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七十一章 进军叶尼塞流域

第六百七十一章 进军叶尼塞流域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随着雅库兹克城被攻克,大楚帝国在此地设立了镇北县之后,也宣告着俄罗斯过去几十年在勒拿河流域以及以东地区的殖民扩张化为了泡影。

连战略要地,交通枢纽,俄罗斯人远东地区的战略支撑点雅库兹克城都已经丢了,俄罗斯人已经不可能继续维持在远东地区的殖民存在。

此时虽然俄罗斯还有一些零星的远东地区殖民据点,然而这些还能坚持多久?

几个月?半年?一年?

哪怕是再乐观的俄罗斯人也不认为他们还能够坚持一年以上。

至于说重新把雅库兹克城给打回来,俄罗斯人要是有这能力,他们之前也不会丢掉这座至关重要的城市了。

一切,都已经成为了定局。

如今对于俄罗斯人来说,要做的已经不是夺回雅库兹克城,重新掌控远东地区,而是要想着怎么保护叶尼塞河流域了。

要知道楚军在夺取了雅库兹克城后,可没有停下继续扩张的步伐。

拿下雅库兹克城不过是整个北方战略里的前期战略目标而已,这后面还有中期和后期呢。

而大楚帝国北方战略的中期目标,就是控制叶尼塞河流域。

而要夺取并控制叶尼塞河流域,那么有几个战略城池就是必须拿下的。

首当其冲的上通古斯河,即安加拉河中游的布拉茨克,这座城市乃是俄罗斯人抵抗楚军入侵安加拉河乃至叶尼塞河的重要前沿据点。

因为就在安加拉河上游,也就是靠近贝尔加湖,即小北海的河口位置,就是大楚帝国在小北海府地区,也是整个环小北海地区的战略支撑城市:库尔城。

两个城池之间,只间隔了五百多公里!

这五百多公里如果放在其他地方,兴许就是非常遥远的距离,但是对于地广人稀的西伯利亚而言,这个距离其实已经很近了……

之前在勒拿河流域里的楚军战略城池北河城以及俄罗斯控制的雅库兹克城,两者距离一千多公里呢。

所以距离这个东西,在西伯利亚地区的概念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

因为大楚帝国控制的库尔城、俄罗斯人控制的布拉茨克城距离近,而且都是属于安加拉河的沿岸城市,这也就使得了两国不约而同的都加大了这一地区的防卫力量,同时过去的多年里,双方围绕着安加拉河中上游进行了频繁而激烈的争夺战斗。

数百人规模的战斗少说也打了十几次,千人规模的战斗也打了三次之多。

这种程度的战斗,在西伯利亚地区,并且对于双方都是比较依赖后勤的枪炮部队而言,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楚军要拿下叶尼塞河流域,那么就要先拔掉布拉兹克这个俄军据点,然后才能够沿着安加拉河一路往西北方向去,最终杀到俄军掌控整个叶尼塞河流域的战略支撑点城市,交通枢纽:叶尼塞斯克。

叶尼塞斯克的战略地位,和勒拿河上的雅库兹克城非常类似,都是位于整条流域的中心地带。

而且是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交通枢纽。

因此,这两个地方,俄罗斯人都非常重视,构筑了大型的堡垒,驻防有大量的军队,也组织了不少移民过去。

之前的时候,这两大城市都是作为其在西伯利亚地区殖民扩张的战略支撑点,是为了移民扩张为服务的。

但是最近五年,这两大城市的战略作用则是变成了防御楚军北扩的核心支撑点,依托这两个城市,他们才能够源源不断的调集兵力以及物资,然后前往各前沿堡垒据点和楚军作战。

所以,在拿下了雅库兹克城城后,叶尼塞斯克城也就成为了楚军的下一步战略目标。

也是整个北方战略中期计划里的核心目标。

毕竟北方战略中期计划,是掌控叶尼塞河流域,而要掌控叶尼塞河流域,那么这个叶尼塞斯克就必须拿下来,否则掌控叶尼塞河流域就无从谈起。

为了攻占布拉茨克以及更重要的叶尼塞斯克,大楚帝国陆军在库尔城里准备了足足上万兵力

整体兵力比参与进攻雅库兹克城还要多。

因为叶尼塞斯克距离俄罗斯人的控制区腹地更近,俄罗斯人在当地可以获得更多的人力物力的支持,也就是说楚军打过去后,遭到的反抗力度会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从地形上来说,叶尼塞河以西地区以平原为主,也就是西西伯利亚平原,继续往西,则是东欧平原。

中间除了一条乌拉尔山脉以及河流外,完成可以称得上是一马平川。

这种平坦的地形,也是俄罗斯人之前在这一区域进行扩张非常顺利的缘故,他们能够比较方便的得到来袭西边,尤其是欧洲地区的兵力以及物资上的支援。

这也意味着,楚军进攻叶尼塞河流域的时候,遭到的俄军反抗力度会更大。

如此情况下,楚军方面自然会也要准备更多的兵力,更多的物资用于战斗了,要不然跑过去打不过岂不是很尴尬……

这一万多陆军兵力里,骑兵的比例也相当大,足足有四千多骑兵部队,而步兵和炮兵和辎重等兵力,加起来才七千多人。

之所以骑兵兵力众多,这是因为安加拉河的航道条件很差,会比较大的影响到楚军利用这一条河流进行兵力调动以及补给运输。

实际上,俄罗斯人之前联系勒拿河以及叶尼塞河流域的主要河流,并不是安加拉河,而是主要走下通古斯河以及其他一些之流,期间还穿过若干陆水连路,即走两条河流之间的陆地。

而上通古斯河,即安加拉河这条通道,他们走的其实不多,毕竟安加拉河的通航情况很糟糕,稍有不慎就是船毁人亡……

这一次进军布拉茨克乃至后续的叶尼塞斯克,楚军方面也是考虑到了安加拉河的通航情况比较糟糕,因此兵力运输以及物资补给,是充分考虑到了地面运输的情况。

采取的是水陆接力,协同运输的模式。

具体下来就是一些通航条件许可的河段里,就进行河道运输,等到了通航条件不好的河段里,那么就人员货物上岸,然后进行地面运输。

如此水路接力运输,最终完成前期五百多公里,后期则是一千多公里的漫长兵力调动以及物资补给路线。

为此,大楚帝国出征的人员除了陆海军人员外,还有一堆各种技术人员,包括修筑城池,码头、仓库等基础设施的人员,还有一大堆就地伐木造船的各种工匠技术人员。

以便就地修筑各类码头,堡垒据点以及建造船只,马车等各种设施。

光是这些随军出发的施工团队,就足足有两千多人,而且基本都是属于技术人员……至于普通劳动力……要么是军方士兵们顺带承担,要么是就地征用当地的一些土着们。

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里,除了楚人和俄罗斯人外,其实当地的各种土着也不少,这些土着在安加拉河流域,贝加尔湖一点都有不少,楚军之前在当地的一系列筑城等活动里,都是少不了征召当地的土着们进行施工。

大楚帝国在西比利亚地区的扩张,整体上来说还算是比较温和的,基本上只要当地土着不进行反抗,配合大楚帝国的屯垦政策进行屯垦,同时接受教化,那么就会把这些土着们当成自家子民来治理。

谁让这破地方没几个本土移民愿意过来,而大量城池据点的修筑工作,军事屯垦任务又重要,所以也是会吸取一些当地的归化土着来进行建设,以加强大楚帝国在当地的实际控制能力。

说起来,其实俄罗斯和大楚帝国在西比利亚地区采取的政策都差不多,以军事击溃当地土着的有组织抵抗,然后在当地的交通便利或人口密集区域里修筑堡垒据点驻扎军队,组织移民,流放罪犯过去充实人口。

同时对当地的土着们进行直接统治,和当地的土着们做皮毛生意,征税等等。

通过不断增加的各种堡垒据点,所形成的一个接着一个的城市,来完成对当地的全面实际控制。

话说回来,其实大楚帝国也是参考了俄罗斯人的那一套……发现这一套简单可靠,除了留下一些异族人似乎有隐患外,也没啥太大的缺点。

即便是异族人,大楚帝国也不怕,如此把异族人变成自己人,华夏民族已经有了好几千年的经验了。

以目前大楚帝国的各种教化政策,从传统习俗再到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全面教化,再加上通婚政策,过上几十年你要说当地土着不是华夏人而是蛮夷,人家都得跟你翻脸……你才是蛮夷,你全家都是蛮夷……

最关键的是,整个西伯利亚地区的土着没几个人……其他地方不算,且说叶尼塞河以东的广大区域里,当地土着全部加起来,撑死了也就几十万人口而已,而且还广泛分部在如此庞大区域里。

依靠大楚帝国的人口优势,用不了多久就能够把他们全部给同化了。

这一点,是和南洋等地不一样的,南洋那地方人口太多,太密集,想要搞同化很麻烦,而且帝国的移民也愿意去传言土地肥沃,随便撒点种子就能收获满仓的南洋马六甲等地移民。

所以大楚帝国在南洋地区的扩张,采取了更加简单干脆的办法,直接把土着们赶走,腾出土地来让本土过来的移民耕种。

简单来说,要地不要人……

在扩张领地的政策上,大楚帝国也不是死脑筋只执行一条政策,而是会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政策,比如在印度那边,大楚帝国采取的就是间接殖民的方式。

总体来说,在大楚帝国这边,你能看见几乎所有的殖民扩张的方式,不管好坏都有。

而在西伯利亚地区,则是采取了相对比较缓和的扩张方式,如此也就能够让大楚帝国在当地获得当地土着人口资源。

俄罗斯人能够在依附他们的土着群体里征召青壮修筑堡垒,甚至征召青壮组织为民兵。

大楚帝国自然也可以征召当地的青壮修筑城市,为大军运输各种补给。

——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大楚帝国的叶尼塞派遣军正式从库尔城出发,沿着安加拉河北上。

这一天,是六月十三日。

这一段时间里,实际上楚军在勒拿河流域以及以东地区的战事都还没有结束呢……不对,楚军其实那个时候都还没有拿下镇北城呢。

楚军对勒拿河、叶尼塞河两大流域的战斗,其实算是同时开启的,只不过勒拿河那边因为准备完成的更早一些,出发的也更早一些。

叶尼塞河这边因为运输补给更困难,提前的准备工作更多,因此出发时间也就更慢一些。

当叶尼塞派遣军北上的时候,楚军的勒拿河派遣军已经顺利拿下了镇北城,并继续后续的作战行动。

楚军虽然拿下了镇北城,但是在更北方的地区,也就是勒拿河下游区域里,还有几座俄罗斯人的殖民据点,比如勒拿河下游的日甘斯克。

还有勒拿河的几条支流上的一些小型据点,更东边的广阔地区里,还有扎希维尔斯克、下科雷马克思等据点。

这些俄罗斯人的残存据点,还需要楚军在当地的兵力进行逐一的清理。

但是这已经不影响楚军在叶尼塞河流域发动大规模攻势了,毕竟负责勒拿河以及以东区域作战的乃是第三集团军。

而负责叶尼塞河流域作战的乃是第二集团军。

当第二集团军麾下的叶尼塞派遣军一万余人,在众多海军船只以及水兵们的掩护下,沿着安加拉河沿江而下前往布拉茨克的时候。

在另外一个方向了,也有数千楚军骑兵在六月下旬的时候,沿着叶尼塞河上游地区朝北进军,这一方向里有大山拦路,因此行军还要更困难一些,不过为了牵制俄罗斯人的兵力,配合叶尼塞派遣军的主力部队,第二集团军还是在这里派遣了数千名骑兵北上。

这些数千名北上的骑兵,其行军方式和现代军队也不一样,是属于传统游牧民族的那种行军模式,就是赶着一大群马、羊等牲口北上,并且还带上了足够的弹药。

理论上,这支部队不需要什么后勤补给,就算需要,也得不到补给……

他们得自力更生,一路沿着叶尼塞河上游翻山越岭,然后进入相对平原的区域里作战。

两个方向,楚军第二集团军一共出动了一万五千人人的兵力,作战拉车,顺带充当食物的马匹牛羊则是超过十万。

一路浩浩荡荡往北而去的时候,俄罗斯人很快也是得知了楚军大规模杀来的消息,首当其冲的布拉茨克的俄罗斯人更是人心惶惶。

这地方虽然是在战略最前沿,但是当地的兵力其实不多,常住兵力不过两千多人,就这些兵力那还是因为楚军的威胁太大,俄罗斯人持续增兵的结果。

但是来袭的楚军却是有上万之多,而且还是枪炮齐全的上万人……

如果是早些年的那些游牧民族来袭,缺乏枪炮的他们就算来个一两万,人家俄罗斯人也一点不担心,完全可以依托城堡进行防御作战,等冬天一到,那些土着们自然就得乖乖滚蛋。

但是来的却是楚军啊!

楚军的武器装备水平,比他们俄罗斯还强呢。

这种情况下是否还能守住,他们还是没绝对的信心的……怀着泰坦忐忑不安的心情,他们一边加固城防,收缩兵力,一边也是派人乘坐顺江而下前往叶尼塞斯克求援。

叶尼塞斯克才是俄罗斯在叶尼塞河流域,甚至是整个西伯利亚的政治、军事中心,那里才有更多的兵力可以增援他们。

话说,这个时候其实他们还不知道镇北城里的俄军已经战败并投降了,西伯利亚地区的地广人稀,城池和城池之间的遥远距离,导致了通信时间是非常漫长的,再加上楚军打的是围攻歼灭战,也没让俄罗斯人跑出来传递消息。

因此叶尼塞斯克也好,布拉兹克的俄罗斯人也好,他们都还不知道勒拿河流域已经彻底完蛋了呢。

如果知道……并再一次了解到楚军的真实强悍战斗力,恐怕布拉兹克的俄军连抵抗的勇气都不会有,而是会选择直接跑路,直接逃回叶尼塞斯克,来个报团取暖,而不是傻乎乎的在布拉兹克顽抗楚军。

五百多公里的路程,对于楚军而言也不算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尽管没有什么成型的道路,但是整体上地形也不算崎区,而且楚军在这一区域里和俄罗斯人交手多年,这么多年来,早就派遣了众多的侦骑、勘测队等把沿途的地形情况摸清楚,并提前制定好了适合的行军路线。

那里可以走河运,那里走陆地,具体走什么方向都已经有了明确的计划。

如此水路交替之下,楚军花了一个多月,也就是七月二十七日抵达了布拉兹克城外。

此时,在勒拿河流域作战的楚军,已经拿下镇北城并开展后续作战了,但是在安加拉河里,楚军和俄罗斯人的第一次大规模接触这才刚开始。

而这一次接触,对于俄罗斯人而言绝对不是什么美好的回忆!

两千多俄罗斯守军,面对城外一万多楚军兵力一开始还好,但是当楚军的大几十门火炮开始炮击之后,他们就傻眼了……

俄军的将领一看这局势,就知道肯定守不住,为了避免前军覆灭,他果断的在当天晚上就下令撤退。

经过连夜准备后,第二天天色还没亮呢,这些俄军就分别乘坐数十艘小船开始跑路。

楚军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安加拉河中游,也是俄罗斯在安加拉河上最重要的前沿据点,叶尼塞斯克的外围屏障:布拉兹克。

而且那些逃跑的俄罗斯兵力也没能全部逃掉。

楚海军的小北海舰队第三大队,发现敌军有从河上乘船撤离的企图后,第一时间就进行了拦截追击……一番拦截作战下来,杀伤俘虏俄军至少四百余。

只剩下千余俄罗斯人残部仓皇逃亡叶尼塞斯克。

而随着布拉兹克的陷落,也意味着楚军可以直接兵临叶尼塞斯克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