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九十四章 投资商到来

第六百九十四章 投资商到来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宋阿林,很老土的一个名字,因为他老爹就是个大字不识的农民,不仅仅是他爹,就算是他祖上三代那都是大字不识的农民。

实际上他都没有取过什么大名,当年王师进入广东的时候,他去参军,招兵的人问他叫什么,他就直接用来父母从小叫的小名阿林,那负责招兵的人显然也没心思多管,直接就把宋阿林给填了上去。

这一登记过后,宋阿林也就成为了他的正式大名。

他在军队服役了好几年,在承顺九年的时候以上士军衔退役,在军队的时候他还用功学习,通过了高等小学的考试,获得了高小文凭。

本来以他退役时候的军衔,再加上早些年对退役将士也比较有优待,当然这也是因为帝国前期在基层也大量缺乏有一定基础文化,同时对帝国有高度认同感的基层官员。

因此当时他如果选择转业安排的话,是能够被分配到老家的公职的,高了不敢说,但是一个巡警肯定是有的,如此这辈子也不算愁了。

但是宋阿林却是个有想法的人,他没有选择接受安排,而是拿着更高的退役安置金,再加上他服役多年来积攒下来的军饷还有战利品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这种情况其实也很普遍,很多帝国里的中小商人们其实都是退役军人拿着退役安置金以及多年积累创业的。

毕竟之前也好,现在也好,帝国各地都是一片热火朝天,早些年的时候更是随便干点啥都是大把赚钱。

连在大城市里摆个摊卖早点,那都能发家致富。

别说不接受转业拿安置金去创业了,就算是很多偏僻地区里的低级官员们,因为在仕途上看不到什么希望,而且地方穷这些低级官员们的薪资也低,又三天两头听闻谁谁在外头闯荡发了财,所以很多人都是忍不住直接辞去公职不敢,然后去创业的!

这种风潮在最近十年里非常流行。

这主要是因为大楚帝国开启工业化,发财机会真的特别多。

不说直接投资工业本身,就算是因为工业化本身所带来的城市化,这些快速发展起来的城市突然增加了这么多的城市人口,这些城市人口的消费能力也是相当不错的。

围绕这些新增城市人口,让当地的房地产业,食品产业,普通服务行业等等都是发展,而这些行业又能容纳更多的就业人口。

这一环扣一环,导致了一个个工业城市良性发展。

其中蕴藏的发财机会可是太多太多了。

宋阿林就是先跑到广州,抓住了广州早期工业化,城市化的机遇!

他一开始从事的行业也不复杂,就是搞了个副食品店铺而已,主打的是各类的副食品以及香孤木耳等各类干货。

他有个相交甚好的战友之前退役后,就在家里的支持下搞副食品行业,能够带着宋阿林入行。

靠着广州早期工业化,城市化的浪潮的东风,宋阿林的副食品生意做的很不错,毕竟城市里的人口越来越多,而这些人里所需要吃的除了正常的米面青菜肉食外,自然也少不了便宜实惠的副食品。

后来他的副食品生意做的越来越大,雇佣了不少人,开设了好多个分店,并且逐步向上游靠拢,开始做各类副食品的批发商。

又赚了不少后,找到了机会直接收购了几家副食品加工厂,开始向食品加工转型。

前年的时候,他把手底下的工厂以及渠道、零售等业务进行了整合,成立了东林食品公司。

这个时候的东临食品,已经算是一家中型的食品加工企业了,还兼有一定的渠道业务以及零售业务,年营业额可以达到五六十万楚元。

这规模在食品加工行业里也不算小了。

不过宋阿林可不会止于目前的规模,他一直在努力扩大业务,除了扩大现有产品线的产销规模外,他还想要寻找新的产品。

而茶叶加工就是他所看重的一大类别。

茶叶虽然不算食品,但实际上贩卖茶叶也是他的老本行,他的副食品批发业务里,茶叶就是一大类产品。

不过广东这边并没有什么大规模并且上等的产业产地,多数茶叶还是福建和浙江那边采购过来的。

刚好这个时候,之前在业务上有所联络,准确的说是他有所求的一个大老通过人传话过来,说是粤北那边有个地方很适合种植茶叶,也有扶持发展茶叶加工业的决心,问他有没有兴趣去看一看。

说是询问他有没有兴趣,但是大老发话……宋阿林不管有没有兴趣都得走一趟。

出发之前也有了心里准备,不管情况好坏,多少都得投一点,不然面子上过不去。

毕竟这人情,总归是要还的!

再说了,他好不容易搭上西洋贸易公司高层的这条线,把自家的各种副食品送进了西洋贸易公司的采购体系里,总不能前脚刚求了人,后脚就把人踢开了。

要不然的话,以后也别指望能够进入西洋贸易公司的采购供应体系了。

西洋贸易公司作为大楚帝国仅有的两家武装贸易公司之一,拥有对印度地区垄断贸易权的垄断性贸易公司,它就是大楚帝国的各类共商品进入印度乃至西洋北非甚至欧洲市场的唯一渠道商。

不管是普通商品还是武器,都得通过西洋贸易公司来进行。

这是大楚帝国赋予西洋贸易公司的垄断权限,如果没有这种垄断权限,西洋贸易公司也不可能维持如此庞大的殖民开支啊!

西洋贸易公司为了和西方殖民公司竞争,为了和当地土着作战夺取各类殖民地,据点,打开贸易市场,除了常规的商船、武装商船外,还拥有上百艘专业的战舰,其中大部分都是内河近海炮舰,但是也有二十几艘可以进行远洋作战的战舰,连上千吨的巡洋舰都有六艘之多,剩下的都是几百吨大小的专业战舰。

西洋贸易公司舰队,其实力可是相当强悍。

除了战舰以及大批武装商船,普通商船外,西洋贸易公司还拥有大约八千人规模的地面作战兵力驻扎在孟加拉,印度地区的各处殖民地里。

西洋贸易公司,还拥有对各殖民地的大部分土地的产权。

不过行政管理权和税收权不归属他们。

行政管理权是体现主权的,自然归属帝国统一管辖,而税收嘛,这个就更不用说了,那可是税务部的专属。

税务部在税收方面一直都是非常强势的,别说西洋贸易公司了,就算是京畿其他机构的大老们想要染指税收,那也得面临税务的强烈反弹。

人家的反弹,可不是随便什么嘴上喊的,而是会直接抓人的!

而且最恶心的是,他们一般还不是随便抓,而是有着真凭实据的抓,毕竟偷税漏税这种事太频繁了,平常时候因为查税成本的问题,税务部其实对很多偷税漏税行为都是想要查处而不得,只能用有限的人手和资源抓大鱼。

小鱼什么的,只要不自己撞上来,那么他们也就懒得管了。

毕竟小规模偷漏税的人实在太多,管也管不过来。

但是……如果人家税务机构真盯上了你,而且你有偷税漏税的话基本都能查出来。

千万不要小看税务巡警的办桉能力,人家可是敢带着火炮去办桉的……

而很多官员其实都存在贪腐问题,这年头估计也没那个官员会傻到把贪腐收入进行报税的……但是对于税务部来说,贪腐什么的他们管不着,但是你的贪腐收入不报税那就问题大了!

大楚帝国税务法明确规定,所有收入都需要报税,这个所有收入自然也包括非法收入!

总之钱那里来的人家税务部不管,他们只管收税,你这贪腐收入不交税就是违反了税务法,直接在抓人一点问题都没有。

而帝国高层里不敢说百分百,但是大部分都有或者曾经有过非法收入,大概率也没人会真的老老实实对这些非法收入进行报税……

所以谁要是敢对税务部的核心权力,也就是税收权瞎逼逼,税务部立马就去查这些人的税务……一查一个准,查到了就直接抓人,哪怕是二品尚书也照抓不误。

税务部里的税警司抓起官员来可比督察院里的反贪局强势多了。

如此也导致了,在印度横行的西洋贸易公司,在印度的殖民地里做生意的时候,还是得交税……

这些殖民地,大多还是他们自己打下来的呢!

不过西洋贸易公司也不太在乎这些,因为西洋贸易公司经过多次整合,股份回收后,已经变成了官方资本百分百控股,直属帝国内阁管辖,西洋贸易公司督办乃是从二品高官呢。

所以这钱都是左手进右手出,没啥太大的影响。

而如此的西洋贸易公司,因为其垄断地位,使得了国内的商品想要进入印度市场就需要先打进他们的采购供应体系里。

要不然的话,就别指望把货物卖到印度去了。

宋阿林就一直想要进入西洋贸易公司的采购供应体系里,经过好几年的努力后,一方面是提升产品质量,性价比,另外一方面也是积极和西洋贸易公司方便进行联络。

最终得以进入了西洋贸易公司的采购供应体系里,成为了多个品类副食品的供应商之一,虽然只是同类产品的十几个供应商之一,但是就是这个资格也不容易搞到。

其中少不了官面人物的帮衬。

要不然,国内做副食品的厂商多了去,东林公司的东西也没什么明显优势,人家为什么要采购你的副食品到印度去贩卖啊?

就你脸大?

所以不到特殊情况,宋阿林还是不愿意得罪上头的那位大老的,哪怕对方带话过来,想要让自己去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去投资,但是他也不会拒绝。

然而,纵然是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当真正来到和平县的时候他还是被当地的恶劣条件给震惊到了。

尼玛,到处都是山!

这破地方要啥没啥,还怎么投资?

这投资后连产品运输到外界去,都得严重依赖东江水运。

这一刻,他是真的想要反悔了!

不仅仅是他,实际上一起来的其他十几个投资商大多也心里打了退堂鼓。

没错,这一批人其实都是王图的那几个秘书前辈们牵线搭桥推荐过来的投资商,也没什么大商人,都是一些中小企业,之所以来也都是别人的嘱托。

但是来考察是一回事,但是投资与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宋阿林看着前头的小码头,等到船只靠岸后下船,心情郁闷的他发现前头竟然已经有了好十多辆马车以及十几个穿着官服的人在等待了。

看到这一幕,他心里稍微好受一些,至少这地方的官府还是比较热情的,如果真要投资的话,估计和官府打交道也比较容易。

一行人被接上又一路前进,最终到了县城里唯一的一家客栈住下。

当天晚上,他们还被邀请到县衙里参加接风宴,宋阿林也看到了年轻的有些过分的王图。

看到此人,再稍微打听了此人的出身后,他总算是知道为什么会有自己这么一群人大老远跑过来考察了。

尼玛,这翰林院秘书处出身,这来头不小啊。

只不过他也无法理解为什么这种一看就知道前途远大的仕途新星,会跑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任职。

官面上的事情他也了解的不多,但是王图的热情他却是感受到了。

不仅仅是王图这个县令,其他几个当地官员也是非常热情,这一看就知道他们做梦都想要人来投资的那种!

观看当地官员的表现,至少宋阿林知道以后在这里投资的话,和当地官府打交道就会比较容易。

因为他们渴望外来的投资!

不过宋阿林并不会被这种官员的表现就有所迷惑,对于他的东林公司而言,如果要来这里投资茶叶种植、加工业,投资就算是随便意思,那也是好几万楚元起步,如果是大规模投资都得超过十万了。

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

还大人物的人情,那也是有价的!

毕竟谁也不愿意做亏本的事不是。

所以接下来的考察他就非常谨慎,不仅仅自己看,还让随员找来了大批的当地官府所提供的一些基本资料。

初步视察下来,当地的确是有几个地方适合种植茶叶,有了茶叶后进行茶叶加工也不是问题。

不过还是那句话,国内适合大规模种植茶叶的地方多了去,但是可不是每个地方都会有人去投资的。

投资除考虑天然环境外,还有考虑到交通运输,很显然交通运输这一块上和平这片就没什么优势,甚至处于劣势了。

还有当地的人文情况以及官府的态度这些。

宋阿林可是了解到当地的民风比较彪悍,动不动就玩械斗的那种,他一外地商人跑到这地方来投资,大把钱投下去后万一有什么刁民找上门来闹事,他岂不是要抓瞎?

尤其是茶叶种植这事会涉及到大规模的山林土地,而土地这种是很容易就会引起众多矛盾的。

强如大楚帝国铁路总公司征收土地修建铁路的时候,也会遇上数不清楚的刁民抵抗,更别说他一个普通商人了。

所以详细考察了后,他就觉得亲自插手茶叶种植不是什么好主意,很容易钱没赚到,惹得一身骚。

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搞茶叶加工,那么问题不大。

只要当地能够提供大量的茶叶,那么他就能够就地加工,然后通过东江运输到广州,从而增加东林公司的茶叶大类业务。

茶叶生意,是他准备重点发展的业务,就算不在这里搞到茶叶来源,他也准备去其他地方寻找茶叶来源的。

所以,宋阿林面对当地官员的大堆废话时,明确表示了拒绝大规模投资茶叶种植茶叶,但是他同样也表示,茶叶种植他不搞,但是茶叶加工却是可以搞。

你们地方不是担心种植户辛辛苦苦种了茶叶又卖不出去赚不到钱吗?

我们完全可以和那些茶叶种植户签订一个收购协议,只要你把茶叶种出来,只要品质达到要求,那么我们就按照合同收购,打消种植农户的后顾之忧。

此外宋阿林在考察的时候,虽然重点是考察茶叶产业,但是发现他们的油茶也不错,还有腐竹也还可以。

当即又表示,他们东林公司是一个综合食品加工产业,其中的食用油业务也是他们的一大业务,而油茶这东西虽然不是主流食用油,但是作为一种小众高端食用油,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到时候我也可以在这里建立一个油茶加工厂。

腐竹也是如此,东林公司下属的渠道批发子公司本来就有腐竹业务,不过他们的腐竹都是来源于江西那边,都是走海运过来的,因为长时间海运的缘故,品质上其实难以保障。

如果能够在广东当地建立腐竹加工业销售的话,那么大有可为。

宋阿林初步考察后,对于在当地搞什么种植业已经没了心思,但是利用当地的土特产搞一些食品加工业还是有些兴趣的。

反正预计总投资也不会大,随便搞搞扔进去五六万楚元投资,搞两三个工厂也就差不多了。

这样既能避免麻烦,也能向上头的那位大老交代了。

宋阿林的决定,让当地的官员们已经很满意了,这还是这么多年来第一个外来的投资商了,而且一投资就是好几万楚元。

这对于当地来说其实已经不小了。

除了宋阿林外,其他来考察的投资商半数人都明确表示,投资是不可能的,不过看在当地基础设施落后等情况,可以适当捐款一二帮助地方修建桥梁,铺设道路什么的,不过,也就一两千元楚元的捐款。

显然,他们是想要花点小钱就过去了。

如此人情也可以还掉,也不用跑到这种山疙瘩来投资赔大钱了。

而剩下的半数人,则是和宋阿林一样对部分行业有些兴趣,比如有个姓李的陶瓷商人就看中了当地的优质陶瓷土,又看到这里有一些煤炭资源,因此准备在这里搞一个比较大的机械化陶瓷工厂。

宋阿林和李氏陶瓷商人,这就是他们这一批人投资额比较大的投资商了。

剩下的一些人也有投资意向,不过投资额度也不会大。

但是这依旧让王图满意的很,这一批来考察的人预计总投资应该能够超过十万楚元。

这点钱如果放在那些大城市,甚至是一些普通的州府里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和平这偏僻地方,而且人口也没多少的地方来书已经很不错了。

这都超过了国朝成立以来当地所有的工业投资总额了。

获得了开门红后,王图亲自披挂上阵,筹建当地的工业园区,以方便这些新投资的工厂落地。

同时还准备对一段河流进行疏通,以方便未来的货物外运。

不仅仅是方便未来这些工业货物外运,也是为了方便寻常时候的人口以及日常货物的水运。

如今和平当地的人口已经物资对外运输,都是严重依赖东江运输。

至于铁路,王图已经有听闻消息说上头准备修建一条从江西湖口通往广州的铁路,大概率也会通过他们和平。

但是铁路建设需要时间,尤其是粤北山区这种这么难修的铁路,恐怕每个三五年时间修不好。

如此等到和平通铁路的时候,估计他早就调走了。

他的时间有限,不太可能在和平这个山沟沟里真待太久的,两三年基本就是极限了。

所以,短时间内河运依旧不可或缺的运输手段。

就算是以后铁路开通后,水运的廉价成本,在大宗货物运输上依旧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因此疏通水道发展河运也是必须的。

为此他还联系了柳河航运公司这家目前唯一在东江流域里开通了定期蒸汽轮船航班的公司,让他们增加到和平的定期轮船航班呢。

而当地则是会提供其他便利,尤其是航道疏通,确保船只通行无阻。

柳河贸易公司那边已经答应了下来,准备增加部分班次,不过增加的都是和平到河源州治的小蒸汽轮船班次。

前往广州的话,还要到河源州治换乘,因为直通广州的大轮船,目前只通航到河源州城。

大船直通和平县城的话,一方面是水道不能支撑通航,另外一方面和平当地的经济以及人员物流运输需求也支持不了,没那个必要。

对此王图也比较满足了,起码已经有了比较便捷的对外河运交通,这对未来的发展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