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七百一十六章 空军飞行表演队

第七百一十六章 空军飞行表演队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陆军在招标采购的时候,经常仗着自家采购量,玩极限压榨企业的利润,搞的很多国防企业对陆军都很不喜欢。

合作搞下来,看似订单极大,但是不赚什么钱。

而且陆军还屁事多。

因此同等情况下,这些国防企业宁愿跟海军和近卫军合作,也不愿意搭理陆军那群穷鬼。

比如蒸汽机上,陆军其实也有不少蒸汽机轮船计划的,不过采购蒸汽机的时候把价格都压的非常死,三大蒸汽机厂商里广州机械公司直接不搭理他们,只有当涂机械公司和天津机械公司为了生存,不得不捏着鼻子和陆军合作!

而海军,那就要大方多了。

二十几万楚元一套的蒸汽机,海军都不带砍价的!

陆军?

尼玛,售价不过千把楚元,用在小型内河运输舰上的蒸汽机都会跟你拉拉扯扯砍价好几个月,然后又说这有问题,那又有问题……有时候连合同都签了还嫌弃这嫌弃那……

像极了铁公鸡上青楼,掏出三五个铜板找小姐姐,人家给他安排一个大妈竟然还不满意,非要找花魁……尼玛,就这点铜板,谁给你的勇气啊!

最恶心的是,人家下次还这么来!

天津机械公司这一次的高性能蒸汽机,就没想过去找陆军搞推销……哪怕明知道陆军那边也需要不少的小型舰载蒸汽机。

但是和陆军做生意,不赚钱不说屁事还多,在海军土豪面前,陆军只能往后排……

这种性能顶级的好东西,只有海军这种土豪配得上,陆军……只会流着口水非要让你降价,你不降价或者降的少了,还骂骂咧咧……

天津机械公司之前几年是受了不少这种冤枉气,所以现在不伺候陆军那群铁公鸡了。

反正这种高性能小型蒸汽机的潜在市场非常大,这种小型多胀式蒸汽机,可是一整个系列的,覆盖了陆地自行运输市场,也就是拖拉机,蒸汽运输车,再到火车市场以及舰载民用市场,军用市场。

未来将会形成一完整个系列,一旦打开局面后不用担心订单不够。

之所以能够形成一系列,这和天津机械公司的研发体系有关系,他们研发的其实不是单一某种蒸汽机,而是某种以新技术为核心的全新一代蒸汽机核心机,再根据核心机进行适配研发,比如通过增加或缩小尺寸,调整气缸直径、容积、蒸汽压力来扩大或减小动力,并调整能耗水平,使用寿命等等。

最终形成一机多型的局面。

如今的高性能小型蒸汽机这个核心机,其细分型号就非常多,光是专门为唐山机械公司研发的细分型号就有三种,不同马力的蒸汽机将会用于唐山机械公司的两种不同规格的拖拉机。

河口农业机械公司那边也有两种适配型号。

这两家农机公司为了自身市场,也是因为各自的拖拉机技术路线不一样,因此对蒸汽机的尺寸要求以及布局不一样,只能分开来做。

倒是孙奇在南方找了另外几家蒸汽机研发厂商,这几家厂商胃口倒是没这么大,没有采取定制的方式,而是选择采购通用型号。

此外天津机械公司还根据这种小型核心机,准备研发改进一款蒸汽机作为火车用蒸汽机,以准备和隔壁的天津火车设备公司合作推出他们的全新的火车头,以便和广州机械公司下属的广州火车设备制造公司进行竞争。

天津火车设备公司的成分比较复杂,其股东有天津当地官方投资,也有李氏制铁公司的投资,还有天津机械公司的投资,还有天津钢铁公司、辽东钢铁公司、辽河机械公司。

这是一家多方投资联合成立的股份公司,当初成立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打破广州机械公司在火车领域的垄断。

而帝国铁路总公司显然也不愿意受制于广州机械公司这么一家供应商,虽然这几年广州机械公司已经陆续放弃了车厢制造业务,只专注于火车头制造领域。

但是偌大的一个帝国,如此庞大的铁路网只有广州机械公司这么一家火车头供应商,这显然是非常危险的。

说的不好听,广州机械公司下属的火车制造工厂出现什么问题,帝国的庞大铁路网运营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因此,铁路公司方面虽然受限于高层,不能直接投资建立铁路相关装备,避免形成自产自销出现问题,只能对外招标采购。

但是只有供应商多了,他们才能对外采购啊!

如此,天津火车设备公司就这么应运而生了,公司刚成立呢,人家铁路公司就已经下了一批预购订单进行扶持了,哪怕他们的火车头因为采用的是天津机械公司的蒸汽机,性能不咋地,但是铁路公司依旧下单采购。

为的就是扶持!

实际上除了天津火车设备公司外,还有其他一家铁路公司所扶持的火车设备制造公司,即当涂火车设备公司,他们用的是当涂机械公司的蒸汽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大火车设备公司,基本都依托三大蒸汽机厂商。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就是三大蒸汽机厂商的之间的竞争。

铁路公司方面,需要多家火车设备制造公司的竞争,来维持自己的超然地位,同时持续压低采购成本。

广州机械公司的二十一型系列火车头,这都好几年过去了,产量越来越大,但是价格非但没有降低,反而还借口原材料涨价,技术研发投入增大等各种借口进行涨价。

这种情况必须得到遏制!

这就是为什么之前天津火车设备公司以及当涂火车设备公司生产的火车头性能不咋地,但是铁路总公司依旧采购了一部分的缘故,就是为了扶持他们而已。

实际上,等到未来如果天津机械公司的二胀式蒸汽机获得了成功,其生产出来的火车头性能大幅度提升之后,铁路总公司虽然会转向采购更多的天津火车设备的火车头,但是同样也不会放弃对广州火车设备公司以及当涂火车设备公司的扶持。

三家火车设备公司相互竞争,这才是铁路总公司方面所希望看见的局面。

这种操作模式,其实也是很多超大型企业乃至军方的选择,海军采购战舰的时候,虽然会倾向于技术实力更加雄厚的造船厂以及子系统供应商,但是同样也会给那些技术一般般的造船厂以及子系统供应商订单的。

比如海军最近几年已经完全停止对纯风帆战舰的制造,转为建造机帆战舰,按照道理来说,机帆战舰上技术最为雄厚的乃是广州造船厂,舰载蒸汽机技术最为雄厚的乃是广州机械公司。

但是海军除了只在新式战列舰上采取了上述两家供应商外,相当多一部分巡洋舰以及护卫舰机帆船只、大量辅助战舰的订单却是也分开了其他造船厂,比如最近几年技术有些跟不上时代进步的松江海军造船厂、青岛海军造船厂、东北盖州造船厂还有民营的李氏造船厂以及罗华造船厂。

除了上述一流造船厂外,不少二流的造船厂也能够获得军方一些近海、内河、辅助军舰的订单。

海军不会搞一家独大的采购策略,也不会搞一碗水端平的策略,而是在保障技术优势、成本优势的情况下,也会扶持落后程家。

同样的陆军那边也差不多,陆军的大订单,一向来都是拆分后进行订购的,因为大楚帝国目前有七大武器公司,虽然这些武器公司都是工业部直属企业,但是技术有先进也有落后,同时产品线也有所侧重。

陆军采购的时候就会按照各家产品线侧重点的不同,以及扶持策略进行采购的。

陆军通过多种细分型号的枪械、火炮,对不同的兵工厂下单,最终维持整个国防体系的运转,并刺激他们之间相互进行竞争。

不过为了统一后勤,也是为了扶持技术落后的兵工厂。

军方还有一个特殊的政策,那就是强制代工模式,即某一家兵工厂的武器中标之后,如果自身产能不足,那么就需要授权其他兵工厂,让其他兵工厂进行代工。

当然,该兵工厂还是能够收到专利授权费的。

比如如今最新式的火帽击发步枪,因为技术的持续进步,已经不用专门区分各种北方版,热带版了,因为标准版本就已经具备了耐寒,耐盐分等诸多的性能需求,为了简化后勤,进一步提高作战能力,陆军只采购一种标准步枪。

当初中标的乃是汉天兵工厂的二十一年型击发步枪,但是在军方的干预下,汉天兵工厂以转让收费专利的方式,把该款步枪的所有专利都转让给了其他兵工厂,让其他兵工厂也能够生产该款步枪,只不过每生产一支这种步枪就需要向汉天兵工厂缴纳一定的专利费。

火枪如此,火炮也如此。

当然,如果只是拿到军方扶持订单,强制代工的话,只能让你饿不死,想要进一步发展那么就要拿出来真正能够打动军方的好东西。

这也是大楚帝国内的七大武器公司,都不约而同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线膛武器的研究的缘故。

因为谁都知道未来是线膛武器的时代,不管是枪械还是火炮都是如此。

未来谁能够在线膛武器拔得头筹,那么就能够在未来的国防市场里抢占先机。

只是这并不容易。

线膛武器的原理大家都知道,子弹飞行过程里,保持告诉旋转的话有利于维持稳定性,进而提升射击精度。

但问题是怎么把线膛武器给造出来……线膛这东西,可不是你随便在枪管上刻上几条膛线就行的。

这里头有一大堆的技术问题呢。

比如说对枪管的材料要求非常高,这样才能够确保膛线经过高强度的射击之后依旧还存在,而不是膛线被磨光了。

随便打点子弹膛线就被磨光的步枪还不如滑膛枪呢。

因此枪管内膛线的强度必须保障,而这涉及到了难度最大的材料领域……

然后还要对刻上膛线的枪管进行保护,至少不能生锈啊……滑膛枪对生锈没啥所谓,日常保养好,偶尔有点生锈其实也很容易处理。

但是线膛枪管可就不好处理了。

这同样是涉及到一系列的技术难关。

最后如何让子弹契合膛线,让子弹出膛的时候进行高速旋转,这也是个麻烦事……之前尝试过直接装填子弹,但是基本没用。

如今有不少设计师们想要制造特制子弹,也就是让子弹本身携带一定的凸凹,以契合同样专门制造的膛线,然而这样的话,装填就非常的困难,好几分钟也装填不进去。

而且子弹以及枪膛的加工成本也非常高,根本无法大规模装备。

这个加工成本高,想让特制子弹和膛线匹配,这对加工精度的要求非常高的,如今大楚帝国也不是说不能加工,但问题是这种加工精度对于大楚帝国而言,那都是属于顶级的加工精度……成本高啊。

所以,特制子弹以及特殊膛线的技术路线并不可行,只生产了少量枪械作为收藏品外,根本就没有实际装备过。

以上,说的还只是前装线膛枪的一系列技术难关,火炮还没说呢。

简而言之,以目前大楚帝国的工业技术水平,想要搞出来线膛武器难度非常大,设计出来也造不出来,勉强造出来那也是天价,根本不具备实际使用价值。

这种情况被反馈到了大楚帝国皇帝罗志学这边后,罗志学也是稍微提醒了他们,什么乱七八糟的设计就别搞了,费时费力,直接搞标准线膛枪管,至于如何让枪管和子弹契合,并且还不漏气,直接在子弹地步打个小洞,在往这个小洞里塞一个木塞,这样射击的时候,地步的木塞受到高压膛压后,就会把铅弹挤大,进而密封不漏气的同时也能够契合膛线。

罗志学说的这种设计方案,其实就是后世诸多穿越里经常用的米尼步枪,本来罗志学以为有了在个方案很快就能够搞出来米尼步枪呢。

没想到手底下的一群技术专家们仔细看过后,都沉默了。

再一问,技术专家们表示:陛下提出来的方案自然是好方案,非常非常的好,让臣等大为震惊……

但是……

我们造不出来啊!

这玩意对加工精度的要求太高了,子弹和枪管之间的间隙必须精准的控制在非常小的范围内。

而这种间隙其实和大小也没啥实际关系,间隙大一点,小一点无非就是影响初速。精度这些而已,间隙大的话导致的性能差一些也不是不能接受……

真正的问题所在是,间隙再大那得有个限度啊,不然子弹就卡不住膛线了。

要想保障这个最低限度,你就得确保每一支枪,每一发子弹都处于如此严格的标准尺寸下,这样到了战场上,子弹才能够通用的。

历史上英国的p53米尼步枪,游隙为零点零一英寸,而冲压制造的子弹,误差为零点零零一英寸。

如此才能够让子弹通用,并具备大规模装备的价值,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你就只能为每一支步枪单独制造一批专属子弹了。

那简直是灾难。

大楚帝国的各大武器厂商为什么研究了好几年,依旧搞不出来线膛武器啊……其实就是受限于这个问题,至于设计……说实话,技术人员又不傻,早就设计过多种类似的设计方案了。

因为知道了线膛武器的原理后,有着系统的研发体系,那么就会有众多技术人员一天到晚琢磨各种设计方案,这么多设计人员,如此多的设计方案里,总能出现击中靠谱的设计方案的。

然而还是那句话……你能设计出来,也可以在实验室里打造那么一支两支样枪,并且测试表现会非常好!

但是你就是没办法进行大规模量产……因为大规模加工之后,难以控制这么小的误差。

这才是困扰大楚帝国国防工业界的难题。

米尼步枪和滑膛步枪不一样,这玩意想要大规模生产的话,对基础工业的要求太高的。

你得确保制造十万支甚至一百万支的步枪,让他们都处于零点零一英寸的游隙范围内,你得让生产出来的数千万发甚至更多的子弹,其误差都处于零点零零一英寸之内。

这就很不好搞了。

顺带一提,当工业技术水平达到这个程度的时候,其实也不需要搞什么米尼步枪了,完全可以直接上马早期型号的一些后装线膛步枪……

这两者的技术难度基本处于同一个等级,甚至部分早期采用纸壳弹的后装线膛步枪的技术水准,还没p53要求高呢,比如德国人的德来赛步枪,这玩意在1841年就定型了,光说加工精度这些还不如英国老的米尼步枪p53呢。

而大楚帝国里目前正在量产的二十一年式系列击发步枪,则是远达不到这个加工精度……至于你说为什么现在的二十一年式火帽击发枪也能用的好好的……那是因为人家对精度要求没这么高啊!

大楚帝国的二十一年式火帽击发枪步枪,其枪管的加工精度其实不高,游隙大概只有零点零五英寸左右,当然了,子弹的尺寸其实也不是很标准,误差极大……在前线的士兵们自己就能用模具制造铅弹。

从本质上来说,二十一年式火帽击发步枪和十几年前的十三年式燧发枪的枪管以及子弹也没啥区别。

这也是为什么火帽击发步枪的生产成本,得以大规模生产并装备的缘故,也是能够对老旧的十三年式系列燧发枪进行改装的缘故。

因为两者就只有击发机构不一样,其他的没啥太大的区别,技术非常成熟,成本也非常低廉。

但是你要现在搞线膛步枪的话,不管是不是米尼步枪,那么对枪管材料,加工精度的要求立马就会上升到一个非常高的程度,目前大楚帝国还无法实现的程度。

当罗志学了解到这些技术难题后,也没有太大的失望,反正现在的火帽击发步枪已经领先了周边敌人以及欧洲那些同行们至少两代一样,这米尼步枪一时半会搞不出来也没事。

既然基础技术还不过关,加工精度达不到要求,无法实现大规模量产和装备,那么就慢慢等着呗,等到加工水平达到要求后再大规模量产并装备。

不过在这之前,倒是可以小规模生产一些作为收藏打猎,以及作为特种作战使用。

有了这个想法后,罗志学就吩咐了下去,让隔壁的当涂兵工厂搞一批米尼步枪出来先试一试。

大规模量产不可行,但是可以小规模实验室生产嘛,成本贵就贵,罗志学又不差这点钱,哪怕数百楚元一支也无所谓,反正也不用多,搞个几百支就行了。

回头罗志学自己拿走几支收藏,后续打猎也用得着,剩下的几百支可以装备近卫军的特种部队,先行摸索试验前装线膛步枪的各种训练方式以及战术应用,为未来大规模列装线膛步枪做准备。

甭管线膛步枪什么时候才能大规模装备,总之试验部队先搞起来!

这也不是罗志学第一次搞这种实验性质的小规模部队了,实际上类似的事情他干过很多次了。

比如去年的时候,他就下令在近卫军里成立了一支热气球飞行队,本来罗志学想要搞飞艇的,奈何飞艇搞不出来,只能先用热气球凑合了。

该队装备了一些热气球,以求执行侦查、轰炸任务……

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别说战时执行任务了,有时候他们自己平时进行训练飞行,本打算沿着固定航线飞行的,但是飞着飞着就偏离目的地十万八千里了。

哪怕他们给热气球安装人力螺旋桨……以求获得水平前进能力,但依旧被风一吹就飘走了。

这支热气球飞行队,目前最大的作用就是在节假日的时候给民众表演热气球飞行表演……

嗯,只能是在无风的天气下,因为稍微风一大,他们就会被风吹走……就那点人力螺旋桨所产生的推动力,也就比没有强那么一点点!

不过热气球飞行队虽然很不堪,但总归是个新鲜玩意,每次表演飞行的时候,都能吸引不少民众观看呢。

真说起来,大楚帝国虽然还没有空军,但是空军表演飞行队已经先行设立起来了,并且获得了不少民众的喜爱,在一些节假日,天气无风的时候,不少人都很乐意去看热气球飞行队的表演的。

这也算是意外收获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