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七百一十章 太子大婚

第七百一十章 太子大婚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承顺二十五年五月十六日,江西九江湖口火车站。

这个刚竣工不过一个多月的火车站和周边地方的其他建筑物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因为这是一栋水泥砖石,并且有着大量钢梁结构的建筑,以当代的眼光去看,处处都充满着现代科技的气息。

而周边的其他建筑,很多还是传统的砖木建筑。

湖口火车站,和大楚帝国里的其他火车站一样,都是采用了水泥砖石为主要材料,整体的建筑设计更倾向于现代科技化,和传统建筑是完全两个不同体系的产物。

尤其是主楼的一楼候车厅,不仅仅非常宽广,而且还非常高,一看就知道不是传统建筑工艺能够搞出来的。

这种建筑,其实也是最近三五年里才开始陆续出现,而大规模,并在全国范围内出现,还是随着各地的火车站使用了这种模式的建筑,民间里暂时还来说还非常的少见。

新启用的湖口火车站,也是江南干线铁路里的最后一个竣工并通车的火车站,在这之前,宁波火车站已经在四月份投入使用了。

等到今天,随着一辆列车进入湖口火车站后,也是宣告着湖口火车站正式投入使用。

更宣告着江南干线铁路全线通车!

东起宁波,西至湖口的江南干线铁路,总长一千一百零八十公里,自承顺二十一年开始施工,历尽五年施工后终于全线通车。

这对于大楚帝国而言,是一个值得举国欢庆的好消息!

不过这个好消息在帝国内部的影响,还没有太子即将大婚来的轰动!

普通民众其实不太关注铁路建设这些看似很重要的战略规划,相反他们还更加关心皇家的一些消息。

尤其是太子的婚事!

去年年底的时候,皇二子,也是嫡长子,大楚帝国太子罗戠的太子妃人选就已经被确定了下来,并开始走传统的娶亲程序。

太子妃并不是之前外界所预料的那种,是权贵家族里的嫡女之流的人选,尽管皇后一开始是想要从权贵家庭里找太子妃,但是来来回回却是找不到适合的,最终扩大了范围后,这才选出来几个比较适合的人选,并从中选择了苏州李氏女为太子妃。

苏州李氏,并不是帝国里的那些权贵之家,而是传统的书香门第,名门望族!

往上几百年都是有人入仕为官的那种,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是也和普通人家不是一个概念,非要说的话,大概就是寒门。

李家女自己倒是很乐意,估计是想着成为太子妃,甚至以后成为皇后……一个女孩子嘛,多少做过这种梦,如今她有希望梦想成真。

但是她爹,她爷爷等一票李家人不乐意啊!

女儿嫁入皇家,这咋一听似乎很好,但实际上对于大部分书香门第,尤其是一些名门望族而言,这不是什么好亲事!

大楚帝国里的那些名门望族,有一家算一家,全都排斥和皇室联姻……不管是娶公主还是嫁女儿,统统不乐意,这也不是针对大楚罗氏王朝,在明朝那会他们也这样。

因为外戚在仕途上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虽然李家家主只是个四品官,在帝国官场上连高级官员都算不上……但是人家还是不乐意!

他们李家不差钱也不差社会地位,自身可是数百名的名望家族,往来皆是名门望族。

这个名门望族说的可不是帝国那些新崛起的权贵们,而是和他们这样的传统名门望族……至于帝国新崛起的那些权贵们,说句不好听的,李家这些传统书香门第家族打心眼里就瞧不起帝国里新崛起的那些所谓权贵们。

至于皇家……你就算是皇室又如何,人家表面对你恭恭敬敬,背地里指不定就来一句‘流寇之后’。

而他们自己更是不屑,也不愿意成为外戚的。

成外外戚不仅仅仕途限制极大,而且成为了皇亲国戚后,那就相当于被卷进了帝国高层斗争的漩涡当中,这一旦有点什么事,恐怕李家就得成为历史。

你说什么事?

咳咳…那可是皇家啊,自古以来都是权力斗争最为激烈的地方,皇帝也好,太子也罢,那可都是高风险职业。

后世人有人做过一个特别无聊的统计,历朝历代里的皇帝,非正常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四十四,可见皇帝这个职业的超高风险。

太子这个职业也同样危险,不算早夭,并且只计算皇帝所立的太子,历史上一百多位获得正式太子封号的太子里,非正常死亡率达到百分之三十六点六!

大概……三个太子就有一个被杀或失踪等非正常死亡!

华夏历史上的皇帝也好,太子也好,这两个职业可是超高风险的!

而围绕着皇帝以及太子的其他皇室成员,不管是其他皇子还是说后宫人员,其实也很危险的。

后宫嫔妃背后的皇亲国戚这些人员,同样也是高风险人员。

人家李家数百门名门望族活的好好的,犯不着去掺和皇家那点破事,把自己延续几百年的家族置于极度危险之中啊。

所以皇室那边表达了联姻意向后,他们就委婉的拒绝了……

这就很让皇室郁闷了!

为此王皇后还找罗志学发过牢骚……说是因为这些名门望族不愿意和皇室联姻,搞的皇室里几十个儿女的婚事都不好搞了。

又说什么他们罗家,起事前那也是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已经去世,被追封为皇帝的罗父乃是秀才,同样死在逃亡路上的罗志学的大哥,那也是有功名在身的,再往上好几代,虽然没出过进士,举人,但是秀才却是出过七八位之多。

正儿八经的耕读传家,书香门第!

那群酸臭文人,凭啥看不起他们罗家啊,看不起她儿子啊!

再加上太子罗执也是真的看上了李氏之女,觉得这种传统名门望族出来的大家闺秀更稀罕,比那些暴发富权贵之家培养出来的嫡女好得多……这在罗志学看来就是犯贱!

真要玩,以你太子之尊什么女人玩不到,名门望族的嫡女也可以随便玩啊……你非要把人家娶回家!

其实罗志学也问过自己的儿子罗戠的,说这好歹是娶老婆,多少要讲究个你情我愿,人家不乐意也没必要硬来。

你要是喜欢书香门第大家闺秀这调调,回头朕就吩咐下去,给你搜罗几十个名门望族之女,只要你不娶她们,随便玩……

但是人家罗戠也是有脾气的:我就喜欢看见他们不喜欢,但是还是要把女儿嫁给孤的样子……

孤,就是要正儿八经的把她娶回来,直接送给孤随便玩,孤还不稀罕呢!

然后罗志学就不搭理这儿子了……这个二儿子,多少也是脑子有点不正常。

那些名门望族们更是犯贱,他们可以把嫡女送进东宫让太子随便玩,甚至你有要求,他们连老婆甚至老娘都能给你送到床上来……但是太子想要正儿八经的把他们嫡女娶回家当太子妃,他们反而不乐意了!

因为前者只是献女求荣……而后者却是等于把自家和太子绑定在一起,并且还会成为受到极大限制的外戚!

偷偷摸摸来可以,但是光明正大娶就不行了。

对于罗志学而言,也是看这些所谓的名门望族很不爽了……娘希匹的,老婆都送给朕玩了多少个了,装啥文人傲骨啊!

于是稍微施加了压力。

而李家这种书香门第嘛,没啥事的时候一个个骨头比谁都硬,真把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膝盖比谁都软!

于是乎,哪怕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也得捏着鼻子接受和皇室的联姻!

最终敲定下来了太子妃的人选,苏州的名门望族,李家之女。

其他几个落选的候选人也不会说直接走人,而是会在太子大婚后,同样进入太子东宫,被封为良娣、良媛等。

敲定人选后,开始走各种流程,经过数月走流程后,一切准备就绪,于是乎在六月份的时候正式举行了太子大婚典礼。

这一次的婚礼,比之前罗志学长子罗恷大婚的时候,规模要大不少,程序上也更加的严禁。

虽然罗志学在个人感情上,其实更痛爱从小体弱多病的皇长子罗恷,不过罗恷说到底也只是个亲王,不是太子,而正是的婚礼也是要遵循礼制的,亲王大婚是一个标准,太子大婚又是另外一个标准。

罗志学早就敲定了嫡长制,在这种政治大问题上,他并不会因为自己私人上更疼爱罗恷就让他成为太子的。

再说了,就罗恷那身体,他也当不了皇帝……从小到大都是个药罐子,到了现在更是一年到头有大半年都是卧床。

太医院那边对皇长子的病情也是束手无策……医疗技术有限的今天,太医院那边甚至连皇长子到底得了什么病都查不出来!

对此,罗志学也是无可奈何……

甚至说的难听一些,其实他早就做好了这个大儿子英年早逝的心理准备,如此情况下,自然不会考虑让这个大儿子当太子的。

这也是当年罗志学最终敲定嫡长子继承制的重要理由……说话,如果当初这个大儿子的身体好一些,罗志学有可能就会考虑过让这个大儿子当太子了。

毕竟……人多少都是有些私心,他这么多儿女,他最痛爱的还是这个大儿子。

可惜……

————

太子大婚的规模很大,礼制方面的级别也非常高,并且在遵循的传统之外,大楚帝国皇室还在大婚当夜,举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烟火盛宴,让城内百姓共赏!

这种融合了现代工业技术搞出来的烟花,可比传统烟花更庞大,更绚丽,所以当天夜里,金陵城的官员也好,民众也好很是享受了一番!

而这一场规模浩大的烟花,某种程度上也是意味着大楚帝国进入了新时代!

一个盛世的时代!

帝国早年的时候,大楚帝国虽然发展的很不错,但是前面十年的主旋律依旧是战争!

从统一之战,再到灭东掳之战,平定西南、平定青康地区的一系列战役,基本上到了承顺十年以后,大楚帝国才结束了主要的大规模战事。

期间大楚帝国的工业发展虽然节节攀升,但是实际上民众的生活水平还是处于比较困难的时期,毕竟早期的时候主要是处于民生经济恢复当中。

这一段时间,既是华夏的全面统一战争时期,也是关内众多地方修生养息的时期。

等到承顺十年后,严格上来说民众的生活水平才有比较大幅度的提高,不过依旧有所局限。

冷知识,英国工业革命一百多年后,他们的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准依旧很低……

国家强大,不代表着民众富裕,在那个时代里,童工才是普遍!

等到十九世纪中期以后,尤其是随着高压蒸汽机进入各行各业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英国的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准才开始大幅度提高。

这一点,在大楚帝国里也是差不多,毕竟大楚帝国的自然条件其实也算不上有多好,在工业革命早期里,尤其是水动力时期里,生产力的提升依旧非常有限。

国防虽然强悍了,但是并不意味着人均粮食产量也能够大幅度增加,民众的生活也能大幅度增加。

一直等到蒸汽机开始投入使用,进入蒸汽时代后,大楚帝国的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准才开始改善。

等到最近几年高压蒸汽机研发成功,火车和轮船大规模投入使用后,给帝国的不仅仅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急速增加,更是让民众的生活水平开始全面超越传统农业社会。

也就是说,严格来说,大楚帝国普通人的生活水准,是在承顺二十一年后才得到比较大的改善,到承顺二十三年的时候,人均粮食才达到三百公斤的水准。

并且去年的时候再一次增加,达到了人均三百零五公斤的水平。

别看只增加了十公斤的水准,但是这个增加幅度其实已经非常的惊人!

而这些增加,主要还是来源于大楚帝国国内的生产力提升所带来的粮食产量提升。

尤其是铁路和轮船的大规模投入使用后,让人员以及物资的运输更为便利,农业生产的成本变的更低,人均粮食产量更多。

再加上持续展开的大规模对外扩张,尤其是南洋地方的扩张所带来的大量额外粮食来源。

这一切,最终让大楚人餐桌上的粮食变的更多了!

人均粮食变多了,生活水平才谈得上变好了。

现在的承顺二十五年,就是出于人均粮食快速上涨,民众生活水平迅速变好的一个重要转择点。

按照农林部预测,今年大楚帝国的人均粮食水平,有望达到三百二十公斤!

这将会是一个开创历史的数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