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七百一十九章 金本位和抢黄金

第七百一十九章 金本位和抢黄金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河北武器公司那边也是担心东西搞出来了,骑兵那边犯贱不要……所以才在这个时候说了这么一句。

罗志学觉得这枪如果搞出来了,成本也不贵的话,是真的可以给骑兵大规模装备,继而提升骑兵的战斗力,至于骑兵的不愿意……等他们用过之后就会觉得好了。

当即也是微微点头:“嗯,造好了送几把过来,朕给你们把把关!”

罗志学此话一出,河北武器公司的负责人当即笑呵呵!

这种先进手枪,卖它个二三十楚元应该不成问题,好歹是线膛枪呢,并且不出意外的话,这还会是大楚帝国里第一种大规模批量服役的线膛枪呢。

二三十楚元真心不贵了!

跟在后头的几个骑兵将领则是微微皱眉……这些武器公司为了给他们推销手枪,还真的是什么下三滥的手段都给使出来了。

前头推销不成,现在竟然还敢跑到陛下面前来强行推销,这回头要是陛下看了喜欢,让他们骑兵装备的话,他们骑兵部队还不得捏着鼻子强行采购啊。

但是这种情况让他们很不喜欢,因为让他们有一种被强行喂屎的感觉。

他们是大楚帝国骑兵,战无不胜……唉,也就建国早年吃了点亏,后来一直都是战无不胜的大楚帝国骑兵。

他们不需要什么手枪,那是胆小鬼的武器!

他们是勇勐无敌的大楚帝国骑兵,一把马刀就足够了!

骑墙冲锋,马刀掩杀,这才是骑兵的浪漫!

玩手枪算个什么骑兵啊!

而且手枪骑兵这个东西,很容易就让大楚帝国的一票骑兵大老们想起很不好的回忆:建国初年时,大楚帝国陆军的骑兵们曾经大量组建手枪骑兵,结果被明军的边军骑兵凑的满头包!

大楚帝国历史上的战败例子不多,然而骑兵就占了一大半……而创造这些战败历史的骑兵,大部分都是手枪骑兵!

从这,你也就知道为什么大楚帝国的骑兵将领们,对手枪,对手枪骑兵是如此的厌恶了。

那是大楚帝国骑兵的伤疤,不堪回首的惨澹历史!

这段历史也是导致了如今大楚帝国的骑兵们,为什么如此的推崇马刀冲锋了……因为当年他们就是被明军的边军骑兵们的冲锋打的溃不成军,后来镇定思痛玩马刀,又效彷步兵玩密集阵列,最终搞出来骑墙冲锋干掉了明军边军骑兵乃至东掳骑兵,甚至是一大票蒙古骑兵。

现在又说要装备新式手枪,这让骑兵将领们很不爽。

但是罗志学也不搭理这些骑兵将领们,一群大老爷们,天天在手枪上玩矫情……帝国身为堂堂全球第一工业国,工业化都二十几年了,竟然还有些骑兵在玩火绳骑兵手枪。

丢脸给谁看啊!

你们不要脸,朕还要脸呢。

看完手枪后,又看了不少的其他枪械,比如骑兵款,还是喇叭口的前装线膛骑枪,还有其他比较奇葩的武器,比如为近距离作战设计的一种大口径霰弹枪,这玩意就是一种火帽击发的前装滑膛大口径霰弹枪。

但是这些都没有能够引起罗志学的太大注意,走马观花一样看过后,就直接到了火炮展区。

火炮乃是战争之神,也是现代战争里最不可或缺的武器,你可以没有火枪,但是你不能没有火炮!

罗志学希望今天的武器展览里,那些新式火炮能够给自己带来一些惊喜,哪怕是一些实验室装备或概念装备。

不过让罗志学失望的是,相对于枪械武器的迅速发展,火炮的技术推进显然要更缓慢一些。

火炮的发展到了这个时候,其实也来到了推动线膛火炮的时候了,但是相对于枪械的技术难度而言,火炮的线膛化还要更加艰难。

光是给炮管刻上膛线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毕竟火炮可都是大家伙,加工本来就不容易,如果还想要给火炮刻上膛线的话,加工难度不小。

但是真正关键的问题不在这里,而是在于炮管材料问题。

想要刻上膛线,不管是枪支也好,火炮也好,那么强度首先要保证,如果强度不达标的话,线膛火炮用不了几次就会被磨光膛线,而磨光膛线的线膛火炮也就没什么用了。

如果是枪械的话,尽管以大楚帝国目前的冶炼水准还无法一次性浇铸出来足够强度的枪管,但是依旧可以热锻加工的方式加强枪管的强度,再进行加工。

但是炮管的话,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想要进行大规模锻造,并提升炮管的质量就很困难了。

大楚帝国目前的火炮制造,其实还是以铸造为主。

先搞出来一个模型,然后进行浇筑,浇筑成型后再对炮管进行扩径加工以及表面加工,最终让炮管变的光华。

不管是青铜火炮还是铁铸火炮其实都是这么搞出来的。

然而这样搞出来的铁制炮管,刻上膛线后的使用寿命非常的差,同时成本也比之前的滑膛铁铸火炮大幅度增加,哪怕是能够承受较高成本的海军也觉得吃不消,迟迟都没能下决定装备前装线膛铁铸火炮。

至于陆军那边,人家就更不愿意了,宁愿继续使用青铜火炮。

如今大楚帝国陆军所装备各类新式青铜野战炮,性能可是相当不错的,115毫米标准野战炮,发射实心炮弹的时候有效射程能够达到一千两百米左右呢。

这个性能其实已经足以确保陆军在面对土着军队时候的绝对优势了。

受限于材料的不足,加工水平的不足,目前大楚帝国在铁制线膛火炮上还是困难重重。

这也就导致了今天的火炮展览上,没有一种能够立即投入实用的线膛火炮。

罗志学详细了解了情况后,倒也没有觉得奇怪,毕竟大楚帝国的工业基础水平就摆在这里,水平还是比较有限的,哪怕是特别领域里发展的不错,但是工业是一个体系,不是说单独某个行业发展的可以的,而是需要整个工业体系都发展起来。

决定工业体系水平高地的,并不是最好的领域,而是最差的领域。

对此,罗志学对国防工业界进行了鼓励,让他们不要灰心,要保持斗志,继续钻研各项技术难题,争取早日把线膛火炮给搞出来。

不说后装线膛火炮,哪怕是前装线膛炮也要先搞出来用啊。

看过火炮后,罗志学又看了其他诸多的军需装备。

军事装备,可不仅仅是枪械火炮那么简单,还有诸多其他一大堆东西呢。

比如目前大楚帝国陆军,武装一个普通的士兵,除了火枪外,还需要配发冬夏军服,军服有常服,有礼服。

然后还有帽子和鞋子,战术手套,防雨披风,绑带,水壶、饭盒、武装带、子弹袋、毛毯、背包等一大堆东西。

同时实行战斗任务的时候,还需要给士兵配发应急干粮、糖果、香烟这些补给品。

视情况还会配发步兵专用的轻型半身板甲,头盔,是否配发,主要看敌人的装备水平,如果对方还大量装备冷兵器,尤其是弓箭的话,那么就会配发。

如果对方比如和俄罗斯人这样大量装备火器了,那么就不配发。

武装一个士兵的成本,可不仅仅只有一把步枪那么简单,还需要一大堆东西呢。

而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似乎没有枪炮那么重要,但是也会极大的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

因此大楚帝国的军需采购,除了枪炮外,还有大量各种各样的军需物资。

如今罗志学就简单看了众多的各种各样的军需品,从帐篷到严寒气候下的保暖军服、再到小小的军用干粮,糖果这些,罗志学都是走马观花一样看了一遍。

甚至还亲自尝试了几种的军粮……这些军粮自然不是普通的米面之类的,而是说的是能够长久储存,方便携带,能够及时投送到前线的军用口粮。

而大楚帝**方采用的军用口粮,基本都是各种各样的罐头,从早期的玻璃罐头再到现在的马口铁罐头。

马口铁罐头不用什么防腐添加剂,生产也非常简单,只需要把熟食放进罐头里然后完全密封,最后来个高温杀菌就行了。

绝大部分细菌在高温下都得死。

因此这种马口铁罐头能够拥有相当长的保质期,这种独特的优势也让各种各样的马口铁罐头,成为了军方不可或缺的军粮。

从各类肉罐头再到水果罐头应有尽有。

此外各类的饼干也是军粮的一种。

整体来说,大楚帝国的军方,已经是尽可能的向前线执行战斗任务的士兵们,提供更好的应急军用口粮。

从各类罐头到饼干以及巧克力还有糖果、茶叶都有。

但是上述所谓的军用口粮,都是属于应急类军用口粮,只有在作战的时候,后方的补给线不通常,伙夫兵无法为士兵们供应正常饮食的时候才吃的。

而正常驻扎、行军的时候,士兵们其实还是吃普通的饭菜,也就是大米或包子馒头之类的主食再加上华夏的传统各种菜。

在吃这一方面,大楚帝**方,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又或者是近卫军,那都是相当不错的。

哪怕是工业化二十多年的今天,大楚帝国的普通人群里,吃的最好的依旧是那些光头兵们。

底层民众别说了,就算是一些城市里看似体面的中产阶层,乡村地区里的所谓小地主们,在伙食上也无法和一名普通的陆军士兵相提并论。

士兵们不仅仅能吃饱,而且还吃得好……

别的不说,光是巧克力这么个玩意在市面上你都见不到多少,普通中产家庭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还有这玩意,但是在三年前的时候,这东西就已经成为了大楚帝国的军用应急口粮之一,开始为执行战斗任务的士兵们配发巧克力。

不为别的,可就因为巧克力能够快速为士兵们补充大量的能量。

类似的还有糖果。

这年头的巧克力贵,糖果也贵,普通人其实很难吃到的。

还有各种罐头,你别看只是个罐头,似乎不觉得有什么,但在如今大楚帝国的市面上的各种罐头其实不便宜,尤其是各类的肉罐头。

要知道,大楚帝国的肉罐头可都是货真价实的肉罐头,可不是后世美军搞的什么午餐肉罐头……不是不想搞,而是技术还没那么牛逼,搞不出来岂能吃饱肚子还吃不死人的午餐肉罐头来。

普通人家里也就逢年过节才舍得买上几个罐头,或是给人送礼,或一家老小聚在一起后,开个罐头解解馋,吃完了罐头瓶子还留着装东西呢。

但是那些大头兵们在前线的时候,因为吃不到正常的饭菜只能吃罐头,长期吃下来能把自己吃到吐……

这也是为什么大楚帝国每年招募新兵的时候,从来都是人满为患的缘故。

在承顺二十五年的今天,从军依旧是大楚帝国里无数人出人头地的最佳途径,包括那些中上层子弟也不例外。

中上层子弟,他们想要报考军校,然后去当军官,能够在军队里混下去最好,混不下去也可以等退役后转业到地方继续当官,对于提升自己乃至家族的社会地位都是有极大好处的。

而底层子弟,他们之中除了极少数有天赋一路报送过去的人能够当军官外,绝大部分人则是想要当兵……当兵虽然很累很苦,但是各种待遇没得说的。

四年当兵下来,能够把一个农家小子养成一个壮实年轻人不说,而且还能够在从军期间通过军队内部的学习班学习,通过考试后获得高等小学乃至初中文凭。

至于初等小学……现在大楚帝**方招募新兵需要初等小学文凭,已经不要纯文盲了。

四年后,能够继续留在军队内当士官的不去说,只说退役的。

当士兵在服役三年后,可以在军队内的职业技能培训班里进行学习,以方便在退役后某省,选择转业的可以安排到各大官办企业工作,也可以各行政机构里当一些辅助类工作,比如保安,司机之类的。

不愿意接受转业安排的也可以直接拿着一笔不菲的退役补偿金开启你的新人生。

总体来说,当兵对于很多贫寒的农村子弟而言,这是一个他们摆脱贫困,跃升阶层的宝贵机会。

正因为参军有这么大的好处,所以在大楚帝国里的从军热情是非常高的。

不过这也有负面效果,那就是每年军费哗哗的流……

承顺二十五年,大楚帝国的常规军费,因为最近几年高压蒸汽机的快速普及,火车和轮船以及工业用高压蒸汽机的大规模使用,拉动了大楚帝国国内经济的爆炸式发展,继而导致大楚帝国的税收也是节节攀升,达到了四亿多楚元。

如此一来,常规军费也是增加了不少,今年已经突破六千万大关,达到了六千三百万楚元!

这是一个相对恐怖的数字!

作为对比,十八世纪的清王朝,也就是清王朝中期的时候,算是已经进入了稳定时期,嗯,就是所谓康乾盛世的时候,乾隆三十年左右,其中央财政收入也就五千万两上下,只少不多!

还没大楚帝国的常规军费多!

而且,乾隆王朝时期的白银,可没大楚帝国如今的楚元值钱,因为大楚帝国的楚元如今奉行的是金本位。

大楚帝国的楚元在早期的时候虽然施行的是银本位,但是没几年就发现银本位很不靠谱……进而迅速改为了金本位,哪怕当时的黄金储备还不充足,但是还是直接改为了金本位,为了避免黄金挤兑,还特地搞了个间接金本位呢,也就是只有银行才能够拿着钞票去央行兑换黄金,普通机构和个人不行。

导致大楚帝国当年在确定银本位后,迅速又转为金本位的原因就是国内和国际上的金银比例差距太大。

在欧洲各地,金银比例长期维持在一比十五左右,但是在大楚帝国国内金银比例却是只有一比十左右。

这导致了巨大的利润空间,那些跑到大楚帝国来贸易的欧洲商人们,都是装着一串串的白银来采购大楚帝国的货物,甚至有时候他们干脆直接购买黄金回去……

当时虽然为了应对,大楚帝国还特地搞了个对外贸易黄金结算制度,但是其实也很难让众多贸易公司们施行,因为人家也要利润的……

当初楚元还是银本位,对于商人而言自然是白银越多赚得越多,而黄金那只是一种贵金属商品而已,不是钱!

大楚帝国本来还想要通过对外贸易获得更多的黄金,准备搞金本位呢,没想到搞了几年,国内的黄金储备不多反少,反倒是白银大量的流入,一度给大楚帝国的金融环境造成了比较大的麻烦。

最后大楚帝国高层干脆一咬牙,直接来了个提前实施金本位,按照当时国内的金币比例,规定每楚元值三点五克黄金。

更换为金本位后,国内的白银则是持续贬值,到了现在后基本上和国际上的金银比例持平,大概是一比十五左右。

不过哪怕是到了现在,大楚帝国也很少说带着一大票的白银和土着们做生意,利用当地的低金银比例掠夺他们的黄金。

不是说不想,而是没这必要!

因为大楚帝国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属于贸易顺差,而且还是极大的贸易顺差……绝大部分时候其实都是那些土着们拿着黄金白银或各类土特产来采购大楚帝国的商品。

哪怕具体到商人头上,你带一船工业商品出去,比带一船白银出去贸易更方便,赚的还更多。

因此,哪怕如此,大楚帝国国内的白银储量其实也越来越多……而且贬值的越来越厉害,再过多几年恐怕就金银币就只有一比十七八,甚至一比二十去了……

同时国内的黄金储备也是越来越多,对外贸易获得了大量的黄金,尤其是从扶桑、美洲等地方,获得了大量的黄金,这些黄金最终进入到大楚帝国金融管理司下属的中央银行金库里,作为金本位的储备金使用,目前规模已经突破了五百吨,并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往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大楚帝国所发行的楚元纸币,已经远远超过了五百吨黄金的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大楚帝国要搞间接金本位的缘故,因为真要是放开了黄金兑换,大楚帝国定金本位制度分分钟要完蛋。

而间接金本位的话,其实也就等于没有兑换……因为本国银行不可能真拿着一大堆钞票去兑换黄金的,没那必要。

而国外的话……大楚帝国殖民地里自然不用多考虑什么,而商贸往来的土着国家,比如欧洲那一票国家,人家其实也不会在手里留着大楚帝国的纸币,往往当场就购入各类工业商品了。

大楚帝国可是贸易顺差,而且这个顺差还特别大,绝大部分和大楚帝国做生意的国家,除了拿各种土特产商品外,都得拿黄金白银来支付。

所以现实里也不存在什么国外拿着纸币来兑换黄金的情况……因为他们自己都用黄金给大楚帝国商人付款!

采用金本位制度后的大楚帝国,楚元的币值得到了保障,避免了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换源app】

而采取了间接金本位后,又避免了因为黄金储备不足而导致的通货紧缩。

只不过这也就导致了不少新问题,那就是大楚帝国自身的黄金产量还是比较有限,哪怕控制了部分北美洲以及东南亚地区的黄金产量,但是大楚帝国的黄金产量依旧不多,这么多地盘加起来的黄金年产量也不过几十吨而已。

倒不是说大楚帝国本土以及外头控制的那么多海外领地、殖民地里没有足够的黄金储量,实际上多着呢……但问题是还没有勘测出来或者是采矿技术不达标啊。

因此除了更多的勘察开拓黄金产量外,罗志学还把目光瞄向了南非!

那里不仅仅有着世界上半数已经的黄金储量,而且那里的金矿还容易开采……

如果能够把这地方给占领了,那么大楚帝国的金本位制度不敢说以后无忧,但是肯定也能稳定运行很多年。

只是南非距离帝国本土太远,大楚帝国如果想要直接投送兵力的话比较麻烦,毕竟距离南非最近的大楚帝国海外殖民地,即红海南部的“红口城”,距离南非的海上距离也有七千多公里……

这可不是那么容易跨越的距离!

毕竟沿途可不是空无一人荒野,也不是只有野蛮的土着,还有一堆荷兰人、葡萄牙人乃至英国人等欧洲国家的殖民港口呢。

看着地球仪,罗志学觉得有必要把西洋贸易公司的人叫过来商谈一番,看看能不能想办法在南非搞个殖民地,把那边还没被其他人发现的金矿给提前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