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七百一十一章 联合收割机

第七百一十一章 联合收割机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民以食为天。

罗志学一直认为让民众吃饱饭,过上好日子才是一个大国,强国应该有的样子。

一个国家,无论他的经济数据有多么的好看,无论他的军队有多么的强悍,这些东西固然重要,但是这些东西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一种工具,让民众生活的更好的工具。

所以大楚帝国的强大国防工业,大楚帝国的强悍军队在统一战争之后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广大的大楚帝国子民们过上好日子。

具体下来就是对外扩张,海外殖民!

而对外扩张以及海外殖民又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土地,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工业原料,经济农作物,而不是单纯只为了开疆扩土。

把更多的土地以及异族人纳入到帝国统治当中,这其实没什么实际意义,撑死了也就满足一下虚荣心……因为你对外战争所获得的生产资料,并没有给本国民众带来什么实际好处……还是异族人的。

这也是大楚帝国在西伯利亚以及南洋等地区的对外扩张当中,奉行的更多是移民式扩张的缘故。

通过战争,外交谈判等手段所获得的土地,是用来安置更多移民,养活更多人口的。

用大楚帝国的枪与炮,为大楚帝国子民争夺更多的生存空间。

这是大楚帝国对外扩张的基本原则。

这一点在新设立的吕宋省的一系列移民政策上得到了极致的体现。

经过过去一年的前期准备工作后,大楚帝国委派的吕宋巡抚已经抵达马尼拉城上任,随后吕宋省的行政划分也是被正式确定,乃一府三州,一共十二个县。

这些行政划分,基本以岛屿为主,依托西班牙人之前在吕宋群岛上开辟建立的殖民地城池为基础。

不过虽然行政虽然划分了,基本的主要官员甚至也有了,但是民众却是没有多少。

之前的时候,吕宋群岛乃是西班牙人控制的区域,西班牙人控制时期,虽然大楚帝国也有不少人跑到吕宋群岛上经商,但是定局的还是比较少。

等到西班牙人撤走之后,大楚帝国在当地的人员主要还是以接防的军人以及商业贸易人员为主,真正在当地定局落户的其实没几个人!

如此情况下,吕宋巡抚衙门,效彷之前的马六甲省地区,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吸引移民的政策。

其中最为核心的一条就是,自费移民只要要吕宋省落户定居,直接按照人口免费授予土地,而且这个土地数量非常多。

在开发比较成熟,条件比较好的马拉尼地区,可以授予人均五十亩地,而一些开发不是很成熟的地方,只要你去落户,那么至少免费分配一百亩……并且这只是下限,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免费土地。

同时可以申请一定额度的免息农业贷款,以开发耕种这些土地。

还会给予五年面免除农业税,五年半税的税收优惠。

这些是针对家庭为单位的普通农业移民,如果是一些以投资为主的种植企业,那么还会极大的优惠措施,同时会提供武装力量保护,确保企业的投资不会受到土着的破坏。

此外也会花费宝贵的资金组织官方移民过来,官方移民的成本其实更大,因为官方移民基本都是身无分文,连船票都买不起,饭都吃不起的真正意义上的穷人。

这移民过程的吃喝拉睡都需要官府买单。

不过因为官办移民的成本巨大,同时很多地方也不是说非要这种完全官府投入的官办移民的,因此承顺十八年开始,官办移民对组织移民进行了分类。

一种还是原先的移民政策,哪就是所有开支都是官方全包,只需要你人过去就行,但是要去官府指定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基本都是普通移民不愿意去的,比如西伯利亚,南洋一些开发不成熟,条件不太好的地方。

还有一种就是依旧是官方组织移民,但是相应的开支需要移民自己承担,而考虑到移民身无分文,可以通过免息贷款来承担,这种免息贷款后续通过移民后的收入来偿还,分期十年左右,也就是免息移民。这种移民方式则是可以自行挑选移民地区,当然这个自行挑选其实也是有范围限制的,基本都是虽然不是很差,但依旧算不上什么好地方的地方。

真正的好地方,人家有自费移民来源,可不需要官方自己花钱组织移民过去。

上述两种的官办移民,其实本质上来说都是官方出钱送一些移民去不咋地的地方。

不过这一次吕宋省这边,则是开辟了第三种移民方式,那就是为自费抵达吕宋省进行定局落户的移民提供船票补贴,落户补贴。

即补贴移民!

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吸引自费移民。

毕竟对于当代的大楚帝国而言,虽然移民的人数不少,但实际上大部分还是自费移民……说起自费移民,其实大部分也是穷光蛋,很多都是借钱购买船票,然后到了地方领土免费的土地,再申请移民贷款度过前期。

整体来说,其实官办移民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毕竟官办移民的地方都是要么偏僻,要么危险的地方。

因为很多人宁愿借钱、贷款,也要自由选择移民地方。

不过借钱也好,贷款也好,对移民家庭而言负担还是比较大的,毕竟船票不便宜。

吕宋省为了吸引移民数量,则是针对性的出台了移民补贴的政策,以减轻移民们的负担。

再加上其他的免费送地,提供农业贷款等政策,能够大幅度的降低移民们的负担。

这一移民补贴政策,再加上吕宋地区在华夏地区里也还算有些名气,同时距离也近,顿时就吸引了不少打算移民的人。

仅仅是承顺二十五年上半年,吕宋省就吸纳了超过两万人的自费移民,再加上去年吸引的各种移民,还有官办移民等等,使得了大楚帝国吕宋省的定局落户人口在短短两年里就从几千人达到了三万人以上。

预计今年结束后,吕宋省的人口数有望达到五万人以上。

这对于一个新占领的地区而言,已经算是一个不错的数字了。

有了这五万人打底,再加上军方的大力支持,他们也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扩张了。

为什么想要前期的基础人口?

一方面是就地解决粮食问题,总不能一直从本土或其他地方运输大量粮食过来不是。

另外一方面是拥有充足的移民人口后,才能够挑选出来的足够的青壮编为民兵,然后进行驱逐扩张。

就和当初在马六甲一样。

大楚帝国在马六甲省的殖民扩张是怎么做的?

先是动用主力正规军,对当地的土着有组织实力进行毁灭性打击,不管是土着国家政权还是部落,又或者是什么大地主之类的,只要是有组织势力都属于打击范围之内。

用主力正规军彻底的摧毁当地的有组织抵抗后,大量移民会进入当地开辟村级、镇级定居点,这些定居点会设立民兵队进行自保。

这些民兵基本清一色装备燧发枪以及轻型火炮,正规军行动的时候,这些民兵队会配合军方行动。

平日里民兵队为了自保,避免定居点被土着袭击,也会主动出击,驱逐肃清周边地区的土着。

这样的一个定居点不仅仅可以自保,还可以控制周边地区。

并且这样的定居点会非常多,并且是沿着主要的河流、道路一个连着一个,逐步从港口向内陆延伸。

最终把大部分适合居住,耕种的地方控制住,至于原先的土着们则是在这个过程里逐渐被驱逐。

到了承顺二十五年的今天,马六甲省里的大楚帝国移民已经有了三十万之巨,几乎完全控制了马六甲省内的主要河流沿岸以及主要道路。

并且因为马六甲省内的移民开发已经很成熟,安全性也远超其他殖民地,因此虽然停下了所有官方移民,甚至自费移民也没有补贴了,但是依旧还有大量自费移民陆续涌入马六甲。

去了就能免费获得大量的土地,还能免税好多年,这对于一些贫困之家,尤其是做梦都想着拥有自己大量土地的农民而言,是一个拒绝不了的诱惑。

按照这么下去,马六甲省的人口突破百万人口也不用几年了。

假以时日,马六甲省将会成为和关内十八省等地一样,成为华夏民族生活居住的核心领土。

马六甲地区的移民扩张政策相当的成功,自然也就成为了其他殖民地学习消防的榜样。

怎么学?

很简单!

先用正规军对预定殖民地区反复梳理几遍,击溃任何有组织的抵抗。

然后移民们从海边港口出发,沿着河流、道路建立逐步向内陆建立定居点,并把定居点里的青壮们组织起来编成归属守备司令部所辖的民兵队。

正规军和民兵队双管齐下,确保移民定居点的安全。

当移民定居点遍布整个殖民地的时候,也就可以宣告移民扩张的成功了。

吕宋省现在效彷的就是马六甲地区开创出来的这一系列移民扩张政策。

不仅仅吕宋省这么干的,其实大楚帝国在其他海外殖民地基本都是这么做的,只不过有的规模大一些,有个规模小一些而已,有的手段激烈一些,有的手段温和一些。

但是本质上不会有什么变化。

而这些移民扩张的领土,在经过前几年的经营后,很快就能够向本土输入大量的经济农作物或粮食。

这些经济农作物也好,粮食也好输入到本土之后,都能够极大的减轻本土的粮食供给压力。

直接的粮食输入自不必再说。

就算是经济农作物的输入,也能够极大的缓解本土的粮食紧张。

因为经济农作物这东西也是需要土地来耕种的,而随着海外的廉价经济农作物输入到本土后,本土方面就不用占用大量的土地去种植经济农作物,而是继续种植粮食。

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棉花。

国内纺织业对棉花的需求是非常庞大的,之前的时候因为缺乏棉花进口来源,棉花只能依靠自产,并且推动棉花价格走高。

这就让不少农户们为了更多的收益种植棉花,而不是种植粮食。

如此一来,棉花产量多了,农户收入多了,但是粮食产量却是降低了,同样的事情还会发生在生丝种植上。

换源app】

一旦形成极大的规模,那么就会出现棉花吃人,生丝吃人的情况,大体上类似于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羊吃人。

这样必然会造成本土粮食产量下降,人均粮食下降。

但是随着海外贸易的兴盛,大楚帝国开始大量从海外进口优质的廉价棉花之后,本土的棉花种植规模虽然还是越来越大,但是增长幅度却是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同时海外输入的棉花价格低廉,这让一些鱼米之乡的地方种植的棉花成本过高而不划算,进而重新种植粮食。

总体上,大量的廉价棉花进口,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国内棉花吃人的情况发生,避免了大量农田一股脑种植棉花而不是种植粮食。

由此可以看出大量的廉价进口各类经济农作物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直接进口粮食。

当然了,为了避免国内的农民们收入出现不增反而减少的情况,大楚帝国在本土农业的扶持力度一直也没有减少,各种水利设施的建设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针对农业生产工具企业的补贴和优惠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如此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粮食的产量,同时降低了农民种植粮食的成本。

但是仅仅依靠这样,其实还是不够,依旧无法解决粮食问题。

要想解决粮食问题,还是需要大面积的可耕地,并且进行大规模化的机械化种植。

这也是东北平原大开发的重要理由。

而趁着高压蒸汽机发展的今天,大楚帝国也尝试着推动机械化种植。

承顺二十五年夏八月,辽北省松花江畔。

一片平原上满是青绿色的稻田,这里是辽北省里最大的农场,嫡属于辽华农业公司的辽安农场。

辽华农业公司租用了此地以及周边地区大量土地,雇佣职业农民进行种植大豆、水稻、小麦以及其他农作物,同时放牧养殖了大量的牛、马、鸡鸭等牲口。

是一家同时具备种植、养殖、农畜产品加工的综合性农产品企业,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农畜产品企业。

今年他们公司的农场水稻种植情况非常良好,不出意外就能够迎来了水稻丰收……但是看着比去年扩大了百分之二十种植面积的稻田,后续收割也是一件麻烦事……

因为他们没有足够多的工人进行收割!

东北地区本来人就少,大部分都还集中在辽东省那边和东海省那边……至于辽北省的人口很少的,总人口加起来也不到百万。

而辽华农业公司这种大型的种植养殖企业,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偏偏在辽北这地方里,外来移民们基本都有自己的土地,而且土地还不少,才不会给你的农场打工呢。

城市人口也不多,有也是那些企业们的员工。

辽华农业公司,长期都是受到了员工数量不足的困扰,尤其是在播种和收割这两个环节里,对时限要求比较高,短时间内就需要大批的人手进行劳作。

之前的时候,他们都是依靠临时抽调其他人员,比如养殖厂里的人员来帮忙,同时还到其他地方去临时雇工的方式来解决人员短缺的问题。

但是今年,他们的水稻播种面积扩大了百分之二十,人手就更加短缺了。

现在大家日子都逐渐变好了,就业机会也多,还想要和以前一样的价格请到足够的临时工不容易。

至于花多点钱,这说的容易,但是成本支出就会扩大……利润就会降低。

辽华农业公司虽然也有辽东官方资本,并且占据了三成左右的股份,但人家是正儿八经的私营企业,人家是追求利润的。

控制该公司的华家,昔日乃是华北地区的大粮食商……大楚帝国统一当地后,把粮食公司也推行到华北地区,虽然大楚帝国不实行粮食专营制度,但是大楚帝国粮食总公司就摆在那里……他们为了稳定粮价采取的定价无上限收粮,定价无上限放粮的政策,使得了普通粮食商行进行粮食倒卖的时候,利润变的非常薄弱。

那个时候开始,不少粮行都是逐渐转行的,有的该卖各种副食品去了,有的开始搞粮食精加工了。

比如精制面粉行业,其实相当多一份面粉加工企业,以前都是各种粮商……他们眼见倒卖粮食不赚钱后,就开始折腾粮食精加工,刚好也遇上工业化,各种技术突破,出现了大规模加工精面粉的机械设备,所以很多粮商就直接转行当粮食加工商去了。

华家当初也是转行当了粮食加工商,而且还越做越大,各种粮食加工都有所涉及,为了降低原材料,也就是各种粮食的采购成本,他们干脆自己跑到地广人稀的辽东搞大型的农场种植粮食,顺带养马养牛,鸡鸭等牲口。

辽华农业公司,也是第一批跑到辽东搞大型农场的企业,辽东官方也是给了不少的扶持,比如用土地使用权作价占据股份,提供一定的担保贷款,税收方面也是给予了不小的优惠,尽可能的降低了企业的投入成本以及经验成本。

如此,辽华农业公司就成为了辽东,乃至东北地区最大的粮食种植、畜牧业公司,拥有数十万万亩土地的超大型农场。

种植水稻,大豆为主,同时也种植玉米、牧草加工为饲料喂养牲口自用;还养殖有大量的马匹以及牛群。

但是多年发展里,该公司却是一直深受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困扰,这也是他们坐拥大量的土地,但是很多土地只能用来放牧的缘故,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耕种更多的土地。

哪怕是已经采用马耕的方式进行种植,但是依旧劳动力很紧张。

今年的水稻扩大种植规模后,又是让辽华农业公司伤透了脑筋……这么多的粮食该怎么收割啊?

辽华农业公司协办,华家大公子华天忠看着前头一望无际的水稻田浓眉紧皱,自从他两年前开始全权负责公司内的种植业务后,日子就没好过,尤其是在播种以及收获季的时候,那更是睡不好觉。

收成不好的不好受,收成好的时候也难受。

“看样子今年又要加价请人了,人工贵一些就贵一些,错过了收获季损失更大!”

华天忠说话的时候,心里都是再滴血的,这么一加价请人,今年看似要大丰收,但是实际利润恐怕连去年都比不上。

年初的时候播种季就花费额外成本请人,现在收获的时候又有加价请人。

再加上粮种,肥料,日常照料等成本,今年增加播种面积都变成白忙乎了!

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人手短缺就只能加价请人了。

华天忠说完后,旁边的一个中年人则是应声道:“属下这就安排下去!”

说罢,这中年人又道:“协办,人手短缺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机械来代替人工进行收割?”

“之前河口农业机械公司的人来推销他们的设备,其中就有一种收割机,说是可以比马耕节省更多的劳动力成本。”

华天忠道:“收割机?”

华天忠稍微思索了后道:“河口农业机械公司,是之前向我们供应脱粒机的公司吧?”

身旁的中年人道:“就是他们,我们现在用的脱粒机,就是他们公司生产的,还算比较好用,这些年也没出过什么大问题!”

“他们的脱粒机的确不错,只是他们确定能够用机械设备直接把粮食收割起来?”

身旁的中年人道:“他们介绍的时候倒是说的天花乱坠,说他们的蓄力摇摆收割机,只需要两个人再加上两匹马,一天就能够至少收割二十亩地。”

“而且他们还在研发一种蒸汽机动力的联合收割机,能够收割的同时还进行脱离打包,这个效率更高呢!”

“不过他们也只是说的好听,属下没有见过实物,不敢轻言判断真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