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九十三章 红颜知己不是妻妾

第六百九十三章 红颜知己不是妻妾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带着做出成绩以便快速高升的王图上任后,并没有待在县署里待太久,而是只停留了半个月,基本接触了县衙里的主要官员以及和隔壁的县督察院,审判院以及税务局的人碰了个头,彼此打了个招呼后就开始了自己的频繁外出视察。

为官一方,他好歹要先知道自己治下的地方是如何,民众的情况如此才行。

如果对自己的辖区情况都不清楚,他还怎么带领治下数万民众过上好日子?

一番巡视下来,他把治下的众多镇都走了一遍,不仅仅亲自走访了各镇,了解到了当地的一些基本情况,同时还对各镇的主要官员也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这个过程里,他脑海里也有了几个简单的发展经济的构想。

以当地的资源贵乏,山多地少的情况,而且交通也不方便的情况下,大规模工业基本没指望,普通农业也没指望。

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利用大量的山地种植一些经济农作物,同时依托经济农作物搞一些简单加工工业,再把这些加工后的产品通过东江运输到南方经济发达的地方销售,以获得宝贵的资金流入。

而茶叶,则是被他拟定为首要发展的产业。

不仅仅是茶叶,他在巡视的时候还发现当地有在山地上种植茶油的传统,当地的茶油如果搞好了也能够有效的利用当地大量山地,继而为农民们获得更多的额外收入。

茶叶、茶油,这是王图初步敲定里的两个经济农作物种植方向,并依托茶叶搞制茶工业,依托茶油搞食用油加工。

此外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一旦大规模种植后,产出并加工后的茶叶以及食用油该怎么销售出来?

这种不是唯一性,也没有太大特色的产业其实最大的问题不是种植加工,而是销售!

不过这难不倒王图……他既然敢来一穷二白的粤北山区主政一方,不担心和其他人一样到了地方后碌碌无为几年,最后一辈子沉沦在地方基层上。

自然有他的底气!

这个底气自然不是他自己有多么高超的商业手段,说实话……他对商业其实不是很精通,毕竟他是国子监历史系出身……你让他写文章,那他绝对是顶呱呱的,要不然当初也不会被选入进入翰林院。

当然,这个文章写的好,并不是说他写的文章词句多么优美,而是有理有据……

不少罗志学在一些大型会议上的讲稿,就是他起草的初稿,最后再由那几个副处长们润色而成的。

王图就是靠着一手漂亮的文章获得上司乃至罗志学的看重,继而成为三等秘书的。

如果不外放的话,说不准过个十年八年他都能在秘书处里混出来一个二等秘书来。

而能够写出来这种有理有据的讲稿的人,自然也不是什么只懂八股的书呆子,其实王图参加科举的时候,天文地理数理化这些科目也非常不错。

承顺十八年二甲第五名的功名。

光靠八股文写的好可不行,连带着数理化这些科目也得是顶级水准才有可能压下一大票竞争对手。

在大楚帝国当官,不懂八股时文不行,因为那是敲门砖……普通文章好坏难以评判,但是八股文写的好不好,一眼就能看出来。

所以,哪怕八股时文有诸多毛病,但依旧是科举考试里的重要科目,八股时文写的好拿到足够的分数,那么再加上天文地理数理化等科目也拿到足够的分数,才能够让你考中科举。

当然了,上述还是敲门砖,只能让你考进去,不代表名词高。

想要获得更好的名次,那么还要看复试的时候的选考!

选考你可以选择财务金融,也可以选择司法,也可以选择工商管理,还可以选择行政管理等众多科目,基本上你想去什么体系任职就选考什么选考。

其中又以行政管理竞争最为激烈,因为这也是传统文官里的重点战场,被人们称之为大楚帝国版本的进士科!

而行政管理,除了其他乱七八糟的考试内容外,重点考察史论和策论。

各选考按照统一权重安排分数,最后根据分数排列名次……这个名词不会有落选,因为能参加复试的都是通过了科举的考生。

安卓苹果均可。】

复试只是为了确定名词以及分配方向而已。

这一系列的科举考试流程,导致了大楚帝国里一个学子想要参加科举,既要懂八股时文,也要懂常规数理化,然后还要擅长某一方面的专业领域。

如此才能够成功入选,不是说八股文做的好就能考中,也不是说数理化很出色就能考中,得两者都出色才行!

毕竟大楚帝国的常规科举选拨的是官员……不是什么文学大师也不是科学家,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而不是偏科生。

当然了,实际上科学家乃至文学家要入仕,其实还要更简单一些。

对科学家而言,有更加简单快捷的学术道路,只要你学术能力足够,当个老师乃至大学教授很正常,做出科研成绩里分分钟爵位就到手了,可比那些高级文官累死累活一辈子也捞不着一个爵位好多了。

至于文学家,也能够通过进入礼教部朝报司各处大楚邸报各处分报,走记者编辑的道路逐步爬升,用不着去和万千学子们挤常规科举这条独木桥。

真要挤,那也是挤不过王图这种顶级复合型人才的。

人家八股文章是顶级的,数理化也是顶级的,还是历史系出身,各种史论策论信手拈来,在传统行政领域里,你拿什么和他比?

但是人有所长,王图虽然已经足够多才多艺,但是对于商业运营这种事还是不擅长的。

所以,他不可能说亲自搞个什么官办工厂之类的带动百姓致富。

然而这不要紧,他不会,其他人会啊!

他王图最的的优势是什么?

是他自身的能力吗?

不是!

而是他的背景关系!

上头的知府大人为什么要让王图去担任和平县县令这等穷乡僻壤的县令啊,还不是指望着王图能依靠自身的人脉关系,好歹给和平这个穷地方弄点钱过来。

这也是地方上对上头来镀金,来头极大的官员的常用手段。

你不是来镀金嘛,不是想要来混几年就捞一笔政绩高升嘛!

行啊,舞台我给你搭好,其他事也不用你干,你只要发挥你的长处就行了。

什么长处……拉钱!

甭管你是从外头拉来投资建厂搞工业发展民生,还是说你能够从上级财政里弄来扶持资金,那都是你的本事,地方都认。

只要弄来的投资或财政扶持资金足够多,那么就是上等政绩,上头来考察的时候肯定给你好话说尽。

如此你政绩有了,地方主官以及同僚们评价也是上等,考察完升官自然轻而易举的事。

什么?你拉不到投资,也弄不到上头的扶持资金?

连钱你都弄不来,还好意思说自己是来镀金的?装什么大尾巴狼啊!

滚滚滚,哪凉快那呆着去!

遇上一些心眼小的地方主官,人家能把你摁在山沟沟里几十年,他不走人你都别指望能跳出去。

所以镀金这种事,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干的,实力不足的人来镀金,很容易把自己坑进去。

但是王图,他的背景关系自然是含金量十足。

敲定了初步方案后,就亲笔手书数封,一封送往广州巡抚衙门农林厅副厅长,一封送往广州机械公司会办之手,一封送往西洋贸易公司商贸部副部长之手。

上述三位和他一样,都是翰林院秘书处出身,彼此间是前后辈的关系,外放到地方任职的时候,相互帮衬很常见。

而这些人在地方上也被一些地方官员们私底下称之为:秘书系!

这些秘书系的人不多,但是一个个能量都挺大的,而且他们之间还相互彼此帮衬,最关键的是很多高级核心成员都是简在帝心的那种……想要对他们下死手都麻烦多多。

除了给几位在广东任职的秘书前辈们送去了书信,说明了情况并请求一定的援助后,他还精心书写了一封书信送往金陵城。

信件内容很普通,不过是日常问候,简单介绍自己的近期的一些生活,又笼统的说了说当地民生的困苦,又说了说自己想要发展当地民生,为当地民众谋福利过上好日子的抱负。

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收信的人!

承顺十二年殿试状元,翰林院秘书处副处长、一等秘书、正四品侍讲,当初力荐王图升任三等秘书,对王图有知遇之恩的:

程永峰!

得知王图想要外放后,程永峰也赞赏王图的上进心,言语之间还暗示,让王图去广东任职。

这也是为什么王图外放的时候,会主动申请去广东,最后一番操作后去了最穷最苦的粤北山区的缘故!

因为程永峰暗示他去!

而王图对去那里其实都不排斥,不管啥地方他都有信心把把握做出一番成绩来,不是因为他能力有多强,而是他的背景足够硬!

既然程永峰暗示让自己去广东,那就去呗。

虽然当时程永峰没说什么,王图也没问为什么,但是王图也不是傻子,相反他很精明!

他在去年还没有外放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猜测。

自家恩师程永峰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外放在即,而外放地点就在广东!

以程永峰的资历和品级,还有秘书处副处长的特殊性,一旦外放到地方任职,如果是到偏僻省份,甚至都能直接连升两级为正三品布政使。

哪怕是到广东这样的重要大省里任职,也得安排一个分管吏务或工商或礼教等实权事务的从三品参政才说得过去。

而这还仅仅是前期过度,就和王图之前在河源州任职正六品经历只是个过渡期一样,等过渡期结束,恐怕程永峰就要走马上任广东布政使,掌管一省经济民生事。

而王图,很期待程永峰外放到广东上任参政的那一天!

————

写好给诸位前辈以及程永峰的书信后,王图再一次思索着自己的具体施政方向。

初步发展茶叶、茶油种植以及加工,这已经他敲定下来的事情,接下来他还准备对县内的几种不错的特产产业进行扶持发展,其中的腐竹他觉得就挺不错的。

他也尝试过本地的腐竹,味道不错,和江西那边抚州那边的特产腐竹各有千秋,但是因为运输的缘故,江西抚州那边的腐竹想要运输到广东这边来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如果自己治下的和平把腐竹产业也形成产业链的话,那么就能够沿着东江往南输送,销往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的珠三角地区,甚至进一步扩大市场。

如果本地产的腐竹能够打开珠三角的市场,那么还能够带动当地农民大量种植大豆,大豆这种东西可不是水稻,对土地和水资源要求可没这么高,非常适合当地的丘陵山地里种植。

还有在实地视察走访的时候,他发现了当地还有零星的瓷器作坊以及两家采用了蒸汽机的砖厂,打听了后发现当地有不少适合烧制陶瓷所用的陶瓷土,而且县内也有小型煤矿,如此情况下自己也可以尝试着在当地发展陶瓷业。

陶瓷在当代依旧算是一个产销规模比较大的产业,不但国内对各类日用陶瓷的需求大,而且出口需求也持续旺盛。

这陶瓷产业也是大有可为的。

除了这几种特产外,县内的丰富竹木资源也不能浪费了,可以搞一搞木材加工产业和竹器产业,木材可以搞搞家具什么的,再不济也可以输出木料啊。

和平位于粤北山区,啥都不多,就是山多树多。

而竹林也不少,可以搞一搞竹器加工业,比如什么竹席竹椅什么的。

依托本地的资源、特产进一步发展经济农作物种植以及简单加工产业,这是王图定下来的初步发展计划。

至于说搞什么大工业,搞高技术产品之类的,王图想都没想过……当地缺乏便利的交通,也缺乏当地市场,更没什么资金和技术人才,搞这些所谓的高技术产业是很扯澹的事。

也没有任何的配套。

傻子才会跑到偏僻山区里搞个什么先进技术工厂!

就算搞出来了,也竞争不过其他地方啊,不说和广州那些大城市竞争,就算是同在惠州府的几个沿海地区乃至东江下游的几个县镇也拼不过啊。

说起来,其实目前大楚帝国的惠州府经济发展的还算是不错的。

大楚帝国治下的惠州府非常大的,北至粤北山区和江西接壤,南至海丰抵达大海,西边直接和广州府接壤,东边和潮州府接壤。

其中的东江下游区域以及沿海区域里得益于广州那边的工业大发展,也是发展起来了初步的工商业。

同时惠州府的农业其实也还可以,早些年的时候在省巡抚衙署的支持下,大力开发灯塔盆地,这片盆地也是广东境内目前主要的粮食产区,其生产的粮食不仅仅能够满足当地自身所需,并且还通过东江往南边的广州输送。

只不过越往北就越穷……

而最北边的和平就是最穷的那个!

但是也正是因为此地最穷,王图才会来!

想要弄到足够亮眼的政绩,其实在条件本身就比较好的地方其实更难,因为人家本来就发展的挺好的,你做好了只是锦上添花,但是一旦你在当地折腾坏了,让当地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那么分分钟就要被贬到西伯利亚或南洋去了……

同时王图也是有自知之明,他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就算一般,而能够动用的资源也不是无限的,那几个前辈们看在同是秘书处出身的情况下会有所帮衬,但是帮衬力度也会是有限的。

毕竟王图现在只是一个正六品的县令而已,品级太低,还上不来台面。

人家肯进行些许投资,那就是看在他未来潜力的份上。

因此他所能动用的资源也是有限的。

而这些有限的资源如果投放到经济发达的地方,那屁用都没有……但是如果投放在和平这种一穷二白的地方里,那么所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就会非常大。

同时这穷地方还有一个不算好处的好处,那就是人口其实不多,满打满算也就五六万人口,这点人口还不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个镇。

但是人口少也有人口少的好处!

随便搞点经济种植,就能够迅速提升当地民众的人均农业收入。

随便发展点工商业就能够解决相当大比例的闲散青壮年的就业。

随便增加个百八十万工业产值,那么人均产值就能够迅速飙涨。

回头这报告送上去后,上头一看就会认为:王图这小子可以嘛,短短两三年竟然和当地民众收入提升了好几倍,人均工业产值提升了好几倍……

别的地方经济增福都是用个位数百分点的,他这经济增福用几十个百分点甚至翻倍增加。

这政绩不就来了嘛!

能动用资源有限的王图,这才会选择这么一个看似一穷二白的山区县。

他的目标很纯粹,就是为了政绩来的。

至于环境艰苦什么的,再苦也苦不到他这个县令老爷,再说他虽然为官的薪资收入不算高,但是他家里不穷啊……

王家虽然不是什么权贵之家,但也是浙北杭州里的传统士绅之家,王父前明举人出身,不过并没有在前明出仕为官,王师进入浙北后招揽当地士子,王父和其他不少在家乡的读书人一样选择了投奔新朝。

为官十多年。当过多地知县、知府,最后在承顺十九年的时候,在山西参政任上病重致仕。

按照承顺十三年后改革的最新官制,省巡抚衙门里的左右参政、左右参议合并为参政,定位从三品,此外少数重要知府可特请加衔为参政,授从三品。

改制后的省巡抚衙门,巡抚统辖全局兼管人事,布政使主管工商经济民生事,多位参政则具体分管其他事务,或财务或司法或吏务或礼教,具体分管事务没有定例,由巡抚协商后进行指定。

整个格局其实是效彷了大楚帝国最顶级的御书房制度,即布政使以及参政各自分管一部分事务,协助巡抚管理全省。

王图他爹,致仕前已经混进了一省行政决策圈了,虽然只是低配版的参政,还不是布政使更不是巡抚。

但是不管怎么说,作为从三品参政,那已经是大楚帝国里的高官序列了。

如此王家,自然不是什么平常人家,家业不敢说多,但是维持王家人体面生活那是绰绰有余。

哪怕是王图到了偏僻山区上任,别看他来的时候只是一身普通便装,也只带了个文书……但实际上那是为了顾忌影响而已。

当上任了后,尤其是他预估自己未来好几年都会在这片大山里奋斗的时候,已经是开始安排了起来。

后续会有一批他的仆从也会陆续抵达。

一起来的还会有他的几个红颜知己。

嗯,大楚帝国严禁一夫多妻制,也禁制重婚,纳妾娶姨太太什么的那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是也没谁规定不能带着红颜知己一起住吧……

只要你情我愿,不对外公布彼此夫妻,一口咬定就是红颜知己,只是偶尔睡一起。

这顶多是道德问题,法律也管不了你!

当然了,法律管不了你,然而王图身为官员,如果搞个太过分,被人弹劾一句:**上头,影响恶劣,那么也别指望升官了,别说升官了,不被免职就不错了。

所以,这几个红颜知己都没有在当初和王图一起过来,而是会在后头悄悄过来,就算到了地方后也不会公开楼面。

生活要享受不能过的太苦,但是也要注意不能有什么负面影响免的影响仕途。

把生活事务安排妥当后,王图继续埋头工作,三天两头就去地方视察,不是找适合种植油茶的地方,就是去看适合筹建各种工厂的地方。

一片忙碌中,一批受王图邀请,从广州那边过来考察的团队也乘坐了柳河航运公司蒸汽客轮抵达了和平。

其中一个锦服中年男子,此人看着河道两岸的丘陵山地,前方那简陋的小码头以及码头边上破破烂烂的矮小房屋。

再想到之前看到的关于此地的诸多资料,不由得再一次皱起眉头。

在这地方投资,可不是什么好主意啊,如果不是受人所托他这辈子应该都不会来这种破地方。

但是现在,他却是要来这里投资,这让他有种拿钱往水里砸的心痛感觉!

看样子,投资一事还是要再慎重考虑,就算是还人情,但是也不能真的拿钱往水里砸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