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七十八章 太子婚事

第六百七十八章 太子婚事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罗志学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虽然没有刻意的去多生孩子,但是谁让他的嫔妃多啊。

而后宫的这些嫔妃们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背后的娘家之类的,绝大部分都是想要生下一个皇子,来个母凭子贵。

当然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毕竟大楚帝国的后宫嫔妃好几百个,但是罗罗志学只有一个。

这好几百个嫔妃,还是专门指罗志学宠幸过的女子,而没有宠幸过的更多……

这么多女人里,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罗志学的宠幸,而获得过罗志学宠幸的女人里,大多数也就只有那么几次而已……真正能够长期受宠,或者说一段时间里受宠的女人其实很少。

那些没能获得频繁宠幸的后宫嫔妃如果想要生个孩子,其实不容易……毕竟不是同床了就能生孩子,还有排卵期这么个说法呢。

宠幸的时间不对,再努力也生不了……

如此情况下,能怀孕的后宫嫔妃其实在后宫那么多女子里,比例是比较小的。

而怀孕后,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流产的……就算是顺利到了生产的时候,也有极少数的人会难产……搞不好就会一尸两命。

考虑到当代的医疗水平,哪怕是在大楚帝国的皇子皇女们,也不一定能够顺利长大。

这么多年里,其实罗志学夭折的孩子已经有好些个了,罗志学尽管也痛心,但是医疗技术就这样,他对此也无能为力。

而这,其实还是在他革新了医疗技术,为大楚帝国带来了全新的科学医疗观念,持续发展了十几年后的结果了。

如果是医疗技术革新之前,比如放在明王朝那会,恐怕罗志学的这些孩子都不一定能有半数顺利活到成年……

为什么说古代的平均寿命低?

不仅仅是因为天灾**倒是成年人活不久,更多的其实还是孩子的夭折率太大。

普通人家养十个八个孩子,都不一定能有两三个活到成年的。

哪怕是医疗保障最好的皇家里,都偶尔会有孕产妇难产而死,幼儿夭折这些情况出现,民间就更不用说了。

想要做到后世那样平均寿命能够达到七十几岁……对于当代的大楚帝国而言,估计等罗志学死之后才能看见了。

毕竟罗志学可没有任何信心能够在活着的时候,把大楚帝国带领到相当于后世二十一世纪的科技水准,等他死了以后继任者按部就班的发展,估计都还得好多年的埋头发展。

————

在如今的医疗条件下,罗志学能够保住三十几个孩子已经算是很不容易了。

而随着孩子们的陆续长大,年纪大一些的孩子也会陆续搬出去住,乃至成家。

尤其是皇子,按照罗志学的亲自制定的一系列皇子抚养以及教育措施,皇子六岁之前可以跟随母亲一起生活,也不设立学业……当然了,嫔妃们自己着急孩子的教育,然后自行教孩子们读书认字也是可以的。

年满六周岁后即入读设立在皇宫内的皇家讲学堂,开始接受正式的皇家教育,皇家讲学堂的老师,都是罗志学精挑细选的老师,主要从各官办学校里择优选拔最顶级的教师。

不是和传统王朝那样,直接让朝堂官员们当老师……

经过一年的适应后,年满七岁则是开始在皇家讲学堂住宿学习,每五天才准许放假一天回去母妃身边。

三年后,皇子年满十岁一律封亲王,同时搬离后宫,入住皇宫一侧的皇子院,里面有一大堆独栋院落供普通皇子们生活居住。

年满十五岁搬离皇子院,赐宅开府,然后该结婚的结婚……该生娃的生娃。

顺带一提,亲王无故离京(应天府)五十里即为重罪。

当然,太子是例外!

太子在年满十岁的时候,就直接搬入了东宫,作为储君虽然继续在皇家讲学堂学习,但是他在年纪稍微大一些后,就经常跟在罗志学身边旁听政务了。

不过目前来说,罗志学的十几个皇子里,大部分年纪都还小,真正出宫开府的也就只有皇长子、晋王罗恷。

而成婚的也只有晋王罗恷,他在的出府一年后,也就是十六岁那年娶了辽西公、陆军元帅、前参务大臣、前陆军军令部部长左英哲嫡次女为妻。

左英哲也是大楚帝国里仅有的六位公爵之一,大楚帝国一共就只有六个公爵,其中四个公爵都是统一战争里陆续立功册封,分别是北幽公李成通,镇西公黄丁权,平南公黄祥斌,江汉公徐志贤。

左英哲是在灭东掳战争里获封辽西公,成为大楚帝国的第五位公爵。

最后一个则是韩子平,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获封侯爵,但是一直等到前些年,陆续统筹了两次的灭准格尔战争,最终以灭国之功获封西凉公。

上面六人,都是大楚帝国里最顶级的军事将领,全都是有着巨大功劳的,不过也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建功立业后就退出现役了……

这六位公爵,现在基本上除了一个公爵头衔外,都没有担任实职。

这看似彷佛有些卸磨杀驴,但实际上众人对此已经很满足了,那么是民间都不得不说一句罗志学善待功臣!

因为过去的二十年里,罗志学可没有对开国功臣举起屠刀……只要这些顶级的将领们,主要是做到上将级别以上的将领自己聪明一些,差不多后就麻利的交出军权,那么罗志学一般会让他们在中枢待个几年,给他们一个参务大臣或协办大臣的名头,让他们真正位极人臣后再致仕,致仕前,罗志学往往还会给他们一个元帅的军衔,满足了他们当元帅的梦想。

然后……就退役享受你的荣华富贵去!

至于恋栈不去的,那自然没啥好下场,而真有这种心思的人往往也爬不到上将这个位置,更不可能进入御书房位极人臣。

早期的开国功臣们想要一直从军,那也是可以的……但是升官就别指望了,权重职务也别指望了。

不说罗志学愿不愿意,就算是后面一大票等着升官的准将、少将、中将们乃至校官们也不乐意啊……

一大堆的开国时期的上将不退出一线,他们还怎么上位?

谁不想成为上将,位极人臣啊!

但是大楚帝国里上将的位置就这么点,你开国功臣一直霸占着,你让后来者怎么晋升……

最关键的是,这些准将、少将、中将们,人家也是统一战争开始一路杀起来的,人家也是开国将领啊。

因为诸多情况,其实也就导致了大楚帝国的高级将领,尤其是那些获封了公爵,侯爵的顶级将领,现在基本上都已经退出了现役。

而这些人以及其他几十家伯爵等贵族,也组成了大楚帝国里的主要勋贵体系。

注意,大楚帝国的勋贵不仅仅是武将……只是公爵和侯爵的都是武将,但是伯爵以下爵位里,文官也有不少。

甚至连科学家都有……大楚帝国里可是有学术贵族这么个玩意。

皇家理工学院前院长,现终身教授,之前历任礼教部教材司司长、礼教部右侍郎、皇家理工学院机副院长,皇家理工学院院长的宋应星,他就是在皇家理工学院院长的任上获封伯爵。

获封伯爵的理由就是极大的推动了大楚帝国理科教育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帝国科学研究的发展。

因此大楚帝国的贵族群体比较复杂,不是和明王朝那样清一色的武将,而是武将为主,文官为辅,然后还有一堆科学家所组成的贵族体系。

这些贵族,总他人数大概在一千五百多人,其中公爵六个,侯爵二十七个,伯爵一百三十个,子爵三百七十多,男爵则是有上千个。

最后,还有一批终身制,但是依旧属于贵族行列的勋爵,这种就比较多了,暂时有三千多人,人数波动也比较大,赐封条件要宽松一些。

除了文武官员以及科学家外,甚至是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民间人士都能获得勋爵爵位。

其中最为著名的,应当属于罗华造船厂的创始人,督办罗华了,虽然是一界商人,但是却因为在造船业上的突出贡献,尤其是为海军供应了不少战舰,又在铁肋木壳船上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所以此人在承顺十七年的时候被册封为勋爵。

还有李氏制铁的现任家主李松隐,这人获封勋爵的理由让人心服口服……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此人在过去十几年里,醉心于慈善,积极捐钱捐物救助受灾民众,之前江西大旱,他一口气就捐出了十五万楚元。

这些年来,累计捐献的现金以及物资,加起来估计都超过百万楚元啊。

这可不是二十一世纪里的一百万,而是十七世纪的一百万楚元,这可是一个普通工人月薪不过两三元的年代!

但是这个李松隐累计捐献上百万楚元……就因为这个,罗志学得知后就毫不犹豫的给了他一个勋爵的爵位。

虽然人家李松隐可能当初搞这些赐膳,也是为了博取好名声,或者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一些政治任务……但是人家掏出来的钱可是实打实的。

其他人要是不服,有本事伱也捐献上百万楚元用于救灾,修桥铺路啊,这样罗志学肯定也给你册封一个勋爵。

上述这些顶级贵族也好,普通贵族也好,那些终身制贵族也好,他们都一起组成了大楚帝国里的贵族体系。

而罗志学的皇子皇女们的联姻对象,主要也是从这些贵族里选取。

今天来参观火车试验的贵族可不少,随行来的未成婚贵族子女也不少,王皇后就想着挑选几个适合的人出来。

尤其是要给她自己的儿子,罗志学的嫡长子,大楚帝国的东宫太子罗戠选取一个适合的太子妃。

东宫今年已经十六岁了,但是太子妃的人选一直都没有定下来,这事可是让王皇后有些着急。

但是着急也没太好的办法,毕竟她儿子可不是什么普通王爷,而是大楚帝国的国本,要选择的也不是普通太子嫔妃,而是东宫正宫太子妃,未来的帝国国母。

可不就得慎重着点。

之前王皇后也看中了几户人家的女儿,但是都被罗志学给亲自否决了,开什么玩笑,这几个女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顶级文官之女,虽然罗志学不怎么担心文官作乱,外戚动荡之类的,也乐意让自家太子娶个真正的顶级书香门第之女,但问题是也得人家也乐意嫁才行啊!

罗志学都不用去问,都知道,那些已经位极人臣的协办大臣,参务大臣们,顶级的书香门第之家听到要让自己女儿去当太子妃,立马敢撞死在大殿上。

因为他们前脚女儿嫁给太子,后脚就得乞骸骨。

为了防止外戚干政,罗志学一般不会重用外戚,那些嫔妃们的娘家人,任职从来都没有超过三品以上,正四品就是他们的极限了,

而王皇后,竟然想和帝国顶级文官当亲家,这就等于是让人家乞骸骨!

和女儿成为太子妃,未来董皇后比起来,自家的政治抱负,一世清名显然更重要。

这也是明王朝那边传下来的一些世俗观念,那就是有点政治野心的文官们,基本都不屑于和皇室联姻……或者说不敢!

反正前脚嫁女,后脚就得乞骸骨,要么滚去宗人府任职,大部分还是不乐意的!

这拖来拖去,太子妃的人选就拖了下来,但是王皇后也着急啊……

所以今天这么大的场合里,就出现了众多权贵们的未婚子女,而王皇后一边带着众多女眷们看火车试验,一边说话,顺带也是打量着众多带过来的权贵的未成婚嫡女们。

一边看还一边暗自记下,看看谁家女儿适合。

这一次,王皇后学聪明了,可没找那些顶级文官的女儿了……不对,准确的说,人家也没带女儿过来。

而是把目光都放在了中级官员以及武将权贵群体上。

她就指望着在今天里找几个上好的候选儿媳呢。

顺带的也为其他几个年纪比较大的皇子皇女们挑选一二。

时间逐渐过去,等到了中午的时候,御前午宴开始。

后边的依旧是王皇后主持,带着一群女眷们用餐,而前头则是罗志学高作在上,一群权贵重臣作陪。

同时还有受邀而来的广州机械公司协办,高压蒸汽机项目,火车项目的负责人吴鹏友。

和其他重臣们比较放得开不一样,吴鹏友在今天的这顿午饭上吃的可是满心欢喜的同时也比较拘谨。

毕竟他这辈子就没参加过这么高规格的宴席,哪怕之前已经有礼教部的官员提前给他补充了一番赐宴上的相应礼仪,以避免君前失礼。

但是吃的还是很忐忑,以至于一顿午饭吃下来他根本就没能吃多少,这还没真正吃几口呢,他的眼角余光就看见了上头的罗志学已经放下了碗筷,拿起了茶杯!

这也慌忙放下碗筷,此时刚好听罗志学道:“吴爱卿,别着急,慢慢吃,多吃一点!”

吴鹏友有些惶恐,直接来了句‘臣遵旨’,然后又匆忙低头吃饭……

这显然是把罗志学的话当成旨意去遵守了,罗志学对此有些无语,但是也没多说什么,他能够理解吴鹏友这么一个中级技术官僚被喊过来御前一起吃饭的紧张心情。

但是能够说一句别着急慢慢吃,这已经是罗志学所做的极限了,他总不能真的来几句安慰不是……

吴鹏友又连忙吃了几口,等到周边的几个臣子也陆续放下碗筷后,他也是连忙放下了碗筷。

这个时候,实际上他也就吃了个三分饱……

其实不仅仅是他,就算是其他和罗志学比较熟悉,经常接受赐宴的重臣们,也没几个人敢在这种正式宴席场合里正儿八经放开了吃的……大部分都是随便吃了点。

所以除了罗志学还有随行的太子,皇长子等几个人外,其他人其实都没吃过少。

当然了,这些人基本都有经验了,往往是提前吃了些点心之类的东西,垫了肚子才过来的,这结束宴席后有的人回去还会再私下吃点东西。

真要把这种御前赐宴当成普通宴席,放开了手脚吃喝,那才是大傻子,因为别人都没放开了吃,就你一个人真的吃的肚子浑圆,岂不是异于常人嘛……

在官场上混,最忌讳这种事了。

陛下不会对你有啥意见,但是其他臣子可能就会有意见了……老子只吃了那么几口,凭什么你敢吃这么多?

对此,罗志学也心知肚明,但是也不会去特地说什么,反正你爱吃不吃……反正也饿不着这些帝国的顶级权贵们。

随着侍者们把饭菜收走,人手一杯番后茶水后,罗志学这才和身边靠的比较近的几个臣子们闲聊几句。

和午宴前的闲谈只有参务大臣参加,说是闲聊,但实际上就是商讨国策不同,这一次的闲聊是真的闲聊。

身边的这几个大臣也都是贵族,主要是那几个公爵,侯爵,罗志学现在就和左英哲这个儿女亲家聊着儿孙事务。

他大儿子晋王娶了左英哲的嫡次女后,如今那位王妃已有身孕,不出意外的话,他罗志学的第一位孙子或孙女在今年就会来到这个世界上了。

虽然儿子女儿生了不少,但是孙辈这还是头一回,所以罗志学还是给予了不小的关注。

而左英哲也是很期待这个外孙或外孙女,虽然皇长子晋王只是个庶长子,和太子之位无缘,但是谁都知道陛下很疼爱这个大儿子,晋王打小的时候就很受罗志学的疼爱。

再加上晋王本人也是个温顺性格的人,对妻子很好,对左英哲这个老丈人也不错。

所以,左英哲对皇长子夫妇也是很关心。

和左英哲这个儿女亲家闲聊了一顿孙辈事情后,罗志学又和其他人聊了聊,说的也都是一些家常话。

这闲聊一阵后,罗志学这才抬头看向了靠近外侧的吴鹏友,然后道:“吴爱卿,上前来!”

吴鹏友当即快步上前行礼:“臣在!”

罗志学道:“不用太拘谨,好事吧!”

罗志学一边说着一边面露微笑,他身边的几个帝国重臣也都是齐齐面带微笑。

刚才闲聊的时候,罗志学就已经对这几个人说了,等会要给吴鹏友封个爵。

这也是帝国惯例了,对部分在科研领域上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封爵。

看着陛下以及其他几个帝国重臣们都是面带微笑看着自己,吴鹏友哪怕是心理有些紧张,但是也隐约猜到了什么。

肯定是因为自己研发成功高压蒸汽机以及火车,进而对自己有所封赏。

所以,也是不由得期待了起来。

罗志学也没让吴鹏友等太久,当即道:“朕一向来都说,要重视科学发展,要提高科学人才的待遇,过去也册封了不少学术贵族,今天你做出来了高压蒸汽机和火车,那么也当封!”

说到这里,他略微停顿了会才朗声道:“拟旨,吴鹏友研发高压蒸汽机、火车与国有大功,特封帝国伯爵,赐宅一座,赏钱万元。”

一旁轮到今天值班的翰林院秘书处的一等秘书当即出列道:“臣遵旨!”

正式的册封程序自然不是说两句就行,还得有正式的册封圣旨,然后登记在册等等,而这些事情自然会有翰林院以及礼教部那边处理。

但是金口玉言,罗志学今天直接说了,那么吴鹏友这个伯爵身份就已经是坐实了,而听到自己被封为伯爵后,吴鹏友还有些愣的。

他有预料到自己会被封爵,但是没有想到一口气直接来了个伯爵,他以为可能就是个勋爵,了不起就是个男爵甚至子爵。

伯爵?他之前真心没敢想啊!

但是吴鹏友不敢想,不代表罗志学不会封啊。

在罗志学看来,高压蒸汽机以及延续发展来的火车、轮船,其产生的巨大战略作用胜过百万大军。

吴鹏友身为高压蒸汽机项目的直接负责人,受得起这个待遇。

当然,更多的还是为了对外界表达一种态度,那就是帝国、罗志学是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发展的。

罗志学就是要告诉那些科学人才们,好好做研究,搞出大成果了分分钟走上人生巅峰!

要想推动科学发展,没什么比直接抬高科学家们的各方面待遇更干脆直接了。

吴鹏友封伯爵的消息传出去后,恐怕今年报考皇家理工学院的学子们,又得多上一大截,又能为帝国提供一大批潜力十足的科学人才苗子。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