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六十五章 安南归顺设省

第六百六十五章 安南归顺设省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安南王国里的两大实权家族,郑氏以及阮氏在面临灭亡之际,为了自保还不犹豫的选择了答应了大楚帝国提出来的一系列条件,三方代表在大楚帝国广东省下属的广宁县签订了条约。

即广宁条约。

该条约的条款其实很简单,没什么赔款,也没有什么道歉等常见的条约条款。

只有三条!

第一条大楚帝国对安南王国进行撤藩,后黎朝君主安南国王,被降为南归侯,同时被任命为大楚帝国的安南抚慰使,此爵位为终生制爵位,等南归侯去世后即削爵。

而安南抚慰使,这个职务也是帝国临时,并专门为后黎朝君主设立的有名无实的职务,就是给个名头,等过渡期结束后也会被撤掉。

毕竟这人本来就是一个没实权的傀儡,针对他的处理更多的是为了政治合法性,所以不用太多的考虑后续问题。

只要把眼前给处理了,能够自圆其说,那么后续就不搭理了。

而后黎朝的安南国王被降为南归侯之后,同时接受大楚帝国的官职,然后还献上所谓的黄册等一系列程序后,安南王国将会从大楚帝国的属国变成属地。

而属国和属地,看似只有一字之变,但实际上意味着安南地区将不会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存在,哪怕只是藩属傀儡国的名义,而是将会直接演变为大楚帝国的直属领土。

换句人话来说就是,安南地区将会被彻底合并进入帝国,成为大楚帝国的一部分。

第二条,就是大楚帝国将会册封郑氏之主为升龙伯,授‘升龙等处巡抚’职务。

第三条,大楚帝国册封阮氏之主为顺化伯,授顺化等处巡抚职务。

条约的第一条是郑阮两家作为归顺而付出的代价,而后面两条则是帝国对他们的归顺的奖赏。

他们把国家献给大楚帝国,嗯,哪怕他们已经失去了对各自国家的控制,但是至少有个名义不是!

而帝国则给予郑阮两家爵位以及官职,把他们纳入帝国的统治阶层作为回报,当然了,这个巡抚的职务也只是用来初期过渡,用不了几个月就会把他们给直接撤掉,然后他们就要去金陵城享受富贵生活。

就和漠南、漠北以及漠西诸多蒙古部落的首领们一样,现在除了极少数在官场混出头的,剩下的基本都在金陵城当米虫……

你可以看成是他们在金陵城享受荣华富贵,也可以看成是帝国把他们给圈禁了起来,反正两者都有……

至于郑阮两家以后他们在帝国里混成什么样,那就要看他们自己以及后代们的本事了,但因为有减等承袭的爵位在,同时还有一条没在条约上写明,但是帝国私下承诺的就是,帝国内准许郑阮两家保留一定的家族财富。

爵位以及财富,至少也能保证他们两家几代人的富贵。

郑阮两家通过卖国以确保融化富贵,正常情况来说他们是绝对不会答应的,但是奈何安南地区的叛军太生勐……

他们答应了还能保住荣华富贵,这要是不答应的话,都不用帝国出手,那么叛军都要把他们大卸八块……

而且哪怕帝国不出兵,但是帝国还会偷偷摸摸的支持叛军啊!

他们不归顺帝国,就是个死字,还特别惨的那种!

尤其是北方的郑家更是如此,如今郑家已经丢掉了几乎整个北方的地盘,只能困兽在升龙城,如果不是顾忌着升龙城里还有大楚帝国的驻军,直接强攻升龙的话会导致楚军大规模出兵报复,估计叛军早就强攻并拿下升龙城,然后把郑氏一家全部扔进大海了。

南方的阮氏家族也好不到那里去,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更关键的是,派出去的很多军队前脚还是属于他们阮家的军队,但是不用几天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叛军……

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郑阮两家因为最近几年,对大楚帝国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得罪了他们国内的中低层,也得到了相当多一部分的权贵阶层。

这是一场底层借着抵制楚货掀起暴乱,然后中上层迅速介入,并把这一场动乱演变为他们国内大部分阶层对郑阮这种卖国贼讨伐的战争。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安南地区的权贵们,为什么这么多当地的军队会如此轻易的叛变,然后加入叛军序列的根本原因。

郑阮两家,可以说已经人心尽失!

但是话说回来,这其实也不能怪郑阮两家……谁让大楚帝国这么强势啊,他们当初要是不签订一系列的丧权辱国,割让领土的条约,安南地区估计早就被大楚帝国派兵给灭了。

能够在大楚帝国的强大国力威压之下,还能够坚持十几年之久,在夹缝中求存,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

但是这种事说出来也没啥用,谁让你丧权辱国来着……既然占着统治者的位置,就要承担起来相应保家卫国的责任,你做不到,那么就会被推翻。

安南地区的普通民众以及中上阶层们,就选择了推翻郑阮两家的统治,然后重建所谓的安南王国。

当然了,如今接过了叛军控制权的当地很多权贵们,也没胆子直接把大楚帝国给得罪死了,反楚的口号也就刚开始普通民众掀起暴乱的时候喊了几个月,后来权贵们接受了叛军控制权后,尤其是声势越来越大之后,基本已经不公开喊反楚了,甚至还派人主动联络帝国请求册封呢……

以前吧,他们恨极了郑阮这两家大买办家族,但是等他们也掌控了真正的权利,甚至实际上控制了绝大部分安南地区的领土和人口后,他们自己就琢磨着该如何当大楚帝国的狗腿子了……

站在某种角度上来说,当大楚帝国的白手套其实也挺好的……至少荣华富贵什么的不会缺,至于中下层的利益,关他们屁事!

这,又是一个屠龙者想要成为恶龙的故事!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久过去了,安南地区都乱成一锅粥,并且叛军已经事实上占领了大部分安南地区之后,依旧没敢对大楚帝国在安南地区的两片领地,也就是广宁县以及金兰湾县动手,甚至连对位于各地沿海城市,升龙城等地大楚帝国租界殖民地都不敢动手,反而派兵进行保护的缘故。

这些权贵们也很清楚,如果真的得罪死大楚帝国的话,他们分分钟度要完蛋。

甚至,他们都还想要当帝国在安南地区的新狗腿子呢。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现在大楚帝国的高层已经不想要一个狗腿子了,而是想要直接吃狗肉……

帝国的高层也好,帝国的工业界也好,更重要的是大楚帝国的皇帝罗志学,觉得安南这地方吧,虽然很多地方也不咋地,但是部分沿海地区,尤其是升龙周边地区还是挺适合种田的。

这么一大片的土地如果修建了良好的水利设施,再加上当地良好的亚热带气候和丰盛的雨水,种植水稻肯定出产很多。

折腾折腾,这地方再怎么样也能够养活帝国几百万移民吧!

当大楚帝国的君臣们露着血盆大口,直接对着安南地区咬下去的时候,那些叛军权贵们也就傻眼了……

承顺二十年十二月,大楚帝国根据广宁条约,正式下达了若干圣旨,册封后黎朝君主为南归侯,正式宣布安南地区成为帝国的属地。

设升龙省,委任郑氏之主为升龙巡抚。

设顺化省,委任阮氏之主为顺化巡抚。

同时设立升龙守备司令部,分别由广东省守备司令部下辖广宁边防官徐华通准将调任升龙省守备司令;

设顺化省守备司令部,由南洋守备司令部下辖金兰湾守备司令赵树理上校升任。

此外再设立两地布政使,这个两地布政使,自然是清一色的大楚帝国官员,升龙布政使由广东左参政兼廉州府知府宋守吉升任。顺化布政使由广西右参政,兼管梧州府等地的李凯关升任。

其他各部官员,基本上也都是帝国从其他地方调过去的,只有部分机构的副职等一些不重要的职务,由郑阮两家的一些家臣担任。

这些政治上的举措,都是为了从名义上,合情合理的把安南地区变成帝国的土地。

从法理上一开始就全面确立,杜绝任何的后患。

嗯,之前其实明王朝也干过这事,他们可是名义上把莫朝长期册封为安南都指挥使,也就是说,明朝长期在名义上拥有安南作为属地。

只不过明王朝没那能力把这个名义上的属地变成现实!

而大楚帝国不一样,帝国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决心把如今只局限于名义上属地,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属地。

紧随着册封,设省等一系列旨意之后,帝国官方在大楚邸报上宣布安南两省当地叛军谋逆,帝国将会派兵进行镇压。

而在邸报刊发这个消息之前,实际上军方就已经做好了全面的准备,并实际上已经和当地叛军打起来了。

最先行动的是驻防广宁的陆军部队和海军部队!

海军方面的南海舰队下属的第三海防大队,即负责北部湾一带海域的海防大队,二十多艘近海战舰、炮艇在十二月十三日的时候,就已经在广宁进行了汇合。

紧接着搭载了大批兵力以及武器弹药等补给,他们后续将会沿着红河沿江而上,前往升龙地区。

同时在地面,分别有两个混成团规模的陆军兵力,已经兵分两路直接进军,其中一路往升龙去,一路沿着海岸线南下策应海军的海防舰队。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作战里,海军没有出动真正的远洋主力舰队,而是只出动了地方巡防舰队,也就是南海舰队,作战的主力是一批近海巡逻舰以及近海炮舰,再加上部分桨帆船什么的。

不是帝国海军轻敌……而是安南南北两地的水面实力真的很菜,这官方水面力量本来就菜,叛军手里的水面力量也只继承了当地官军水面力量的一部分,那就更菜了……

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这海军是要沿江而上,直接跑去升龙的,这种作战是属于非常典型的内河作战……而这种作战模式,其实地方的海防舰队更擅长,至于远洋主力舰队,战舰动不动就大几百吨上千吨的……现在冒险进入冬天水枯时期的红河,说不准还会搁浅成为活靶子呢。

所以,帝国实在没必要大张旗鼓派遣远洋主力舰队过去,抽调一个地方巡防舰队去升龙就已经很充分了。

倒是其他地方的沿海作战,可以派遣远洋舰队进行协助。

就当北方地区的楚军大量兵力,陆续以广宁为基地,分别朝着升龙等地进军的时候,在安南南部地区,楚军也没有闲着。

九龙江府先是派出了一千五百多人与南向北发起进攻,同时金兰湾军事基地,也是派出了四千多陆军兵力以及两千多的海军陆战队,共计六千多人的兵力一路杀向顺化。

至于其他的几个沿海小殖民地,因为驻防兵力有限,基本都是选择了固守待援。

反正有大量商船以及海军支援,再加上绝对的武器性能代差以及战术代差,哪怕是只有一百多人驻防的小据点,对面不死上几千上万人都别指望能够打下来。

这也是当代殖民军队的一个很典型的特征,那就是面对土着军队的时候,战斗力都特别牛逼……

很多土着国家在攻打西方殖民者的堡垒时,因为武器和战术上的代差,往往都打的非常的艰苦,除了用大量的人命去堆外,没什么很好的办法。

南洋一票土着小国打葡萄牙,荷兰人的殖民据点都差不多一个模式。

而这个模式,被大楚帝国的军队进一步放大……因为楚军的武器更加先进,弹药储备一般也更多,就连堡垒防御体系都更加完善。

到目前为止,大楚帝国在海外的殖民活动里,还没有任何一个堡垒据点被土着军队正面攻克过的记录……

当然了,因为长期的消耗作战导致弹尽粮绝,然后被迫主动撤离的情况倒是发生过好几次。

海外殖民嘛,补给困难的情况下,当地土着如果真心和你死磕,直接把大量炮灰军队送到你枪炮下送死,只是为了消耗你的弹药……

那么楚军对此也是没什么很好的办法,只能是打完弹药在舰炮的掩护下跑路……

毕竟总不能和土着傻乎乎的拼刺刀吧!

所以,大楚帝国在安南不少沿海从城市的租借地里的驻军以及民商们都没有进行撤离,反而是大摇大摆的来一个顽抗死守!

反正后头有着众多各种贸易公司的船只,还有着海军的战舰可以提供随时的增援和补给。

他们有充足的信心挡住当地土着的反扑!

实际上,他们的担心有些多余!

因为当大楚帝国正式对安南动兵的时候,叛军自己就先傻眼了……

尤其是在十二月二十三日,安南北部的一支叛军主力,一共三万余人被大楚帝国的第七十三混成团干脆利索的击败后,就更是傻眼了。

说起来,这还是安南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在战场和楚军交手,然后他们就选择了傻乎乎的正面对抗……

如果是有经验的暹罗人以及缅甸人,他们除非脑子犯抽了,否则的话绝对不会把军队拉倒平原上,然后摆开阵势和楚军来一场面对面的作战,这就是找死……

而且他们也不会玩什么守城作战,而是会化整为零,放弃城市,退入山林和楚军周旋,通过频繁各种小规模的袭击等迫使楚军退兵什么的。

傻子才和楚军玩正面作战!

而安南叛军北路军的将领,就是这种傻子,没见识过楚军正面作战,一味的信奉人比武器更重要,觉得只要自家军队足够勇武,就能击败楚军这种不正义的,邪恶的侵略者军队。

然后他们就在战斗刚爆发的时候,就看着漫天飞舞的炮弹目瞪口呆,然后看着己方阵列中持续的爆炸而绝望!

他们……甚至都还没有朝着楚军正面发起冲锋!

他们,甚至连对面楚军列阵步兵的面都没见着,他们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发挥不知道有没有的勇武,就在楚军的勐烈炮击中崩溃了!

说真的,这也是楚军最近这几年来,打的最顺畅,或者说敌人最傻的一次大规模作战。

楚军的几十门火炮都已经摆开了,无数榴弹都准备妥当了,但凡了解楚军作战模式的敌人,都知道别傻乎乎列出密集横队上前了,不然要挨炸了……

但是对面还竟然还傻乎乎的列出密集横阵慢慢向前挪动……看那样子似乎还想要用火绳枪和一堆长矛和楚军玩线列作战。

结果楚军的将领一看对面犯傻了,自然也就不客气了,等敌人进入有效射程后就放开手了打。

然后那些安南叛军就变成漫山遍野的溃兵了……

这一战的溃败,直接导致了围困升龙的安南叛军大撤退!

这个时候他们那里还顾得上围困升龙啊,再不撤退,就要被楚军打脸上了。

这升龙都不围困了,其他一些小殖民地就更不围困了,这些叛军们忙着调集兵力,忙着想方设法挡住楚军的主力呢。

而说是主力……其实楚军在安南的战役里,动用的地面兵力没多少,一共有四支主力,分别是广宁派出了两个混成团,加起来万人左右。

金兰湾派出的一个海陆军混成旅,六千多人。

再有就是九龙江府方向派出的一个加强营,一千六百多人。

全部兵力加起来,大概就一万八千人。

哪怕再加上驻防各地殖民地的一些乙等或丙等部队,总人数也就两万人出头。

这两万人兵力,对于大楚帝国的庞大总兵力而言,连零头都算不上!

楚军打准格尔的时候,一线主力都动用了二十几万。

如今在北方筹备的北方战略,预计使用的兵力也得十几万。

但是在安南,楚军只动用了两万人出头的兵力,而且没有任何一支甲等战备部队,而是以乙等常备师为核心,丙等守备部队为辅。

然而这样的兵力,收拾些许安南叛军已经足够了。

毕竟这些安南叛军,他们自身其实也不咋地,各部混乱,没有统一的指挥,甚至他们内部也有不少的争论和矛盾,在叛军北路军的三万主力和楚军交战的时候,围困升龙的好几万叛军可是纹丝不动……根本没搭理友军的求援。

武器装备更不用说了,火绳枪虽然有,但是不多,火炮只有少许三磅左右的野战炮以及老旧的短管炮。

这样的叛军,其实哪怕放在任何一个正常的封建国家里都不足为虑,至于为什么在安南这边打的当地郑阮两家苦不堪言……只能说郑阮两家人心尽失。

大多派出去围剿叛军的官军,出征后没多久功夫就变成叛军了,由此可见,安南的当地中下层乃至上层权贵们,是有多么的痛恨郑阮这两家卖国贼……

升龙城之围,因为当地叛军的主动撤退而解除。

第三天后,大批楚军士兵们就进入了升龙城。

而此时的升龙城气氛也是有些尴尬,一边是欢歌载舞,一边是哀嚎痛苦!

欢歌载舞自然是大楚帝国位于升龙城里的租界地,当地有一千多侨民以及驻军,这些人自然对帝国大军的到来欢喜不已。

同时租界地里,还有大量的郑氏家族的成员以及跟着郑氏一起卖国投楚的官员等。

这些人看到帝国大军后,一个个都是欢喜不已,他们终于不用担心被叛军砍掉脑袋扔进红河里了!

而升龙城的另外一边,很多直接或暗中支持叛军的权贵,中下层人员,则是如同天塌了一样,他们之中很多人看见排着整齐队列入城的楚军时,不少人都是面露恨意的。

不过更多的还是麻木!

叛军退兵,楚军入城后的升龙城,也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郑氏家主直接以帝国臣子,升龙巡抚的名义,接受了天使的召见。

随后,郑氏家族下令对城内的叛军余孽、间谍进行全城搜捕,以全面肃清顽抗之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