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五十四章 疯狂的股价

第六百五十四章 疯狂的股价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承顺十九年春,过去的几个月里,大楚帝国也没啥大事,内部平静安稳,没啥大灾大难,高层政治也趋向于稳定。

外部局势上,没啥中大规模的战争,至于小规模的武装冲突什么的,这种可就多了,但是影响不大。

毕竟那些武装贸易公司三天两头就在外头和人干架,尤其是去年南洋贸易公司和其他十多家涉足印度西亚贸易的武装贸易公司达成了协同开发市场,利益共享的战略合作协议后。

一有机会就跑到印度半岛和当地的土著王国干架,今天搞个市场开放协议,明天逼迫土著开放港口什么的,冬天的时候还又在印度半岛东海岸搞了个租界地。

此外武装贸易公司联盟还天天和荷兰东印度公司、英格兰东印度公司等欧洲殖民者干架,各种‘海盗袭击’活动非常的频发。

这些事情太多了,而且战争规模也很小,也只局限在武装贸易公司的层次,因此帝国高层一般都不怎么关注的。

相关的殖民事务,基本都委托给了南洋巡抚以及印度巡抚处理。

印度巡抚,这是去年大楚帝国才设立的一个职务,全称为‘奉旨巡抚印度、缅甸、西亚等处民政事以及藩务’

这个职务可以自行处理当地海外领地的民政事务,同时还和西亚、印度、缅甸等地各土著王国的外交关系;,自行处理和欧洲各殖民公司的外交关系,还拥有宣战权力,不过依旧没有调动陆海军兵力的权力。

不仅仅印度巡抚没有调兵的权限,南洋巡抚也没有这个权限。

印度巡抚以及南洋巡抚,这是大楚帝国所设立的两个海外领地巡抚职务,拥有比国内本土巡抚更广泛的权力。

基本上除了不能直接调动兵力外,其他的权力基本都有。

这是因为海外领地距离金陵太远,而且只能依赖海上交通,这一来一回动不动就是好几个月甚至大半年的,信息传递的速度太过缓慢的情况下,什么事都要金陵方面来决断也就太慢了。

不过为了平衡海外领地巡抚的权力,罗志学也是严格制定了海外领地军事权力的构架。

设立‘总督南洋各地陆军军务’南洋陆军总督职务,这个职务由二十二军军长兼任,一般为资深中将担任。

设立有总督南洋各地海军军务的南洋海军总督职务,由南洋舰队司令兼任,全面统筹南洋各地海军事务。

也就是说,以南洋地区为例子,当地是有三套体系,即负责所有行政以及外交等事务的南洋巡抚,负责陆军事务的陆军南洋总督,负责海军事务的海军南洋总督。

同样的在缅甸-印度地区也有类似的一套班子。

具体下来,陆军方面在海外领地依旧设立守备司令,目前设有九龙江守备司令、曼谷守备司令、马六甲守备司令、苏门答腊岛守备司令、缅甸守备司令、阿拉干守备司令、印度守备司令……嗯,基本上所有直接统治的海外领地,都设立了一个守备司令部的机构,并设立相应的司令,当然所辖的丙等守备部队规模不同,司令的军衔也不同。

强势如马六甲守备司令,基本上国内的一省守备司令差不多,由陆军少将担任司令,而曼谷守备司令,所辖兵力不过三五百……司令只是个少校而已!

上述这些为丙等守备部队,而野战主力则是战备甲等师以及常备乙等师,这些归属野战司令部所辖。

如指挥机构设立在狮城的‘大楚帝国陆军第二十二军’,这个军的兵力并不固定部署,而是国内轮流派遣过来驻防,常年维持兵力大约三万人左右,所辖兵力分别驻防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东部以及曼谷府、九龙河府、金兰湾等地。

在缅甸达贡,则是有’大楚帝国陆军缅甸派遣军’,同样由国内轮换派遣兵力过来驻防,维持总兵力大约在八千多人。

分别驻防达贡、吉大港以及在缅甸所获得的几个新租借地港口城市,全面负责缅甸以及孟加拉湾地区的作战事务,同时也暂时兼管印度东海岸地区联合城的防务。

而海军方面,则是效仿国内设立了地方舰队,基本上以海外领地为主,每一个海外领地都会设立一支地方舰队进行长期驻防,以进行近海巡逻,港口保护等任务。

比如负责安南以及柬埔寨近海防务的安南舰队;

负责暹罗湾防务的暹罗舰队;

负责马六甲海峡以及苏门答腊岛沿海防务的马六甲舰队;

负责马六甲海峡西端以北,也就是孟加拉湾海域,西甲府等地沿海,缅甸,阿拉干汗国等地沿海防务的缅甸舰队。

不过这些地方舰队的规模其实都很小,船只也基本以近海巡逻船只为主,相当多一部分兵力还是岸防部队兵力,主要任务就是近海巡逻,保护港口,驻防海军基地,驻防海防炮台等。

真正的海军主力,则是印度洋舰队以及南洋舰队,分别负责所属海域的远洋巡逻,护航,机动作战等主要作战事务。

此外,由于南洋舰队南下负责南方等海上事务后,国内的海上防务基本都交给了北洋舰队,随着辖区的扩大,北洋舰队实际上已经全面负责从广州一路道黑龙江入海口,顺带包括扶桑海域的全部主力海上作战事务,变成了一支本土舰队……

此外还有一支用于训练,必要时候充当预备兵力的‘大楚帝国海军预备舰队’,配属战舰以训练舰为主,此外一些退役封存的主力舰也交给他们管理。

至于近海巡逻、岸防事务,则是移交给各沿海舰队,如负责对马海峡以及北海等地沿海事务的北海舰队(鲸鱼、日本海);

负责渤海以及黄海沿海事务的黄海舰队;

负责江北,苏浙,福建等地沿海防务的东海舰队;

负责福建广东等地沿海防务的南海舰队。

然后还得算上几支本土的江、湖舰队,即长江舰队、黑龙江舰队、珠江舰队、黄河舰队、贝尔加湖那边还有一个小型的‘小海舰队’。

小海,这是大楚帝国对贝加尔湖的正式官方称呼,也是中原王朝自隋唐时期以来的传统称呼。

至于北海,在大楚帝国里是属于鲸海、日本海的称呼。

所以大楚帝国的北海舰队,不是指活跃在渤海、黄海海域的海军舰队,而是特指活跃在对马海峡以北海域的日本海的舰队。

毕竟从地理概念来说……后世的日本海对于大楚帝国而言才算得上是北海……至于渤海,那是腹地内海……

当然,上述所有本土沿海海域的地方舰队,其实都不咋地,所辖的船只基本都是近海巡逻舰,排水量两三百吨的那种,还有一些海军远洋舰队退下来的旧式护卫舰,二等巡洋舰什么的。

在海军体系内,一方面是用来训练海军官兵,培养年轻一代的军官,然后安置一些竞争主力舰队职务失败,或斗争失败的倒霉蛋……和陆军里的守备司令部差不多一个概念。

但凡进入地方守备舰队或陆军里的守备部队,基本上从军之路也到头了,这辈子是别指望能够爬上去了。

因此一些年龄不大,正值壮年的中高级军官而言,被踢进守备部队里,和贬官流放也没啥区别了,除了少数几个忍辱负重,奢望着东山再起的人外,其他的人基本少则几个月,多一两年就申请退役了。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是来养老的,这些基本都是年纪到了,但是在主力部队里也升不上去,这种情况下在准将级别很常见,很多准将临近退役的时候,都是跑到守备部队里当那么两三年的守备司令,从而解决陆军少将军衔。

毕竟以少将军衔退役和以准将军衔退役,区别可不小,仅仅是退役后的养老年金区别就挺大的。

大楚帝国成立已经接近二十年的时间,各种政治构架已经非常成熟,尤其是在军政平衡上,更是罗志学的重点关注领域。

好不好另说,但是权力之间的平衡却是非常到位的,至少不会出现地方上的封疆大吏一家独大,乃至有造反的可能性。

同时在外领兵的将领也很难获得文官的支持,就连在外领兵的将领都分为守备将领以及野战主力部队的将领,彼此还互不统属。

然后陆海军还相互不对付……

总体来说,罗志学搞出来的这一套军政平衡,陆海平衡的策略,初步保证了大楚帝国内部的稳定。

这也能够让罗志学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发展国内的经济民生。

承顺十九年春二月,金陵城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金陵股票交易所正式揭牌成立,并开始股票交易。

第一批上市的企业有五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李氏制铁公司!

毕竟这家公司本来就非常出名,而且也是首批五家上市企业里实力最强悍,业绩也是最为亮眼,前景也最被人看好的公司。

因此得知消息的一些业内人士,第一时间就抢购了该公司的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股票交易所这个新生事物,对于普通人而言还是很陌生的,第一天里参与股票交易的其实没几个普通人,要么是金融机构,也就是各种基金,要么是富有身价,以前也玩过小额股票交易的专业人士。

至于普通人,他们连股票交易是啥玩意都不知道,很少会第一时间就参与进去的。

因为投资机构的追捧,上市当天,李氏制铁公司的股票价格就直接飙涨十个百分点,触发了涨停机制。

为了避免暴涨暴跌,股票交易所有涨停和跌停机制,超过百分之十就封顶,以便让投资者们能够冷静下来等到第二天再进行交易。

第一天上市就涨停,让李氏制铁公司的市值,从发行前的五百多万楚元直接飙涨到了六百万楚元出头,而且看这价值,后头还会继续涨!

而在交易所里最早以发行价购买了股票的人,发现仅仅是一天时间呢,直接的股票资产就增加了百分之十……这钱赚的比抢钱还快。

这个消息迅速被流传出去,不仅仅引起了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就连李氏制铁的股东们现在都很后悔!

这个发行价少了,早知道就应该涨价发行的。

这一次发行股票,李氏制铁公司总市值为六千万股,发行其中的三百万股,每股作价零点一楚元,总价值三十万楚元。

股票由大楚帝国商业银行承销,并销售给了各投资机构以及有实力的个人投资者,这个价格其实对比之前其实已经有所提升,因为之前广州钢铁公司战略投资入股的时候,每股价格还不到零点一楚元呢。

但是如今看这涨价的势头,又让李氏制铁公司觉得亏了,想着当初发行的时候可能还能把价格拉到更高一些。

可惜了!

至于现在股价的上涨,暂时和李氏制铁公司已经关系不大了,因为流通股已经全部发行出去,如今都在各投资者的手中,今天的股票交易其实就是在这些投资者当中进行。

这股价涨了后,李氏制铁公司也不能拿到更多的钱……当然对于股东而言肯定有好处,股价涨了,他们手中的非流通股也会涨价啊,后续如果转让股份的话也能够卖更多的钱。

不过对于李氏制铁公司的后续融资也有好处,因为按照李氏制铁公司的计划,如果这一次股票发行顺利的话,那么过几个月将会再发行一批流通股进一步融资。

而第二批发行的股分能值多少钱,能融多少资金,就要看股票价格了。

李氏制铁公司的股票一上市就涨停,而且这个涨停持续了足足五天……上市第五天后偶,李氏制铁公司的股价,每股已经达到了0.146楚元。

楚元一元等于十角等于一千文,0.146楚元即一角四十六文。

李氏制铁公司的市值在短短几天内就从六百万暴涨到了八百七十六万楚元。

简直疯狂!

光看市值的话,恐怕都要超过国内的其他一大票企业了。

其他四家官办企业的股价虽然涨的没这么夸张,但是也涨势喜人。

股价涨了,投资者们赚钱了,而企业又融到了资金。

这让财务部那边更有信心了,打算趁热打铁,再推出第二批上市企业,这一次同样是官办企业和民营企业结合,一共有二十三家企业。

官办企业不去说,且说民办企业里就有苏秦纺织公司这家国内第一大纺织企业。

这种龙头企业自然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捧,上市后连续好几天涨停,投资者对苏秦纺织公司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对李氏制铁的热情。

而资本市场对这两家公司的热捧,也是和他们都是属于龙头企业有关。

李氏制铁,乃是国内第一大民营企业,在多个细分领域里都是能进入前五的,多个行业前五累积起来,就导致了李氏制铁这个巨无霸的诞生。

而苏秦纺织公司呢,虽然他们的业务单一,只从事纺织行业,但是人家纺织行业做的足够大啊,在纺织领域里,不管是棉纺还是毛纺,他们都把工业部直属的汉天纺织公司给压制的死死的。

尤其是在毛纺领域里,随着国内消费市场上各种呢料的需求快速上升,同时出口市场一片向好,苏秦纺织公司多年前的大量投入已经获得了回报,其生产的各种羊毛纺织产品占据了极大的优势,妥妥的国内第一大毛纺企业。

这一次苏秦纺织公司上市融资,还是为了筹集大笔资金准备大规模进军丝纺业。

丝纺业在大楚帝国里,暂时依旧属于手工业的范畴。

虽然也陆续引入了机器纺纱织丝,不过整体来讲规模还是不算大,并且因为生丝的特殊性也让生产模式和传统的手工作业区别很大,很难直接效仿棉纺产业的模式。

几年前开始,苏秦纺织公司就陆续投入重资研发布局的是利用蒸汽机进行生产的先进生产模式。

苏秦纺织公司,想要把丝纺业从大手工作坊模式,直接带入工业化生产模式。

为此他们投入巨资研发更先进的缫丝、纺丝工艺,搞出来了蒸汽缫丝工艺,利用蒸汽机生产丝绸等,不过一系列新设备都是他们自行投资研发,设备暂时还不够稳定,技术还不够完善,成本也高。

他们依旧需要投入大笔资金进行研发!

同时还准备建设实验生产线,搞个蒸汽缫丝厂、蒸汽织丝厂,而这些都是需要海量资金的。

再加上苏秦纺织还需要继续投入资金完善绵羊牧场、建立羊毛供应体系,建立更多的毛纺工厂以继续稳定扩大毛纺市场的龙头地位。

这些都导致了苏秦纺织公司需要大批的外部资金投入,而贷款利息也高,战略投资的话也很难找到敢几十万几十万咋进来的狠人,更不好说战略投资很容易导致控股权的丢失。

和李氏家族早早就躺平,放弃了控股权不一样,苏秦纺织公司的苏州秦家,却是一直都牢牢把握着公司的控股权,哪怕之前有过几次的并购以及引入战略投资者,但是秦家依旧持有苏秦纺织公司百分之七十多的股份,占据了绝对控股权。

所以他们对引入战略投资者非常谨慎……以前凑集资金的时候宁愿找银行贷款也不愿意找战略投资者的,但是银行贷款利息也高啊。

诸多情况下,苏秦纺织公司就想要跑到股市上来凑集资金了,反正流通股的股份会很分散,也不会对他们控股造成什么影响。

其他的小股东也乐于看见上市,等价格涨起来后卖掉股份套现走人……秦家对控股权抓的太牢固,而且在经营方面也根本不听小股东的意见,都是秦家人想要干嘛就干嘛……

这让很多小股东不太满意,不少人都是想要套现走人的。

虽然这些小股东们的股份都不是流通股,没办法通过股票交易所套现,但是这股价涨了,市值高了,在外头找投资机构什么的转让股份也更容易,获利也更大啊。

如此情况下,苏秦纺织公司也就顺利上市了,这一上市后股价依旧疯涨!

随着苏秦纺织公司的上市,这国内排名前二的民营企业也都算是上市了,再加上上市的一票官办企业也都是大企业,所以金陵股票交易所上上市的这些企业,在大楚帝国里都是属于正儿八经的大企业,这也确保了股票家交易所的顺利铺开,相应的股票交易制度也得到了顺利执行,并没有搞出来什么大乱子来。

而伴随着股票交易所的成立,股票交易的铺开,更多的专业投资机构,也就是各种基金也是是冒了出来。

大楚帝国的金融行业,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不过这些和苏秦纺织公司关系已经不大了,人家拿了上市融资来的钱,转身就扩大毛纺的产能,同时继续砸钱搞蒸汽生产生丝去了。

如果让他们能够搞成功,那么苏秦纺织公司将会成长为一家真正的纺织领域里的龙头企业,不仅仅是综合规模大,而是在棉纺、毛纺、丝纺这三大领域里都霸占龙头的地位。

也就只有在特征纺织行业、成衣制造业落后于汉天纺织公司了。

值得一提,汉天纺织公司还有一个这年头纺织公司很少搞的机械化成衣制造部门,这倒不是说为了向民间市场销售衣服什么的,纯粹是为了满足军方需求以及周边工厂的工人制服需求……

目前大楚帝国里的成衣市场,基本都集中在各种制服上,比如军服、巡警、税务巡警等军警人员的制服,再有就是各企业里的工人制服。

除了这些需要高度统一化的制服市场外,普通民间市场的成衣市场规模并不大……不对,准确的说是工业化生产的成衣市场不大。

民间的成衣市场其实有,但是都是属于个体户类型,零散不成规模……市场上的成衣基本都是手工缝制的,要么是通用码数,面向单身汉的成衣;要么就是面向高端客户的高级定制成衣。

整体市场其实很小的,因为普通人家根本就不买成衣……都是购买布匹后自行缝制,不管有钱没钱都一样……

哪怕是富豪家庭,人家也是购买高端布料,丝绸什么的,然后让家中的女仆老妈子,或找专业的高级裁缝进行缝制衣服。

普通中产家庭乃至底层家庭就更不用说了,直接购买布料由家中女眷缝制才是常态,直接购买成衣不合身,外面找裁缝订制没那钱……

男耕女织这种模式依旧还存在于大楚帝国的社会当中,不仅仅农村如此,城市里也这样……哪怕是大户人家的女儿一般也会学做女红,然后给自己绣嫁衣什么的。

李氏制铁公司的小小一根缝衣针,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们公司的拳头产品,赚的不比造船少啊?

就是因为这年头缝衣针是家庭必备物品,跟菜刀,碗筷一样每个家庭都不可或缺。

这些也导致了,大楚帝国里的成衣市场并不大,基本都是制服,同时哪怕是工厂生产的这些成衣制服,其实成本也没比人家家庭主妇一针一线缝制低多少!

因为这年头也没啥工业用的缝纫机,缝纫机倒是有,还是汉天纺织公司自己琢磨研究出来的小型的手摇缝纫机。

这东西成本高,效率也不咋滴,采用这种手摇小型缝纫机生产的成衣虽然成本不高……但是怎么说呢,不管如何都比直接买布要更贵……

所以,哪怕是成衣的成本相对于布匹而言只多了少许,民间市场也不接受……因为在很多家庭里,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闲暇之余缝制衣服能省几文钱那也是好的啊。

相当多农村地区里的家庭,人家布都不买,而是直接购买棉纱自己纺布,甚至有些农民连棉花都自己种,然后直接纺纱织布……连棉纱都不买!

如果从生产成本上面来说,农民自己种植棉花织布肯定更高,但是你要知道农村里的很多农民的时间不值钱。

尤其是农闲的时候也没事干,想要打零工都没什么机会……自己累一些种棉花纺纱织布虽然看似成本很高,但实际上没成本!

所以,你和农民们讲什么生产效率,讲成本是很扯淡的事……

除非你免费送,不然的话你再便宜人家也不买你的!

布匹市场如此,成衣市场同样如此!

所以,这年头很少有企业专门搞一个成衣工厂来生产成衣的,一些大企业虽然有工人制服的需求,但往往也是直接内部搞一个小成衣作坊,然后就地招募工人的女眷进去缝制衣服。

又或者干脆直接发布料,让工人拿回去让家中女眷缝制。

汉天纺织公司,那是例外……虽让他们承担了国内大量军警制服的生产任务,这不搞也得搞。

甚至为了搞的更好一些,他们还特地弄出来了手摇原始缝纫机呢。

现在,眼看着在棉纺和毛纺市场落败,生丝市场也不好搞,他们就开始转移视线,想要在成衣市场里混出一片天地来。

他们不仅仅想要把工厂生产的成衣卖给官府以及各工厂当制服……他们还想要把成衣直接在市面上铺开,让普通人也购买,准确的说中层群体。

他们有一定的购买能力,但是也不至于能够让专业裁缝定制的程度……家中女眷虽然也能缝制衣服,但是中产家庭的女眷嘛,总不至于和底层家庭的女眷们一样,为了节省几个铜板就一天缝到晚啊……

如果款式符合大家的审美,质量靠谱,穿着舒服,并且也合身的成衣出现在市面上,他们也可以直接购买成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