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七十章 有史以来最北边的县衙

第六百七十章 有史以来最北边的县衙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随着楚军抵达雅库兹克城,北方战略计划里前中期最为重要的战役,第二次雅库兹克城战役也是宣告正式展开式了。

楚军抵达此地后,并没有遭到俄军在外围地区的野外拦截,而是顺顺利利在雅库兹克城以南五公里外登陆,然后大批兵力以及装备,还有更多的粮草,弹药等补给陆续下船。

俄罗斯人没有主动出来应战,这也在楚军方面的预估之内。

不用猜都知道,这些俄罗斯人肯定是想要效仿第一次雅库兹克城战役的时候,采取收缩兵力死守雅库兹克城城的战术。

只要熬过几个月,等到冬天……不,只需要等到秋天到来开始降温,那么楚军就得被迫撤退。

上一次他们是这么做的,而且成果相当不错,在守城兵力不多,枪炮武器更是远不如楚军的情况下成功的守住了雅库兹克城。

现在,他们还想要再来一次!

至于说出城袭击之类的,人家俄罗斯人就从来没有考虑过。

他们又不傻……和楚军前后拉锯打了这么多年,他们早就知道楚军的枪炮犀利,装备的是清一色的燧发枪,火炮更是数量众多,而且能够大量发射开花弹。

这火力密度让俄罗斯人看了都要心惊胆颤。

要知道俄罗斯人武器装备以及战术等,基本上是当代欧洲地区军队的主流装备水平,大体上是火绳枪和早期燧发枪混合装备,火枪手逐渐成为步兵主力,但是并没能彻底的淘汰长矛手,欧洲各**队的步兵里,火枪手和长矛手依旧同时存在。

不过火枪手的比例已经大幅度增加,基本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少部分军队的火枪手比例会在百分之七十甚至百分之八十。

但是,他们依旧普遍存在着长矛手,这些长矛手的主要作用就是掩护火枪手,在近距离肉搏战斗中作为肉搏战的主力。

并没有和楚军一样,已经全面淘汰长矛手和火绳枪,步兵清一色的燧发枪手。

如此两者在野外打起来,俄罗斯人将会出现巨大的劣势,所以俄罗斯人才不会傻乎乎的跑出去和楚军玩什么线列作战呢!

他们就打定注意了,就躲在城堡里,和楚军玩消耗防守作战!

俄罗斯人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坚定的决心,是因为他们清楚楚军的装备水平以及战术,不仅仅是俄罗斯人清楚,实际上很多欧洲国家都知道楚军不好对付!

毕竟楚军的装备水平以及线列战术也不是什么秘密,尤其是对付欧洲殖民者而言。

人家葡萄牙人都和楚军直接打过仗呢!

英国,荷兰人,丹麦人,西班牙人都在南洋或印度地区和楚军有过接触。

昔年的南洋贸易公司,如今的西洋贸易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英格兰东印度公司等欧洲贸易公司,在南洋以及印度地区进行着全面的剧烈竞争,其中武装冲突可少不了,打多了自然也就了解多了。

因此,很多欧洲国家对大楚帝国的燧发枪以及线列战术还有铺天盖地的榴弹炮击都有或或多或少的了解。

也很羡慕楚军那一水的燧发枪线列部队!

然而,为什么至今这些欧洲国家也没有和楚军这样,彻底的全面放弃火绳枪,放弃长矛手,然后转为清一色的燧发枪手呢?

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

要想全面装备燧发枪,尤其是彻底的淘汰长矛手,除了战术思想,将领思想这些软性条件外,还有最为关键的技术原因。

你想要全面普及燧发枪,首先你得让燧发枪的击发率提升起来,不说多好,但是至少要比肩火绳枪吧。

按照楚军早期的测试,元年式火绳枪的全天候击发率是百分之七十(全天候包括下雨天气),而楚军最早大规模装备的二年式燧发枪,其全天候击发率就能够做到百分之七十二左右。

如此才奠定了燧发枪全面取代火绳枪的基础。

而彻底淘汰长矛手,则是因为冶炼工艺的持续进步,楚军在火枪上使用了套筒枪刺,使得火绳枪具备了近战能力。

百分之七十二的全天候击发率,再加上套筒枪刺,这两样加起来才让楚军开始组建全燧发枪部队,试验应用线列战术。

等到承顺六年,二年式甲三型燧发枪研发成功,其全天候击发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五后,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全军装备。

即便如此,火绳枪以及长矛在楚军里依旧装备了好多年。

大概承顺十年的时候,陆军里全面退役火绳枪,但是民兵部队里依旧装备火绳枪。

承顺十六年,民兵部队里全面退役火绳枪,开始换用军方退役下来的各种二年式燧发枪,如此,火绳枪才彻底的退役。

也就是说,从承顺二年大楚帝国研发出来第一款燧发枪开始,一直到十四年后火绳枪才彻底退出大楚帝国的军事力量了,嗯,民兵也算军事力量……

强如大楚帝国,在燧发枪淘汰火绳枪的过程里,依旧持续了足足十四年之久,这换成了其他国家就更不用说了。

哪怕是有大楚帝国给他们打样板,但是也非常的困难。

其中的技术问题更是难解!

大楚帝国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不少欧洲国家的燧发枪以进行测试。

这些欧洲地区的早期燧发枪全天候击发率都特别差,基本在百分之五十、六十左右,很多都缺乏防风防雨措施,在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下基本没法用。

倒是英国人那边因为打内战,对新式燧发枪的迫切需求让他们很积极研发燧发枪。

这些英国人从印度地区,带回去了几支通过特殊渠道获得的大楚帝国二年式燧发枪,通过对这几支二年式燧发枪的测绘仿制,他们搞出来了一种新式燧发枪,称之为二型燧发枪……连名字都摆明了抄袭的是二年式燧发枪。

这枪虽然技术不到位,但是该模仿的都模仿了,至少枪机结构这些就模仿的很到位……击发率也能够做到百分之六十八左右。

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们材料不行,尤其是弹簧材料太差,使用一段时间后弹簧就不行了,然后击发率就会迅速下降……

所以这玩意的弹簧得经常换。

枪管也不够好,会影响精度、枪口初速、使用寿命,极端天气使用等性能。

但是这些都不是问题……最关键的是这种新式燧发枪太尼玛贵了,英国佬搞出来了这款燧发枪后,很郁闷的发现自己无法大规模装备……这破玩意的成本几乎五倍于火绳枪。

这也不能怪他们,而是他们仿制的对象本来就很贵……大楚帝国早期生产的二年式燧发枪,那可是出了名的贵……早期批量生产的价格都得二十多楚元一支呢,而当时的同期的火绳枪只需要四元左右。

五倍差距!

一直等到后面技术上来了,而且持续大规模生产很久后,二年式燧发枪的价格才降低到十四五楚元的水平,即便如此也比火绳枪贵三倍以上!

随带一提,楚军目前的新式燧发枪,也就是十三年式系列燧发枪也不便宜,标准版和骑兵版价格差不多,都是十三楚元左右。

贵的是热带版,这玩意一支得十六楚元。

而以大楚帝国目前的工业技术水平,生产一支出口用的火绳枪,也就两三楚元。

想要在这个时代用上性能先进的燧发枪,就有得当冤大头的觉悟。

要不然,你用火绳枪去啊,那玩意便宜……嗯,历史上的清王朝就自诩很聪明,死活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坚持使用火绳枪一直到二鸦。

别以为人家不知道燧发枪,也别以为人家没试过装备,其实他们知道,也试过小规模装备……但是最终都放弃了,为啥?贵啊……不打仗的时候装备这么贵的玩意干啥。

至于等到打仗的时候想要了,不好意思……没有。

古代封建国家都一个吊样,平常时候对研发军备,更换武器什么的不上心,怎么省钱怎么来……真到了战争时候就傻眼了,这个时候又匆匆忙忙的想要搞新式武器,往往还没有搞出来就完蛋了……

而大楚帝国嘛,因为罗志学的存在,更因为持续的对外扩张战争,这军备工作自然是没有停下来过。

而英国那边也是刚好处于内战时期,这才搞出来了个二型燧发枪,这款燧发枪尽管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在欧洲地区的一大票各种乱七八糟的燧发枪里,已经算是顶级水准了。

严格来讲,除了要经常更换弹簧,使用成本较高,这玩意其实和大楚帝国的二年式燧发枪早期型号差不多了,毕竟大楚帝国早些年的时候技术其实也就那样,在材料以及加工工艺上也没好到哪里去。

大楚帝国当年能够搞出来这玩意,理论上其他手工业稍微好一些的国家也能够搞出来的。

但是……这是英国人的燧发枪,和俄罗斯人没啥关系……俄罗斯人虽然也各种模仿学习,但是他们的技术水平更差,搞出来的燧发枪没眼看……

所以,直到现在,俄罗斯这边还是火绳枪和燧发枪混着用,火枪手依旧需要长矛手进行保护。

整体步兵战术上,还是三十年代战争时期的那一套。

除了步兵外,炮兵也是差不多,野战炮他们也有但是不多。

而火炮里更重要的开花弹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根本没这玩意……别说他们了,欧洲其他一大票国家也没有楚军的先进榴弹,顶多就是拿火绳榴弹顶一顶。

楚军目前的榴弹,采用的是第二代引信,即金属延时引信,有别于第一代的木制延时引信,其准确度更高,更安全。

而楚军的榴弹,伱别看它还是圆球形炮弹,引信也是药盘引信,但是你想要大规模仿造还真不容易……

怎么说呢,这玩意是工业化生产的产品……你想要手工仿制,搞一枚两枚问题不大,但是你想要成千上万的搞,那是不可能的!

不说引信,弹壳你都搞不定……

楚军的榴弹,其弹壳看似是黑乎乎的铁铸,但实际上是熟铁加工的低碳钢材料,并且加工的时候采取了预制破片加工。

这弹壳,你没相应的钢铁冶炼技术以及精加工能力,你根本搞不出来。

你技术不达标,非要学楚军搞这种榴弹,那么为了承受膛压你就得搞很厚的弹壳,但是厚弹壳意味着装药就不够多,爆炸威力就不咋地,而且弹壳更厚,就更没办法当炮弹爆炸后形成大量破片……最终就是就是砰了一声,榴弹炸成两半……也就听个响,没啥实际威力。

所以很多大楚帝国的东西,尤其是武器这种技术含量非常搞的工业产品,不是那些土著国家们想要学就能学的……基础技术没到位,直接把样品,甚至设计图纸给他们,他们也仿造不出来。

十三年式系列燧发枪,后期一系列新式火炮以及榴弹,甚至就连骑兵的那柄十五年式马刀……那些土著国家都没办法仿制。

不说枪炮,就说那柄十五年式马刀,这玩意一看过去够简单了吧,随便拉个铁匠过来都能仿制个大概。

但是,如果你仿制的马刀想要达到十五年式马刀这种强度,那可就难了。

除非是手工慢慢打造,耗时日久,这样倒是能够搞得出来,但是这样搞出来的马刀没有实战价值……无法大规模生产的武器,尤其是还是这种冷兵器,那就没什么实战价值。

而大楚帝国这边呢……都是直接用熟铁为原料,用大型锻造机械等机械设备进行批量生产的……

俄罗斯人哪怕是在之前通过各种渠道得到过楚军的不少武器装备,但是除了直接使用这些极少数的楚军武器外,想要仿制则是困难重重。

因此俄罗斯人到目前为止,使用的还是火绳枪为主,再搭配部分性能不咋地的燧发枪,然后辅以长矛等冷兵器为主要的步兵武器。

整体上,还是三十年战争后期的装备水平。

以这样的装备水平想要和楚军正面对抗,那会死的很惨的,这一点,俄罗斯人已经有过很多的失败经验了。

而败仗打的多了,经验自然也就多了。

根据俄罗斯人得出来的经验,和楚军作战最好的方式不是什么正面对抗,而是依托城堡进行防守作战,也不是说靠着防守作战就能打赢,而是通过防守作战来拉长战役时间,等到冬天的到来。

冬天,才是他们俄罗斯人抵抗楚军的最佳武器。

现在,他们也是准备这么做。

承顺二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楚军抵达雅库兹克城,开始几天里楚军并没有对雅库兹克城发动进攻,而是在进行各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把火炮搬下船,然后再运输到雅库兹克城城下部署。

随着楚军的火炮以及弹药陆续到位,第二次雅库兹克城战役才算是真正的展开。

六月二十八日,楚军的炮兵部队,对雅库兹克城展开了第一轮炮击。

这一次的炮击以野战炮以及部分内河战舰使用的加农炮,以发射实心炮弹为主,对雅库兹克城的部分防御工事进行炮击。

这种炮击自然不可能取得多大的实际战果,人家俄罗斯人的城堡好歹也是棱堡,在建造设计的时候就考虑过对抗炮击,这些年因为楚军的威胁,他们又加固雅库兹克城了的防御设施。

因此想要依靠纯粹的实心炮弹,短时间内很难对这种城防体系造成什么实际性的打击。

而楚军方面也不着急,第一轮的实心炮击,纯粹就是试探性炮击,以寻找敌人的不弱点,吸引敌军火炮的反击,进而找出敌军隐藏的一些火力点为主,有机会的时候摧毁若干敌人的城防薄弱点那就是意外之喜。

第一天的试探性炮击后,第二天的时候楚军才整整展开了大规模的炮击。

而这一次炮击就和第一天的不痛不痒不一样了,大规模的榴弹被发射了出去,挨个对雅库兹克城的兵力密集处,火炮部署地点进行了密集的炮击。

众多榴弹炮以及野战炮发射的榴弹,持续不断的被打出去,然后落在俄罗斯人的堡垒阵地上,开始稳定有序的收割俄罗斯人的生命。

当然,实际战果也不可能太多……人家俄罗斯人也是被打出经验来了,城防设施里也有比较完善的防榴弹设施,楚军开始大规模的榴弹炮击后,很多俄罗斯人的士兵们都躲进了防炮工事里。

然而,当俄罗斯人从城头下去,开始进入各防炮工事的躲避炮击的时候,楚军的步兵们也开始动了。

楚军的步兵们,开始依托地形逐渐靠近,等靠近后用携带的115毫米轻型榴弹炮抵近进行炮击。

115毫米轻型榴弹炮,这玩意是一种可平射,也可以曲射的火炮,大角度曲射的时候其实和中口径的臼炮也没啥区别,这炮弹绕过城墙等防御设施,然后从天上掉到敌人的头顶下。

大量的火炮开始掩护步兵发动进攻的时候,也意味着雅库兹克城进入了真正的接战阶段。

俄罗斯人这个时候可不能光躲着不还击了……面对楚军步兵的进攻,他们得从防炮工事里出来,然后用火绳枪,用他们的燧发枪,用他们的火炮进行还击。

要不然的话,楚军第一波步兵进攻,就能直接杀上他们的城头。

然而,楚军方面要的就是他们从防炮工事里出来。

只要他们从防炮工事里出来,那么早有准备的楚军炮兵部队,就能够针对性的进行密集速射炮击,继而迅速有效的大量杀伤敌军的有生力量。

先是炮击掩护步兵进攻,步兵进攻逼迫敌人迎战还击,再用火炮杀伤敌军。

就这么简单,哪怕是对面的俄罗斯人对这一套都非常熟悉的两板斧战术,愣是打的对面的俄罗斯人哭爹喊娘!

俄罗斯人知道楚军会采用什么战术攻城,也做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但是依旧扛不住。

这一整套攻城流程楚军玩了十几年,但是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家敌人能够扛得住这么一套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强大国力支撑的战术。

大炮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大炮轰!

就是这么的简单,而且全世界都知道楚军会这么打……但就是没人扛得住。

为什么?

还能为啥,人家楚军火炮多啊!

不仅仅火炮多,而且用的还是第二代的金属延时引信榴弹,整体火力水平都已经达到了后世十九世纪前期……

这年头的各国土著军队能够扛得住才见鬼了。

雅库兹克城里的俄罗斯人的武器装备,放在欧洲各国里也不算差了,各种雇佣兵,民兵等加起来有五千多人,配属有三磅以上,十二磅以下各种中长管火炮二十多门,每千人火炮数达到了四门。

这个水平,已经超越了绝大部分同时期的各国的野战军队,只有守城军队才有可能做到。

但是进攻雅库兹克城的楚军有多少火炮?

八千多人的勒拿河派遣军里,辖有一个小编制的野战炮兵团,一共有十二门的115毫米山炮,十二门115毫米野战炮,十二门150毫米轻型榴弹炮。

然后还有各步兵团,骑兵团里所辖的总数六门的90毫米野战炮,十二门的65毫米野战炮、十二门115毫米轻型榴弹炮。

光是陆军的这个派遣军,就有各种火炮六十门。

然后海军那边还临时把部分内战战舰上的火炮也拆下来,并抽调了舰炮炮手,组成了一个海军炮兵营,这个炮兵营有八门的115毫米加农炮,十门的150毫米榴弹炮。

陆海军部署在地面的火炮总数,达到了七十八门之多!

然后海军的第二大队里的内河炮舰们,也没闲着不做事,而是配合着陆军对俄军进行炮击,这些内河战舰们能够调动的舰炮总数也得有几十门之多。

整个参与进攻作战的火炮,陆海军加起来超过一百门。

这么多火炮就为了攻打一个城池,这种事在当代,除了大楚帝国外,没第二个国家干得出来!

更不要说,楚军的这些火炮,除了65毫米野战炮外,其他火炮都能够发射榴弹。

简单的战术,依靠的是强悍的炮兵力量。

如果连火炮都没多少的话,那还玩个屁的步炮协同啊。

在如此密集的炮击之下,俄罗斯人怎么可能扛得住……扛不住的,他们没这能力,要是有这能力,他们早横扫欧洲了!

所以,七月三日,经过数日激战后,依靠绝对的火炮优势反复对俄罗斯人进行炮击,并造成敌军大量伤亡,士气低迷后。

楚军的先头步兵们终于是杀上了雅库兹克城的城头,随后开始对城区发起进攻。

当天下午十六点左右,眼见大势已去的俄罗斯指挥官,无奈之下下令残余军民放下武器投降。

由此,俄罗斯在远东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殖民城池,最大的军事堡垒,最重要的交通枢纽雅库兹克城正式落入大楚帝国之手。

当天,随同勒拿河派遣军一起北上的小北海府的行政官员,就开始进驻该城,并建立起来了华夏有史以来,最北边的行政机构:镇北县衙署!

镇北县,这是大楚帝国官方对此地的官方称呼,意思为镇守北方的城市!

而此城的重要地理位置,也的确当得上这个称呼!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