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五十二章 李氏制铁要融资

第六百五十二章 李氏制铁要融资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自从江宁号护卫舰成功海试,体现了铁肋木壳船的可行性后,大楚帝国海军就毫不犹豫的全面推行了铁肋木壳船的大规模建造以及服役计划。

毕竟铁肋木壳船的原料来源完全可控,去关键的铁肋材料只要砸钱下去扩产,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以目前大楚帝国一年超过十万吨的熟铁产量,满足海军的熟铁需求搓搓有余。

不像是造纯木船的时候,有钱了也只能拖拖拉拉的慢慢造,因为船肋材料严重缺乏,而且短时间内还无法解决。

除了材料来源问题外,铁肋木壳船的建造成本以及全寿命使用成本也要低于纯木壳船。

建造一艘木制战舰,是需要大量的珍贵上好木料的,光是材料费用就非常高昂。

而大量采用熟铁材料后,尽管目前的铁制品材料价格也不算便宜,但是后续随着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工艺的进一步成熟,价格必然会持续下降。

这从第一批护卫舰的量产订单就能够看的出来,海军下达的首批护卫舰铁肋木壳船订单是十二艘,船型由江宁号改进而来。

预计标准排水量为五百五十吨,包含火炮,帆装在内。

十二艘的总价为一百壹拾万楚元,平均下来,每艘单价九万一千六百多楚元。

这比之前预估的十万楚元一艘还要更少一些。

而这仅仅是第一批定单,严格上来说其价格还算是偏贵的,而后续第二批的订单必然还会更便宜。

除了护卫舰外,大楚帝国海军还设计并建造了铁肋木壳船的巡洋舰、战列舰。

而这两个船型对比以往的木制战舰,有着极大的不同。

首先是吨位要更大!

设计的一等巡洋舰泉州级巡洋舰,其标准排水量达到了一千三百吨,这个吨位放在早些年的大楚帝国里,妥妥就是三等战列舰的吨位了,而放在同时代的欧洲也是战列舰的标准了。

而新设计的战列舰吨位也是更大,新设计的三等战列舰天津级战列舰吨位达到了一千八百吨。

一等战列舰则是更恐怖,还在设计当中的一等战列舰,拟定排水量会达到三千吨以上。

这也是战舰发展的一个必然路线,那就是战舰不断的大型化,以往的木制战舰时代如此,如今进入铁肋木壳船时代也同样如此。

更大的船体,能够让船只的稳定性,航海性能更加优秀,并装备更多,更大的火炮。

当然了,想要建造更大的船体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对造船技术的挑战也是非常大的,如果想要建造纯木战舰的话,三四千吨的战列舰也不是说不能造,但是难度会非常大,造价也会非常的恐怖。

但是大量采用熟铁材料的话,那么建造这种大吨位战舰就简单多了,成本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新一代的铁肋木壳战舰,除了吨位要更大外,还有两个更加明显的特征。

一个是几乎取消了所有的上层建筑,连船尾楼都被取消了,整艘船看起来都是通平的。

取消上层建筑是为了降低重心,以部署更多的大口径火炮,此外也和大楚帝国海军的战术理念出现了变化有关系。

那就是比以往要更加注重舰炮的作用,试图在海战中直接通过舰炮来消灭对手,而不是和以往一样还保持跳帮作战。

这里要说明的是,高大的上层建筑,对于跳帮作战而言有着比较大的优势,毕竟能够让水手居高临下作战。

上层建筑被降低,乃至到最终的取消,这一路发展也是火炮技术的发展,海战的主要作战方式从跳帮作战到舰炮交战的过程。

所以,新一代战舰里取消上层建筑,也是和第二个明显特征有直接联系。

新一代战舰的第二个明显特征就是统一的大口径火炮!

后世当中,统一重炮理念可不是在后世钢铁战列舰时代才有的,实际上在风帆木壳,前装滑膛炮时代里,大概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里就有过……并一直延续到线膛炮大规模应用为止。

因此你也可以把统一重炮,看成是风帆前装滑膛炮时代的最终火力布局……

基于这样的理念下,批量建造的江宁级护卫舰,主炮为六门130毫米中管加农炮以及六门130毫米短管火炮。

基本理念就是把以往的100毫米以及115毫米的长身管加农炮换成口径更大的130毫米中、短身管的火炮。

不再追求炮弹初速,而是追求炮弹的末端动能以及炮弹的装药量。

口径更大的火炮,其榴弹装药量自然也要更大一些,这样爆炸威力也更大,能够更好的杀伤敌军的甲板人员以及破坏帆装。

小小的五百多吨的护卫舰,装备十二门130毫米舰炮,这在以往是不可敢想象的,甚至说出来都会被人认为是大逆不道的……

但实际上,这些看似口径更大的火炮,因为炮管不长,实际重量和以往的115毫米加农炮,100毫米加农炮也差不多,甚至还要更轻一些,再加上新型船型取消上层建筑,船体重心更加稳固,因此装备这些大口径火炮并不会给船只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统一大口径火炮的火力布局概念,在护卫舰上体现的还不算明显,但是在新设计并建造的三等战列舰天津号上,则是得到了完全的贯彻。

天津号上的火炮布局,是采用下层甲板装备二十八门170毫米长管加农炮,中层甲板配属三十门的170毫米中管舰炮,上层甲板则是十六门170毫米的短管舰炮。

全舰的的主炮,清一色的170毫米……换算为欧式弹丸重量计算的话,就是32磅。

而且数量多达七十四门!

这个火力一旦在战斗中爆发出来,将会是非常恐怖的。

同时统一大口径舰炮后,后勤方面也变的更加的简单,因为这些主炮的口径统一,所以炮弹的口径也统一了。

同时日常训练也更加方便。

海军对天津级战列舰非常期待,因为这玩意不仅仅战斗力更强,防护能力更加优秀,而且还不贵……一艘下来采购价也就二十八万楚元左右,和以往的金陵级三等战列舰改进型的价格其实相当。

不仅仅在新造战舰里采用统一大口径火炮布局,海军方面还打算逐步对现有的战舰进行火力布局改进。

改进方式很简单,把火炮换一换就行了。

基本原则就是战列舰采用170毫米舰炮,为此需要把150毫米加农炮换成170毫米中管火炮,115毫米或100毫米加农炮换成170毫米短管火炮。

而千吨以上的一等巡洋舰则是采用150毫米口径火炮。

不过千吨以下的二等巡洋舰以及护卫舰乃至大型近海炮舰,小型近海巡逻舰,内河炮舰等等船只,因为船型比较多,而且任务也比较杂乱,倒是不太可能统一口径,则是针对性的进行改装。

总之尽可能的装备更大口径的舰炮,以更好的发挥榴弹的杀伤威力。

在这种舰炮火力进行大革新的浪潮里,若干舰炮生产厂家也是被海量的订单给砸晕了头……

丧心病狂的海军,光是170毫米的中管舰炮以及170毫米短管舰炮,就打算一口气采购五百门!

用以新造战列舰以及改装旧战列舰所用。此外还有大批的150毫米舰炮订单和130毫米舰炮订单。

突如起来的舰炮订单,让国内的几家生产舰炮的武器公司兴奋异常,一个个都是铆足了劲想要争夺订单。

汉天武器公司、江南武器公司、两广武器公司这三家主要的舰炮厂商,为了争夺新舰炮订单更是打的头破血流。

因为这些舰炮也不是说要什么新式舰炮,都是技术成熟的舰炮了,而且还是对比170毫米加农炮,技术要更加简单的中短管火炮,因此在技术上都不存在什么问题。

唯一能够比的就是质量,产能,供货时间还有人脉以及最重要的价格了。

人家海军采购这么多的舰炮,可不会随便就下单,而是分出很多笔小订单来,然后让各厂商来自行竞标。

尽管出于扶持多家厂商,让至少三大武器公司都拥有大口径舰炮的研发生产能力,海军到最后肯定是不会把所有订单都给其中一家,而是三家都会有。

但问题是订单的分配比例问题啊!

其中一家如果拿走了百分之八十的订单,其他两家只能一家百分之十,这和竞标失败有什么区别。

为了避免自己成为失败者,这三大舰炮武器公司都在折腾着呢。

相对于三大武器公司争夺舰炮订单打的头破血流,国内的几家战舰造船厂就淡定多了。

尤其是松江海军造船厂,人家根本就不愁订单,以前是,现在也是,未来大概率还是……

不是因为他们是海军的亲儿子,而是因为他们的技术最牛逼……在造船技术上,松江海军造船厂一直都是走在最前列的。

他们的船台上,从来都没有空闲过,一直都是在生产海军的战舰。

尤其是战列舰这些主力舰,海军那边下订单甚至都不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而是根据松江海军造船厂的产能来的……

只要他们有产能,海军就直接下单。

此外广州造船厂也是如此!

因为到目前为止,只有这两个造船厂,能够建造两千吨以上的战列舰,其他造船厂还不行!

当然,这只局限于战列舰,巡洋舰的话可选就比较多了,国内至少有五家造船厂能够造。

至于几百吨的护卫舰以及近海巡逻舰,内河炮舰,还有各种运输舰,医疗船等辅助军舰,能够建造这些战舰的造船厂就更多了。

而到了铁肋木壳船时代后,因为这种船型的建造技术和纯木战舰不一样,因此到目前来说只有松江海军造船厂能够大规模量产,而广州造船厂那边还在进行技术升级,虽然也能够承接订单,但是产量还不行。

所以……现在的松江海军造船厂淡定着呢。

但是,这种情况能维持多久也很难说,铁肋木壳船的建造技术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说难,是因为大量的熟铁零部件不好搞!

说不难,是因为这些零部件都是人家重型机械厂搞的,和造船厂其实没啥关系……造船厂干的其实就是个组装的活计。

这也是罗华造船厂盯上了铁肋木壳船的缘故!

都是组装的活而已,对面松江海军造船厂能够干的,他们罗华造船厂也能干啊。

什么,你说技术问题?

这个问题嘛,罗华造船厂的技术团队就是松江海军造船厂里跳槽出来的……这两家的技术同出一源,理论水平其实都差不多。

更多的问题倒是设备问题,毕竟加工安装大量的铁制零部件,和加工安装纯木零部件是不一样的。

但是设备这东西,有钱就能买到,哪怕是现在最顶级的大型机床设备,人家汉天机械公司都敞开了卖,好几万一台,明码标价,爱要不要……

此外人家罗华造船厂还琢磨着购入一批大马力的蒸汽机,用来驱动各种大型设备。

他们内部一琢磨后,觉得铁肋木壳船这事能干,投入虽然大了一些,但是搞出来后市场也大了。

最关键的是,造船业领头羊松江海军造船厂以及老二广州造船厂都搞铁肋木壳船了,他们罗华造船厂作为国内第四大造船厂,及时跟进新技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下定了决心搞后,罗华造船厂一边投资进行技术设备升级,一边进行前期的市场推广,找南洋贸易公司等武装贸易公司推销铁肋木壳武装商船。

不过这还没推销成功呢,海军自己却是找上门来,人家一问罗华造船厂已经敲定下来搞铁肋木壳船,并且有了明确时间表,等到明年秋天就能完成技术设备的升级开始生产后,二话不说,直接就甩过来了两艘一等巡洋舰和六艘护卫舰的订单。

还表示你们先造着,造完了我这还有订单呢……甚至你们如果技术过关了,也有相应的大吨位干船坞的话,更大吨位的战列舰订单也是有的!

由此可见,海军那边对铁肋木壳船的渴望……

倒是国内第三大造船厂李氏制铁那边反应要稍微慢了一步,他们其实也注意到了造船业的变化,知道铁肋木壳船的出现。

他们也想要及时跟进……奈何前些时候他们投入了数十万资金用以收购芜湖机床公司,并在后续又持续投入巨资研发技术,改进生产线等等,这投入的资金虽然相当多一部分是抵押来的贷款,但是也暂用了他们自身大笔现金流。

而且贷款也是要还的!

在李氏制铁公司的机床业务在扭亏为盈之前,他们已经很难投入巨资第一时间就跟进铁肋造船技术了。

毕竟搞技术升级很花钱的……各种技术攻关和研发不却说,光是那些机械设备也不便宜啊。

汉天机械公司可黑心的很……高端的顶级大型机床都是好几万一台,便宜的也得上万,比那破蒸汽机还贵。

你一个大型造船厂要升级改造,少说也得搞个三五台顶级大型机床吧,这价格随随便便十万起!

如果要玩的顺流一些,还得搭配一些中小机床,再搭配蒸汽机等等。

最后光是设备采购费用就得十五万往上走!

再加上其他技术研发等费用,整套下来没二十万你都别想玩的顺畅。

目前现金流有些紧张,每个月都要还债的李氏制铁公司一时半会的,还真拿不出来二十万砸进去。

但是铁肋木壳船是未来的技术方向啊,你不搞也不行,用不了几年就要技术全面落后,到时候别说保住国内第三大造船厂的地位了,估计前五都保不住……

自身缺钱,但是技术升级改造也要花钱,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继续引入战略投资者筹集资金呗!

过去十几年来,李氏制铁为什么能够发展的这么迅速,同时为什么李氏家族的股份从之前的百分百,沦为现在的百分之十五都不到,就是因为李氏制铁曾经多次引入战略投资者,以解决资金问题啊!

李氏制铁要引入战略投资者,这个消息瞬间就引爆了大楚帝国内的工商界高层!

李氏制铁啊,这可是国内第一大民营企业,旗下拥有两广地区最大的农具以及炊具生产基地,南方地区最大的日用小五金工厂,国内第三大造船厂,还刚收购了一家国内第二大机床厂。

此外还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各种配套产业。

而且李氏制铁不仅仅自身庞大,关键的是人家还赚钱啊!

旗下的造船业务就不用说了,他们起家的各种铁制品,包括炊具以及农具还有日用五金工具等可是畅销国内,并且广泛出口。

其中的一样产品,可以说国内至少半数家庭都购买过或直接拥有。

那就是缝衣针……李氏制铁日用五金工厂的第一项拳头产品,就是看似不起眼的缝衣针。

以高质量,低价格而著称,不仅仅在国内畅销,还在全球畅销,这玩意甚至都被荷兰人等欧洲商人带回欧洲销售。

拥有多项优势产品,众多拳头产品的李氏制铁,在大楚帝国工商界里都是公认的下金蛋的母机……

如今,这只母鸡要进行新一轮的引入战略投资者,国内不少资本雄厚的大企业或金融机构都是磨拳搽掌,准备趁机购入该公司的股份,以便躺着分红赚钱,顺便坐等股份增值。

就连汉天机械公司都是过来说:我有钱,要不要也让我参一股……

这让李氏制铁的人都无语……大哥,我们可是直接竞争对手啊,我刚砸下去大几十万和你竞争机床市场呢。

可是人家汉天机械公司说,竞争归竞争,合作归合作嘛……再说了,我参股的又不是你们的子公司李氏机床公司,而是你们的母公司‘李氏制铁’。

不过……还没等李氏制铁回复呢,人家工商部听闻就直接给否了……开什么华夷玩笑,国内第一大机床和第二大机床公司要进行战略合作?你当我们傻的,这要是让你们搞成战略合作了,国内机床行业还不是被你们说了算,形成事实上的垄断。

想都别想!

虽然大楚帝国里还没正式的反垄断法,但是工商部的诸多政策都是鼓励良性竞争,也出台过若干反垄断的行政文件(非法律)。

如此情况下,你通过技术研发垄断市场,那么人家没话说……

毕竟专利这东西,就是为了让技术研发厂家获得前期的专利产品垄断,通过专利产品的高额利澜来鼓励厂家进行技术研发。

但是你如果试图通过投资、收购等资本手段又或者是低价倾销等破坏市场的方式搞恶意竞争,搞垄断。

人家工商部是要打你板子的!

不提汉天机械公司那边想要打进敌人内部的幼稚计划,且说李氏制铁那边的正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进展。

李氏制铁要进入战略投资者,吸引了众多的目光,其中最为关注的厂家当属广州钢铁公司。

广州钢铁公司,前身是广州钢铁厂,而主要的人员其实都来源于早年被官方整合的佛山的当地的一大堆制铁作坊。

不过广州钢铁厂开办没几年后,就因为当地缺乏优良的大规模铁矿以及煤炭,导致炼铁一直发展不起来,只能是靠着珠江水系周边的一些小铁矿以及木炭产业勉力维持。

从规模上来说,自然比前明时代的佛山制铁行业强得多,但是也强的有限。

等到后来在琼州岛发现了铁矿,并投资开办了琼州钢铁分厂后,同时开始引入安南广宁煤矿的煤炭后,广州钢铁厂才有了起色,并真正进入工业化规模生产。

后来工业部对这些钢铁产业进行了整合,广州钢铁厂、琼州钢铁厂以及广东地区的其他几家小型钢铁厂被合并为广州钢铁公司。

而广州钢铁公司,也一直是李氏制铁的主要原料供应商,双方战略合作关系非常密切。

如今李氏制铁要吸引战略投资者,广州钢铁公司也希望双方能够进一步加强关系,并把这种关系直接落实到股份上,以彻底的绑定李氏制铁这么一个超级大客户。

除了广州钢铁公司外,另外一家对李氏制铁公司非常有兴趣的则是大楚商业银行,这是一家成立不过五年多的官办银行,也是大楚帝国里财务部直属的两大银行之一。

不过大楚银行可没打算说直接拿储户的去投资实业,这是属于严重违规的……

大楚商业银行的方案要更加特殊一些,他们的方案是让李氏制铁公司把用来吸纳投资的股份拆分成为零散股份,然后交给他们去推销給各目标客户,以获得更高的单价以及更多的资金,大楚商业银行则是从中收取手续费。

这个方案引起了李氏制铁公司的重视,不为别的,就因为这样付出同样多的股份能够筹集更多的资金,并且零散的小股东也不用担心他们会给公司的运营造成什么麻烦。

同样的,这个方案还引起了金融监管机构大楚帝国中央银行的注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