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七百三十七章 郭全书之卒

第七百三十七章 郭全书之卒

书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7 19:26:25

对印度战事的主要有功将领们敲定了封赏后,罗志学又下旨设立印度守备司令部,统管印度地区大小一共二十六个殖民地以及直辖领地锡兰岛的地方守备事务。

陆军方面的印度派遣军则是改编为陆军第二十四军,这是过去十年里,继南洋地区的第二十二军,扶桑地区的第二十三军之后,大楚帝国所设立的第三个野战军。

未来第二十三军将会作陆军在印度地区的主要野战兵力,辖有一个甲等师,即第七十二师。

原有印度派遣军原有兵力八千多人,再加上从南洋地区抽调过去的一个混成团合编为第一百七十八师,这个师乃常备乙等师。

另外一支从南洋增援过去的甲等师第十八混成团则是升格为陆军第十八混成旅,兵力扩充到八千人规模,这个旅也是甲等师的编制。

此外还有一个之前从国内抽调过去的第二十七重型炮兵团,也将会继续留在印度并加入第二十四军。

罗志学还决定从国内抽调一个骑兵旅前往印度,以确保第二十四军方面拥有足够的骑兵力量。

而上述的扩编以及增援骑兵部队,实际上主要还是为了补充近卫军部队回国后的空缺,因为当地战事结束后,近卫军就会把兵力调回国内。

这也是近卫军外派作战的传统,要打仗的时候临时排上去打仗,打完回国,是不会在外地长时间驻防的。

而近卫军的五千多人战斗力不弱,等他们回国后,陆军方面自然要抽调兵力来填补他们的空缺。

需要填补空缺的还有一部分海军陆战队的人员,人家海军陆战队也是,需要登陆作战的时候才会抽调过来和陆军一起打仗,打完登陆作战后海军往往就会把陆战队调往其他地方。

毕竟海军的陆战队数量有限,而任务也比较繁重,海军的十几个陆战团常年都是调来调去的,很难和陆军一样,在某一个地方长时间驻防。

把印度地区的兵力简单调整后,剩下需要罗志学亲自处理的印度军务就不多了,一些更细节的东西自然有军务院那边的将领们处理,用不着罗志学操心。

搞定军务后,罗志学就把精力放在了印度方向的政务上,为此他把礼教部、民政部、吏务部等部门的文官首脑们喊过来开会。

商讨在印度地区各殖民地以及锡兰岛这个直属领地的治理问题,还有后续的移民屯垦问题。

对于在印度地区设立更完善的行政机构,派遣相应官员这种事,吏务部方面早有预桉,同时也有着丰富的经验。

刚担任吏务部尚书没多久,也是大楚帝国历史上第二任吏务部尚书的石德义建议把锡兰岛效彷马六甲、爪哇岛等地直接设省。

不过考虑到锡兰省以及印度半岛上的大量零散的沿海殖民地,锡兰省暂时不单设巡抚,而是继续由印度巡抚统管。

当然,换个说话其实也可以认为是把印度巡抚变成了锡兰巡抚,然后由锡兰巡抚兼管半岛上的诸多殖民地事务。

总之,印度地区里暂时只设立一名巡抚,同时设以锡兰省,多个殖民地州府县,如孟买州、国啊州、戈河州,苏拉特县等。

随即民政部方面建议,今年开始加大对锡兰岛上的官方移民,并且把往印度方向的印度活动,最近几年要重点放在锡兰岛上,争取三五年内彻底完成锡兰岛的土着驱逐以及肃清,确保五年后锡兰岛上的只有大楚帝国的子民。

大楚帝国的移民事务,一向来都是由民政部下属的移民司所管辖的,不仅仅负责国内的移民流动,同时也负责海外移民流动,过去这些年来移民司所提倡的驱逐一地屯垦一地的政策得到了很大的成功。

在马六甲以及爪哇岛,婆罗洲以及吕宋岛等地都获得了比较大的成功,其中相当多的地方,已经没有了土着的身影,只剩下勤勉劳动的大楚帝国移民了。

这一次,他们准备在锡兰岛上也这么干。

随后工业部门的负责人季德华表示,受到军方的邀请,工业部门也将会在锡兰岛上筹建一系列的国防产业,主要是设立若干弹药厂、战舰维修厂,枪炮维修厂等前线大军迫切需要的国防产业。

因为距离遥远,运输困难的问题,楚军一向来都有在前线设立小型应急兵工厂,就近供应前线的大军的传统,如早期设立嘉峪关兵工厂就是这种典型的前线兵工厂,主要生产弹药和修理枪械,炮架为主。

而随着大楚帝国击败准格尔,兵力进一步西进后,嘉峪关兵工厂也随之搬迁到尹宁,并更名为尹宁兵工厂……虽然场址换了,名字也换了,但实际上技术人员以及工人还是原来的那一批,连机器设备都是原来的机器设备。

此外还有贝尔加湖旁边的库尔兵工厂,这座兵工厂乃是楚军当年应对俄罗斯作战时候的主力供应兵工厂,几乎供应了当地大军作战所需的八成以上的弹药。

不过后来随着战事逐步西进,因为补给线一步一步拉长,大楚帝国工业部为了解决弹药供应困难的问题,一方面把库尔城兵工厂的产能向西迁移,在托木斯克以南两百多公里外的新北城设立了一个新的新北兵工厂(新西伯利亚)。

同时承顺二十五年的时候又把和通兵工厂北迁,重新在托博城(托博尔斯克)建成,即和通兵工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托博兵工厂。

而托博是大楚帝国最靠近西线的战略据地,距离秋明不过两百多公里,并且两者还有河流相连,把和通兵工厂搬迁到这里,可以就近为当地驻军提供弹药补给。

因为新北兵工厂(新西伯利亚)以及托博兵工厂(托博尔斯克,后世属于秋明州)的存在,后方的库尔城兵工厂的战略作用逐步下降,目前除了维持小规模的武器生产能力外,已经开始向民用产业转行。

而依托这座逐步转产的兵工厂,加上这里的自然条件不错,不仅仅是西伯利亚两大河流的交汇点,而且周边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很丰富,同时规划中的草原铁路的终点,就是贝尔加湖畔的库尔城,因此这个城市还是比较受帝国移民以及工商业界的欢迎的。

目前库尔城已经成为了大楚帝国在北方广阔西伯利亚地区里规模最大的城市。

目前城区以及周边郊区,即整个拥有常住人口二十多万人,并且工业发展的还挺不错的……几乎靠着一己之力供应着整个勒拿河流域、叶尼塞河流域里各移民定居点上的大部分工业产品的需求。

基于库尔城的发展较好,同时小北海府的面积实在太大,帝国高层已经考虑着把小北海府从漠北省里剥离开来,以小北海府为核心,加上其他几个州府一起设省了,连名字都选好了,那就是小北海省。

而接过库尔城兵工厂,承担起来目前西伯利亚西线地区大军弹药消耗的乃是托木斯克兵工厂以及更前线的托博兵工厂(托博尔斯克)。

从帝国边疆地区的一系列小型兵工厂的设立以及取消,也就能够了解到大楚帝国为了解决前线大军补给问题,还是下了诸多苦心的,如今在锡兰岛上设立兵工厂也是基于同样的考虑。

但是为了确保后续的麻烦,锡兰岛的全面移民化是必须的,大楚帝国可不希望三天两头有土着来捣乱。

同时会因为成本以及技术问题,在边疆前线或海外设立的兵工厂一般都是生产弹药以及修理枪械为主,是没有大规模生产步枪或火炮能力的。

主要是楚军的武器生产,随着技术的进步对技术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如今的制式步枪以及火炮的生产难度都是比较高的,需要一整个工业体系来支持。

想要在海外领地搞这么一个大型兵工厂的话难度非常大……或者说投资太大,没那必要。

前线兵工厂搞搞弹药生产,就近供应给前线大军就行了,枪支火炮什么的在国内生产并运输过来也提高不了多少成本。

毕竟枪支火炮这东西虽然也是消耗品,但是消耗量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打一仗士兵就换一支枪!

毕竟枪支火炮不是弹药,打出去就没了!

因为要在当地建立科伦坡兵工厂的缘故,对锡兰岛上土着的驱逐要加快,同时移民力度也要加大。

假以时日,锡兰岛必定能够成为大楚帝国在印度洋上的永不沉没的战列舰,嗯,顺带还是兵工厂……

敲定这些基本的印度事务后,罗志学就让臣子们各自散去办事了,而他自己则是在午后时分出宫,前往看望前任参务大臣、太师、吏务部尚书郭全书。

先前皇家太医院的御医禀告,郭全书的身体已经到了大限,恐怕也就这几天功夫了。

罗志学和郭全书君臣二十多年,相处一向来都很不错,郭全书在承顺二十五年秋天病倒后,罗志学也是多有关心,甚至连太师的头衔都提前给了出去。

承顺二十六年二月,已经卧床半年的郭全书正式乞骸骨,罗志学按照程序再三挽留后批准之,同时特旨封郭全书为侯爵,特指恩准原爵承袭三代,减等承袭罔替。

这是大楚帝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封侯爵的文官!

除了郭全书外,其他文官都未曾获得过,这也是罗志学给郭全书的独有殊荣。

正式致仕后,郭全书依旧天天卧床,等去年入冬后,清醒的时间都没有昏睡的时间多了,虽然靠着顶级资源勉强吊着命,但是谁都知道他活不久了。

得到御医的报告后,罗志学今天也就抽了时间去看了看他。

不过去到的时候,郭全书却是已经陷入昏睡当中,罗志学摆了摆手让郭全书的家人不要叫醒他,就是这么站在床边看着。

郭全书整个人看起来枯瘦,头发凌乱而发白……但实际上郭全书的年纪并不大,他在伏牛山从龙的时候,年不过二十三,到现在也不过五十岁而已。

五十岁也许对于下层社会的人而言,已经是古稀之年了,但是对于生活条件比较好的上流阶层的人而言,五十岁也不算老。

朝堂上五六十岁的官员一堆呢!

但是看郭全书如今的样子,说他七八十岁都有人心……这病直接把郭全书给折腾的没了人样。

罗志学看着郭全书不由得叹了口气,又想起了二十多年前在伏牛山的场景。

当年的那些人,当年的那些事!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年在伏牛山一起混的人如今还在他身边的已经没剩下几个了。

虽然罗志学不搞清洗开国功臣的那一套,但是当初的不少开国功臣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在不少的消失。

过去二十多年来,陆续有人生老病死,也陆续有人战死沙场,还有一些人政治斗争失败被砍了脑袋。

剩下一些还活着的人里,有些也失去了权势,或正常致仕都陆续推出了权力核心,哪怕爵位还在,但是实际上和罗志学的接触也不多了。

郭全书已经是最后一个退下来的开国功臣了。

看着郭全书这样,罗志学神情有些不太好,这郭全书如果也死了,那么当年的一群老下属们也就彻底消失在自己的视线里了。

这让他感觉很不好!

他并不是一个喜欢念旧的人,要不然也不会放任第二代乃至第三代的文官武将们,不断的对第一代的开国功臣发起挑战。

他在对待臣子上,一向来都是非常理智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喜欢看见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消失在自己的眼前!

郭全书一死,以后谁还能和他一起感叹当年在伏牛山上创业的艰辛以及吹嘘当年他亲自率军南征北战,奇袭襄阳,夺取整个楚北的勇武?

没有人了!

站在郭全书床边看了好一会,罗志学才是带着平静如水的表情离去。

不过谁都能看的出来,现在罗志学的心情很不好……

临走前,罗志学还嘱咐了郭家人,好好照顾好郭全书。

万一有什么事的话,也务必第一时间告知与他。

然后又让郭家人安心,不用担心郭全书一死就人走茶凉,只要别犯傻,你们郭家的富贵至少还能保住百年。

侯爵原爵承袭三代,后面再加上减等承袭罔替,哪怕郭家子弟屁事不干直接躺平,光靠这一个爵位最少也能保住百年富贵!

当然,自己犯傻搞事,尤其是参与什么政治斗争玩站队的话,那么富贵能不能保住就很难说了,这种东西搞对了可能更进一步,但是输了结局也会特别的惨。

在大楚帝国里,臣子之间的政治斗争是非常残酷的!

就在罗志学去看望过郭全书后没多久,郭全书之子上报,其父郭全书于承顺二十七年二月十七日夜卒。

罗志学听罢消息后,沉默不语良久,最后亲自拟定了郭全书的谥号:文正!

这是文臣所能获得,最高等级的身后荣,没有之一。

这个谥号也是对郭全书过去二十多年来的为官生涯盖棺定论:

大楚帝国二十多年来的文官第一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