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六十七章 两亿两亿六千万

第六百六十七章 两亿两亿六千万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大楚帝国对东北地区的开发,自从在击溃东掳之后就一直在进行着。

早期最开始的时候是组织各种屯垦,随后在当地发现了大量的优质铁矿以及煤矿以及其他金属矿产后,大楚帝国工业部在东北地区,主要是辽东省里投资建立了多家煤矿、铁矿以及去其他类型的矿产。

同时建立了几个冶炼工厂,就地提炼当地的各种矿石,然后把大量冶炼好的生铁以及现在的熟铁通过海运运输到沿海各港口。

随后又投资发展了若干机械产业,豆油,粮食加工,生产日用铁制品、机械设备以及去其他铁制品,以发展当地经济,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持续了十多年开发后,如今的辽东省的人口已经增加到了八百多万人口,这八百多万人口除了两百万左右是当地人口以及后续生育人口外。

剩下的六百万基本都是从关内各省,主要是从山东、河北、山西这三个省份过来的移民。

而这说的是当地的户籍人口,此外还有数十万虽然在辽东生活工作,但实际上并没有举家移民过来的人口,这些人基本都是从其他地方跑过来工作的。

辽东省对于他们而言是工作赚钱的地方,但是他们的家还是在老家。

全部人口加起来,辽东省的常住人口大概能够到九百多万,距离千万大关已经不不远了。

但是,整个东北地区里只有辽东省拥有大量的人口,而更北边的辽北省以及黑水省,则是人口不多。

辽北省都还好一点,他们有着大片的东北平原地区可以进行开发屯垦,虽然开发程度并不算高,主要是沿着各主要河流进行屯垦,但是目前辽北省也有三百多万人口。

但是黑水省就是真正的地广人稀了,从面积上来说,黑水省乃是大楚帝国里面积最大的省份。

其辖区包括了松花江流域、黑龙江下游地区,然后往北一直延伸到北冰洋,往东一直延伸到库页岛、白令海峡,往西则是和贝尔加湖地区的小北海府接壤。

这偌大的地方都是属于黑水省所辖,其总面积到目前为止,连大楚帝国自己都还搞不清楚……因为大楚帝国的人还没有真正的深入过北极冰原,也没有穿越过白令海峡前往北冰洋。

帝国方面根据在模湖地图上初步的预估就是,黑水省的总面积大概在三百万平方公里到四百万平方公里之间,具体有多少,还得等大楚帝国真正进入北极地区后,把这片地方的地形搞清楚了才能知道。

但是不管具体有多少,但是打底三百万平方公里绝对是有的,如此黑水省相对国内其他省份,尤其是传统华夏腹地的地区而言显得非常的庞大,毕竟国内的很多省份,面积也不过十多万平方公里而已……

然而,如此庞大的面积里,大楚帝国的子民却是很少!

偌大一个黑水省,大楚军民不过几十万人而已……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民众都是集中在松花江流域以及嫩江流域,也就是松嫩平原上……

而其他地方的普通老百姓是很少的,有也是一些官方组织的移民以及从事渔猎行当的猎人,生意人等等

当地的的主要经济,除了屯垦种田外,就是皮毛了……

帝国的中上层们对来自北方的皮毛非常的喜爱,愿意为此花费昂贵的价格……这也促使了不少职业的皮毛猎人,不断的往北进军,一边自行猎取皮毛,另外一边也是通过和当地的一些蛮夷土着进行交易换取皮毛……

当地的人口少,而越是往北走人口也就越少。

等过来黑龙江之后继续往北走,其内陆腹地已经很难看见纯粹的农业移民,并建立起来的大型城市了。

大楚帝国在黑龙江以北地区的存在,主要是以中、小型的驻军堡垒、皮毛贸易据点而存在的。

而有意思的是,这些黑龙江以北的据点,基本都是从俄罗斯人手中抢过来的。

大楚帝国基本上不会直接跑过去搞什么殖民据点,但是却是派遣兵力对广阔的北方冰原地区进行巡逻,当发现了俄罗斯人的殖民据点后就会进行打击。

干掉俄罗斯人后,这些俄罗斯人建立起来的殖民据点,往往也就作为楚军的驻兵堡垒,并进行一定的军事屯垦,然后又会吸引一些要钱不要命的皮毛商人的到来,驻军以及皮毛商人,又逐步吸引其他类型的商人以及其他的一些冒险者什么的。

最终,会逐步形成一个不大,以驻军起步,皮毛贸易为主,屯垦为辅的据点。

这些据点少则两三百人,多不过千余人,一般都是建立在沿海或者河流沿海,和内陆的交通往来主要依靠夏季时期的航运。

至于陆地交通……除非特殊情况,比如说紧急军事上的需求,不然的话是没人会傻乎乎的在北极冰原上走地面的。

那可是动不动就几百公里,沿途荒无人烟的路程,夏天都还好一些,如果是秋冬时分就别指望能动弹分毫了。

这地方的冬天,你直接室外尿尿的话,这尿还没有落地就能直接化成冰花!

极端的严寒,漫长的距离,这些都极大的阻碍了帝国向北扩展。

而这些问题,短时间内也没什么办法解决,而帝国也没这个需求去解决,至少几十年内没这个需求。

帝国对北方地区,尤其是黑龙江以北地区的核心策略就是先把俄罗斯人赶跑,把这些地盘先划拉到自己的碗里,至于什么时候真的吃下去……以后再说。

所以,帝国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花费大量的人力物资,非要跑到天寒地冻的北极地区去搞什么开发。

就现在这样,搞个堡垒据点驻扎一些兵力,然后弄点皮毛什么的就挺好的。

罗志学想要开发的并不是黑龙江以北地区,而是黑龙江以南地区。

准确的来说是东北地区的三大平原,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帝国之前十几年来主要开发的就是辽河平原以及部分松嫩平原。

现在,罗志学想要加大力度,进一步开发东北地区的这三大平原,让东北地区彻底从传统意义上的哭喊之地,转变为鱼米之乡。

这并不是不可能办到的,之前十几年来,大楚帝国对辽河平原的开发效果就非常好,辽河平原的开发,让大楚帝国在当地多出来了数百万人口,并且让东北地区彻底摆脱了需要从关内输入粮食的尴尬局面。

当地生产的粮食,完全能够自给自足之余,反过来向关内输出粮食。

而罗志学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发辽河平原,然后投入人力物力重点开发松嫩平原,再试探性开发三江平原。

这种大规模的开发,自然也少不了帝国的政策以及资金上的扶持。

政策没什么好说的,大楚帝国在过去的十几年来,各种移民政策已经相当完善了,关内很多地方每当遇上自然灾害的时候,都会组织官方前往招收官方移民。

倒是资金上麻烦一些,别看大楚帝国的中央财政收入连年增加,如今更是已经达到了两亿六千万楚元的中央财政收入,但是花钱的地方也多啊。

每年光是军费就好几千万,然后还有行政开支也得好几千万,每年往各种基础设施领域,尤其是防洪灌既等水利设施、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投入也是非常的庞大。

然后各种农业扶持资金,要知道大楚帝国的农具补贴从施行以来,就从来没有取消过……然后对一些人多地少的地方的一些企业开办的大型马耕农场也会有一些补贴。

每年还得各种赈济救灾……大楚帝国太大了,领土横跨北极冰原到南方热带热淋,各种气候都有,如此庞大的领土里,每年总会有一些地方受到各种的自然灾害,什么地震啊,洪水啊,干旱啊什么都有,而这年头的农民自救能力也非常弱,因此每年官方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各种赈济救灾。

然后还有各种工商业的扶持发展资金,比如搞个什么工业区,官方总得投资进行各种基础设施的修建吧,这可都是钱,这些钱一般是地方财政出一部分,中央财政也出一部分的。

然后还有教化方面的开支,这些教化里开支最大的乃是教育开支,大楚帝国可是大规模设立了众多的官办小学的。

大楚帝国没兴趣搞什么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但是对初级教育的普及还是非常上心的,过去十多年来持续不断的设立各种初等小学,高等小学。

而这些官办学校的创办,全都是由官方出资的,不仅仅修建学校要花钱,而且这官办学校里的教师以及行政人员也都是吃财政饭的。

虽然名义上,这些地方行政以及教师等人员的薪资,是由地方财政所负责的,但实际上很多地方的财政没几个钱,依靠自身的财政力量可负担不起来大规模的普及化教育。

甚至很多地方的财政输入,连普通行政人员的薪资都无法负担。

而这些,都是需要上级财政来支持的。

大楚帝国的中央财政,每年都需要向各贫困地区拨款好几千万,用来维持当地的行政机构以及教育机构的运转,并且修建防洪水利以及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

这林林总总加起来,大楚帝国的中央财政虽然多,但是也架不住花钱的地方更多啊。

这么多年来,大楚帝国的中央财政收入连年增加,但实际上资金使用都是很紧张的。

当然了,这也和大楚帝国君臣们自己作有关系……手里有点钱就想着干点啥!

存钱什么的,对于帝国来说不存在的,这没搞出来财政赤字就很不错。

如此情况下,帝国想要弄出来一大笔钱搞什么东北开发,难度不小。

这钱挪出来了,就要从其他地方挤掉一部分花钱的项目。

而涉及到资金使用分配这种事上,往往都是争论非常大的,对此罗志学自然不会亲自轻易下场,而是和往常一样把东北开发的任务吩咐下去,让那些参务大臣,协办大臣们自行想办法筹钱。

这种得罪人,有损自己威望的事,罗志学从来都不会亲自下场,而是会坐在龙椅上当裁判,当下头的臣子们自己争吵过后,讨论出一个各方妥协的方案后才会拍板敲定下来。

吵吵闹闹之间,大楚帝国的一票大臣最终还是达成了妥协,拟定在未来五年内,累计拨款一千二百万楚元用于东北地区的开发。

这一千二百万楚元,包括移民费用、当地的各种基础设施的修建费用、资源矿产开发,设立工厂补贴等等费用。

除了移民以及基础设施的费用需要直接掏现金外,其他部分用于工业领域的扶持资金,则是将会采取税收返还的方式推动。

这也是大楚帝国在扶持工商业里很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那就是各种工商业的资金补贴,并不是说直接给企业钱,而是通过税收减免,返还的方式来进行。

最为奠定的就是机制布的出口了!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楚帝国的机制布在海外的竞争能力,争取早一天把海外地区的土着纺织业干掉,大楚帝国针对众多地区的机制布出口,都是有着关税返还政策的,说白了就是零出口税。

当然,这些出口税返还,只局限于在一些大楚帝国的机制布还没有占领,并击垮当地土布行业的地区。

而对于那些已经对帝国全面开放市场,或者没有全面开放市场,但是他们自身没有优势纺织业的地区或国家,大楚帝国还是继续收出口关税的。

还有更加典型的农具补贴,针对农机企业,早期是采取税收减免的方式,而过了税收减免期后,农机企业还可以通过申请税收返还的方式继续获得补贴。

而这些税收减免以及税收返还补贴,每一年都是相当庞大的数字。

然而即便是这样,大楚帝国的工商业所提供的税收也是节节攀升,并早就已经超过了农业税,成为了大楚帝国的主要税收,其占比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八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