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九十二章 王图当官

第六百九十二章 王图当官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柳航六号蒸汽客轮上,这艘排水量不过一百五十多吨的蒸汽客轮,采用了一台广州机械公司生产的高压舰载蒸汽机,采取了非常典型的两侧明轮推进方式。

除了蒸汽动力外,还配有风帆,只不过并不是传统的中式硬帆,也不是西式的软风帆,而是最近这些年来在民用航运业里应用非常广的上缘斜桁帆。

这种风帆操作简单,对人手的需求量很小,非常适合用于对人员成本控制比较严格的民用商船上。

而且不仅仅适合远洋快速航行,实际上也非常适合在浅水地区里进行航行,尤其是对逆风抢风能力比较强悍,在江河湖泊流域里航行尤为适合。

因此实际上这种帆装自从出现后,这种纵帆船也广泛出现在帝国的江河以及近海流域。

蒸汽动力和风帆并用,采用机帆混合动力这也是最近两年大楚帝国的蒸汽轮船的一大特色。

到目前来说,除了极少数特殊船型外,比如在港口内使用的拖轮,引导船只等特殊船只外,但凡是进行长途航行的蒸汽船只,基本都会采用机帆动力。

此时柳航六号客轮的甲板上,船头甲板上一群人站在看着两岸风光,为首的是身穿寻常儒服的王图,在他身后既有和平县那边派来接人的官员,也有陪同来上任的河源州吏务处处长。

只不过这些人,哪怕是河源州吏务处的处长在品级上,其实和王图都是一样的正六品,但是依旧恭恭敬敬的站在王图的身后,没敢出声打扰王图欣赏东江的两岸风光。

真说起来,整个河源州,乃至整个惠州府里就没人能够在背景关系上比翰林院秘书处出身的王图更强悍了!

你要说他的背景是谁……废话,还能是谁,身为秘书处秘书他的靠山只有,也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帝国皇帝罗志学!

为什么这种天子骄子,仕途上的宠儿,天子近臣会跑到惠州府和平县这个山疙瘩任职?

还能为啥,谁都知道他是来镀金的!

毕竟他要继续往上升,还要走的更远,那么主政一方的经历就绝对不能少,现在不趁着年轻,品级也低选择外放当个县令,难道还要在京畿继续混下去啊?

等以后都成为五品乃至四品官员了,想要再外放谋图主政一方的机会就很难了。

因为知府的位置都是有限的,但是官员却多得很,这种中级官员之间的竞争更大,而已更加的残酷。

一旦没有在中低级的时候有过主政一方的经验,那么就更别想成为一方大员了。

连统辖几十万几百万民众的经验都没有,怎么可能放心让你管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百姓?

而不当巡抚的话,对于走工业、司法、财务等垂直专业领域比较强的官员没啥事,他们基本没有主政过地方的经验。

但是对于走常规渠道的官员而言,那么麻烦就大了……没有当过巡抚的官员,也别指望能够成为一部尚书了。

想要进入御书房更是连做梦都别想!

至少在承顺二十三年的现在是如此!

王图自然也是有野心的,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选择在翰林院秘书处干的好好,受到上头极为秘书处副处长们看好,甚至还受到罗志学几次夸赞办事用心的时候,就果断主动申请外放。

他这一选择,说实话让很多人不理解。

王图,他可不是什么普通出身,而是承顺十九年里金陵殿试二甲第五名出身,按照科举相关制度,刚考中殿试二甲的他就被授予了正七品的品级,随后进入翰林院秘书处工作。

进入秘书处任职三年后,他的任职经历非常不错,很受上头的看重,去年也顺理成章的晋升为正式的秘书处三等秘书,这是从六品的职务。

尽管只是一个三等秘书,但实际上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可以进入部分大佬们的视线了,因为秘书处是协助罗志学处理诸多军政事务的紧要机构。

整个秘书处里的正式秘书们其实也没多少,加起来只有三十几个,这里头还得除开那几位副处长兼任的一等秘书,日常随驾的几个二等秘书,这剩下的三等秘书其实也没多少,只有十几个而已。

按照王图的出身以及其任职履历来看,只要他不折腾不犯傻,哪怕是按部就班的赶下去,大概过的两年左右就会被调出秘书处,大概率能被调入各部任职,而且这一去基本都是升一级,再部里混个几年后还能继续往上走。

这辈子高了不敢说,只要中途不犯错误,不站错队,那么混一个三品绝对是没什么问题的,运气好了说不准还能当个司长什么的。

在大楚帝国里正三品的司长,那也算是实打实的高官了。

但是……王图却是想要更多!

他还想要主政一方,还想要当一部尚书,即是为了实现心中的诸多抱负,更多的还是权势太诱人。

在秘书处里工作的他,见过了太多帝国高官,别说三品二品了,就算是帝国里最顶级的那一批重臣,即参务大臣们,他不说天天能见,但是也三天两头能打个照面的。

长期接触帝国高层的他,非常清楚这些帝国最顶级的官员们所具有的庞大权势!

别看这些参务大臣,协办大臣们在面圣的时候,一个个都是规规矩矩恭恭敬敬的,一不留神还以为是个老实人小老头。

但是这些人在外面,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呼风唤雨的角色,尤其是那几个文官集团里的参务大臣们,随便一番讲话那都是会引起政策变动,市场动荡的大人物。

这见多了,王图自然也奢望过自己有朝一日成为这样的顶级文官大佬。

但是……想要成为参务大臣,不,哪怕是成为协办大臣那也是千难万难……

科举已经是一条独木桥了,而通往御书房的道路,那就是一条笔直,难以攀爬的钢丝绳,还有万丈之长……下方就是万丈深渊,一旦掉下去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这么年来,武官那边的勋贵们没多少犯事落马的,但是文官集团里却是不少,几乎每年都会有三品乃至二品的文官因为各种问题下马,轻者罢官免职,还有极少数倒霉蛋被下狱枪毙。

这可不是罗志学苛待文官,实际上罗志学对臣子们还是挺宽容的,只要不是影响过于恶劣一般都装作看不见。

那么为什么文官集团还会有这么多倒霉蛋?因为文官们自己内部斗的太厉害……他们为了竞争上位,恨不得把竞争对手直接剁碎了扔进太平洋里去,下手都是非常狠厉的。

尤其是涉及到御书房位置变动的时候,御书房里的参务大臣虽然有九个,但是除开军方两个,翰林院一个,司法体系一个,属于传统文官集团的参务大臣位置只有五个。

其中的翰林院和司法体系,虽然勉强也算得上是文官派系,但是翰林院的历任参务大臣一向来都是帝党……根本鸟外头的文武官员……和外头文武官员交往过密的人基本也上不到这个位置。

司法体系那边则是以督察院左都御史为主,而历任左都御史都是怎么上位的?都是靠着杀了无数传统文官而上位的。

想要成为左都御史,这手头上不沾点侍郎,巡抚级别官员的鲜血,基本没希望上位。

而且这六个里还得算上其实和传统文官集团没啥关系的司法体系的参务大臣,

因此翰林院和督察院那边,虽然也勉强算是文官体系,但和传统文官派系不是一路人。

真正属于传统文官就这么五个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

但是帝国官场里的文官主体,还是这些传统文官为主,各大巡抚,各部尚书,各部权重侍郎们,全都眼巴巴盯着这五个位置!

这么多人竞争区区五个位子,竞争烈度可想而知!

为了竞争上位,那肯定是有无数的龌龊的,而失败者稍有不慎那就是被逮捕下狱的下场。

有时候罗志学反而还得保护一些政斗失败的臣子……要不然的话,按照那些文官们内斗的狠厉手段,每年都得死好几个二品高官呢,这样过于激烈的动荡对于高层政坛的影响太大。

他罗志学培养能做事的二品级别的官员也不容易啊……哪能每年都让他们自相残杀死几个,再关进监狱里十几个啊……这样,帝国高层官员不用几年就得消耗光了。

不过饶是罗志学会保护他们,然而文官们的斗争手段的确是够狠,有时候都能搞出来让人心服口服的证据来能把对手干掉。

对于这种情况罗志学也只能说一声这失败者太倒霉了,然后按照法律该怎么处理就这么处理。

所以在大楚帝国里当文官,尤其是高级文官,其实也挺危险的。

当然了,如果能够一路走到御书房,成为协办大臣这个级别后,那么安全上基本也就有了保证了。

哪怕是为了避免政坛动荡,罗志学也不会让臣子们瞎搞!

此外这些顶级文官们其实也挺忙的,需要协助罗志学处理一大堆政务呢,臣子们如果顾着瞎搞,都不办正经事的时候,不用臣子们自己内斗,罗志学都会直接让人滚蛋。

因此历任参务大臣,协办大臣们的结局一般都算是比较好,倒是在竞争进入御书房阶段里比较危险。

王图在中枢里见识过了风云,欣赏过了权力的风采,内心里自然也存有野望。

而他也是个决心非常大的人,既然有了野望,下了决心后就果断申请外放了。

这事还得趁早,要不然的话他在京畿里再混个几年的话,说不准品级就超过正六品了……到时候想要再外放主政一方就太麻烦了。

当时处于从六品的时候就刚刚好,下方地方后升一级为正六品刚好担任地方州府衙门里的副职过渡几个月,适应了地方环境后就走马上任一任县令,开始主政一方。

王图走的就是这条路,他在年初的时候就抵达了惠州府,先担任河源州担任正六品经历,过渡数个月后,调任北边的和平县担任知县。

话说,如今的惠州府非常庞大的,北至赣南定南,南至沿海的海丰,最后一直到大海,东部和潮州府接壤,西边和广州府以及韶州府接壤。

但从面积来说,乃是目前广东的第一大府,因为面积庞大,而且地形复杂,既有沿海,还有内陆小平原,还有粤北的连绵山区,同时除了沿海城市外,还有一条东江流淌而过。

而这种大府,大楚帝国一般都会在其辖区内再额外设置若干府隶州,知州品级为正五品,分管多个县。

河源州就是这种情况下而设置的州,和平乃是归属河源州管辖。

而北边的和平县地处粤北山区,虽然区域广大,但是人口并不多,同时经济极为落后,而且当地的土客矛盾还不小,经常搞出械斗来。

哪怕是大楚帝国统一中国多年,对内也持续进行了多年的高压清剿等,而且还展开了工业化了,但是对于农村地区的一些争夺水源争夺土地的矛盾处理起来依旧非常的麻烦。

你说抓人嘛,人家都是整个村子集体出动的……甚至有一些都是男女老少齐上阵。

你真要抓,那就是把全村人都抓走,包括老弱妇孺,这不现实……法不责众这种事虽然很扯淡,但现实是存在的。

再说了,你真要把全村人都抓走了,人家的村民又不会乖乖被你抓,你几个巡警派过去抓人怕是不行……派大批军警过去吧,人家村民是真的会拿出火枪和小土炮出来的……如此械斗就会变成造反了!

性质就变了!

谁也承担不起激发民变的巨大负面后果!

毕竟人家械斗也不是冲击官府,只是自己争夺水源土地而已,你官府屁事多硬要管,还要抓人,人家村民可不会跟你讲什么道理,直接就把土枪给拉出来了……

一旦出现这种是,那么性质就变了,麻烦就大了。

所以每次发生大规模械斗的时候,当地官府都会非常的头痛,不管吧,械斗双方那是真的能打出真火,造成大量死伤的。

管吧,人家不领情不说而且还容易引火烧身。

管得太多还要抓人的话,到时候人家干脆不械斗了,转过头来冲击你官府了……

谁让你多管闲事还要抓人!

至于什么法律?

这些地方要是法律讲得通,也不会有这么大规模而且频繁的械斗了。

械斗都变成当地的传统了,有事没事就打一场!

对这些,王图之前也略有了解,但是真到了粤北山区任职后,才知道真是情况比他以往在金陵城的时候,从文字上看到过的更加残酷。

今年二月份的时候,他刚抵达河源州任职,刚上任呢就遇上了一桩械斗事务,当时他也不是主要负责人,就是跟着去看了看。

好家伙,尼玛械斗双方都是上千号人马,加起来足足两千多人相互对峙,双方青壮在前头对峙的时候,后头还有健妇烧水煮饭,为前头对峙的青壮们提供吃喝,后头还有一群半大孩子和老人从村子里持续运输东西往前线。

刀剑长矛这些冷兵器就不说了,好多人还穿着简单铁片做成的简陋盔甲!

而且连火枪都有,火绳枪甚至连燧发枪都有!

双方青壮对峙列阵的时候,尼玛列出的还是正儿八经的线列阵型……

这,那里是械斗啊,尼玛就是正儿八经的战争也不过如此了。

光看这前头的青壮阵型和武备,拉出去恐怕都能灭掉很多土著小国了。

再看后方的老弱妇孺的后勤供应,这动员体系一大票国家看了都得汗颜。

如此架势的对峙,导致当地驻军都紧急出动,然而当地驻军出动后也没敢轻举妄动……只能在边上防备着,没敢直接玩镇压。

这镇压起来固然简单,但是前头的都是帝国子民,而且人家也不是造反来着,而是为了争夺生存资源。

老人和孩子一起上场为了求活而已!

哪怕是经过正规军校教育,把性命都看成是数字的那些冷漠军官;还有那些眼里只有服从命令,上头的军官让他们前进就前进,开枪就开枪的士兵们,看到这些人那也是下不去手啊!

所以,王图就亲眼看到过一个在外头估计也是人模狗样,前途远大的年轻中校,在双方村民面前说尽好话,就为了劝说双方人马散去。

可惜……人家没鸟!

对持大半天后,双方人马愣是在一千多驻军的眼皮子底下打了起来!

等到驻军硬着头皮上前把双方强行驱散分离之后,双方一共死亡了三十多人,伤大几十号人。

总伤亡直接上百!

尼玛,这些人械斗那是真的狠,自己制作的木杆铁头长矛是真往人家身子上捅,火枪都是抵近了对着人家脸面开枪!

这一次械斗,让王图真正见识了什么叫做穷山恶水出刁民。

更加明白了帝国澎湃发展的工业化,繁华盛世的背后,依旧深藏着数不清楚的阴暗角落。

绝大部分帝国百姓,并没有他想象中的生活那么好!

但是这些并没有吓到王图,反而是激起了他心中的斗志!

为什么会导致穷山恶水出刁民?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规模的械斗?

很多人都说这是当地的传统,是当地众多村庄数十甚至数百年来积攒的仇恨,还说土客之间的矛盾等等。

但是在王图看来,这些都是表象而已,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穷!

他查阅了当地众多资料,发现过去二十年里的众多械斗,绝大部分的起因都是为了争水争地。

而水资源以及土地又意味着生存!

粤北山区,耕种条件恶劣,人们靠着那点山沟沟里的土地勉强过日子,这本来就过的极为艰难。

一旦某个年份降水过少,那么基本上都会因为争水而导致械斗。

这种械斗往往也特别残酷,大规模死伤是常有的事。

为了争夺生存资源而厮杀,此乃人之本性!

你总不能让他们乖乖在家里看着庄稼绝产,然后自己乖乖的在家里等死不是。

求生,这是人类的本能。

那么要怎么才能够改变这种情况?

王图认为什么调解双方矛盾,这矛盾要是能调解,早就被调解了,也不至于械斗几百年!

而收缴民间枪炮冷兵器之类的虽然要做,但实际上也不靠谱,好多场死伤特别多的械斗里,双方一杆火枪都没有,就是拿着自制的各种冷兵器甚至木棍竹枪什么的厮杀,死伤比有火枪的械斗还大!

王图认为,想要真正的解决械斗问题,其他手段都是辅助的,次要的,真正关键的还是要提升当地的经济水平,让当地的民众们获得其他的收入来源,摆脱对那点土地的依赖。

这经济上来了,民众兜里有钱了,饿不死了,自然就会从刁民变成顺民。

然后再辅以调节矛盾,拆散宗族,理清各村土地,水资源分配等手段,以求彻底的解决当地存续多年的械斗传统。

只有能够吃饱饭了,生活好了,才能够谈得上其他,否则都是扯淡。

所以这一路乘着柳航六号蒸汽客轮沿着东江北上的时候,王图看似经常欣赏两岸风光,但是他内心里更多的还是琢磨着该如何发展当地的经济。

农业什么的就不用指望了,当地人多地少,别说平坦土地了,人家当地百姓为了求活,连梯田都弄出来了,想要搞什么屯垦,搞粮食产业基本没戏。

就算要搞农业,也要搞一些经济农作物,王图琢磨着,也许种植茶叶是个可行的行当?

正好可以把当地的众多山地都给利用上,也不用腾出原本种植粮食的耕地。

后续还可以依托茶叶种植发展制茶产业,制茶行业在这年头,可是属于正儿八经的轻工业。

还有当目的山多林多,这木材自然也少不了,到时候兴许可以搞一搞伐木,而光靠输出木材原料也没搞头,附加值太低。

最好还是要引入一家生产各类木器的工厂,比如做成家具再贩卖出去。

还要再勘测勘测当地,看看能不能找个矿产出来,不管是煤炭还是铁矿或者铜矿等其他都可以,但凡能够找出来一个可供大规模开发的,那么就赚大了。

等到了王图还准备调研一二,看看当地有没有适合商业化操作的土特产。

总之,王图心中已经下定了决心,这一次就任和平县令必须干出成绩来,而且还必须做的漂漂亮亮的。

这有足够的政绩后,后续凭借他的背景关系,快速升上去是分分钟的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