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六十八章 商业铁路

第六百六十八章 商业铁路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在大楚帝国立国之初,尤其是还在湖广的时候,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的是农业税,其比例能够占到百分之六十左右。

这种情况在东进并占据江南之后非但没有改善,反而进一步扩大,因为长江流域里鱼米之乡多啊,这农业发展本来就挺好的,因此农业所能贡献的税收也就更多。

在承顺四五年的时候,大楚帝国里的财政收入大概就是农业方面占据百分之七十左右,剩下的三成则是工商方面。

等到大楚帝国开始依托长江流域开始南征北战,陆续占据南方两广福建等地,又北上占据了江北安庐山东河南乃至河北等北方省份后。

看似地盘扩大了,但实际上农业方面的税收贡献的并不多,因为这些地方要么并不是鱼米之乡,要么就是受到严重的天灾**,农业生产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而于此同时,工商业持续高速发展,这也导致了在承顺七八年时期里,大楚帝国的工商业方面的中央财政收入,正式超过了农业税,成为了帝国的主要税收。

这个工商业方面的财政收入,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征收,尤其是一些中大型企业,至于小企业嘛,看似大楚帝国的税法很严格,但是前提你得监管到位才行,而受限于征税成本,实际上大楚帝国很难对大量的小企业,尤其是小作坊式的企业进行全面的税收监管的,尤其是这些小企业,作坊什么的都普遍采用现金交易的情况下,就更难监管了。

此外,大楚帝国也很难在零售环节里征税,现金交易的情况下,税务部门几乎没有办法在零售环节里以销售额进行收税,别说十七世纪的大楚帝国了,就算是二十一世纪里,也很难在零售环节里收税……

所以,大楚帝国干脆是不搞什么消费税,同时对零售店铺,餐饮等个体户类的采取定额营业税制度,根据行业以及规模,固定收取一定的营业税,而且这个营业税也不高。

但是总比没有好,也比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收什么所得税,消费税之类的强。

因此情况下,大楚帝国的工商业税收主要是集中在中大型企业上,并且更加注重于生产、运输、渠道批发的中上游环节里征税。

这种方式,在税收体系里,属于很典型的间接税收。

普通人没啥感觉,因为你购买东西的时候,不用缴纳什么消费税,也不用非要找商家拿什么发票之类的。

但实际上,你购买的东西,其零售价里本身就已经包含了相当多的税收,因为这件商品从原料到生产,再到运输的过程里,企业们都在交税,这些税收最终还是要摊在商品的零售价里的。

不同种类的商品,其含税比例不一样,多的有**成之多,而少的一两成,综合算下来的话,一件普通的工业商品,其售价里税收就占据了大概一半左右。

这就是间接税收,也是后世绝大部分国家所采用的主要征税方式。

从企业的经营过程里税收,可比找人们收什么消费税,个人所得税之类的容易多了。

而针对企业的税收,就有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印花税,还有营业税。

除了常规的企业税收,关税以及其他几种特殊税种也是贡献了相当多一部分的工商行业收入。

关税,这玩意可不少,而且大楚帝国收取关税,不仅仅收取进口关税,还收出口关税,而且关税的大头也是来源于出口关税。

因为进口的很多东西,尤其是粮食以及棉花以及其他工业原料,大楚帝国都是敞开了收购,长期免税的……只对一些海外特产,尤其是香料以及珍珠宝石等奢侈品什么的进行收税。

但是出口关税可就多了,大楚帝国出口的几乎所有商品都是要缴纳出口税的,从机制布到枪炮武器,都要缴纳出口税。

虽然有出口退税政策,但是一般只局限于机制布,并且还得是特定地区的出口。

繁荣的海外贸易,让大楚帝国能够收取不少的关税。

而特殊税种,则是针对特殊行业,要么是垄断行业,要么是特殊行业。

比如盐业,这就是属于垄断行业,只有大楚帝国盐业总公司一家企业准许运营该行业,因此大楚帝国盐业公司,除了常规的企业税收外,还需要额外缴纳盐税,这个盐税可不少!

缴纳了盐税后,实际上大楚帝国盐业公司的剩余利润也要上缴一大部分。

说白了,这个盐务公司就是官府自己垄断某个行业捞钱的。

这也是为什么盐务公司在国内已经初步工业化,食盐生产已经很没什么技术难度的今天里,还能创造大量利润的缘故。

盐这东西,利润高低不取决于成本,产量,而是在于是否垄断。

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问题也不大,大楚帝国盐务公司的食盐售价其实很低的,远远要比明王朝时期要低,毕竟帝国采用工业化生产,尤其是沿海盐田晒盐的成本很低的。

就算售价低,但是利润也非常可观。

最关键的是,这玩意人人都得吃……消费基数非常大!

甭管什么东西,这基数一大,而且还是独家垄断生意,那么都很赚钱。

食盐就是其中的典型!

大楚帝国的盐业,其盐务公司所缴纳的各种税收以及上缴财政的利润加起来,每年都有两千多万呢。

也别觉得多,这盐政收入对晚清的盐业收入就是小巫见大巫。

晚清时期的盐税收入巅峰时期达到四千多万两,而且重点是这仅仅是清王朝官府所收上去的盐税,并不包括盐商们的利润呢,如果算上盐商们的利润,那么这个数字更恐怖。

而大楚帝国的两千多万盐政收入,是盐税以及盐务公司利润加在一起的数字。

大楚帝国治下的民众们,其食盐的经济负担,可远远没有传统封建王朝那么大。

然而饶是如此,这也能大楚帝国贡献了两千多万楚元的收入。

由此可见垄断一个人人必须的基础行业,其利润有多么的庞大。

除了盐税外,还有其他几个特殊税收,比如茶叶税、生丝税,之所以把这两个行业单独拿出来,是因为这两个产业比较特殊,传统上一直都有针对这些行业单独收税的传统,大楚帝国也只是延续下来而已。

各种各样的工商税收入,让大楚帝国的工商税收入早就超越了农业税收,并达到了现在的占据总税收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两亿六千多万税收里,百分之八十的税收都是工商税,这种税收比例结构,放眼过去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够做到这一点。

但是大楚帝国却是做到了。

而越来越多的工商税收入,支撑起来了大楚帝国的南征北战;大规模修建防洪灌既道路等各种基础设施;能够救灾赈济;能够搞基础普及化教育;能够持续的投入扶持工业发展;为民众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能够持续十多年的给予农具补贴;新垦荒土地的免税优惠等等。

最终全面的提升整个社会的经济火力,提升民众们的生活水平。

这也是大楚帝国发展工商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嘛,自然是为了国防!

而有了充足的财政收入,才能够让大楚帝国有底气去搞东北平原大开发!

一千二百万楚元的庞大投入,这要是放在其他朝代里几乎是不敢想象的,比如前明……人家两年的财政收入加起来都没这么多,你让他们拿出一千多万去开发什么苦寒之地,那是不可能的事。

东北大开发,政策有了,资金也有了,后续自然就是进行各种大动作的时候了,一时间,东北那边的三省开始派出大量的勘测人员到各地方进行勘测,看那里适合屯垦建立农场,那里有矿产可以进行开发。

而经过勘测后,发现黑水省不少地方存在着大量的金矿。

尤其是漠河地区里,勘测人员在当地发现了大型金矿的踪迹,这个消息传回金陵城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毕竟这可是黄金,而大楚帝国目前可是满世界搜刮黄金,为建立纯金本位进行铺垫呢,所以对黄金的渴求是非常大的。

不仅仅在国内进行勘测开发,还跑到海外领地去勘测开发,前些年还在扶桑那边圈了地方开发金银呢,最近几年也是在南洋各地到处找金矿。

漠河那边发现了大型金矿的踪迹后,工业部矿务司迅速派人前往进行仔细的勘测,准备进行大规模的开发。

只不过勘测的时候发现,当地还是有一些愚昧土着,而且也发现了俄罗斯人的踪迹。

这些俄罗斯人,就跟打不死的老鼠一样,在黑龙江以北地区里仗着人烟稀少,到处乱跑,时不时就绕过楚军在广阔北方地区设立的堡垒哨卡,深入到黑龙江流域。

现在,更是在漠河一带发现了俄罗斯人的踪迹。

这怎么能忍!

同时大楚帝国的东北大开发计划一旦施展开来,将会波及到整个黑龙江以南区域,大楚帝国自然不可能让俄罗斯人时不时的就流窜到黑龙江流域。

为了东北大开发的战略性安全,也是为了小北海府地区的安全,更是为了整个漠北蒙古地区的安全。

大楚帝国方面在准备了一年多后,终于是打算对俄罗斯人动手了。

北方战略早就已经制定好,并且进行了长期的准备,在后方,大楚帝国甚至从河北张家口方向一路往北,间隔二三十公里左右就会修建一座小镇。

这种草原上的小镇,拥有驻兵、补给等传统军事功能外,还能为过往商旅提供住宿,饮食,休息,同时也是为了附近的牧民们提供交易场所,定牧点的场所所在。

这些小镇一路往北,先抵达归化,然后抵达丰州滩,再绕过阴山一路往北走,进入漠北省境内后,再抵达漠北省府乌尔格(库伦)。

随后从乌尔格向北延伸,又陆续有一些堡垒,并一直向北进入小北海府的府治库尔城。

从天津出发一路走陆路抵达库尔城,足足有两千多公里的路程,而这条路线,也是楚军在这一区域里的重要补给线。

维持这条补给线的,就是过去十多年来陆续建立起来的沿途各城镇。

要不然的话,大楚帝国也没办法在真正的荒无人烟的地方里维持这么漫长的补给线啊。

而过去两三年里,大楚帝国以军方为主,对这一条漫长的补给线上的道路进行了整修,这种整修以陆军的兵力为主。

主要是把荒原上的道路进行稍微的平整,再一些度过河流的区域里架设桥梁等等。

如此,才能够让从天津出发的大量物资,以四轮重型货运马车一路往北运输,以接力的方式一路运输到库尔城,并以库尔城为核心向周边地区的驻兵进行物资分发。

除了道路外,其实更加明显的还有那些大量的四轮重型马车,大楚帝国为了物资运输,在马车上的研究热情一直不减,而且不仅仅是研究马车自身,顺带着还研究铁路呢。

如今大楚帝国里,可是有总数大几百公里的铁路呢,这些铁路上跑的都是马车。

而且每年都有企业,主要是矿产企业以及其他需要大量货物需要运输的企业自行修建大量的铁路。

根据交通部方面的统计,承顺二十一年里,预计会有三百多公里的铁路被建成并投入运营,这将会让大楚帝国的铁路总里程突破一千公里。

这说起来估计后人都不信……大楚帝国连一台蒸汽火车都没有,甚至连高压蒸汽机都还没影呢,但是铁路的总里程都已经要突破一千公里了。

这都是因为庞大的物资运输需求,尤其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再加上民间开始大量使用蜂窝煤取暖做饭,导致市场上的煤炭需求大量激增,这些年大楚帝国的煤矿公司是一年比一年多,出产的煤炭一年也比一年多,但是煤炭依旧供不应求。

而大量的煤炭需求,也是促使各大矿场,尤其是煤矿老板们采用蒸汽机,修建铁路的直接动机。

因为他们需要提升煤炭产量,需要更大的运输能力,而对目前的陆地运输的核心工具,铁路以及马车自然是进行了众多的研究。

马车不再说,且说铁路,大楚帝国在短短十几年里,铁路已经更新换代好几次了,现在最新型的熟铁工字型铁路,其铁轨和后世可大规模建造用来跑蒸汽机的铁路其实也没啥区别了。

别说矿老板们想要搞,其实军方更想搞,哪怕是只用马车在铁路上跑,那运输量也能变得更大啊!

但问题是,这年头除了矿老板们,还真没多少人玩得起铁路。

这玩意,很贵的!

平原地形下,这每公里造价得一两万楚元呢。

从天津到库尔城,一路修铁路过去的话,少说也得三四千万楚元呢。

而且这沿途地广人稀的也没啥人,除了军方以及少量商旅外,甚至都没几个人,也没多少货物会用到这条铁路。

花这么多钱,只是为了让运输陆军物资的四轮马车跑的更顺当一些,疯子才会这么干!

所以,陆军想要在北边修铁路一路修到库尔城去,这事是不可能的,比西北铁路还不靠谱,至少西北铁路那边需求还更强烈一些呢。

毕竟这些铁路,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属于战备铁路,没多少商业价值。

动不动几千万砸进去只为了打仗方便一些,大楚帝国高层就算再败家也不能这么干啊。

所以,这些战备铁路想要修起来,遥遥无期!

相对的,在商业繁华之地,有着强烈的陆地运输货物或人员的地方,修建这种铁路就变得有利可图了,比如各大矿区铁路,再比如两个经济重镇城市之间的铁路。

承顺二十一年春四月,就有地方奏报申请修建一条商业铁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