了双方在苏门答腊岛东部区域的边界线,新的边界线,往西迁移了两百多公里……

顺带还有一份百万楚元的赔款……以补充受害人家属,以及支付楚军的行动经费。

整体来说,法外治权这东西,有好有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楚帝国在海外的商人免收当地土著法律的限制,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是增加了大楚帝国的商人们在土著国家控制区行动的时候,不出事随便蹦跶,当地官员都怕你……但一出事基本就是人间消失,连尸体都找不回来的那种!

人家土著也知道你大楚帝国报复心强,也知道你够狠,所以人家往往是要么不做,一座就是毁尸灭迹。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年头敢跑到土著国家去做生意赚钱的可没几个普通人,除了大规模的武装贸易公司外,基本都是要钱不要命的亡命之徒,而且也很少单独行动,往往也是三五成群,以所谓的贸易公司之类的行动。

这些人干的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买卖,死亡对他们是家常便饭,不值一提。

从专利法再到法外治权,这些看似和土著有关系,但实际上关系不大,都是大楚帝国内部统治的一系列法律的延伸。

大楚帝国和传统的封建王朝可不一样,传统的封建王朝,讲究的是人治,地方上各类案件的调查、抓捕、审判等一系列司法程序,都是地方官员,也就是县令、知府这些人主导的。

但是在大楚帝国不一样,大楚帝国拥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也有完善独立的司法体系。

任何一个县里,都会有督察院以及审判院这两个独立机构,他们可不归属当地的知县衙门管辖,归属知县衙门管辖的只有当地的巡警局。

实际上就算是巡警局,也是实施的双重领导,除了当地知县有一定管辖权外,上级的府巡警局也对县级巡警局有管辖权。

但是督察院和审判院,这是完全独立于知县、知府衙门的机构,他们只归属上级督察院、审判院管辖。

换句话说,县督察院或审判院里的御史、判官们,完全可以鸟当地的县令。

甚至,很多县级督察院里的御史,都盯着当地县令,就等着他犯错,然后火速拿下……最后作为政绩资本让自己升官!

反腐升官,这是大楚帝国督察院体系里很独特的风景!

如此也导致了督察院体系和其他行政体系极大的对立……地方官员们都极为排斥,甚至惧怕当地御史的。

尼玛,谁也不愿意有一群人天天盯着自己的脑袋,琢磨着怎么用自己的脑袋当升官的垫脚石啊。

这种排斥,其实也进一步导致了司法体系的独立,尤其是在督察院这一体系里,在大楚帝国的的一系列机构里独立性非常强……

没办法,其他机构的人都不喜欢他们……但是偏偏历任大督察院的左都御史,又都是参务大臣,手握实权。

而且御史因为三天两头反腐,这贪官杀的多了,在民间里的名望自然也就起来了,而当代人,哪怕是大楚帝国里的读书人依旧是非常看重名望。

所以,别觉得督察院受到其他部门的排挤就没人愿意进来,实际上每年这是科举开始里竞争最为激烈的机构。

大把的年轻学子报考督察院的法学考试,试图成为一名收入颇丰,名声还好,关键的是实际权力还特别大的‘御史’。

成为一名御史,这基本上是目前大楚帝国里各法学院里所有法学生们的唯一目标,只有考不进督察院,成为一名御史的法学人才,才会选择去巡警部或审判院。

当然也有些人为了钱选择去当律师,不过一般都是税务律师为主,其他律师收入一般,唯独税务律师是个例外……

大楚帝国的税务法实在是太牛逼,太繁杂的,个人的税务没什么,比较容易处理,但是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税务就非常难搞的。

税务部那些家伙为了收税,搞出来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真要按照税务部的办法老老实实就交税,那可是真的多……

所以,熟悉税务法律条文,能够采用一些合法的方式避免过高税收的税务律师,就体现出来了他的价值。

负责企业税务工作的税务律师,其收入一般都是顶级。

哪怕是官办企业也会雇佣税务律师……官办企业那都是官方的亲儿子了,但是为了避免自己辛辛苦苦干一年,最后给税务部打工的局面出现,也不得不雇佣税务律师处理税务问题。

由此可见大楚帝国里税务部的强势!

在大楚帝国里,你干点啥都绕不过税务部!

纳税,将会从你出生一直持续到你死亡,哪怕你死了,所用到的棺材等后事用品,依旧在为大楚帝国的税收做贡献。

毕竟这棺材生产、销售上商,他们也是不要交税的,客户看似不用交税,但是购买价里已经包含了税收成本。

除非你真的活在深山老林里,一辈子都不和外界有任何接触,哪怕连盐巴都不外购……所有东西都自给自足。

不然的话,你总是少不了要给大楚帝国的税收做贡献的,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而已。

因为你从外界购买或交换的任何一样商品,不管是食盐还是食物,又或者是衣服以及各种日常工具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含税的!

大楚帝国的税收,无处不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