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七百零三章 海外八大巡抚

第七百零三章 海外八大巡抚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香料群岛,也就是马鲁古群岛,这片地方在十七世纪的现在,就是宝藏之地,尤其是对于欧洲人来说。

荷兰人垄断了香料群岛的贸易后,每年从中赚取的利润可是个天文数字。

但是这片盛产香料黄金的群岛,其实严格上来说并不是说整个群岛都盛产香料,而是其中的少数几个岛屿盛产不同的香料。

德那地和蒂多雷是丁香的主要产地,安汶与班达群岛是肉桂和肉豆蔻。

而丁香、肉桂、肉豆蔻就是这个时代里最为珍贵的击中香料,至于同样属于香料的还有胡椒,不过胡椒在东南亚地区里有着比较广泛的分布,之前大楚帝国控制下的马来半岛就有不少的出产。

因此胡椒的产量也不像丁香、肉桂、肉豆蔻一样那么稀少,同时价格也远不如后三者那么高昂。

自从十六世纪末荷兰人逐步进入并控制马鲁古群岛后,这个地方就成为了荷兰人的主要财源。

他们把马鲁古群岛出产的香料的对外输出群岛进行了严格的封锁控制,以便实施垄断,甚至都严禁这些香料植物的外流。

最终实现了超高的利润。

但是这一切到了承顺二十三年的秋天里,一切都化为了泡影。

因为大楚帝国来了!

其实大楚帝国高层对什么香料贸易没什么兴趣的,哪怕每年都要花费不少的资金进口香料,但是香料这东西对于大楚帝国而言,就和其他进口的海外特产一样,属于可有可无的产物。

大楚帝国高层对香料贸易的重视程度很有限,相对来说,大楚帝国高层反而更加重视印度半岛地区的优质长绒棉花。

为了在这些地方获得稳定的棉花来源,西洋贸易公司在最近四五年里打过的千人规模以上的战斗都至少有十几次了,同时还在积极开拓西亚地区,尤其是埃及地区的棉花进口。

因为棉花是大楚帝国纺织工业的重要工业原料,而国内虽然自产的棉花数量也在日益增多,但是却是再多都不够用,同时国内的棉花质量和进口的长绒棉多少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棉花也是分种类的,有些的纤维短一些,有些的纤维则是长一些,而纤维长的棉花使用机械纺纱织布的时候更有优势,不单单更加容易加工,纺织出来的布匹质量也更加优秀。

在不管是在当代还是在后世,埃及地区的长绒棉都是最顶级的品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埃及长绒棉的原产地就是在印度半岛……之所以这种棉花被称之为埃及棉,那是因为埃及那边大规模推广种植并广泛出口,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因此如今印度半岛那边的棉花里,也是存在着质量非常优秀的长绒棉的,而这些长绒棉就是大楚帝国纺织工业的重要进口原料。

棉花进口,也是大楚帝国目前里最大的进口物资,每年进口数量非常庞大的。

为了国内纺织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大楚帝国一边积极引进各种优质棉花在国内的推广种植,并在部分地区,尤其是吐鲁番省里这个适合种植棉花的地方种植长绒棉外,也在海外积极维持棉花进口的稳定以及数量。

相对比之前,香料在大楚帝国的工业体系里其实没啥用,就算是最近新冒出来的各种日用化工品,也就是肥皂香皂等产品,也不是需要用到进口的这些香料的。

进口的香料大多基本都是被当成食物调料而使用。

对于工业上不需要,同时也不算是民生上不可或缺的东西,大楚帝国高层一般都不怎么搭理。

现在之所以和荷兰人干上,想要夺取香料群岛,目的倒不是说为了香料群岛出产的香料本身,而是为了把荷兰人赶出去。

南洋是大楚帝国的南洋!

这个大楚帝国的后花园里,帝国高层是绝对不允许一个欧洲殖民国家在这里碍眼的。

甚至可以说,哪怕是荷兰人占据的不是香料群岛,而是一片不毛之地,大楚帝国依旧会发动战争把他们给驱逐出去。

独占南洋,把南洋打造为自家的后花园,这才是大楚帝国高层的主要目的。

至于直接控制一两种土特产什么的,其实不重要。

从这一点来说,荷兰人的败亡是早已经注定。

大楚帝国海军南洋舰队第一特遣舰队,派出去的分舰队很快就抵达了马鲁古群岛,并对荷兰人在当地的多个殖民据点进行了进攻。

这些殖民据点可没有巴达维亚城那么庞大,驻防的兵力也不过,也没有什么规模庞大,防御坚固的沿海炮台。

因此分舰队的行动非常顺利,多艘战舰冲上去靠近港口直接用榴弹对港口进行大规模的覆盖炮击,再派遣陆战队上岸攻打据点,这么一套下来基本都能拿下。

如果还不行,大不了就把一票舰炮直接拉上岸去,抵近炮击,耗费多几天时间也同样能够拿下。

如此情况下,巴达维亚城还没有失手,但是荷兰人在马鲁古群岛的统治却是被迅速瓦解。

只不过这一切,巴达维亚城内的荷兰人守军不知道就是了。

如今楚军把巴达维亚成包围的跟铁通一样,城内的荷兰人没办法突围,也没有办法获得来自外界的增援乃至消息,只能是被动的龟缩在城内顽抗。

但是这种顽抗其实也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当万炳林陆军少将准备妥当后,在海军看来慢吞吞,已经严重拖延的进攻终于是展开了。

第十三重炮团的二十多门两百毫米的短管榴弹炮,开始发出巨响,朝着城内投射分量十足的炮弹。

还有众多一百七十毫米的攻城炮和一百五十毫米的轻型榴弹炮同样也加入了炮击的作战序列。

这样一来,光是大口径榴弹炮就足足有六十多门,这些榴弹炮所发射的榴弹,在巴达维亚城的各处城防工事里不断的爆炸着,偶尔还会有炮弹飞越城头落在城内的普通区域里,部分爆炸还引发了火灾。

巴达维亚城,在炮击开始之后就变成了满目苍夷,让人不忍直视。

至于城头上以及城外部分突出部工事上的荷兰人守军,更是在早期的炮击里死伤惨重。

哪怕是他们针对楚军的勐烈榴弹炮击,也构筑起来了一定的防炮工事,但是终究是蛮好用真正和大楚帝国的军队交过手。

他们原本以为已经很牢固的防炮工事,在楚军的大口径榴弹面前根本就没有什么作用。

甚至整体的防炮工事的强度,还不如当年的明军或东掳人……人家明军或东掳可是真的天天挨楚军的炮击,这被打痛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对防备榴弹炮击无比的重视,构筑起来的防炮工事一个个都跟乌龟壳一样,以至于楚军后期和东掳人作战的时候,都不得不拉着几百门火炮上去打仗……

光有榴弹还不行,然后还得弄上一票大口径的加农炮,比如130毫米加农炮。

最后还得频繁动用重甲突击队,在炮击之后出动这些重甲突击队来杀伤敌人,夺取阵地。

但是当东掳人被楚军干掉之后,楚军其实已经没有在遇到过什么真正高度重视,并作出充分防备的对手了。

准格尔也好,俄罗斯人也好,又或者是那些东南亚各国土着国家,他们对大楚帝国的火炮优势认识的都不是很充分……虽然都会有所准备,但是这种准备严重不足。

如今的荷兰人也不例外,他们也知道楚军的火炮强悍,也知道楚军的榴弹很厉害。

为此他们也做出了应对,构筑了不少的防榴弹的工事。

但是这种防备,只是他们心中以为的充足而已……而真正面临六十多门大口径榴弹轰击的时候,这些防御工事就跟纸湖的一样。

尤其是他们的两座海防炮台,虽然为了防备楚军构筑了非常坚固的防御工事,但是真正遭到炮击的时候,他们露天布置的火炮阵地依旧遭到了惨无人道的覆盖式炮击。

他们的大量炮手直接就死在了这种覆盖式炮击当中。

谁让他们的炮台是露天布置不说,而且还没有环形工事用来防备冲击破或弹片。

露天环形火炮工事,这玩意连当年的明军都知道搞,但是荷兰人就是不知道……

主要原因还是荷兰人没挨过榴弹,……但凡挨过一次,也不至于傻乎乎的这么挨炸,随便搞几个沙包堆叠起来,榴弹的杀伤效果都不会这么好。

但是荷兰人没有!

所以他们的第一座岸防炮台在第一天的时候,其炮手就已经伤亡惨重,继而导致大量火炮还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就哑火了。

这炮手都死伤惨重了,光有个火炮有什么用。

而随着第一座岸防炮台被打哑火后,陆军的一个步兵团直接就打了上去,经过半天激战后最终攻占了荷兰人的右侧炮台。

随着这座炮台被楚军攻占,接下来的局势对荷兰人就更加不妙了。

因为楚军南洋舰队的战舰没有了右侧炮台的威胁后,都直接靠近右侧海岸抵近炮击,为陆军提供强大火力支援,并对巴达维亚城的城区直接进行覆盖性的炮击。

第十四师的炮兵部队,在当天下午就把二十多门115毫米野战炮拉倒了右侧炮台上,利用右侧炮台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对巴达维亚城进行了全面的覆盖炮击。

这个时候,楚军的炮火,已经覆盖了整个巴达维亚城。

从港口到城区,都能够做到全面的覆盖。

这个时候,其实城内的荷兰人守军的继续顽抗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第二天傍晚,楚军第十四师攻克巴达维亚港的左侧炮台,而这也是荷兰人在巴达维亚城里的最后一座主力炮台。

这座左侧炮台,说起来还是在大楚帝国威胁加大后,荷兰人为了进一步保护巴达维亚城修筑起来的新炮台,经过持续加强以及战前的紧急补充后。

部署有大小三十多门火炮,其中不乏二十四磅加农炮这种舰载重型火炮,十八磅和十二磅的火炮就更多了。

同时因为炮台的射界极为开阔,不单单能够对海射击保护港口,同时还能对陆地射击保护城池。

但是这样一座至关重炮的炮台,也是在楚军展开进攻后的第二天就宣告了失陷。

甚至,楚军拿下这座炮台都没有付出太大的代价!

进攻的时候除了动用大口径榴炮覆盖炮击压制敌军火炮外,楚军步兵还挖掘了交通战壕进行推进,在推进的过程里并没有受到实际的损失。

等到了推近后,楚军的步兵们就会采取密集射击,110毫米超轻型短管榴弹炮,乃至投掷手榴弹等方式发起最后几十米的进攻。

等火力压制敌人后,直接端着装填了子弹,同时上了刺刀的步枪冲出去……冲出去后对着守军先来一枪,然后直接上去拼刺刀。

说实话,进攻的战术没啥新意,也谈不上多么高大上。

但荷兰人就是挡不住……

这和勇敢,战术什么的都没什么关系……当你头顶上不断有炮弹落下,而且你还没什么专业防炮洞可以藏身的时候,你东躲西藏不被炮弹炸死就不错了,那里还能顾得上阻挡敌人的进攻啊。

没错,就和历次战斗一样,大楚帝国陆军再一次用火炮欺负人!

用海量的炮弹和手榴弹直接淹没了对手后,才让步兵冲上去打扫战场!

如此,看似坚固无比,火力雄厚的巴达维亚城左侧炮台就失陷了。

当左侧炮台也失陷后,巴达维亚城就相当于左右两只钳子都被砍掉,顺带八只脚也被绑住的螃蟹……

只能乖乖的被扔下锅煮熟,成为一道美味的食物。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外围的两座炮台失陷后,巴达维亚城就失去了至关重要的外围屏障,接下来楚军开始对巴达维亚城区发起了勐烈的进攻。

最重要的是楚军还利用了两座炮台,不仅仅把原来荷兰人遗留的火炮给用上了,还把自己的大量火炮给搬了上去,进而对巴达维亚城进攻了勐烈的进攻。

第三天,第四天,隆隆炮声就一直没有停下来过,不过为了避免士兵的大量伤亡,万炳林在动用步兵进攻上还是比较谨慎的,只是采取了频繁的小规模突击的方式,不断的发起进攻,更重要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攻克某些地方,而是为了吸引并调动荷兰人守军离开坚固的防御阵地暴露出来,然后再用火炮进行速射杀伤。

在最后发起进攻之前,尽可能的杀伤敌军有生力量,这是万炳林陆军少将所指定的作战方案。

而这种战术让荷兰人非常的难受,大量的伤亡让荷兰守军的力量开始迅速不足,更重要的是这几天的持续高强度战斗,所导致的大量伤亡让大量士兵开始逃亡。

荷兰人里和劳伦斯这样偷偷摸摸逃跑躲起来的人可不在少数。

更关键的是那些爪哇土着,这些土着本来就是仆从军,为荷兰人作战也只是看在薪水待遇上。

对荷兰人本身可谈不上什么忠诚。

于是乎,楚军还没有发起步兵总攻呢,城内的爪哇土着士兵就陆续崩溃了。

大量的爪哇士兵开始逃离战场,不少人还主动跑出去对楚军投降呢。

这一切都是让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高层绝望无比。

本来他们还想着坚守至少半年以上呢,运气好的话甚至还能够坚持两年以上,为此他们都提前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和武器弹药,确保不会因为武器弹药不足而无法坚守。

但是现在,这些囤积起来的粮食弹药还没用多少呢,但两座至关重要的炮台却已经失守了,城内的士兵也已经损失惨重。

两座炮台那边,加起来损失的兵力超过两千人。

城内陆续也死伤了好几百人,逃亡的也有上千人。

真正开战不过几天,他们手底下的八千兵力现在已经只剩下四千人左右了。

就算是这四千人,恐怕大部分也是想着逃跑或投降的。

这城,守不住了!

认识到这一点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高层终于是接受了现实。

承顺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三日,巴达维亚城内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守军正式派出代表进行投降谈判。

荷兰人要投降,楚军方面也乐的不用再进行最后的步兵总攻,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经过谈判后,楚军承诺确保城内荷兰人士兵的性命安全,并允许少数荷兰人东印度公司的高层携带私人财物离开巴达维亚城返回印度后,荷兰东印度公司正式宣布全面投降。

投降的当天,十多名荷兰人东印度公司的高层就如同丧家之犬一样,携带着部分私人财物,乘坐着一艘大楚帝国西洋贸易公司的船只前往印度。

至于其他人……可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

那么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雇佣兵们将会被投入战俘营,等待以后双方战争平息后才能够走人了,在这之前则是在战俘营里老老实实干活吧。

这些荷兰人的士兵,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高层,好歹还为他们争取到了一个战俘的待遇。

至于爪哇土着士兵,荷兰人东印度公司根本没把他们当人看,都没有提出任何的条件……对此,大楚帝国方面也懒得搭理,直接当成非法土着武装处理了。

对于土着武装大楚帝国的处理经验非常丰富,之前在马来半岛以及苏门答腊岛中东部地区的时候,经常会围剿一些土着非法武装,围剿过程里基本不留俘虏……

随着城内荷兰人的投降,楚军第十四师正式进驻巴达维亚城,接管了这座欧洲人在东南亚地区里的最后一座殖民地城市。

从此也宣告着,东南亚地区,包括半岛以及诸岛在内,全部成为了大楚帝国的势力范围。

这个消息经过通讯快船先是传回了广州城,紧接着一票广州城内里工商界是一片欢腾,不管是那些贸易公司还是航运公司,又或者是那些普通工厂,只要是和外贸沾边的都对这个消息高兴不已。

因为这意味着大楚帝国的工业商品的市场,将会再多出来众多南洋地区。

爪哇岛以及香料群岛以及婆罗洲等地区都将会成为大楚帝国工商界的新市场以及原料供应地。

这对国内的工商业而言,是一次极大的利好。

而当消息进一步传回了金陵城后,这已经是十二月份了。

哪怕是大楚帝国有着专门的通讯快船,但是消息的传递速度依旧不算快,南洋的消息能够在一个月内传递到金陵城来,这已经是这些通讯快船日夜不停疾驰的结果。

但是哪怕是以航速见长的飞剪船,也会受到季风以及洋流的影响,不可能说一直都保持着十多节的航速的。

而蒸汽机的话,这年头的蒸汽机还是不太靠谱,用来推动小吨位的船只进行内河航行问题还不大,但是用来推动大吨位的大海船,进行动不动就是几千海里的远洋航行,那就是不太可能了。

哪怕到时候蒸汽机普遍应用了,船只也就那么十多节的航速,超远距离的信息传递依旧非常缓慢。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是等到电磁学方面获得巨大的突破,尤其是电磁应用方面获得突破,进而得到了有线电报乃至无线电报后才能够获得突破了。

现在嘛,罗志学想要获知外地的消息,还是需要依靠这种落后的船只、马匹交替传递的方式。

能够在一个月左右就知道南洋地区的具体战事,这也不算慢了。

这要是换成了荷兰人,估计到明年,荷兰本土的人都不一定会知道香料群岛已经被大楚帝国给拿下了。

看完海军的报告后,罗志学又召见了多位的文武要员,以敲定南洋地区的战后处理问题。

荷兰人被赶跑了,荷兰人之前霸占的爪哇岛西部地区,马鲁古群岛等地区也就落入了大楚帝国的掌控之中,对这些地方大楚帝国自然是不可能打下来就不管的,而是准备纳入自己的海外领地统治当中。

为此,经过帝国高层的商议后,正式设立万丹巡抚,

该巡抚将会驻巴达维亚城,当然了,现在这地方不叫这个名字了,大楚帝国攻占这里后直接把这个城市的名字取了前面的两个音节,取名为巴达。

之所以设立新的万丹巡抚,而不是直接归属南洋巡抚管辖,是因为新控制的这片地方的面积非常庞大,彼此距离也很远。

全部归属南洋巡抚进行管理的话,说实话南洋巡抚就太忙了,根本管不过来,这么大一片南洋地方只设立一个巡抚管辖,不说限制权力之类的,累死南洋巡抚也管不过来啊。

此外这些地方其实绝大部分都还没有归属大楚帝国的统治当中,这片地方里各种土着王国多了去……比如说婆罗洲,其实大楚帝国也就在上面有几个贸易站而已,这地方依旧是当地土着的地盘。

所以名义上万丹巡抚的辖区包括爪哇岛、婆罗洲、苏拉威西岛、马鲁古群岛以及该区域内的其他附属岛屿,但目前实际上的控制区也就爪哇岛的西部,即万丹地区以及香料群岛。

剩下的大部分地方,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估计还是会有土着进行统治,大楚帝国会逐步进行渗透,控制,扩充直接领地的范围,不过这需要时间。

在这期间,则是以殖民统治,尤其是经济掠夺为主。

因此大楚帝国干脆设立一个新的万丹巡抚,全权负责这一片区域的殖民统治事务。

同样情况的还有吕宋巡抚,吕宋群岛之前大楚帝国本来没什么势力的,不过从西班牙手中购买了吕宋群岛后,大楚帝国开始在这里驻军,并派遣官员进行统治,因此也设立了一个吕宋巡抚。

而趁着这一次的机会,大楚帝国高层顺便把其他海外殖民地的行政构架也进行了一番梳理。

鉴于南洋巡抚辖区过大,同时其辖区内已经把马来半岛设立为马六甲省,按照道理来说应该设立一个马六甲巡抚的,但是因为和南洋巡抚辖区重叠,因此一直都没有设立马六甲巡抚。

这一次,帝国高层打算彻底做一个切割,马六甲省正式设巡抚,代管暹罗、柬埔寨殖民事务。

苏门答腊岛中东部地区的殖民活动逐步进行,为此也设立了一个新的巨港巡抚,管辖苏门答腊岛中东部事务以及亚齐王国殖民事务。

此外之前代管缅甸、以及孟加拉湾事务的云南巡抚,也是被正式撤销了上述代管权限。

大楚帝国另设孟加拉巡抚,驻缅甸达贡港,负责缅甸以及孟加拉湾殖民事务。

之前的印度巡抚,之前就负责印度半岛以及锡兰岛事务,同时也已经实际代管西亚,北非等地事务,现在则是直接明确表示让印度巡抚拥有对西亚、非洲殖民事务的管辖权。

最后,鉴于大楚帝国持续在北美洲里进行殖民扩张,当地已经有了大约万人规模的移民或驻军,虽然人数还非常少,但是为了体现帝国对美洲殖民扩张活动的重视态度,这一次也特地设立了美洲巡抚。

如此大楚帝国的海外领地或殖民地或势力范围,就正式形成了八大巡抚去,分别是:扶桑巡抚、南洋巡抚、巨港巡抚、万丹巡抚、吕宋巡抚、孟加拉巡抚、印度巡抚、美洲巡抚。

其中美洲巡抚的设立,更是意味着大楚帝国即将全面掀开对北美洲的殖民活动!

不再是小打小闹,只是为了和当地土着做点贸易赚钱,而是开始大规模组织移民,夺取大量的美洲土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