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七百一十七章 线膛步枪的曙光

第七百一十七章 线膛步枪的曙光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承顺二十五年十月,金陵城近卫军训练场内,刚看过了近卫军演习的罗志学,带着一票将军们到了隔壁的武器试验场。

今天的活动里不仅仅是近卫军演习,还有着观看各类新式武器的环节。

罗志学一向来对军方装备都非常的重视,除了前往兵工厂进行视察外,罗志学还会定期举办一些新式武器的展览观看以及实验环节。

今天就是如此,趁着出来视察近卫军演习的时间里,国防工业界也想要向陛下展示自己这些年的研究成果,并获得陛下的首肯。

毕竟军方采购什么武器,虽然是各军种自行决定,但是上头还有一个皇帝罗志学呢,如果一种新式武器能够获得陛下的认可,那么订单也就哗哗的来了。

因此今天的场合得到了七大武器公司的高度重视,各种新式装备都拉了过来不说,甚至一些还处于研究阶段的概念武器都是拉出来了。

如此罗志学也就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各种装备,不仅仅是武器,还有大量各种军需装备。

参观是按照类别来进行的,进入会场后第一个所看见的就是枪械会场,各类枪支弹药乃是大楚帝**方里当之无愧的核心武器。

其重要程度是和火炮以及战舰足以相提并论的。

因此历年的展览里,枪械以及相应的弹药都是在一个会场里。

进入枪械会场后,罗志学一眼望过去,看见了上百种各类枪械,有步枪,也有骑枪,还有手枪等等。

此时工业部尚书季德华正在罗志学身边介绍着基本的情况,此人已经在一年奉旨入值御书房参赞军政要务,成为了大楚帝国里权势最为显赫的九名参务大臣之一。

官做到这个程度,实际职务已经升无可升了,因为再上去,那就是罗志学的皇帝宝座了……

不过需要竞争的东西依旧非常多,比如御书房内的权力斗争,一些政治理念之争,还有虚衔荣誉。

比如说目前的季德华以参务大臣的身份,去年获封从一品的太子太师,这也是参务大臣们普遍能够获得的头衔。

但是是否能够再往上,获封少师甚至代表着文官最高荣誉的‘太师’那么就要看成绩了。

目前来说,大楚帝国的参务大臣们,在任的时候一般都会获封从一品的太子太师、司法体系的官员则是获封太子太傅、武将则是获封太子太保。

通常来说,从一品这个头衔就是极限了。

但是也有少数参务大臣,通过斐然的政绩能够让自己的头衔更进一步,进而成为正一品的少师、少傅、少保,更有极少数人能够或者更高级的太师、太傅、太保。

如前大楚帝国太师、参务大臣、长期担任吏务部尚书的郭全书,在今年年初年因病重无法理事致仕之前,罗志学授予他太师头衔,以表彰他从龙后二十多年的勤勉工作,忠于君事。

太师,这是大楚帝国里一名文官所能够获得的最顶级的头衔。

当然,这也和郭全书的身体已经很不好,太医院那边的说法是恐怕熬不了多久了,身为君主,罗志学自然知道郭全书这辈子念念不忘的是什么。

不外乎想要一个臣子的最高荣誉,太师之位而已!

这可是跟着自己后头一起打江山的老资格臣子,二十多年来也没有出过什么差错,在吏治上也是相当配合罗志学,还为罗志学背了不少的黑锅。

这样的一个臣子,罗志学自然不会让他到死都带着遗憾。

因此才会在他病重致仕前,授予其太师头衔,成为了大楚帝国政坛上,尚在人世的唯一一名太师。

之前罗志学也授予过几次太师的头衔,不过要么是死后追授,要么是临死的时候授予。这也就导致了大楚帝国里还活着的太师,暂时也就只有郭全书一个人。

而季德华身为文臣,自然也是想要有朝一日和郭全书这样,临死之前获得太师头衔……嗯,虽然可能性不大,但是做人嘛,总得有点追求不是。

他都已经位极人臣了,如果不追求太师的话,说实话他也没啥好追求的了,总不能去造反不是。

而这一点,罗志学也很清楚……所以这么多年里,他授予出现的太师头衔只有五个!

生前授予的只有郭全书一人,其他四人都是死后追授。

别说太师了,就算是少师罗志学也是控制的极为严格,很少授予。

他必须把晋升太师乃至少师的难度给拉起来,而太师这个文官的终极头衔,臣子就算资格有了,但是也得等死了追授,最大的恩典就是等你快死了授予。

少师的难度要低一些,但是也是超高难度。

如果把这两个头衔早早就授予出去,以后他拿什么给臣子封赏?

为君者,最怕的不是臣子立功,而是怕封无可封!

基于同样的理由,司法体系里的太傅头衔、武将的太保头衔都是超高难度的。

帝国三师这三大顶级头衔,甭管文武,甭管你功劳有多大,但是没死或者即将死,就别指望了。

同时这三大顶级头衔,某种程度上也是罗志学对一个政坛大老最后的盖棺定论。

没有做出超然政绩,就别指望这三大头衔了,死了都不给你……

季德华作为大楚帝国的现任顶级文官之一,内心里自然也是奢望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获得臣子的最高荣誉,如此他这一生也就无憾了。

虽然难度很大,但是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比如说如果能够在担任参务大臣期间,就获封少师头衔,那么等以后临死了,也就有可能获封太师头衔了。

为了一个少师头衔,这几年季德华天天忙得团团转,为大楚帝国的工业发展可谓是操碎了心。

而国防工业,也是季德华重点关注的一个发展方向。

毕竟国防工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帝国三军的战斗力,也关系到了帝国的对外扩张,这是会直接影响到大楚帝国全球战略的重要工业,季德华不得不在乎。

甚至可以说,其实国防工业就是工业部的最重要组成结构,因为大楚帝国工业部说是一个行政机构,但实际上他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集团总公司……

其下属业务有三大类,第一种是非常特殊的武器生产制造,第二种就是工业基础产业如煤矿、钢铁、化工、造船,机械等,第三种是关乎民生的一些基础设施产业,如航运、各城市里的公共交通、供水、码头、城市建设等。

而国防工业,可不仅仅是七大武器公司,实际上还包含了钢铁、机械、化工以及造船等等。

七大武器公司,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也就是个组装工厂,他们所用的材料是各大钢铁公司、化工企业所提供的,他们所用的设备是各大机械公司所提供的。

国防工业,并不是独立的,而是扎根在整个大楚帝国工业体系之上的,有了强大的工业体系,才能够制造出来汉天号战列舰这种庞然大物!

有了整个工业体系的支持,才能够让江南武器公司下属的当涂兵工厂,花费巨大的代价,以实验室生产的模式生产出来米尼步枪的样枪。

如此,才有了罗志学如今所看见的这几支米尼步枪的。

要是没有整个工业体系的支持,光靠一个当涂兵工厂可搞不出来这种几乎代表着大楚帝国材料、精加工领域里的顶级工业产品。

别看这只是一支前装线膛枪,但是这玩意对工业体系的要求,丝毫不亚于高压蒸汽机。

眼前的这几支米尼步枪,乃是名副其实的工业之花。

正是因为如此的突出,所以它们也就成为了罗志学今天视察的第一个目标。

看着身前桌子上摆放着的这三支米尼步枪的样枪,罗志学连续说了好几次好。

哪怕他很清楚这种步枪以目前大楚帝国的技术水准还无法大规模量产,而小规模实验室生产的价格堪称天价,但是这不重要。

因为技术会持续进步的,现在无法量产,兴许过个三五年就可以了呢?

重要的是,现在搞出来了样枪,然后他就能够让身后的一票将领们提前认识到线膛步枪的巨大战术乃至战略作用。

当涂兵工厂生产出来的这款前装线膛步枪,被命名为‘前线十六型步枪’,这是一个设计代号。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步枪并不是当涂兵工厂设计的,而是工业部直属的枪械研究所的专家们设计的,该代号其实就是第十六种前装线膛枪。

前线,并不是说战争的前线,而是前装线膛枪的简称。

罗志学拿起来十六型步枪后,发现这枪的重量和外形尺寸和二十一年型击发步枪差不多,同时枪机结构也是二十一年型的典型火帽击发机构。

但是标尺上有着明显的区别,罗志学看到了上头的标尺,标注的距离最远达到了千米,这也之前的滑膛枪只有两三百米的标尺距离完全不一样。

滑膛枪的标尺,其实没必要做的太远,因为滑膛枪的精度太差,距离超过一百米之后的射击精度就已经无法保证了,至于三百米以上,根本不用瞄准,反正不管你怎么瞄准你都打不中……

然而线膛枪就不一样了,线膛枪可以确保数百米内的射击精度,如果进行覆盖射击的话,大几百米也是可以的。

这也是十六型步枪足足有千米标尺的缘故。

上述这些,都不是这款步枪的最大特征,其最大特征还是这款步枪的枪膛内有着三条膛线!

这三条膛线其实也不是这款步枪的精髓所在,造个膛线而已,这对于大楚帝国的技术工业而言没啥太大难度。

真正重点在于,当罗志学把边上放着的一枚空腔铅弹放进枪口,铅弹和枪管之间的缝隙非常小。

子弹和枪管之间的间隙不仅仅极小,而且还要求各枪支以及子弹都能相互通用,把公差控制在极其微小的程度,这才是这款步枪的精髓所在,也是线膛步枪的真正技术难点,对大楚帝国工业界最大的挑战。

而这些,其实光靠肉眼也看不出来!

很多都是靠旁边的技术专家们进行解说,说他们为了控制误差,特地采用了实验室设备进行加工……而这种实验室设备可不是什么普通工业设备,都是找汉天机械公司定制的,一台的价格随随便便都是好几万起,而且加工产量也极低……

因为这玩意是实验室设备,追求的是极致的精度,而不是产量。

如果不是罗志学要求实验室生产几百支前装线膛枪出来,而且近卫军那边直接动用了预备经费,给了足足三十万楚元的经费。

打死当涂兵工厂也不愿意用这些高精尖的是实验室设备去生产步枪啊……那可是价值十几万楚元的设备……放在平时谁敢这么浪费啊。

生产这一批十六步枪不仅仅耗费昂贵的设备寿命,而且对材料的要求也是非常高,这枪管可不是之前那些滑膛枪的枪管所能够相提并论的。

好吧……虽然说滑膛枪的枪管材料也能够搞……但是十几万的设备耗费都砸进去了,也就不怕再浪费几万楚元动用更先进的材料用来制造枪管了。

这一批的枪管都是直接用目前最先进的钢铁材料制造,并且采用了钻孔加工工艺。

这一系列下来,也就导致了这几支十六型步枪看似其貌不扬,但是却代表着大楚帝国目前最顶级的材料以及加工工艺。

这么一折腾下来,其实这几百支十六型步枪的生产成本也就达到了非常恐怖的程度。

如果不是有近卫军这个冤大头买单,当涂兵工厂才不会干这种赔本生意呢。

罗志学拿着手中的十六型步枪仔细看过后,这才放下,然后道:“安排人试一试这枪!”

虽然罗志学知道这枪的性能非常不错,不过终归是没亲眼看到过,所以还是想要看一看实际射击测试的。

今天这个视察场合里,自然少不了各种实弹测试,近卫军方面早已经和工业部那边进行了协商安排。

很快,就有近卫军士兵上前,并开始对着前方的靶标进行实弹设计。

虽然这玩意是线膛步枪,但依旧是前装步枪,使用的子弹虽然是特制的扩张式铅弹,但是装填过程和二十一年型击发枪也没什么区别。

等士兵装填完毕后,这才对着前方大约百米的靶标进行了射击,十发射击后报告,十发子弹有十发都准确命中了靶标,这个成绩自然不是普通士兵所能够达到的,进行实弹射击的士兵,都是近卫军里精挑细选出来的火枪手,本来枪法就相当不错,之前实际上也是用这种米尼步枪的样枪进行过训练的。

嗯,没错,在罗志学视察之前,实际上十六型步枪就已经进行过多次的实弹测试了,测试结果相当不错,如此这款步枪才会出现在罗志学的面前,并作为今天视察的重头戏。

随后,靶标的距离再一次拉远到两百米,三百米,乃至四百米甚至五把米进行实弹测试。

结果都相当良好,虽然四百米距离的上靶率不高,五百米的时候干脆是一发都没命中,但这依旧是一个相当突出的成绩,因为在三百米靶标的时候,依旧保持了良好的精度。

而且四五百米的距离没能获得命中,这也不是说枪支不强,更多的其实是人体自身的局限。

这和枪法准不准也没关系,是因为人的视线是有极限的,四五百米的距离上,靶标其实已经非常小了,想要看清楚都不容易,更别说准确瞄准射击了。

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纪里,步兵采用精度更高的步枪了,在缺乏瞄准镜的情况下也很难命中四五百米外的目标,这个距离,通常是狙击手的射击距离。

近卫军的这个精锐士兵,没有高倍率瞄准镜的辅助下,用十六型步枪这种在后世看来精度远远不足的步枪,只靠标尺和准星就能够在三百米的距离上还保持比较高的上靶率,这已经算是天才射击手啊!

不用说也知道,之前肯定是经过了密集的十六型样枪实弹射击训练,掌握了这款步枪的一些特性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通过实弹测试,基本上也就可以知道,这款步枪的精准有效射程也就三百米左右,当然,如果是实战列队作战,采用密集弹幕杀伤的话,这个距离还可以放宽到四百米甚至五百米。

因为很多时候,士兵们是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列队后,对着一个大型目标,比如敌人的队列开火的。

这种时候有效射程比单人单枪的精确射击射程,要远得多……大胆使用,不过分追求民众率的话,甚至都能达到大几百米的射程……这个射程比那些土着们的火炮有效射程都要远了。

大楚帝国专门出口的一系列115毫米野战炮里,其中性能最好,只供应少数特殊土着国家的上等火炮,有效射程基本也就在七八百米左右……而性能差一些的,放开了出口的115毫米野战炮,有效射程才五六百米而已。

这款十六型步枪,在实战的时候,完全可以动用密集火力直接对敌人的炮兵实施毁灭性打击……

这款十六型步枪的性能在罗志学看来,已经相当不错了。

可惜的是产量太低,成本太高,暂时不能大批量装备,只能先搞一个前装线膛枪的试验营。

不过等以后技术进步了,罗志学肯定是要大规模让军队装备线膛武器的,只不过到时候可能就不是米尼步枪这种前装线膛枪,而是后装线膛枪了。

因为现在,其实就已经有了后装线膛枪的样枪,就在十六型步枪展位的隔壁展位上。

同样属于枪械研究所的设计作品,在枪械研究领域上,大楚帝国工业部枪械研究所还是非常雄厚的。

“这款后装线膛步枪,是我们在十六型前装线膛枪的基础上改进研发,沿用了十六型步枪的三膛线结构,而尾部结构则是采用了一种栓动闭锁结构。”

“在弹药上,我们采用的是新研发出来的一种整体式纸壳弹药,这种整体式弹药融合了火帽、发射药以及子弹,在射击的时候只需要把子弹装填进去,然后扣下扳机进行击发即可!”

罗志学看着眼前的这款步枪,觉得这玩意和自己认知里的那些单发栓动步枪已经差不多了,看样子技术人员最终还是采用了自己的意见,以栓动结构为主研发后装线膛步枪。

只不过现在连前装线膛枪都还没有搞利索,这后装线膛枪就能搞出来了,他们怎么解决闭气问题?还有纸壳弹药的纸壳残留?黑火药残留等诸多问题?

如今想要搞后装线膛步枪,需要解决的问题可比前装线膛枪多了不少呢。

果然,细问之后,一旁的技术人员才说这只是概念产品,不能进行实弹射击,因为漏气问题还比较严重,他们还正在研究如何进一步降低漏气呢。

罗志学一听,他们连在自己勉强进行实弹射击都不敢,基本上也就猜到漏气问题有多严重了……

后装步枪的漏气问题,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罗志学其实也没指望通过提供加工精度等手段来最终解决。

实际上,光靠枪支本身,是难以解决漏气问题的,因为不管什么闭锁机构,它都是个活动部件,既然是活动零部件,那么肯定就会有间隙……当枪支发射的时候,火药燃烧后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就会沿着这种间隙泄露出来。

别说如今的大楚帝国或者历史上十九世纪的各国了,就算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各国,在研发无弹壳子弹的时候,依旧难以彻底解决漏气问题!

这也是采用无弹壳子弹的枪械,在二十一世纪也没有大规模装备的缘故……解决不了漏气问题!

历史上真正解决漏气问题的,实际上是依靠金属弹壳定装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