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七百二十四章 比老子还不要脸

第七百二十四章 比老子还不要脸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3:12:22

接到王图的邀请后,宋阿林不管有没有意愿加大在河源州的投资,都必须重视起来。

因为现在的王图可不是什么没根基的偏僻小县的县令,而是一个省隶州的知州,并且很多对官场比较熟悉的人都知道,王图的背后还站着一个广东布政使程永峰。

这样的人不出意外的话,区区一个正五品知州绝对不会是他的仕途终点,甚至知府也不是,他的未来到底能够走到多高没人知道,但是宋阿林却是知道现在的王图已经不是他所能的得罪的。

不仅仅不能得罪,如果有可能的话还要加深双方的联系。

实际上……答应跑过来视察的商人也好,那些官办企业的负责人也好,基本都抱着同样的心态。

投资与否还得再看看,投资环境不错,有利可图的话也可以投资,如果环境不许可那么就不投资。

但是亲自或者派出重量级负责人走一趟河源州视察却是必须的。

前者是生意,后者是人情。

哪怕不拉近关系但是也不能得罪王图这个官场新星啊,鬼知道过几年他会不会省巡抚里的某一厅局的负责人,更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就调动自己企业所在的府当同知甚至知府了。

毕竟正五品的知州继续往上晋升的话,可就是从四品的各府同知或巡抚衙门各厅里的副厅长什么的,而这种关系巨大的官场新星,担任副职就是个过渡,要不了多久就能够调转担任正职。

宋阿林和诸多和他有着同样打算的投资人们一起再一次踏上了前往河源州的土地。

不过和其他人选择直接乘坐火车前往河源不一样,宋阿林选择了乘坐船只前往河源州。

他个人本身就喜欢坐船出行,同时也是想要进一步亲眼看看东江航道这几年的变化,主要是看看那几处浅水滩的通航能力有没有改善。

毕竟要前往河源州投资的话,那么货物的外运就必须考虑到的。

而河源州虽然通了火车,但是火车运费贵啊……他宋阿林做的也不是什么太高端的生意,就是一些寻常的食品加工生意而已,毛利本来就不算高,必须控制好每一个环节的成本。

因此走更廉价的水运是必须的。

而水运又依托航道的情况!

这就是宋阿林选择乘坐船只北上,而不是直接乘坐更便捷的火车的原因之一……

当然,更重要的是,相对于火车而言,他个人更喜欢坐船,毕竟打小就是在河边上长大的人,对河流以及船只本身就有一种亲切感甚至安全感。

因为就算船沉了也不怕,因为他打小游泳就好,跨个几百米江面什么的都是小意思。

不同于比上一次乘坐的柳河航运公司的慢速客货两用小火轮,在东江逆流走了好多天才抵达不一样。

这一次宋阿林乘坐的乃是一艘快速客轮,嫡属于珠江航运公司,预计很快就能抵达河源州城。

珠江航运公司也是个老资格的航运公司了,前身还是海军的一部分运输舰以及退役人员,再加上投降过来,但是不愿意参军也不愿意继续跑海闯荡的归顺海盗里的水手。

由广东巡抚衙门工业厅创办并全资控股,早些年在纯风帆时代的时候发展的还不错,只不过在珠江流域里也没有绝对的垄断地位,那个时候珠江流域上的各种航运公司多了去,而且不少运输量大的企业往往还会拥有自己的船队。

等到进入蒸汽时代后,柳河航运公司凭借着事先投资锁定广州机械公司部分民用舰载蒸汽机产能的方式,垄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民用舰载蒸汽机的产能,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蒸汽机轮船运输业务。

靠着这一手,柳河航运公司迅速成长为大楚帝国里排名前几的大型航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了业务,而在珠江流域里更是占据了蒸汽轮船运输市场的龙头位置。

后来珠江航运公司经过一年多的突破,才获得了民用舰载蒸汽机的产能,并和李氏造船厂达成合作开始大规模建造蒸汽机客轮并投入运营。

并利用后发优势,他们所获得的蒸汽机性能更加先进的缘故,设计并建造运营了一批快速内河客轮。

以快速客运为突破点,主打中高端客运市场。

同时又推出了专门的近海运煤船,并和广州钢铁公司以及广东内的多架煤炭销售企业达成了合作,为他们运输广宁出产的优质无烟煤炭。

靠着这两手,这才让珠江航运公司里抓住了蒸汽时代的尾巴,在珠江以及广东一带的近海航运市场里生存了下来。

宋阿林乘坐的就是这种快速客运船只,一艘珠江航运公司去年才投入运营的快速蒸汽客轮珠江二十六号。

珠江二十六号蒸汽客运船,全舰排水量达到了一百五十多吨,乃是标准的浅水内河客运船只,拥有相对宽大的船体,但是吃水深度很浅,上层建筑比较高大,采用技术更先进的螺旋桨推进,纯蒸汽机航速可以达到六节。

这船只其实不大,不过在东江上航行却是刚好适合,毕竟东江下游还好,但是中上游的通航能力并不强,即便是一百多吨的浅水蒸汽客轮在很多航道航行的时候也要很小心,此外还有部分浅水滩在秋冬枯水期的时候还不能通航这种上百吨的浅水内河轮船呢。

一般来说,东江中上游的航道主要航行的都是几十吨的小船为主,此外最近几年也流行驳船。

也就是采用一艘大马力吃水很浅的拖轮,后面牵引多艘小吨位,吃水浅的驳船航行。

如此可以比较好的解决浅水河道的通航能力比较差的麻烦。

不仅仅在一些小江河上出现有,就连昔日的南北大动脉京杭大运河上,目前也出现了不少的驳船。

反倒是长江中下游这种大型内河航道,用不着这些玩意,因为长江航道的通航能力非常良好,从汉天府到吴淞口这一段中下游干流航道上,可以贯通吃水四米五的船只。

至于扬子江流域,即金陵城到吴淞口这一段那更条件优良了。

优良的长江航道条件,再加上造船技术的持续进步,铁肋木壳船让大吨位的船只建造起来成本持续降低,而且蒸汽机技术持续发展,舰载蒸汽机的动力,那是一年一个台阶。

三大蒸汽机为了竞争,在高压蒸汽机领域里的研发投入可是不惜血本的,如此也就不断的推高了蒸汽机的性能。

承顺二十一年的时候,蒸汽机的最大实际使用蒸汽压力不过零点二五兆帕,但是现在已经的一些特制蒸汽机,已经能够做到零点四甚至零点四五兆帕了,蒸汽压力的提升直接推高了蒸汽机动力的增加。

同时三大蒸汽机厂商还有各自的优势技术,比如天津机械公司的多胀式蒸汽机,广州机械公司的新式火管锅炉等等。

三大蒸汽机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让大楚帝国的高压蒸汽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蒸汽机的迅速发展又反馈到了火车以及轮船行业上来。

火车头的马力越来越大,能够拉动的货物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

而船只也能够造的越来越大,并越来越快。

如今长江航道上,已经有不少上千吨的蒸汽轮船在运营了,其中当属柳河航运公司的顺江号,在一大票航运公司的船只上普遍采用公司名加数字编号为舰名不一样,这艘内河轮船能够被赋予单独的舰名,就意味着这船不一样。

其排水量达到了一千二百多吨,采用蒸汽机以及风帆混合动力,蒸汽机动力由明轮驱动,纯蒸汽机动力下最大航速达到了七节,属于客货两用的大型内河船只,定期往来汉天-松江航线。

满载时,其最大载客数可以达到一千人。

如此优越的性能也让这艘船只的造价达到了十八万楚元,这可是金本位下的楚元,可不是十八万两……真要按照十几年前的白银计价的话,按照现在的金银比例,那么就是接近三十万两了。

如此大的投入,也是让这艘客轮成为了柳河航运公司正在运营的最大一艘江轮,也是目前大楚帝国里各大航运公司的第一大民用江轮。

嗯,那些军用船只不算……近卫军下属的舰队去年才服役了一艘排水量两千多吨的近海浅水战列舰……比顺江号大多了,嗯,你没听错,近卫军也是有舰队的,而且还是正儿八经的战斗舰队,配属有一大堆战舰的那种,不是陆军那种所谓的运输舰队。

不仅仅是海军,近卫军连空军都有呢,大楚帝国唯一的一支热气球飞行队,就嫡属于近卫军。

顺江号也好,其他航运公司也好,他们打造的那些数百吨乃至上千吨的中大型江轮,基本都只能航行在长江中下游或者是其他的通航条件不错的河道上。

而在东江就不行了!

东江的下游航道通航能力不错,几百吨的船只可以跑,但是惠州府城归善往北的东江河段通航能力就急剧下降了。

从这里一直河源州的龙川县,存在着大大小小多个浅水河滩,哪怕是当地官府对这些浅水河滩进行过治理,不过规模小,成效也并不大……

毕竟东江中上游的河源州并不是什么经济发达的地方,投入巨资疏通航道的话,有点得不偿失。

再加上几十吨的小船也不是不能走,这些小船再加上驳船的话,其实也能初步满足当地的运输需求。

至于一百多吨的船只,也就只有在现在这种夏季的丰水期才能够看见了,等到冬天枯水期的时候,珠江二十七号江轮这种船只,想要通过其中的几处浅水滩就会非常麻烦……必要时候甚至还需要人工挖沙,疏通河道才能前进。

宋阿林乘坐着珠江二十七号江轮一路往北走,一路上也是顺风顺水,没有遇上什么水情,更加没有遇上什么水匪之类的。

非要说有点什么事,那就是船上有几个乘客显然不适应这种长途小船的颠簸,以至于吐了一路。

而宋阿林自然不是晕船的那个,他本身从小就在江边长大,这些年做生意天南地北的闯荡,基本也都是坐船的,从小就不知道晕船为何物……

顺利抵达河源州城后,宋阿林看着这个三面临水的小城市,一时间有种穿越了时空的错觉……仿佛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整个城市小不说,而且基本都是老旧建筑,

河源州州治,也就是以前的河源县县城,在设州之后,这县城也就变成了州治。

整个城市规模很小,三面环水,只有南边的才是陆地,这种地形在军事上倒是很不错,属于典型的易守难攻之地。

但是对于工商业发展而言,局限性就比较大了,这周边适合发展的平原地带本来就比较小,而且还被两条河流的交叉口分割为三片地方!

这种情况下,只能是发展其中一片地方,至于另外两片地方只能暂时放弃!

至于围绕着交叉河口同时发展,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干……想要跨河同时发展,首先你得解决两岸交通问题。

想要在这年头修建横跨数百米江面的大桥不是那么容易的,更别说还需要让河流保持通航能力,需要保持一定的桥净高,技术难度很大的,投资更是个庞大数字。

目前别说河源州这种破地方了,就算是强如松江府,面对如何在黄浦江上建设桥梁,而且还不影响到黄浦江上的航运也是一头莫展,桥都没有谈何发展黄浦江东岸地区啊。

同时大楚帝国首都金陵城,这只是一个泛称,其城区包括了三部分,即江南西郊的江宁县城、江南东郊的上元县城、还涵括了长江北岸的江浦县县城区域。

简单来说,三个县的县城组成了应天府的府治,同时也是大楚帝国的首都金陵城。

但是金陵城的核心区域一直都是在长江南岸的江宁以及上元区域,至于江北的江浦区域则是发展的非常有限,甚至连工厂都没有多少……

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是两岸交通往来非常麻烦,只能依靠渡船!

而采用渡船的话运输量小,成本高。

所以对于城区发展而言,其实河流是有利有弊的,河流带来了更便捷的对外交通,但是也会局限当地城区的对外扩张的发展。

在宋阿林看来,河源州城这地方就不太适合发展什么工业,交通不便利,周边也没啥资源……就连地方也只有周边一小片狭长的河谷平坦的地方,两边都是大山……

在这种地方,注定了一些传统的工业行业就搞不起来,反倒是依托当地一些特产,经济农作物之类高一些简单的加工业有些搞头。

显然,这不仅仅是宋阿林看到了这些,身为知州的王图更加清楚自己治下的河源州看似地方大,但实际上要啥没啥,连人口都没有多少,搞劳动密集廉价产业都竞争不过那些人口密集的地方。

不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王图之前详细走访了河源州诸地,发现整个河源州里也不是没有任何的可取之处。

比如沿着新丰江一路西进,然后沿着忠信水北上的话,就会来到一大片盆地,也就是灯塔盆地。

这片地方在粤北山区里属于非常难得的平坦地区,可以推动大规模的粮食种植,这件事之前也已经在做了,而后续几年里王图也会把农业发展的重心放在这个灯塔盆地的开发上。

粮食永远是地方发展的最重要的要务,不管是自己种植粮食也好,还是通过发展工商业经济,从其他地方采购粮食也好,当地的粮食供应必须足够。

要不然民众吃都吃不饱,谈何发展啊。

而其他方面,还得向大山里找吃的!

河源山多啊,其中不少地方的环境气候都比较适合种植茶叶的,王图就想着把茶叶种植搞起来,再搞个配套的茶叶加工,打造茶叶一条龙的产业链。

同时当地也有不少地方适合种植一些水果,可以依托水果搞一些水果罐头

再加上之前在和平那边搞起来的腐竹加工业等原有的经济农作物种植以及加工产业,最终打造一个综合的经济农作物种植以及加工产业链。

他的目标,就是把河源州这个人们眼里,要啥没啥的穷乡僻壤发展成为加农农产品输出州。

通过农产品种植以及加工,即能提高当地农民们的收入,也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还能够让官府获得宝贵的税收收入用来改善基础设施。

比如东江航道的疏通工作,王图已经是盯着很久了,之前担任和平知县的时候,因为和平当地的不少加工农产品等外运到珠三角销售,都是需要依靠东江以及其支流的航运。

但是因为通航能力实在太差,严格限制了当地的产品外运。

如今这种问题扩大到整个河源州后,也就显得更为严重和突出了。

虽然粤赣铁路之中的广州到河源段的铁路已经开通,今年年底铁路线还能够继续往北开通到龙川。

但是铁路运输贵啊!

除非没有选择,否则的话对于时限没有太大要求的大宗货物,一般都是选择船运的,因为走铁路运输的成本会更高。

对于普通商品而言,成本稍微涨那么一点,那么影响都很大的。

此外虽然铁路已经开通了,并且往后铁路还会继续向北延伸一直到赣州,最终和江西境内的粤赣铁路江西段相连。

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火车站的!

铁路沿线上的火车站间隔往往几十公里甚至更远,这意味着就算是想要通过铁路运输,也需要把货物从产地里拉到火车站。

这种看似短途的陆运距离其实也很麻烦,想要让这些道路通畅,就需要投资大量资金对道路进行扩宽,维护。

而河源各地的陆地道路情况可不容乐观,哪怕是官道也不咋地。

疏通东江以及其几条支流的航运条件,尤其是把那几处浅水滩进行治理;同时对境内的一些主要官道进行改善维护;这是王图对基础建设定下的基调。

可是这都需要钱!

上头虽然也会有财政支持……但是你不能指望上头全部出钱搞的,大楚帝国就没这种先例。

地方要搞什么基础建设,需要上级财政支持的时候,首先你自己得先拿出来一部分,然后上头才会斟酌着给你补贴一部分。

别想着自己一毛钱不出,光拿上头的钱去搞。

但是如今的河源州穷的叮当响,州财政连各级公职人员的薪水都发不出去,半个月前王图刚跑了一趟广州,干啥去?

找程永峰要钱……然后带着钱回来把已经拖欠了许久的欠薪给发了一部分!

是的,只发了一部分,到现在为止,州财政还拖欠着各级公职人员总计三十六万多楚元的薪水呢。

仔细一问,拖欠薪水这事从大楚帝国刚来到这破地方建立衙门的时候就开始了,惯例就是发放一部分,剩下一部分打欠条……等找上头要来了补贴后再补发。

这还是年份好的时候。

资金实在紧张的时候,这些欠条往往会被拖欠好多年……要么就是用一些当地特产廉价货物充当薪资……

对于这些一看就知道是垃圾货色,还折价特别高的玩意,很多人自然有意见,但是吧这东西你要就要,不要拉倒,反正财政就是没钱!

如此常年累月下来,累计拖欠的薪水总额已经达到了三十六万楚元之巨。

三十六万楚元,对于一些大城市而言不算什么,哪怕是对于一些企业而言也不算什么,人家航运公司订购一艘两千吨左右的蒸汽机帆海船都得三十几万楚元。

但是对于穷的叮当响的河源州财政而言,那可就是一笔巨款了。

最要命的是,这不仅仅是河源州财政拖欠的唯一一笔款子,实际上还欠了其他诸多债务。

前任河源知州搞了不少基础建设,当地民众都觉得这是个好官,上级也很欣赏他,这都调回巡抚衙门那边当了个副厅长了。

但是前任干了不少事,但是钱却是没给多少!

搞基础建设嘛,很正常,地方官员为了政绩也好,为了自己的理想也好,大多都会想着搞漂亮一些,王图前任就搞了个所谓的新行政中心的名头,把知州衙门修的漂漂亮亮的,还在江边搞了个所谓的步行街,漂亮的很,以丰富民众的日常生活,还把几条官道给修了,把几条河流的防洪堤坝也修了。

还在灯塔盆地那边把灌既防洪的体系搞了一遍。

做了不少事,也让民众得到了不少的好处。

但问题是,这些工程他基本都没给尾款。

基本只给个首款就让承包商垫资施工,等人家施工完毕去要尾款的时候,就找各种理由拖欠,当然了,实际上也是真没钱……人家玩的就是空手套白狼的事,就没打算过给尾款。

这也算是让一些搞市政工程,往来都是高官贵人的企业负责人们见识了什么叫做地方官员的无耻……以往他们凭借着一些人脉关系贿赂什么的,承办一些官府的各种工程都是大赚特赚的。

但是到了河源州这边到好……工程随便接,给的价钱似乎也很足,但是只是给一个首款,剩下的尾款死活要不到。

最后一算,尼玛别说赚钱了,连本钱都亏完了!

找亲友官员们施压,前任知州感受到压力后倒是客客气气的说:不是不愿意给,是真的没钱……要不你把这知州衙门的大楼拿去抵债?

总之不管你怎么说,来来回回去都是没钱……你要是真逼急了,打算找他们要知州衙门大楼抵债,人家立马跟你翻脸,叫嚷着:有本事你去起诉去,隔壁就是州法院!

对了,河源州法院的那栋水泥建筑大楼都启用三年了,但是修楼的款子只给了两成,剩下还没给呢……承包商都已经被拖破产了。

当他了解到这些情况的时候,王图是气急败坏……

尼玛,比老子还不要脸!

而且前任已经这么干过了,他怎么办?他本来也打算这么干的!

所以这就很纠结了……他之前也尝试过发布了一段道路的修缮工作的招商,可惜的是,没一个承包商上门。

前任知州,把河源州官府的名声已经败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