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九十六章 巡抚衙署风云

第六百九十六章 巡抚衙署风云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远在偏僻粤北山区的王图,并没有和很多地方州府的官员们一样,是在程永峰抵达广州,在吏务部官员的陪同下正式履职后才知道新任广东布政使的具体人选,然后匆匆忙忙动用各种关系打听程永峰的具体情况。

王图,他在来广东之前就已经猜测到程永峰会外放到广东,只不过具体职务以及详细时间不知道而已。

后续几个月里王图也持续关注帝国高层政坛的动向,当他听闻工商部尚书已经病重无法理事之后,再联想到小道消息说广东巡抚李启华之前已经奉旨入京奏对后。

那个时候王图基本上就对程永峰的具体外放职务以及大概时间有了预估。

等到半个月前得知李启华正式被调任入京,布政使唐天贵署理巡抚之后,王图基本就对这事已经有了九成把握。

昔日秘书处里的上司,看好并提携过他的程永峰,即将外放广东省布政使。

甚至根据帝国高层的任免传统,他甚至都猜到了程永峰会以外放省参议,然后以署理的方式接管布政使职务。

所以,当外界各种震惊,各种纷纷打听的时候,王图却是稳坐钓鱼台,一心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和平当地的工商业,尤其是几项被他敲定为重点项目的发展上来。

茶叶种植以及加工、茶油种植以及加工、瓷器、大豆种植以及腐竹加工、竹木加工、

这五项产业,被王图视为振兴当地经济,提高民生的主要产业。

这几项产业,他们不仅仅是单纯的加工业,为当地带来一些工业产值,创造一些第二产业就业岗位、

更重要的是这几项产业都是和当地有着深度的绑定,其原料是需要从广大的乡村地区所获得。

茶叶加工,能够带动大批农户种植茶叶,从而提升茶农们的收入。

油茶加工也如此。

腐竹以及附带的其他少量大豆加工业,也会引起庞大的大豆需求量,带动当代农户种植大豆,并获得更多的农业收入。

竹木加工能够为农村里的劳动力,提供农闲时期的工作机会以及收入。

瓷器加工倒是带动能力不是很大,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不会太多,但是只要能够提供就业岗位,提供税收,那么就是上好的产业。

王图的野心非常大,他想要尽快的打开局面,做出成绩了。

只要他能够做出成绩来,那么谁也抹杀不了他的政绩,至少在广东这地面上没人可以抹杀他的政绩。

到时候更进一步是大概率的。

为什么?

因为程永峰是他的靠山啊……

作为秘书处的人,他的最大就是皇帝陛下,当然了……这种话说说就可以了。

而他真正意义上的靠山还是程永峰。

不过就当王图埋头工作,期待着早日做出成绩一举冲天的时候,他的靠山程永峰在广州却是陷入了困局。

坐在在二楼办公室内,程永峰脸色不是很好看。

就在上午的时候,巡抚唐天贵举行了一次会议,主要商讨经济工作事务,更准确的说是工业发展方面的事务。

在会议上唐天贵表现的一如就往的高效,短短半个时辰左右的会议时间里,就提议并推进了未来的几项工商业的发展重点,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敲定广州东城工业区的建设方案。

准备在这个东城工业区里重点发展综合机械类产业,未来和广州第一工业区,番禺工业区、佛山工业区联系起来,依托正在施工当成的广州工业铁路线,打造一个工业集群,进一步增加广州在工业方面的领先优势,以和松江争锋!

从这个东城工业区的规划来看,计划非常不错,一旦成功实施的话对广州的工商业发展是有极大好处的。

所有的方面都很好,唯独有一点不好:这个计划不是他程永峰提出来的,而是唐天贵亲自提出来的。

而且在正式会议上讨论之前,唐天贵从来都没有和他提起过在个所谓的东城工业区的计划。

要知道,他程永峰已经来到广州大半个月了,这么长的时间里足够唐天贵找他讨论这事一百遍……更关键的是,在场其他人里,所有人都提前知道了东城工业区计划,唯独他这个主管经济事务的布政使不知道!

这不正常!

因为,他这个布政使才是掌管经济事务的人!

理论上来说,甭管是西城工业区计划,还是东城工业区计划,都应该是他首先进行前期工作准备,然后提出来,并在会议上进行讨论,最后由巡抚拍板决定。

而不是反过来,由巡抚提出,然后询问他这个布政使的意见!

尼玛,本官在会议之前,连东城工业区是什么都不知道,现在你来问我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还说什么老程你才是分管经济事务的人,谈一谈你的意见云云!

他还能有什么意见……只能说巡抚大人你眼光很好,东城工业区也大有前途云云,不过我刚来,因为工作疏忽还没来得及了解这个工业区的详细情况,等把情况了解了再面禀。

不了解大楚帝国官场内部运行结构的人,还以为唐天贵以巡抚之尊有多么尊重下属呢,提个方案还要问一问下属布政使的意见。

但实际上,就是在会议上把他玩命的在地上踩!

因为,这程序不对!

较真了说,唐天贵就没把他当成分管经济事务的布政使看待,而是当成了普通的下属参议来看。

大楚帝国的从三品参议,是接受巡抚直接分管,其职权由巡抚自行制定,没有固定职权。

但是布政使不是!

而一省事务当中,其他事巡抚都可以指派参议或者其他人处理,唯独经济民生事务不行,因为这是布政使的固定职权范围。

布政使的任命圣旨上,都会有这么一句‘受巡抚节制办理某某地经济民生事’,尽管还是受到巡抚的管辖,但是布政使的职权却是明确的,那就办理经济民生事,工商业农业都属于他的管理范畴。

这也是正三品的布政使在一省所有官员里,只比从二品的巡抚第一级,但是高于其他所有官员的缘故。

而程永峰呢,虽然他本官虽然还是从三品的省参议,但是他却是奉旨署理布政使事务!

署理布政使,那也是布政使!

而且他差的就是几个月的过渡时间而已,只要过渡几个月后他就能顺理成章的摘掉头顶上的署理二字,把从三品参议变成整整的正三品布政使。

然而,唐天贵却是把他当成普通参议看待了。

这如何能让程永峰受得了,会议的时候没当场拍桉而走,那就是顾忌了影响。

毕竟拍桉而走的话,恐怕第二天连外头的市井小民都会知道,新任的巡抚和布政使大打出手了。

他一个空降下来的署理布政使,不能做的太过分,要不然不好收场。

其他不说,光是让陛下知道前脚把自己派到广东来,没一个月功夫就惹出这么大事来就麻烦了。

倒不是怕陛下因为自己惹出麻烦而不快,而是担心陛下失望他自己的能力。

一个布政使,竟然被架空的如此彻底……

没错,所有人都知道,程永峰被架空了,他自己也知道!

上头有唐天贵这个巡抚压着,下头有几个参议们分权,尼玛就连广州知府那个王八蛋都敢踩他一脚,在会议上高调支持东城工业区,说什么各种好处,但是话里话外都是唐天贵的各种指示,没他程永峰什么事。

用脚趾头猜都知道这个广州知府是唐天贵的嫡系心腹,要不然不可能在会议上跳的这么欢。

尼玛,惹毛了老子参你一本,再写几封书信,你这辈子还能升从三品的参议,老子跟你姓!

但是……这种事他不能干,哪怕是偷偷的也不能干,别人兴许不清楚,但是作为昔日一等秘书的程永峰很清楚,那些朝堂上的高级官员,有一个算一个,夜里拉了几泡屎人家翰林院内务科都会有几率并呈报御前。

自己搞一些私底下见不得人的手段,陛下百分百会知道。

当然,大概率陛下会装傻,过去的这么多年,面对这么多臣子私底下的龌龊事,罗志学基本都装没看见……因为真要管,那就要把满朝官员都杀光了。

但是,就算陛下不管,但是依旧会给陛下留下一个很不好的负面影响,这个负面影响倒不是其他什么,而是工作能力的影响。

就像是不能和唐天贵在明面上彻底翻脸一样,

而双方彻底闹翻……唐天贵固然会被训斥,但是自己的工作能力,尤其是在地方上的工作能力就要深受怀疑了。

搞不好就会有人说,一个秘书处里拎包端茶的人,也好意思跑到地方主官千万百姓的生计?

这刚下去就和地方上的人闹翻了,怎么滴,这是下去当大爷去了?

别找什么乱七八糟的理由,真要问理由就一个:每年外放的京官这么多,为啥到你这就不行了?

其他人不会被彻底架空,但是你却被架空了?

是别人的原因还是你自己的原因?

程永峰绝对不愿意自己背上一个能力不行的评价!

他程永峰可不是什么拎包端茶的人,不说秘书处里的协助陛下处理各种军政事务,在进入秘书处任职之前,他的任职履历也非常丰富的。

早年在吏务部干过给事中,外放当过同知,知府,后来又入京当过吏务部郎中,后来才进入秘书处任职的。

他程永峰,那也是一律从底层厮杀起来的,不是弄臣之辈。

不就是玩弄权术嘛,我老程就放下身段和你唐天贵好好玩一玩,看谁手段更高一筹!

只不过要玩弄权术之前,还得想办法增加手头上的实权,也要分化拉拢那几个参议和知府,还有若干司长等官员。

拉一批打一批才是王道。

毕竟巡抚衙门那么大,他这个布政使顶多也就是个二把手,还是一个被架空的二把手,只靠他自己是不行的。

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把经济事务,尤其是经济事务中最为重要的工业以及农业都抓在手里,这两项权力是他这个布政使的最大权限所在。

容不得他人染指,哪怕是唐天贵这个巡抚也不行!

省巡抚衙门了,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四名以上参议这些巡抚衙门的从三品以上高官。

他们的工作分配是有规矩的,一般来说巡抚掌管大局,定战略方向,推动局势朝着预定方向前进。

布政使则是负责掌管经济民生事,具体下来以工商业以及农林畜牧业等为主,具体侧重要看地方上的经济结构,比如在漠南省那边,最为重要的自然是畜牧业啊,工商业和农林业的规模太小,上不了台面。

广东这边因为经济发达,布政使的权限也主要侧重在工商业方面,还有一个民以食为天的农业方面。

布政使过来就是按察使,这个按察使和参议一样,都是从三品,有的是参议转任,有的是巡警厅厅长直接兼任,主要掌管司法事,当然,这个司法事的权限基本也管不了督察院和审判院,这两个机构是上级直属机构,和巡抚衙门没关系。

然后是参议,从三品,人数上少则两三人,多则五六人,各省情况不同而在人数配置上有所不同。

参议根据巡抚的指示,分别管理不同事务,或负责吏务,或负责礼教,或负责水利防洪,或负责交通基建,或负责农桑事等等,没有明确的管理范围,由巡抚直接分配职权。

以上这些人,就构成了巡抚衙门里的决策圈,也是一个省里最顶级的一小撮文官。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嗯,各省税务厅、督察院、审判院这三大机构的官员,不算传统文官序列,也巡抚衙门的人不是一路人。

人家基本不鸟巡抚衙门的。

而大楚帝国的省级衙门,之所以会形成这种政治分权管理,乃是其他的府、州、县、镇也是类似的分权管理模式,主要还是效彷了京畿的参务制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