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八十八章 就是它,立刻买它

第六百八十八章 就是它,立刻买它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对于双方的技术授权合作,广州机械公司对此自然是没什么意见,因为授权费用的缘故,大头的利润都将会归属广州机械公司。

这种模式纯粹就是把当涂机械公司当场的生产基地用了,短期内扩大自身的产能,抢在其他厂家搞出来高压蒸汽机技术、提升高压蒸汽机产能之前先狠狠的捞一笔。

而当涂机械公司虽然不情不愿,但是一方面是上头催着要更多的高压蒸汽机,他们作为官办企业,总归是还需要承担一些责任的。

另外一方面,他们也只能是自我安稳,说可以通过这种技术授权合作验证并提升自己生产高压蒸汽机的技术能力。

这样等他们自己的高压蒸汽机弄出来,并且绕过了广州机械公司以及天津机械公司的专利后,也就能把生产线进行调整后直接生产自家的高压蒸汽机了

如此,才形成了国内三大蒸汽机厂商都具备了高压蒸汽机生产能力的局面,让帝国内的高压蒸汽机产能一下子就提升了上来,以供应国内需求量非常庞大的舰用蒸汽机市场。

这样海军那边,才能够动不动就几十台上百台蒸汽机订单的下。

就当国内蒸汽机产业蒸蒸日上,海军方面开始大规模新服役或改装机帆船的时候,金陵城郊外的枪械研究所里,一场枪械试验正在举行着。

十几个技术人员正看着前方进行测试枪支的人员。

三个年轻的近卫军士兵们,各自拿着样式略有不同的枪支正在进行不断的装填、射击。

只不过这三个近卫军士兵进行装填射击的时候,会在击发机构里装填一粒黄铜色的小帽子,击发的时候也没有燧石……

这是一款不需要燧石的滑膛枪!

清脆的枪声不断的响起,而身后的十几个技术人员则是越看越高兴。

这是他们枪械研究所里最近这几年的最大项目:火帽击发枪!

大楚帝国研究火枪,在正式立国就已经开始了,早年就开始生产火绳枪,而火绳枪在国内正规军的服役时间是承顺十年,在民兵里的正式服役时间则是一直持续到了承顺十六年左右,并且实际上在众多海外地区里,依旧会有不少民兵或普通青壮私底下继续使用火绳枪。

而大楚帝国的火绳枪生产,更是从来都没有停过,只不过大概承顺十年左右开始,所生产的火绳枪基本都是用于出口了。

火绳枪可是大楚帝国的拳头出口商品,在海外土着国家里很受欢迎的,大楚帝国控制下的不少藩属国,不少军队都是成建制装备大楚帝国的出口版火绳枪呢。

而燧发枪的研究以及生产时间则是更漫长,承顺二年式正式研发成功,并开始小规模生产,期间出现了众多的燧发枪型号,而产能规模也越来越大,并最终全面取代了火绳枪,成为了帝**警以及民兵们的制式装备。

其最新型号,也就是十三年式遂发步枪以及其后续改进各型号,到目前为止依旧还在持续改进并生产,乃至帝**方的现役主力步枪。

十三年式系列燧发枪,其性能远远超过了欧洲同行们搞出来的燧发枪,这种性能差距都不是一点半点,而是天差地别,尤其是在全天候击发率上。

不客气的说,楚军的十三年式一系列燧发枪,在性能上领先了欧洲的燧发枪两代以上。

然而即便是远远超过了欧洲同行们的燧发枪,但是大楚帝**械部的官员们依旧没有满足,在承顺十八年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所谓的新一代步枪研发计划,并计划采用皇家理工学院化学系那边的教授们新发明出来的雷酸汞作为击发材料以取代燧石。

不过当时进展不大,主要是雷酸汞稳定性太差,腐蚀性也非常强,这对于稳定性要非常高要求的军用装备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后续几年里,他们一直都是在琢磨着如何安全、稳定、高效的把雷酸汞应用起来。

直到了承顺二十一年的时候,火药研究所里成功的搞出来了铜制火帽,这才让新式步枪的研发走上了快车道。

枪械研究所这边设计了新枪支,新的击发机构,经过了一系列的测试改进后,最终搞出来了如今正在测试的样枪。

而实际测试的结果也是让他们大为振奋。

测试过程里,其他什么射击精度、威力之类的不重要,反正都是滑膛枪,好也好不到那里去,差也差不到那里去。

他们真正关注的是击发率!

陆军军械部方面当初敲定新枪的研发项目时,最主要的要求就是要大幅度的提高新枪的击发率,至少要比现有的十三年式燧发枪的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击发率高一截。

同时还要求控制成本之类的,毕竟不能搞出来用不起的步枪不是。

大楚帝国的制式步枪,那都是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万的生产的,对成本很敏感的,贵一两块钱,那最后算下来就要多出一两百万……如果贵个十块八块,那么就是大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额外支出。

因此军方对步枪这种大量生产的制式装备的成本,一向来都压的很死。

这也是军方搞火帽击发步枪的直接原因,因为他们经过前期的技术论证后,认为这东西只要搞出来,那么就可以和十三年式系列步枪无缝改装。

而且改装成本不高,只需要把枪机换掉就行了,其他的都不用改动。

这样,军方也就能够用更加便宜的价格,来获得一款击发率更高的步枪,而不是说非要直接新生产大量的步枪。

现在的问题是,现在的测试新步枪能有多高的击发率。

漫长的测试完毕后,众人连忙把测试数据进行统计,最终的出来了非常惊人的结果:击发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甚至更准确的说,在一百发实弹测试里,只哑火了一次。

这个击发率,对于燧发枪而言简直是划时代的打击!

要知道即便是最新式的十三年式改进型遂发步枪,其击发率也只能做到百分之八十五,这还是试验状态……如果是实战的话,其实能有百分之八十就很不错了。

实战中,楚军十三年式系列燧发枪,基本上打个五六发就会哑火一发……当然,这比火绳枪百分之七十几的击发率还是要强得多,更不是欧洲那些早期燧发枪能相提并论的。

但是这采用火帽击发后,击发率一下子就提升到了百分之九十九……这个结果直接震惊了技术研发人员,更是震惊了陆军军械部的官员。

尤其是陆军军械部的官员,他们是知道雷酸汞很不错,不仅仅击发率高,而且没有烟尘,火光小。

射击起来也没有延迟,燧发枪击发的时候因为需要经过碎燧石-引火药-发射药三个步骤,击发从扣下扳机开始道子弹出膛,会有一个延迟时间,但是采用雷酸汞的话,因为没有引火药这个步骤,所以能够做到扣下扳机就能立即击发。

他们也是看到了这么多好处,这才早早就开始研发雷酸汞为击发方式的步枪的,但是他们依旧没有想到,采用火帽击发之后,击发率能够高到百分之九十九的程度。

这一次试验,直接震动了陆军高层……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高击发率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哪怕不考虑其他条件,作战的时候火力密度也能提升至少百分之二十以上……

嗯,把燧发枪的那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哑弹去掉,就能凭空多出来百分之二十以上的火力。

更不用说实战中,还能带来更多的好处了。

比如说火帽击发因为没什么烟尘,士兵甚至都可以直接瞄准开枪,而不是和以往一样开枪的时候会闭眼或转头,这样命中率肯定会有所提升。

第二天,就有一票陆军高层将领跑到了枪械研究所,都想要亲自看一看火帽击发枪的实弹测试。

于是乎,一场漫长的实弹测试再一次开始了……还是那三支洋枪,每一支枪都足足打出去了三百发子弹,因为测试太多,连测试士兵都换了几批呢。

这滑膛枪的后坐力也挺大的,开枪次数一多士兵也不好受!

而且反复装填也累。

测试完毕后,最终的击发率统计一出来比昨天的统计还要更高一些,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五!

此时那些陆军将领们都冒出了同样的想法……是它,就是它……

立马下订单,现在就买它!

还有那些旧枪也都通通拿过去改装。

从今往后,我大楚帝国陆军要用击发步枪……什么燧发枪有多远滚多远!

击发率更高,而且是划时代的提升,从今往后击发枪甚至都不用太考虑实战当中的哑弹问题。

因为一场战役里,士兵们平均射击的次数也就那么十多发,多也不过二三十发而已,这个射击次数里,出现百分之零点几的哑弹,其概率可以直接忽略了。

击发率在提升了击发率的同时,还因为不需要用到引药,因此具备了瞬时射击,更好的防雨防潮防风等优点,而且因为没有引药发出的火光和浓烟,射手可以睁眼瞄准等一系列优点。

更重要的是便宜!

这种击发枪相对比燧发枪而言,其实也就枪机结构有所变化,其他的枪管等零部件都没什么变化,这意味着能够通过直接改装枪机的方式,把现有的大量现役主力燧发枪都改装为铜火帽击发枪。

当然也不是说没有缺点,缺点就是新枪会更加依赖后勤!

燧发枪的点火核心零部件是燧石,这东西是矿产,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其实都能找到,大楚帝国在本土边远地区乃至海外领地里甚至土着国家里都能找到燧石,然后经过简单的加工成型后就能够直接使用。

但是击发枪所使用的铜火帽,这东西可没办法在其他地方找到,得在国内的兵工厂里才能够大量生产出来,技术难度也不小。

这意味着以后在海外领地,偏远地方作战的将士们,很难通过缴获,就地简单加工来获得铜火帽。

全都得从国内的兵工厂生产后运过来,这样一来对后勤的依赖就更加严重了。

不过这种后勤依赖也不算太大的缺点,毕竟如今大楚帝国里的军用物资,很多对后勤依赖都挺大的。

最为显着的就是榴弹了,这玩意可没办法通过缴获或者是前线简单加工就能够搞出来的,如今楚军里使用的榴弹弹壳,那可都是使用特殊配方的铁碳合金材料……嗯,也就是钢材。

不仅仅材料不好搞,而且加工也很麻烦,因为要对钢材料的弹壳进行预制破片加工,这对加工能力要求非常高的,手工作坊根本无法大量生产。

而只有这样搞出来的榴弹,其弹壳才能够承受足够大的膛压,同时尽可能的把弹壳做的更薄进而装进去更多的炸药以及钢珠,从而增加杀伤力。

要不然的话,那么搞出来的榴弹就可能和之前明王朝新军、东掳人以及现在的欧洲人们搞出来的榴弹一样,承受膛压能力差导致射程近,精度差,又因为装药少导致爆炸威力小,还因为缺乏预制破片,杀伤范围也小。

这种还停留在引火绳榴弹时期的榴弹,并不具备太大的实战价值。

但是楚军的这种高技术榴弹,也就只有国内的一些兵工厂能够生产,然后运输到海外去作战。

除了榴弹外,还有其他很多东西都是需要从本土运输过去的。

甚至人员吃的各种罐头,骡马吃的各种加工后的饲料,帐篷被服,药物等等。

其实一直军队的装备越好,战斗力越高,其实对后勤的依赖也就越高。

这一点不仅仅是楚军如此,对于其他军队而言也是同样如此。

楚军的后勤依赖本来就挺严重的了,如今加个对后勤也依赖比较大的击发枪,也不算什么大事。

相对于这些后勤依赖,击发枪本身所带来的各种优势更大,尤其是那百分之九十九多的击发率,足以让军方将领放弃一切顾虑了。

金陵枪械研究所的多次击发枪的实弹测试报告,随着陆军军械部的研究报告一起被呈送了上来。

罗志学看了后直接批示,要加大力度研究、生产新式击发枪、改装现有燧发枪,以便让帝国将士们用上最好的武器。

有了罗志学的首肯后,陆军也是迅速行动了起来,直接对各大武器公司都下发了招标通知,要求各大武器公司根据金陵枪械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展开全新,可量产的新式击发枪的设计方案。

而且不是一种,而是好几种,仅仅是步枪就有较长长度,注重刺刀拼杀的陆军通用版;

针对沿海,热带雨林等地区,要求耐盐抗腐蚀的热带版;

针对寒冷地区,要求在极寒条件下依旧可以使用的北方版;

骑兵使用,枪管较短的骑兵版;

没办法,楚军的部署从北极到赤道,从沙漠地形到热带雨林地形,从高山到沿海全都有,而以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很难说在同一款步枪下就满足上述所有要求的,因此军方干脆是拆分要求,根据气候和地理位置的不同需求,招标不同需求的枪械。

除了步枪外,还有手枪,这手枪的型号也分军官手枪,普通手枪,骑兵手枪等。

仅仅是第一批招标的枪支,就足足有十多个分类型号。

各武器公司可根据自己的技术储备,优势选择其中一项或多项进行针对性研发,最终参加军方的招标。

除了招标新式击发枪外,军械部方面还让金陵枪械研究所那边,把原型枪上的击发机构移植到十三年式系列燧发枪上,然后搞出来一个二十二年式击发枪。

这玩意除了枪机是新设计的击发枪机,其他的都是十三年式系列燧发枪的基本结构,一看就知道是纯粹的过渡产物。

毕竟新式的击发枪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搞出来,总不能新击发枪研发出来之前,就直接停产不生产各类枪械不是,这军方每年都需要一定数量的各种枪械进行替换,补充的。

但是继续生产燧发枪也很不妥当,因此军方就搞出来了一个过渡方案来,以正在生产的十三年式系列步枪为基础,换用新式击发枪机后,直接搞了个二十二年式击发枪出来。

而这个过渡方案还可以和改装枪械方案高度一致。

因为预计对现有燧发枪进行改装的方案,也是采用金陵枪械研究所的试验枪机方案,怎么说呢,其实金陵枪械研究所里的试验样枪,就是从十三年式燧发枪里改装而来的。

直接按照试验样枪对现有燧发枪进行改装的话,技术简单,成本低。

为此,陆军直接套用了这一方案,也对现有步枪的改装进行了招标,准备近期内对现有的,超过百万支的十三年式系列步枪陆续进行改装。

从十三年式系列燧发枪改进来的击发枪,直接和新生产的二十二年式系列击发枪用同样的编号,毕竟这两者之间一摸一样,没啥区别。

不过早已经退居二线,目前只在丙等守备部队,民兵等部队里服役的二年式系列燧发枪则是不再进行改装,这些枪械早已经停产多年,其中最晚出厂的二年式系列燧发枪都是在承顺十五年左右,距今都有七年之久了。

二年式系列燧发枪,本来就在陆续退役当中,也就没有必要在它们身上浪费改装费用了。

等以后全新的击发枪投入量产后,改装后的十三年式系列燧发枪,也就是二十二年式击发枪也会陆续从一线部队退役,然后进入二线部队以及民兵部队,最终取代二年式燧发枪的。

一边是研发各种新式击发枪,一边是直接生产过渡型号二十二年式击发枪,又把十三年式系列燧发枪改装为二十二年式击发枪。

三管齐下,陆军是打定注意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击发枪的全面换装方案。

这也得益于击发枪相对于燧发枪而言,非常方便而且便宜的改装方案,如果无法改装的话,或者改装太贵的话,陆军那边短时间内可做不到全面换装击发枪。

陆军那边迅速行动了起来后,海军和近卫军也没有落后,海军都懒得自己折腾,直接对标陆军的一系列枪械进行招标以及改装,连招标方案都直接照抄……甚至抄招标方案的人偷懒,连一些陆军的关键词都往来改就直接拿去用,这让去参加招标的各大武器公司的人很无语……

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进出门,跑到陆军军械部的招标办公室来了。

近卫军那边也差不多,直接效彷了陆军那边的一系列招标方案。

不过除了这个外,近卫军那边还有其他几个新式步枪的研发方案,近卫军那边想要以新的击发技术为支撑,尝试着搞一搞后装步枪。

近卫军这边对后装步枪一直都非常有兴趣。

近卫军的几个将领随驾的次数比较多,而罗志学也经常去近卫军视察什么的,这或多或少都会透露一些原时空里的枪械发展什么的,比如后装步枪就是罗志学经常提及的,连膛线这东西罗志学都给他们说过。

近卫军为了讨好罗志学也好,为了获得更好的性能武器也好,这些年一直都没有放弃对后装步枪的研究支持。

国内目前仅有三款进入过军方服役的后装步枪,全都是近卫军所支持研发的。

其中的一款汉天兵工厂设计的汉457后装步枪,这款后装枪算是国内一大票各种乱七八糟的后装步枪里技术水准最高的了,采用的是尾端螺旋闭锁方案,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款燧发枪还是一款线膛步枪,它有着两条螺旋膛线。

准确的说,这款步枪应该称之为‘汉457型后装线膛燧发枪’。

没错,它是一款后装线膛步枪!

可惜这三款后装步枪都不算成功,只有小规模的试验装备,根本没有进入大规模装备的序列,以至于连正式军用装备的编号都没有得到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