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八十章 郑和号蒸汽轮船

第六百八十章 郑和号蒸汽轮船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苏松铁路,这条铁路是帝国铁路公司方面所准备的开场重头戏,他们想要通过这条铁路的建设以及运营来彻底打开全国铁路建设的局面。

通过实际的建设以及运营,向国人,向帝国高层证明铁路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所带来的庞大的利益。

毕竟铁路投资实在太大了,每公里少则两万,多则三四万楚元的建设成本,扩展到数百甚至上千公里外,那么就是动不动就是数百万甚至几千万楚元的投资。

这还仅仅是一条铁路线的投资呢,而根据初步的全国铁路网建设,加起来至少也是好几千公里。

这初期的全国铁路网,两条干线铁路,再加上附带的一些支线铁路,投资恐怕都得上亿。

这么多钱砸下去,到底能不能盈利?

最关键的是,能带动多大的地方经济发展?为帝国的整体经济发展能做出多大的贡献?

这些都是未知数,哪怕是各种专家学者们都已经通过各种各样的数据去论证修建铁路大有可为。

但毕竟都是纸上谈兵,具体能不能做到,效果到底有多好还是未知的。

因此不少人也是比较担忧。

哪怕是铁路公司方面也是对此很谨慎,这玩意瞎搞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哪怕对于他们而言可就是丢官去职的下场。

因此,他们经过了众多对比后,慎重的选择了苏松铁路为第一条长途铁路。

因为这地方的工商业经济本来就非常好,不管是客运还是货运的需求量都非常大,以往虽然可以通过内河进行运输,但是河运依旧不堪重负,不算方便,成本也不便宜。

如果在这地方开通铁路,那么预期的运营利澜会非常高,能够迅速的收回铁路投资成本,进而向国人,向帝国高层证明铁路建设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大楚邸报上很快就公布了苏松铁路的建设计划。

建设方案公布后,不少人都是颇为,期待着能够早日坐上便捷的火车。

然而就当国人上下都在着铁路建设的时候,国内有一部分人却是没有火车和铁路,反而是起来了火车的竞争对手:蒸汽轮船!

蒸汽轮船的自然也不是什么普通人,甚至都不是航运业本身,而是造船厂。

大楚帝国里第二大造船厂,广州造船厂在隔壁邻居广州机械公司研发出来高压蒸汽机之后,第一时间就找上门寻求合作,以订购舰用蒸汽机了。

不过他们刚开始订购的舰用蒸汽机也不是用来普通运输的,而是为了给海军建造一艘试验用的蒸汽战舰。

海军方面可是更早高压蒸汽机,他们好几年前就想着把蒸汽机搬上战舰了,之前还对皇家理工学院的蒸汽机研究所了投钱进行研究呢。

但是他们也没有想到,正规军蒸汽机研究所没能搞出来高压蒸汽机,反而是非正规军的广州机械公司先搞了出来。 …

但是这也没关系,海军才不管是谁研发出来的蒸汽机,他们只要能够推动战舰的蒸汽机而已。

因此听闻广州机械公司研发出来了高压蒸汽机后,就开始设计试验用的蒸汽机轮船,同时委托了广州造船厂进行建造。

如此广州造船厂也就率先和广州机械公司进行了接触。

而在接触的过程里,他们知道了如今高压蒸汽机的一些详细情况后,就有了其他的心思。

这蒸汽机可以用于军舰领域,同样也可以用于普通的商船领域,尤其是内河、近海运输领域啊。

在远洋航行的时候,因为蒸汽机的稳定性还欠佳,同时续航力有些短,动力输出也比较短,其实远洋船只光靠蒸汽机的话还是很不妥当的,说不准啥时候就在大海上给你玩罢工,然后只能在茫茫大海上当死鱼了……

因此海军方面所设计的第一艘蒸汽战舰,其实依旧带有风帆的,蒸汽机也不是用来日常航行的而是用来进出港口、战斗的时候进行机动、追击敌人的时候进行加速等特殊场合。

人家海军,可没奢望过如今的蒸汽机就能够推动好几千吨的战舰进行常规航行了。

海军的战舰如此,同时远洋的商船也免不了这种情况。

目前来说,远洋船只上如果安装蒸汽机,起到的还是一个辅助的作用,这种辅助作用对军舰而言作用会特别大,尤其是在战斗的时候进行航向调整,抢占T字头的时候会具有极大的战术优势。

但是对于普通的远洋商船而言,这种辅助作用有限。

不过广州造船厂想到的并不是远洋商船,而是内河、近海船只。

他们所设想的是,如果在内河船只上采用蒸汽动力,那么就能够让内河船只摆脱风帆,纤夫,使得逆流而上变的简单而方便。

这对于内河运输而言作用将会是巨大的。

内河运输的时候,对于目前的风帆船只而言,最大的麻烦就是如何逆流而上,利用风帆的时候局限性非常大,有时候还被迫采用纤夫。

但是换成蒸汽机的话,那么这一切的困扰都将不会是问题。

蒸汽动力驱动的轮船,能够自由的航行在一切可以航行的河道上。

基于这一点,他们已经可以遇见到这种蒸汽内河船只的潜在市场有多大了。

为此,就在国内上下都沉浸在火车的时候,他们已经是和广州机械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获得民用舰用蒸汽机的供应。

这一次,他们走在了老大哥松江海军造船厂的前面,也走在了一向来以积极创新而闻名的罗华造船厂的前面。

他们广州造船厂,这一次走在了所有竞争对手的最前面。

对于和广州造船厂的战略合作,广州机械公司方面也非常重视,他们同样想要打开舰用高压蒸汽机的市场。 …

而之前虽然获得了几台海军的蒸汽机的订单,单价也不低,但是怎么说呢……总订单量太小了。

全部订单加起来,总马力数一千匹还不到……这都还没有松江铁路那边一家的订单多,人家江南铁路公司为了运营即将建成的松江铁路,一口气就订购了十台火车头,总马力数都一千多匹呢。

同时各大矿务公司也在积极和他们联系,已经下单或准备订购火车,这些订单零零碎碎的,但是加起来也是个大数字。

毕竟目前而言,大楚帝国里的铁路线其实有上千公里了,这些铁路绝大部分都是属于矿区铁路,这些矿区铁路所需要的火车可不少。

工业蒸汽机方面,进展不算很大……主要是如今的高压蒸汽机价格还比较贵,在稳定性上也不如已经成熟稳定的低压蒸汽机,哪怕是在动力以及能耗上有优势,但是并不足以让各大企业们放弃低压蒸汽机,彻底的转向高压蒸汽机的怀抱。

更重要的是,国内舍得使用蒸汽机的企业,很多都已经有了低压蒸汽机,人家之前投入巨大采购了低压蒸汽机,总不能没用几年就扔了,然后采购更加昂贵的高压蒸汽机不是。

因此,工业用高压蒸汽机的市场开拓上,还需要继续努力,至少要把如今高压蒸汽机的稳定性提升上来,把生产成本以及售价都降低下来才行。

不过普通行业对高压蒸汽机还比较谨慎的话,国内第一大轻工产业,也就是纺织产业则是对高压蒸汽机非常感兴趣。

过去几年里,纺织产业一直都想要使用蒸汽机,奈何低压蒸汽机的成本贵,运营成本也高,功劳还小……这对于毛利率比较低的纺织业而言是属于亏本生意。

而高压蒸汽机则是不一样,哪怕现在还是比较贵,用起来估计会亏本,但是进一步发展的话,用起来还是比较划算的。

最重要的是能够迅速的提升产能。

如今纺织业依旧火爆,国内市场乃至海外市场里的各种纺织品的需求巨大,对于各纺织企业而言,只怕生产不出来,不怕卖不出去。

因此,纺织企业里的龙头企业,苏秦纺织公司也是找到了广州机械公司,商讨着进行战略合作,以便早日用上蒸汽机。

不过,这种合作后续还得再继续研发改进才行,现有的高压蒸汽机太贵,人家苏秦纺织公司也不是傻子,不会做亏本生意的。

火车大卖,工业用蒸汽机也算是有了清晰的路线以及可观的前景。

但是在航运业里,广州机械公司却是没有获得太大的进展,预期中的远洋船只里,竟然除了海军外,没有普通远洋商船愿意采购高压蒸汽机……

就算是海军,他们也只是打算搞几艘试验舰而已,可没打算说第一时间就大规模的上马蒸汽战舰了。 …

如此情况下,广州机械公司也只能把目光放在了内河船只上来。

如此的他们,和广州造船厂方面也是一拍即合。

很快,广州机械公司的就设立了舰用蒸汽机研发团队,并在广州造船厂派过来的技术人员的配合下,开始设计建造内河船只使用的蒸汽机。

为了降低技术难度,也是为了生产成本,避免过高的售价导致市场接受能力太差。

他们采用了技术难度更低一些的小气缸高压蒸汽机,通过缩小气缸口径来降低技术难度,降低制造成本。

毕竟在目前的蒸汽机生产里,其实成本最大的一个环节就是气缸的加工。

而气缸的加工里,气缸口径越大,容积越大,那么难度也就越大,两;良品率也就越低。

这玩意,其实和火炮的生产加工也差不多,都是口径越大成本越高。

而小口径气缸的话,那么气缸这个核心零部件的制造成本就能够控制下来,然后通过两个气缸甚至三个,四个气缸串联的方式来增加总动力。

如此,很快他们就设计出来了第一台民用船舶高压蒸汽机。

这是一台动力不过五十二匹马力的蒸汽机,但是体积更小,重量也很轻,采用双气缸联动的方式推动。

因为大部分关键技术其实都是直接从二十一型蒸汽机上套用,因此设计简单,建造也更简单,很快就建造出来了样机。

然后就被广州造船厂的工程师们,直接搬上了一艘准备好的试验船只‘郑和号’进行试验。

安装完毕后,大楚帝国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可实用化,采用纯蒸汽机为动力的船只诞生了。

郑和号,全长四十六米,宽十米,是一艘典型的浅水内河船只,本来是采用中式硬帆的,不过现在帆装被拆掉,同时内部也进行了一定的改装,以便安装蒸汽机以及部署煤仓等。

在船只的两侧,则是有着两个巨大的明轮。

其实广州造船厂那边一开始打算使用螺旋桨技术的,不过如今的螺旋桨技术还不成熟,就连海军那边的试验舰,也只有一艘采用螺旋桨,其他几艘还是采用明轮,有船尾推动,有两侧推动。

海军那边是把各种技术方案都要进行验证一番,以便寻找更加优良的推动方式方案。

广州造船厂这边为了降低技术风险,所以在郑和号上采用了两侧布局的明轮方案。

因为采用的都是成熟技术方案,虽然整体性能一般般,但是改装建造起来也很容易。

仅仅是用了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郑和号就已经完成了改装并准备进行海试了。

嗯,这个时候是在承顺二十二年的四月份中旬,距离二十一型火车公开试验不过过去了两个月而已,苏松铁路方案也不过刚公布。

这也不是说广州造船厂行动快速,只用了个把月就搞出来了,实际上郑和号的改装持续了三个月的时间,而在三个月之前还经过了好几个月的方案设计,蒸汽机设计以及生产呢。 …

从广州机械公司和广州造船厂联合搞这艘蒸汽机轮船开始算起,实际上已经过去半年了。

因为广州机械公司那边的高压蒸汽机研发出来后,作为应用的火车头也就是二十一型火车头、工业用蒸汽机、舰用蒸汽机其实是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项目组进行并行研发的。

当郑和号蒸汽轮船要公开航行试验的消息传开来后,广州当地的众多人也是跑去珠江边上看热闹。

整个场景就和两个月前金陵城的火车公开试验一样,热闹的很。

当然了,实际影响力还是差一些,毕竟金陵城火车试验的时候,可是天子亲自坐车参与试验呢。

而郑和号的航行试验,只有当地官员的参与,而更多的还是广州造船以及广州机械公司的技术人员。

此外还有一批受邀来观看试验的各大航运公司的管理层。

其中就有柳河航运公司的老板,也就是前大好歹头子柳家全。

而柳家全对眼前的郑和号非常有兴趣,对内河蒸汽轮船更有兴趣,他甚至已经是打算着,如果郑和号航行顺利的话,自己也可以出手把这艘船买下来,然后在珠江上运营蒸汽轮船的固定航线。

他对内河蒸汽轮船的前进非常看好!

柳家全以海盗起家,帝国统一之处就选择了洗白上岸,带着手底下好几百个海盗摇身一变,搞了个柳河贸易公司,并且越做越大。

巅峰时期,柳河贸易公司拥有二十多艘船只,而且是清一色的远洋大船,大的有两千吨,小的也有四五百吨,常年跑南洋各航线并参与印度贸易。

他们巅峰时期,甚至在印度东海岸拥有殖民地……其整体规模在国内一票武装贸易公司里也能够进入前五的序列。

不过随着帝国对各大武装贸易公司进行了统一合并,哪怕柳家全心里再不愿意,也只能选择和南洋贸易公司进行合并,成为了新成立的西洋贸易公司的一部分。

因为新成立的西洋贸易公司的特殊性,官方对该公司进行了严格掌控,柳家全除了股份外已经没有了实际的经营权。

不过他并没有心灰意冷,既然武装贸易搞不了,那么他就搞普通贸易,搞航运呗。

因此陆续出售了一部分西洋贸易公司的股份套现,然后拿着钱创办了新的柳河贸易公司以及柳河航运公司。

柳河贸易公司倒是做的不咋地……毕竟普通贸易从事的人太多了,竞争非常大,最关键的是柳家全跑海一辈子,就没正儿八经的做出普通贸易!

这不带着几百号武装人员,不开着几条满载舰炮的武装商船,他还真不会做海外贸易生意!

所以新的柳河贸易公司生意不咋地……

但是柳河航运公司却是搞的红红火火,毕竟柳家全以及他手底下的几个主要手下那都是跑船少说也有二十几年的人了,这跑船对他们来说就是家常便饭。 …

他们先是跑南洋地区的航运生意,然后又逐步扩大到国内沿海。

最后以依托广州这个大本营,深入经营珠江流域的定期航线,今年开始又进军长江流域。

如此算是内河、近海、远洋三大航运业务全面开花,而且都干的挺不错的,不敢说和那几家工业部直属的官办大型航运公司相提并论,但是在国内一大票航运公司里,也算得上是国内前二十名的航运公司了。

因为航运公司发展的不错,海外贸易生意又半死不活,再加上年纪也大了,柳家全现在也把事业的重心凡在了航运公司上。

他这几年已经陆续把在西洋贸易公司的股份陆续出售,反正这家公司和他也没啥关系了,而且虽然看似利澜庞大,但是潜在支出更大,未来分红不多,还不如直接卖给工业部呢……而工业部那边为了全资控股西洋贸易公司以及东洋贸易公司,对回收股份开出的价格也非常不错。

出售股份后,他把一部分资金投入到航运公司里,另外一部分则是投入在其他产业进行分散投资,摊薄风险。

完整了资产整合的柳家全,其资产规模其实相当可观,手握全资的柳河航运公司以及半死不活的柳河贸易公司,此外他还是罗华造船厂的第二大股东。

他的实际身价其实比表面上的广东首富李氏家族还要更多!只不过他名声不显,平日里也很低调,最重要的是从事的行业也很少直接接触普通人,因此外界对他并不怎么熟悉。

不过对于广州造船厂以及广州机械公司的业内人士来说,柳家全的名声可是大的很。

昔日的柳河贸易公司可是强势的很,也常年是这两大公司的合作伙伴,他从广州造船厂里持续订购船只多年,早些年也是帮着广州机械公司把各种铁制品出口海外。

如今转型到航运了,但依旧是国内里少有的顶级富豪。

而根据双方之前的初步接触来看,这个柳家全对蒸汽轮船非常有兴趣,不仅仅对内河蒸汽轮船有兴趣,对沿海的蒸汽轮船也很有兴趣。

所这两大企业都想打开柳家全的钱袋子,从里面掏钱呢。

在一群人的期待中,承顺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郑和号的首次公开试航开始了。

随着郑和号上的烟囱喷出澹澹的白烟,发出了嘹亮的汽笛声后,郑和号缓缓从码头倒车使出,随后调整方向后,开始沿着上游而去。

第一次试航就选择逆流而上,就是为了向众人,尤其是在场的一票潜在客户们证明蒸汽轮船在逆流航行上的巨大优势。

果然,看着四十多米长的郑和号开始缓缓逆流而上的时候,直接就就引起了柳家全等人的注意。

“这船有点意思啊,如今这逆流而上都还能跑的这么快,而且也不用和风帆船只那样不断的调整风帆角度,看样子所需要的船员也不多!”

柳家全是个老船长了,只需要看那么一眼,基本就能够知道个大概,并且推测出来的基本都航行速度甚至运营成本。

“这蒸汽轮船,有搞头!”柳家全只看了试航不过十几分钟,严格上来说郑和号都还没有走出去多远,心中就已经决定了要订购到的蒸汽轮船,然后抢占内河航运市场。

甚至他都已经开始规划着前期跑什么航线,固定航线之间的船只班次间隔多久了,珠江这边的航线肯定是要搞的,但是长江那边的航线显然前景更大,利澜也更高。

哪怕那个什么江南铁路已经开工了,但是火车就那么运输能力怎么可能和大吨位的轮船相提并论。

在运输成本上,内河航运肯定是要远低于铁路运输的。

更何况,很多地方也是短期内甚至长期内都没有铁路的,而这些地方的主要交通方式依旧是内河运输为主。

因此柳家全认为,哪怕是有着火车的巨大冲击,但是内河航运大有可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