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六十九章 北方战略启

第六百六十九章 北方战略启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奏请建设铁路的乃是江南省,他们打算在松江府上海县江北地区修建一条铁路抵达黄浦江入海口,也就是苏州府嘉定县所在的苏州工业区一带。

把黄浦江北岸的三大工业区,分别是海口一带的苏州工业区,上海临近苏州工业区的松江第一工业区,松江第二工业区以及上海江北工业区,这五个工业区实际上是连成一片的,外界又笼统称之为松江工业区。

对于这个笼统称呼,苏州府方面很有意见,因为这五大工业区里,有一个工业区可是他们苏州府的,和松江府有个屁的关系。

但是奈何……这是因为这一大片地区里,大部分地方还是属于松江府上海县,所以外界民间自发形成了这么一种称呼。

所以苏州府那边除了在官方文件里强调苏州工业区,把这一片笼统的称之为江南工业区之外,也没人搭理他们……

这五大工业区,从上海县的苏州河北岸一直沿着黄浦江西岸,二十多公里铺开一直抵达黄浦江的入海口。

然后在吴淞炮台里往北转变,在吴淞炮台北部的长江沿岸地区里还有一大片……这里也是江南联合钢铁公司的生产基地所在,修建有一座江南联合钢铁厂,以就近为附近的各大机械类公司,造船业等各行各业提供钢铁原料。

如果是按照沿江路线的话,这五大工业区的沿江长度能够达到三十公里!

这三十公里内,分布着大大小小无数工厂以及各种办事处。

国内基本上数得上名号的大企业,要么总部在这一片,要么在这里有办事处,很多连主要的生产基地也在这里。

其中雇员超过千人的大型工厂,就有上百家之多。

江南联合钢铁公司、松江海军造船厂、罗华造船厂、广州机械公司的松江生产基地、松江钢铁公司、松江机械公司、吴淞海军兵工厂、天津机械公司的松江生产基地、大冶重型机械公司的第二分厂、吴淞军用食品工厂、李氏制铁公司旗下的李氏机床公司新基地、纺织企业龙头苏秦纺织公司的主要布匹生产基地、生丝生产基地等等的。

诸多国人所熟知的大企业或者是工业部直接投资的重点企业都有。

而整个泛松江工业区里,除了这些大企业外,实际上更多的还有密密麻麻,哪怕是当地的工商部门都不一定能够搞得清楚到底有多少的中小企业。

用数量来形容恐怕都还不怎么切当,应该说,大楚帝国里能够用钱买到的东西,在这里都能买到。

大到两千多吨的铁肋木壳武装商船,小到一个螺丝钉。

再到蒸汽机带动的各类大型机床设备,各种超高精度的加工设备等等,在这片地方都能找到。

而且往往都还有现货……

这些还是各种工业产品,而各种乱七八糟的普通消费品,甭管是海外进口的奢饰品,还是北方冰原弄到的珍贵皮毛,还是说其他什么东西,你有钱基本都能买到。

这里,在经过了十几年的持续高速发展后,已经演变为了一座相对于这个时代而言的超级工业城市。

兴许你在这里看不到什么高楼大厦……但是你却可以看见一望无尽,绵绵不绝的各种工厂厂房以及工人们生活居住的各种住宅区。

题外话,也正是因为这年头没啥高楼大厦,所以这个泛江南工业区才会这么大,因为没有高楼大厦的情况下,容积率就非常低,再加上这年头的工厂都喜欢往大了修。

比如联合钢铁公司的生产基地,其长足足两千多米,然后边上还有一家吴淞钢铁公司的生产基地,长度也有一公里多……

光是这两家钢铁公司,实际上就已经占用了整个泛江南工业区的十分之一长的沿河地区。

而这些工厂们所需要的工人也是非常多的,动不动就好几千人的工人,这些工人们的生活居住也需要地方。

这些生活居住的地方又因为技术以及成本问题,修成好几层楼高,基本都是一层的平房,了不起了搞成两层。

再加上其他的商业,教育,交通等配套设施。

如此也就导致了,这年头大楚帝国搞出来的工业区基本面积都很大。

没办法,不能向天空索要面积,只能向周边扩张索要更多的面积了。

整个泛江南工业区里,有工厂不计其数,而其中的人口也是超级多的,足足上百万之巨,属于大楚帝国里人口最密集的区域,没有之一……

连首都金陵城都得甘拜下风……因为金陵城里可没什么大型的工厂,尤其是重工业方面的工厂,罗志学对自己的生活居住环境还是很爱护的,可没打算把金陵城变成什么工业基地。

金陵城,是一个政治、金融、文化中心,而这就足够了,不需要再多加一个工业中心。

广义上来说,其实不远处的当涂工业区,就是属于金陵城的工业中心,毕竟都是属于应天府呢。

而泛江南工业区因为这么多人口,而且都还是属于拿工资的行政,技术,工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以及他们的家眷。

这同样也意味着他们有着购买众多货物的需求。

所以,这一片地方,也是大楚帝国里人均消费能力最强悍,消费总量最大的一个消费品市场!

嗯,这里同样也是帝国里最大的工业用产品市场!

不管是终端消费品,还是说各种企业工厂所用的蒸汽机,如果能够抢占这一片市场,那么就意味着真正的获得了立足之地。

而想要真正的成为帝国里排名前列的产品,超越竞争对手们,那么泛松江地区的市场更是不可或缺的。

泛松江的市场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帝国工商界里都有这么一个说法:得松江者得天下!

如此的一个大型工业城市,其货物运输以及人员运输的需求也是海量的!

之前这一片地方的地面交通,主要依靠普通货运马车以及黄浦江上的河运。

而黄浦江上的河运局限性也很大的,毕竟只能进行沿江运输,上了岸后还得用马车转运。

马车的话,虽然也多,但是成本也高。

如此情况下,江南省那边就想着干脆搞一条商业铁路,以满足各工业区之间的货物运输以及人员运输。

不过这种事因为比较大,倒不是说花钱多,毕竟这上也铁路顶多也就二三十公里,修建成本百万楚元差不多也够了,但是因为这是第一天商业铁路,以前也没有先例,而且这种公共交通大楚帝国官方也不可能下方给私人搞,得官方出面。

地方官府为了避免潜在的政治风险,自然不可能傻乎乎的自己就直接搞了,而是采取了先报告的方式。

如此,也就有了罗志学所看到的这么一条商业铁路的报告。

对此,罗志学自然不会阻拦,而是很痛快的就给予了批准。

修建商业铁路,这是未来的大趋势所在,而商业铁路的修建也不可能和那些矿区铁路一样,让矿务企业们自己搞,还是得有一个统一的机构进行处理。

毕竟铁路这东西,属于基本民生设施,不可能放任让民间瞎搞的。

给予了批准之后,罗志学想了想,又多加了几句批语,直接要求交通部组织人手,并设立专门的铁路修筑、运营、管理机构,以统筹管理铁路的诸多事宜。

至于地方官府修建铁路这种事,罗志学从一开始就给否决了下去,直接让交通部来搞。

根据罗志学的批示,交通部从官道司里抽调了若干人员,设立了铁路管理处,以制定各种铁路的规章制度,设立各种标准,并指导那些矿务企业们的私营铁路的修建,至少要把铁路类型,轨距给统一了……

大楚帝国里的那些矿区铁路,那可是多种多样,连铁轨类型都有好几种呢,而最新式工字型铁轨,其实应用的还不多,至于轨距那就更多了,各矿务公司根据自己的需求,建造的铁路轨距小到五十厘米,大到一米六都有。

而铁路管理处则是要求,今后新建的商业铁路,轨距为标准的一米五……至于为什么是这个轨距,也没啥特殊要求,就是因为大楚帝国的马车也是这个轨距。

而各种官道,马车使用的各种包装运输尺寸、吊装设备等等,连带着诸多货物的设计尺寸,基本上都是马车的轮轨尺寸来设计的。

这轨距改起来容易,但是牵一发动全身,很多东西的尺寸都要改,所以能不改还是不改的好。

当然,这只局限于商业铁路,至于说一些私有的矿区铁路什么的,人家企业爱咋地咋地,毕竟伱总不能让一个在山区里,修建铁路成本高昂,同时运输量也一般的矿务公司,非要按照你的一米五标准去修矿区铁路不是,这多出来的动不动就是几十万楚元的成本,你来给啊?

不过为了方便,铁路管理处制定了若干矿务铁路标准,分别为七十五厘米,一百厘米,一百二十厘米以及一米五。

后续想要方便的直接连接商业铁路,同时地形也平坦的话,运输量也大的话,你就搞个标准的一米五轨距。

如果是山区地形,为了节约成本,后续采用换轨,或者干脆直接运输到码头河运的矿区铁路,你修个七十五厘米也是可以的,反正你在自家矿山里修铁路,也没人管你。

同时还敲定了若干标准,比如采用工字熟铁铁轨,车厢的标准尺寸等等。

最后,铁路管理处宣布,将会在松江府、苏州府修建一条商业铁路,以马车进行运营,同时兼备货运以及客运。

这一天,是承顺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这也是大楚帝国的商业运营铁路的起始点。

哪怕只是一条使用马车进行运营的铁路,但是这依旧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南方的江南省搞商业铁路了,而北方地区,尤其是陆军念念不妨的北方草原铁路这自然是遥遥无期……

但是没有铁路也得打仗。

大楚帝国为了北方战役前后准备两年多,可不会因为没有铁路就不打仗了,再说了,之前帝国准备北方战略的时候,本来就没考虑过什么铁路。

而随着帝国在北方的战略准备陆续完成,兵力部署到位,大量的补给也是提前储备好,就连库尔城兵工厂也是完成了紧急施工,并开始了小规模生产后。

大楚帝国在北方地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也终于是在承顺二十一年五月十三日拉开了帷幕。

这一天,第三集团军司令正式下令发动全面反攻,对贝尔加湖以东地区的所有俄罗斯人的殖民据点,发动毁灭性的打击。

其中的核心战略目标就是勒拿河中游的雅库兹克!

这也是多年前大楚帝国第一次发动北方大规模战事的时候,想要夺取的战略要地,可惜当时太过遥远的距离以及北方的严寒而导致补给中断,最终被迫撤军。

当年的这一次撤兵,也是大楚帝国历年来对内对外战争里,少有的一次没能达到战略目标的战役。

不是敌人太强悍,而是北极冰原的环境气候实在太变态!

在这种破地方打仗,什么枪炮,士兵们的勇气之类的都是次要的,真正重要的是后勤补给能力,换句话来说也就是交通运输能力,

对于楚军而言是这样,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也同样如此。

这炮弹运不上去,你前线再多的火炮有卵子用。

不对,这运输能力不行,你的火炮也运不上去……

这一次为了能够夺取雅库兹克城,楚军方面可是下了血本,花费了足足两年时间在当地建造了一大批的内河船只。

不仅仅有大量的内河战舰,更有大量的内河运输船只。

因为在北方作战,需要一种依赖河运,所以马车什么的虽然也很重要,但是船只更重要。

为了支援地面作战,海军方面的小北海舰队这两年来持续扩张,使得小北海舰队已经成为了海军内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内河舰队。

不过这个小北海舰队里船只,主要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贝加尔湖以及安加拉河,主要用于叶尼塞河流域的作战。

还有一部分则是贝尔加湖以北数百里外,勒拿河上游的北河城为主要基地,用于勒拿河流域的作战。

而因为小北海舰队,看似是一个整体,但实际上没办法集中在一起相互支援作战,都是分开作战的,而且他们所使用的船只也都是在当地就地制造。

海军的小北海舰队,能否控制住这两大流域的河运,确保陆军的后勤补给线以及行军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海军方面现在也难得能够在内陆北方地区的作战里出风头,所以很是用心,抽调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内河作战军官以及士兵过来。

在海军的掩护下,驻防在北河城,同时专门为了攻克雅库兹克城而集结的勒拿河派遣军八千多人,正式杀向了雅库兹克城。

别看只有八千多人……但这个兵力在这荒凉的北冰原地带里已经算得上是大军了,为了在这里集结八千多兵力,并维持他们的后续作战所需,大楚帝国可是费了老大劲了。

毕竟这不仅仅是八千多人,还包括数十门火炮以及各种武器弹药。

同时这个派遣军还个一千多人的骑兵部队。

这些人员,骡马以及火炮还有众多的粮草弹药等各种作战物资可不是那么容易维持的。

光是为了维持这支部队顺利北上,小北海舰队第二大队,即负责勒拿河流域作战的大队,光是提供火力掩护的各种内河战舰就有四十多艘,各种运输船只数百艘之多。

进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船队沿河而下,直扑雅库兹克城而去。

除了在这个战略方向调动了八千大军外,楚军还在勒拿河流域的其他地方尤其是以东的内陆腹地里也出动了诸多部队。

这些部队少的四五百人,多的两三千余人,走水路的以步兵炮兵为主,而陆路的则是以骑兵为主。

在整个勒拿河流域以及以东区域,第三集团军一共出动了三万多人,对各个预定的目标发起进攻。

一时间,正进入夏季没有那么冷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就是爆发了大楚帝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全面战争。

楚军以三万多的正规军,以密集的枪炮火力为依托,雄厚的骑兵力量为支撑,再加上后方众多的后勤运输人员的扶持。

对俄罗斯人占据的众多殖民地堡垒发动进攻。

而俄罗斯人则是以依托他们的殖民雇佣兵,主要是哥萨克雇佣兵,再加上从当地土著里征召的士兵,还有一部分移民里的民兵们进行抵抗。

其中的战争核心区域,自然就是雅库兹克城。

楚军勒拿河派遣军八千多地面作战兵力,在数千海军人员的支援下,一路沿江而下,终于在六月二十四日顺利抵达了雅库兹克城。

中途还顺手攻占了三个俄罗斯人在勒拿河沿岸的殖民据点,算是弄了点开胃菜。

不过双方都很清楚,此战的关键不在于其他,而在于雅库兹克城战役的胜负。

准确的说,是在冬天到来之前的胜负!

如果在冬天到来之前,楚军能够顺利拿下雅库兹克城,基本上也可以宣告彻底粉碎了俄罗斯人勒拿河流域以及以东地区的控制了,后续些许残兵不足为虑。

如果无法在冬天到来之前拿下雅库兹克城,那么楚军就只能和上次一样,乖乖的主动退兵返回北河城,进而宣告整个北方战略的失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