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域重镇伊宁

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域重镇伊宁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承顺二十年四月,吐鲁番省伊宁河谷,伊宁城。

数以万计的民众以及军人正在挥动着锄头,铁铲等各种工具进行劳动着,有的人正在修筑各种城防工事,有的人在修筑各种建筑。

但是更多的人则是在城外,伊宁河两岸的土地进行劳作着。

这座昔日漠西蒙古诸部的会宗之地,也是准格尔人的行政中心已经看不见什么游牧民族的特征了,反而是变成了一座很典型的,具有中原建筑风格的城池,而城外的大片新开发出来的农田,更是透着一种农耕民族特有的城池面貌。

任谁看了伊宁城以及城外的农田,都会知道这是一座属于中原王朝的城市!

一座在数百年后,准确的说是八百多年后再一次出现在西域腹地里,具有浓郁中原风格气息的中原城市!

虽然这座城市还很简陋,甚至城墙只有简单的三四米高而且也非常单薄,说是城墙更不如说是一道野战防御工事的胸墙。

但是这一砖一瓦,都在说着一件事实:时隔八百多年后,华夏人终于收复了西域!

把所谓的西域风情,各种乱七八糟的异族玩意通通踩在了大楚帝国将士们的军靴之下,然后竖起了华夏的旗帜!

大楚帝国,自收复西域的第一天开始,就全面推行面向当地残留归顺民众的教化政策,着右衿华服,说金陵正音,写华夏之文。

书同文,车同轨!

如此,此地方能世世代代为华夏之地!

故伊宁虽陋,却依旧为华夏正统在西域的最直接证明,也是象征。

同时,还简陋的伊宁也是吐鲁番省巡抚的驻地,吐鲁番省守备司令部所在。

而现在开始,这里也将会成为大楚帝国在西域地区的工业以及政治乃至农业中心!

按照大楚帝国高层对此地的规划,此地将会成为大楚帝国全面,实际性控制西域乃至更西边的中亚地区的核心基地。

为此,从去年开始大楚帝国的各部门就已经联合合作,大量的人员以及资金开始朝着这里汇集。

农林部屯垦司,招募并组织了超过五万人的屯垦移民,这五万名从陕西地区招募过来的穷苦移民,将会获得免费的位于伊宁河谷地区的土地,并且享受五年全额免除,五年半税的统一农业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此外官方将会全面负责他们的移民费用,即路途上的花费,抵达伊宁后的屯垦所用的工具,第一年的口粮。

同时承诺,他们出产的剩余粮食将会由大楚帝国粮食总公司下属子公司,吐鲁番粮食公司进行高价收购。

这样的移民条件可谓是非常丰厚了,只有遥远,人们不愿意去,但是官方又迫切的需要新移民的边陲之地才能够获得这样的移民条件。

而伊宁,就是这样的地方!

大楚帝国官方迫切的需要在这里填充人口。

如果是放在传统的封建王朝里,估计就会采用一些强制性的手段从其他地方移民过来。

又或者是不需要强制移民,但是因为生活困苦,也没有其他移民可选项的情况下,会有部分活不下去的民众跑过来冒险求活,就和俄罗斯人移民西伯利亚一样……嗯,包括很多欧洲国家的海外移民基本都是因为在国内活不下去,只能跑到海外领地去求活。

但是在大楚帝国里不一样……如今国内本土国泰民安,你要说民众生活的很好也是扯淡,对于绝大部分底层民众而言想要吃饱饭依旧千难万难,但是也没到真的饿死,会发生大规模饥荒的程度。

再加上乡土情节,很多人其实不愿意移民的。

即便要移民了,很多人也是优先选择去辽东,辽北,黑水省南部又或者是漠南省南部等地区。

自愿移民的民众还是不多,更别说去海外或边陲之地了。

所以这些地方里的移民,除了商人、少量要钱不要命的亡命之徒冒险者,流放过去的罪犯,就是官方组织的移民了。

南洋地区如此,黑水省北部(黑龙江以北等地区),漠北省大部分地区等等都是如此,普通民众基本不愿意去,只能靠官方移民填充当地的人口数量。

不过考虑到移民成本,包括流放罪犯的成本问题,官方移民也不算多。

如此情况下,在本土的大部分边陲地区里,大楚帝国其实是采用军事屯垦的方式来增加当地的实际控制力的。

这一套军事屯垦体系,最开始在东北地区开始施行,当时在击败了东掳,初步统一东北地区后,大楚帝国陆军把当地驻防的大量兵力用于就地屯垦。

一开始屯垦区域只局限在东北平原,后来又在黑龙江沿岸,包括其支流松花江,嫩江等地进行筑城、军事屯垦。

通过大规模的军事化屯垦,大楚帝国在短短几年里就在东北地区彻底站稳了脚跟。

这种站稳脚跟并不是指单纯的军事存在,而是指当地已经能够出产足够的钱粮来维持当地的军队消耗。

也就是说,后续大楚帝国已经不需要从关内调运粮食前往东北地区,以供应给当地驻军。

甚至还有富余,供应其他地方的驻军。

而当驻军自行解决口粮问题后,那么东北地区的民间口粮压力就小多了,这民间的粮食也就有了富余,而有了富余的粮食后也就能够作为更多移民的口粮了。

军事化屯垦,对于目前的大楚帝国而言有极大的好处,不仅仅是能够让军队自行解决一部分口粮,减少军费支出;还能能够减轻对地方粮食的压力;

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大楚帝国陆军在边陲,交通不便的地方依旧保持驻军兵力,保家卫国!

军事屯垦在东北地区获得成功之后,陆军在各地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尤其是其他边陲之地更是重点。

西域地区,就是第二个进行大规模军事屯垦的地区!

最开始是嘉峪关地区包括后方的河西走廊!

当时为了能够在嘉峪关地区囤积数万兵力,维持西征的粮草需求,陆军方面花费了巨大的力气在河西地区,尤其是嘉峪关所在的绿洲地区进行军事屯垦。

第一次西征后,大楚帝国攻占了瓜州,哈密等地绿洲,又在这些地方进行了军事屯垦。

第二次西征后,也就是现在,大楚帝国陆军很自然的又在吐鲁番以及周边绿洲地区、伊宁河谷地区还有其他的一些绿洲地区里进行军事化屯垦。

这伊宁河谷地区,就是军事屯垦的重点区域,大楚帝国陆军方面,一方面是为了维持对准格尔以及哈萨克人的威胁,保护吐鲁番省后方腹地的安全,直接在这里部署了五万多兵力。

包括一个骑兵军,一个战备甲等师,一个常备乙等师,总兵力五万人多点。

这些兵力平时不打仗的时候,步兵和炮兵、辎重兵什么的放下火枪,刀剑,拿起锄头开荒种地!

骑兵们则是回归他们的牧民子弟的身份,开始放牧……

这五万多兵力的军事屯垦,初步开发了大片的土地以及放牧,争取能够就地解决五万多人以及十几万马匹的口粮问题……

说实话,这很难,短时间内也没办法解决,还是得依靠后方哈密、吐鲁番等地的补给供应。

同时还需要依赖伊宁地区这边的官方移民们所生产的粮食。

五万多人可能吃不了什么……但是还有大几万批马呢……这马吃的可比人多多了。

光靠自身屯垦的话,其实根本无法满足这些耗费庞大,拥有强悍机动作战能力的主力部队的需求。

这也是楚军里的战备甲等师为什么这么少的的缘故……在大楚帝国陆军里,战备甲等师和常态乙等师的最大区别,就是机动力的区别。

而机动力的区别主要来源于所配属的骡马。

这一点不管是步兵部队还是骑兵都是如此。

一匹战马的口粮,四五倍于一个士兵,而大楚帝国陆军里的甲等师里随随便便都是五六千匹骡马!

怎么说呢,一个甲等师人吃马嚼的粮草所需,够三个乙等师用的!

在骑兵部队里也一样,战备甲等师的骑兵师,甭管轻骑兵还是重骑兵,清一色单骑三马,并且通过长每个骑兵哨里往往还会有一批额外的驮运辎重用马,以驮运辎重。

而常态乙等师的骑兵部队,则是单骑双马。

战备丙等师,那只有单骑单马了。

大楚帝国里,看似骑兵师有三十个……但实际上战备甲等骑兵师只有八个……其中五个都用于西线作战参与了平定准格尔的战争。

西线战事初步平定后,这五个战备甲等骑兵师,有两个被部署在伊宁,一个被部署在塔城,一个被部署在科布多,这四个战备甲等师都是直接面临准格尔残部,严格来说依旧处于战斗状态。

还有一个则是回防漠北库伦,以防漠北出现什么变故,同时防备俄罗斯人。

剩下的三个之前没参战的战备甲等骑兵师,则是被部署在中原腹地,一个被部署在河北幽州,以掌控华北平原,顺带支援东北或漠南。

一个部署在河南洛阳,以掌控中原平原地区,顺带预防陕西、楚北等地不测。

还有一个部署在安庐凤阳,弹压江北之地!

这八个战备甲等骑兵师,几乎每一个都驻防在具有战略地位的地方,肩负着重要的战略作用。

而常备乙等骑兵师,则是有六个,普遍单骑双马,部分参与前线作战。

而更多的,占据半数楚军独立骑兵兵力的,其实是单骑单马的骑兵部队,也都是清一色的轻骑兵部队。

此外各步兵师直辖的各骑兵团,基本上也按照战备单骑三马,常备单骑双马,守备单骑单马的规格进行配置。

因此,楚军里的战备,常备,守备之分,更多的其实是配属的骡马数量之分,骡马数量的多寡不同,导致了机动能力,携带辎重,重型火力的能力的不同。

而机动能力以及携带辎重火炮的能力,直接影响了野战或攻坚战斗力。

至于防御作战,这不算……固定部署的火炮又不用骡马。

至于火炮……平时不打仗也用不了多少炮弹,而火炮本身,这玩意又不值几个钱,比骡马便宜多了。

但是部署在伊宁这等地方的兵力,却是不能守备丙等师这种缺乏机动能力的兵力,必须是共有强悍机动能力的主力部队,如此方能和准格尔残部进行作战,并且持续出击作战,驱逐准格尔残部,持续夺取土地乃至一路杀到巴尔喀什湖去。

光靠缺乏机动能力的守备丙等师,哪怕是有一定机动能力的常备乙等师也够呛。

毕竟人家准格尔残部虽然人少,但是人家机动力杠杠的……战备甲等师追击起来都够呛,更别说机动力不咋地的乙等师了。

然而在伊宁这样的边陲之地,维持数万甲等师部队的驻防,其耗费就太大了。

要是单纯是说军费还没什么,花点钱的事而已,关键的是伊宁距离中原粮食主产地太远,这有钱粮食也很难运输过来啊。

唯今之计,只能依靠军事屯垦解决一部分口粮,再依靠官方组织的屯垦移民来解决一部分,再从后方的吐鲁番,哈密等地运输过来一部分解决了。

除了农业方面的屯垦外,大楚帝国还在伊宁城里开始修筑工厂,也就是伊宁兵工厂。

这座兵工厂,将会是大楚帝国里在西域地区最重要的兵工厂,将会就地生产各类武器弹药,甚至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火炮。

属于规模虽然不大,但是产品种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兵工厂。

如今,这座伊宁兵工厂已经在伊宁河畔进行动工,同时发动人手在周边寻找铁矿和煤矿等重要矿产。

煤矿倒是好说,在伊宁城附近就找到了露天的煤矿,目前正在进行详细的勘测准备小规模开采,而铁矿的话则是比较麻烦了,在附近周边没找到什么小铁矿,只能是扩大范围进行训练。

不过他们从当地的牧民口中得知,伊宁河谷东部的大山里似乎有铁矿的踪迹,但是山区里开采铁矿肯定会很麻烦。

为此,伊宁兵工厂所需要的各种铁料,前期只能是从后方地区运输过来,当然运输过来的铁料也不会是什么生铁,而是精炼后的熟铁。

此外,也可以从附近的草原,比如哈萨克等地区里输入,这些地方里其实也有铁矿,而且哈萨克汗国那边的铁矿含铁量非常高,不少还是露天的铁矿,开采容易,而且平原运输也方便。

伊宁当地虽然暂时没找到铁矿,但是短时间内还是可以从周边获得一定数量的铁料,以维持伊宁兵工厂的生产的。

之前准格尔自行铸造枪炮的时候,也是利用周边地区的铁矿石和煤矿。

不过想要从哈萨克汗国地区获得铁矿运料的话,那么就要和准格尔人继续干架了,人家准格尔虽然退出伊犁河谷了,但实际上也没走远……嗯,也没办法走远!

他们目前依旧活跃在伊宁河谷以西的大片草原地区,尤其是巴尔喀什湖以东区域,即七河地区和北边的额尔齐斯河中上游区域。

而西边的话,就是哈萨克人的领地,南边则是布哈拉汗国。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敌人的想法,加上哈萨克汗国本身就和准格尔处于交战状态,大楚帝国官方已经派遣了使者前往哈萨克汗国,试图和当地的游牧民族土著达成合作协议什么的,以合力干掉准格尔残部。

长时间让准格尔残部二十几万人盘踞在伊宁河谷、塔城地区的西部地区可不是办法,迟早得想办法把他们给解决掉。

当然了……派遣使者前往哈萨克汗国地区,也是暗中为了收集当地的各种情况,为后续的进一步西扩做前期的情报准备。

怎么说呢,干掉准格尔残部后,十几万第一集团军的将士们总不能无事时吃干饭不是……多少得找点事情做,为帝国弄点领土啊,要不然花这么多军费养着他们干嘛!

而西边本身就比较弱势的哈萨克汗国还有南边的布哈拉汗国就是很好的软柿子,到时候捏一捏挤一挤,谁不准就能再为帝国增加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部分陆军高层以及帝国内支持西扩的文官们,比如说第一集团军的高级将领、吐鲁番省巡抚等,已经是把目光瞄向了哈萨克汗国以及布哈拉汗国了,想要把小西域变成大西域……

不过这都是未来的事了,至少也要先把准格尔残部干掉,把准格尔的老巢七河地区以及额尔齐斯河的中上游地区给抢过来再说。

在这之前,大楚帝国还是会表现出大国风范的。

如此的周边局势,乃至未来的战略想法,都促使了大楚帝国在伊宁河谷地区大规模屯垦,并建立伊宁兵工厂。

伊宁兵工厂,由陕甘武器公司投资建设,他们去年开始就已经派遣工程师以及技术工人乃至设备前来办厂。

目前虽然厂房还很简陋,大部分主要的生产线也没有建成,但是已经具备了小规模生产弹药以及火枪的能力。

除了伊宁兵工厂外,工业部还通过其他几个大型官办企业,在伊宁投资设立了若干机械厂、煤矿公司、钢铁公司,被服厂、毛纺厂等企业。

这些投资,也都是清一色的国防投资,都是为了向军队提供各类军需物资,顺带为当地民众提供铁制农具,工具等一些小商品。

大楚帝国在伊宁的工业布局,就是非常纯粹的国防工业布局,而且还是属于规模小,但是种类非常齐全的那种。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漠北省小北海府的库尔城,大楚帝国官方资本,也是准备在这里搞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国防工业体系。

一旦这两个城市的国防工业体系具备了一定产能,那么楚军就这两个方向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就不会受到武器弹药缺乏上的困扰了。

哪怕产能还是不够用,但是也能够大大缓解后方漫长运输补给线的压力。

伊宁城,正在以一种不同寻常的速度迅速被建成,而在帝国江南繁华之地的松江府,一座庞大的工厂也是开始破土动工。

这座工厂由广州机械公司投资建设,是一家生产蒸汽机的专业工厂。

广州机械公司,也是目前国内三大蒸汽机厂商,他们前几年根据蒸汽机原始设计开发出来的小型蒸汽机极为畅销。

蒸汽机的畅销以及未来的良好前景,让广州机械公司加大了对蒸汽机业务的投资,为了凑集资金,他们还把原来一些不上不下的非核心业务出售了呢。

广州机械公司,正在通过转型,把自己演变为一家大型机械设备制造厂商,蒸汽机业务更是成为了他们的核心业务。

既然对蒸汽机下了重注,那么广州机械公司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尤其是为了打开其他地区的市场,不再满足于在广州当地的工厂了。

经过慎重考虑后,他们投入了巨资在松江府东部靠近黄浦江的地方建设了这家工厂。

而且这家工厂和其他企业里生产蒸汽机的工厂不太一样,它不仅仅是一家组装总装厂,而且还具备了加工大部分蒸汽机零部件能力。

也正是为了具备这些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生产供应能力,这一家蒸汽机工厂的投资才会这么大,占地这么广。

因为严格上说起来,这将会是一家集合冶炼、大型机械加工的综合性工厂。

这些玩意可都是典型的重工业,投资非常巨大,光是用来加工气缸的大型镗床,再加上配套用的大型蒸汽机组就价值不菲。

而投入这么大的广州机械公司,图谋自然也不小。

他们想要依托新工厂的强悍生产能力,进一步巩固自家在小型蒸汽机领域里的领先地位,同时涉足并抢占利润更丰厚的中型蒸汽机的市场,以更好的抢占工业用蒸汽机市场。

甚至对大型蒸汽机他们也有着野心,这玩意虽然总市场份额要稍微低一些,但是单价更高,利润也更高。

他们这是奔着成为一家覆盖全面产品线的综合性蒸汽机厂商去的。

同时,他们也是奔着抢占全国市场,尤其是长江流域这一片核心市场去的。

他们,更是奔着行业龙头去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